1 / 44

《 北京教育丛书 》 第六届征文活动介绍 教研中心 项启江

《 北京教育丛书 》 第六届征文活动介绍 教研中心 项启江. 主要内容. 一、丛书介绍 二、征文要求 三、评审标准 四、征文欣赏. 一、 《 北京教育丛书 》 是一套什么样的书. 《 北京教育丛书 》 (丛书) 1986 年 8 月创办, 历届主管文教的 市委副书记 任主编; 第一阶段 (—1993 年 ) (第一个百本) 编辑出版 105 本; 第二阶段 (—2004 年 ) ( 第二个百本) 编辑出版 103 本 。 2004 年 《 丛书 》 回北京教育学院,目前编辑出版了 约 20 本 。. 成绩 ——.

bab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北京教育丛书 》 第六届征文活动介绍 教研中心 项启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京教育丛书》 第六届征文活动介绍 教研中心 项启江

  2. 主要内容 • 一、丛书介绍 • 二、征文要求 • 三、评审标准 • 四、征文欣赏

  3. 一、《北京教育丛书》是一套什么样的书 • 《北京教育丛书》(丛书)1986年8月创办,历届主管文教的市委副书记任主编; • 第一阶段 (—1993年)(第一个百本) 编辑出版105本; • 第二阶段 (—2004年)(第二个百本) 编辑出版103本。 • 2004年《丛书》回北京教育学院,目前编辑出版了约20本。

  4. 成绩—— • 第一个百本《北京教育丛书》荣获中宣部199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北京市1993年“优秀图书文教类一等奖”,1994年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经验著作奖”。 • 第二个百本中71本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6年推荐书目。

  5. 2009年《丛书》新一届编委会成立,之后陆续出版《丛书》20本,在已有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背景,研究教育教学新问题,总结新经验。2009年《丛书》新一届编委会成立,之后陆续出版《丛书》20本,在已有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背景,研究教育教学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6. 《北京教育丛书》的宗旨: • 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北京市普通教育系统的优秀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著书立说,在社会上确立他们的学术地位,使他们的经验传播于当代,流传于后世,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 特色——经验类专著(密云3本)

  7. 《丛书》作者—— • 作者被上级领导认可、同行赞扬,有一定知名度。 • 有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经验、思想;其经验可操作性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新一代作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长于教育教学研究,有基于实践的教研成果。

  8. 二、第六届读、用《丛书》征文活动 • 第六届读、用《北京教育丛书》征文活动于2013年9月启动。 • 至2014年8月31日。 • 《丛书》编委会办公室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 本次征文活动依旧设个人征文三个等级的奖项。

  9.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丛书编委会关于举办第六届北京教育丛书征文活动的通知 2013-09-02 京教办〔2013〕19号 • 各区县教委: •   《北京教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创办于1986年8月,是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专著,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已出版220余本。第一个百本《北京教育丛书》荣获中宣部199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北京市1993年版“优秀图书文教类一等奖”,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经验著作奖”。第二个百本中71本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6年推荐书目。2009年《丛书》新一届编委会成立,在已有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教育背景,继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又陆续出版了多本《丛书》。《丛书》依托首都“名师工程”,在提高首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校长教师培训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首都基础教育水平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为落实《丛书》编委会2012年工作会议对《丛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市教委、北京教育丛书编委会决定于2013至2014年在全市基础教育教师中开展“第六次读、用《北京教育丛书》征文活动”。 •   各区县要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制定教师培训机构或者教研机构承办,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动员全员参与,积极展示北京市基础教育与教师培训取得的成绩和变化,促进丛书的学用深入开展。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丛书编委会 • 2013年8月2日

  10. 学习《丛书》应经历: 读、思、用的过程 • 以往读过的,梳理自己的思考、经验。 • 未读过的,深入读1-2本。

  11. 活动主题—— 读《教育丛书》、 促专业发展、 圆创新之梦

  12. 主题解读—— • 读书:读,读出了感觉(学); 读出作者的教育思想,提炼出作者的“真经”…… • 专业发展:有对自身专业的理解、自己专业成长过程的描述(用)、感悟…… • 创新:学习《丛书》作者的精神,受到经验启发,课程改革背景下、传承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探索。

  13. 学科教学方面: • 曲莉梅《《爱心托起明天》》 • 万 平《教育是温暖的—一位班主任的18个教育故事》 • 郑丹娜《全接纳 慢引导》 • 孔凡艳《学案助力 自能阅读》 • 杨德伦《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实践》 • 刘研革《我读小学数学教材》 • ……

  14. 《教育是温暖的》 • :万平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本书展示了一位优秀教师以爱心理解、感化孩子,以智慧启迪、引导孩子,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优秀品质。作者用可以自由表达心迹的“日记教学”,唤醒孩子心中成长的力量;用她和孩子、家长共创班级博客,让点、线、面结合的“家校协同”教育方式,有了“一对一”深入教育的突出效果,书中有丰富例案和个性化的理性的思考,是作者处理自己教育实践中矛盾的产物,也是认真审查反思自己教育生活的成果。十八个感动人心的教育故事告诉读者,教育的使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业绩。

  15. 《我读小学数学教材》——刘延革 • 是作者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对教材研究的经验总结。全书分上下两篇,从一定的高度介绍了如何认识教材与微观角度解读教材的具体做法。其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提出问题,教材实例说明问题,课堂实践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对实际教学中教师分析教材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书稿结合大量实例阐述自己研读教材的方式方法,充分体现作者对读懂教材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读懂教材的系统思考。本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富有启发性和创新性,对一线教师读懂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6. 《爱心托起明天》--曲莉梅 •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曾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荣誉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25年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结晶,也是作者实践“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生动记录。全书内容以教育故事的形式呈现,涉及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生活体验、多元智能、儿童心理、个性辅导、班级与校园文化、教育智慧、教师素质、寄语青年教师等诸多方面,案例真实生动,理性思考有深度,展示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双主体”教育理念的巨大魅力。

  17. 丛书中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 学科思维、学科本质 • 整体把握教学、教材 • 学生观 • 学科教学知识 • 高尚的师德 •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勇于创新的精神 • ……

  18. 总体要求—— • 体现《丛书》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实践智慧与特色,反映征文活动主题内涵。 • 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背景,反映课改内容。

  19. 题目要求 • 主标题:观点、论点 • 副标题:读《----》 • 例如:1、让孩子乐学英语 —— • 读北京教育丛书《小学英语教与学》 • 2、摒弃陈旧的课堂模式 创设高效的拼音教学 • ——读《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有感 • 3.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从细节做起 -----读北京教育丛书《学案助力 自能阅读》

  20. 内容要求—— • 联系《丛书》内容(精神、经验),具体真实,不要套话。 • 认识、感悟、反思要有一定深度。 • 有效提炼出丛书中有价值的观点、做法,分析出一般性意义。 • 事例、案例生动,具体。有理论提升或分析、思考。

  21. 内容要求—— • 专业发展强调“用”。 • 用《丛书》经验,联系自身实际。 • 创新强调的是教学行为。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突出创新点,及创新带来的教育教学效果。

  22. 行文要求—— • 内容科学,观点明确,重点突出 • 结构合理,完整 • 文风朴实,语言流畅,层次清楚 • 篇幅3000字左右。

  23. 可以是读某1本书写出思考和运用; • 可以就某个主题写出读几本丛书后的阐发; • 可以就一个典型案例写出读丛书后的个人成长。 • …… • 体裁可采用议论、记叙、随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24. 三、征文活动的目的 • 推动教师读书 • 推广《丛书》经验 •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使更多孩子受益、促进北京教育水平的提高。

  25. 第六届《北京教育丛书》征文评审标准

  26. 最后想说: • 1、真读 • 2、真用 • 3、真感

  27. 谢谢聆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