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广西生物多样性评价指南 及应用介绍

广西生物多样性评价指南 及应用介绍. 蒋 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2011.07. 主要内容. 一 . 广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生物多样性影响 (一)编制过程 (二)内容介绍 (三)问题讨论 二、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生态环评案例. 一、广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生物多样性影响. 背景 为弥补目前环评制度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则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在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 - 广西示范项目的资助下编写了广西生物多样性环评指南。

baaki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广西生物多样性评价指南 及应用介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广西生物多样性评价指南及应用介绍 蒋 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2011.07.

  2. 主要内容 • 一.广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生物多样性影响 • (一)编制过程 • (二)内容介绍 • (三)问题讨论 • 二、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生态环评案例

  3. 一、广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生物多样性影响 • 背景 • 为弥补目前环评制度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则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在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广西示范项目的资助下编写了广西生物多样性环评指南。 •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ECBP)是由广西环境保护厅及合作单位广西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2007年至2010年间共同实施,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主要目标。编制和推广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南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活动之一。 •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适当应用,可以为决策提供清晰、简明的依据,可以避免对重要生态系统和保护物种的不必要的破坏,或者将不可避免的生态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4. 目标: • 提高对广西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喀斯特生态系统进行生态影响评价的能力和可操作性; • 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石灰岩地区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中,以保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5. 目的: • (1)通过本技术指南制定,将本区域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评价内容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了解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预测建设项目对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提出生物多样性防护与恢复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2)通过指南推荐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流程和方法,使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工作有相对统一的流程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 (3)通过指南所提出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要求,将加强相关工作严格要求,参加各评价单位通过技术进步,推行更加先进的调查、评价、预测、防护和恢复技术,从而达到更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水平. • (4)指南的制定还将规范所有参与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协助单位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提高各单位的合作效率。 • (5)指南的制定力求科学合理,符合建设和规划项目的实际,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成本上相关单位能够承受,具有可操作性。

  6.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南编制专家团队 国际专家-香港亚洲生态环评咨询公司专家:Mike Leven, Geoff -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专家: Neil Furey国内专家-新疆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维东-北京大学崇左白头叶猴基地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专家: 王德智-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蝙蝠专家:张礼标-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的动植物专家:谭伟福、彭定人等-广西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 林卫东

  7.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南编写进展 • 2007年9月组织专家讨论工作方案,为制定指南拟定了技术路线, • 选择几个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的矿区和旅游点典型案例进行专家现场考察和调研。 • 在会议期间征求了广西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处和监督管理处的意见。

  8.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南编写进展 • 召集广西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介绍生物多样性评价的国际国内技术现状:2007年10月,由专家组对广西具有甲级和乙级环评资质的单位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70位代表介绍中国和欧洲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案例,并且进行了讨论。 • 在培训研讨会同时进行了针对本指南制定的需求评估。 • 根据需求评估,制定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南大纲:2007年11-12月,由专家组召开会议共同制定了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南大纲。

  9. 项目执行过程: 2007.10 第一次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培训研讨会,介绍国际国内现状 并且进行需求评估

  10. 2007.10 专家组在喀斯特区域进行野外考察

  11.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南编写进展 • 分工编写阶段2007.11-2009.10由专家分工编写完成指南初稿。 • 野外指南试用和培训 2009.11-2010.7 召集广西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介绍和试用指南初稿,并收集意见:本阶段工作历时一年半,共进行了3次培训研讨会。 • 修改指南大纲和内容 2009-2010

  12. 2008.6 国内外专家联合野外生物多样性调查,暨对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技术进行试用

  13. 2009.10 第二次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培训和研讨会 • 介绍《指南》初稿 • 选择一个实例,让学员分组进行野外调查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练习 • 研讨和修改《指南》

  14. 2009.10 第二次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培训和研讨会 试用《指南》,进行 野外生物多样性调查

  15. 第三期EcIA培训研讨会 (2010.7) 成果: (1)针对广西区内40多名环评工作人员和科研院所生物多样性调研人员;(2)介绍《指南》试用版;(3)通过案例练习和分析,深入解答《指南》应用中的实际问题;(4)收集修改意见。

  16.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南编写进展 • 广泛发放指南征求意见稿,收集反馈意见。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征求区内相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并将指南征求意见稿发送到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管理办公室以及全国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相关单位和专家,收集反馈意见。 •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专家组再次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对指南进行修改,完成报批稿。

  17. 2008.10 桂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专家和关键利益相关者研讨会,提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南的重要性

  18. 2008.10 阶段性研讨会 与广西环保厅监督管理处讨论

  19. 《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南》内容 • 指南内容: • 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工程调查和分析 •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与评价 •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与预测 •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 •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制定 • 第七章 结论

  20. 《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南》 • 指南附录内容: • 附录一动物调查方法 • 附录二植物调查方法 • 附录三生态系统调查方法 • 附录四喀斯特生态系统调查要点 • 附录五湿地调查方法 • 附录六海洋调查方法 • 附录七最佳实践要点:以喀斯特地区旅游、矿产建设项目环评为例

  21. 《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南》适用范围 • 广西旅游、矿产、水利、农业、林业、牧业、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以石灰岩地区为重点适用地区,其他区域建设项目评价可参照使用。

  22.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南适用范围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土地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矿产开采工程建设项目 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项目 森林开采 其他

  23. 评价原则 • 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突出评价项目所涉及的重点区域、关键时段和主导因子,又要从整体上兼顾评价项目所涉及有关生态完整性的内容。 • 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以预防为主,恢复补偿为辅。 • 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地采用定量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无法实现定量评价时或者定性分析更加能反映生物多样性状态时,同时采用定性或类比描述和分析。 • 遵循有效、实用、规范的原则,充分反映出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的作用关系、途径。 • 与现行国家颁布的技术导则相衔接,评价的程序和结果描述且符合技术导则中的建议和规定。将评价结果反馈到项目设计、调查、防护和缓解措施和监测等各环节中,形成一个不断评价、不断决策的过程。

  24. 广西岩溶地区生物多样性评价建议评价等级(针对广西岩溶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提出 )

  25. 评价工作程序 • 。

  26. 生物多样性防护与恢复措施 • 生物多样性影响防护与恢复原则 • 按照避让、减缓和补偿的次序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 a)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重要生境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和工程设计优化措施; • b)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境目标时,应制定恢复和修复方案; • c)对珍稀濒危生物生境、自然保护区等法定保护对象造成的影响,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保护和减缓不良影响和恢复、补偿措施。防止破坏和干扰,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达到原有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要求。补偿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减缓措施应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对补偿措施的效应要进行评估论证,并估算经费和时限。

  27. 生物多样性防护与恢复措施 •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实施的时间 • 根据“三同时”制度,项目的减缓措施实施时间应与项目建设同时执行,根据建设前期”(勘察、选址选线、可行性研究与方案设计)、“建设期(施工期)”、“运行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分别提出各时期需执行的环保措施。

  28. 生物多样性防护与恢复措施 • 生物多样性防护与恢复措施类型 • 保护措施按照下列优先顺序进行编制: • 避让、 • 减缓、 • 补偿

  29. 避让 • 下列情况应该采取避让措施: • 在重要生态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核心区和缓冲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 在生态影响评价中发现的有保护重要性的大量物种或种群存在(如蝙蝠的栖息场所); • 科学上的新物种,对这个物种已知生态学的知识很少并且减缓措施的成功性由于数据缺乏难以预测; • 在对重要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例如水供应)预测产生不能被减缓影响的地区; • 避让措施的可参照以下方面提出: • 避开关键区域,可能需重新调整工程区域或线路,进行重新设计; • 避开关键时期 • 停止产生影响的行为

  30. 生物多样性防护与恢复措施 • 减缓 • 常用减缓措施 • 根据项目环境影响得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工程常用的减缓措施包括: • 工地、施工营地环境管理措施; • 废气排放环保措施; • 隔音屏障等环保措施; • 遮蔽物; • 钻井、管道、矿道回填; • 在建设、运营期控制的评估; • 建设野生动物通道; • 野生动植物保护围栏; • 移植受影响的保护物种。

  31. 生物多样性防护与恢复措施 • 补偿 • 对不能避让,或采取减缓或者恢复措施的影响应该进行补偿。补偿措施应该与直接受影响的生境和物种相关,或者是同一个物种,或者是至少同样大小的生境,或者是有着同样生态功能和容量的生境。 • 补偿措施要求 • 将受影响区域的生态功能恢复到影响前水平 • 建造新的生境来恢复其生态功能; • 保护和提高现存生境的功能;

  32. 生物多样性防护与恢复措施 • 补偿比例 • 等量补偿,即损失多少,补偿多少。但要注意,生态功能的补偿,即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 补偿地点 • 补偿地点对措施的有效性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对结构、功能产生的相对价值影响较大。补偿措施可原地补偿或异地补偿。 • 在下面的情况下要考虑原地补偿: • 1、受影响地点对于替代位置依赖性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如:水质功能,地点提供了与其它生境的连接); • 2、受影响地点对于不容易重新定居的动物是至关重要的(即非漫游物种,如两栖爬行动物) • 以下情况应考虑异地补偿: 1、原地补偿不可操作或者不足以将影响减轻到一个可接受的程度; 2、原地影响很严重已不能在原地实施; 3、在异地进行补偿有着显著潜在的生态收益,并且原地补偿不是环境上更优越的。

  33. 防护与恢复措施总结

  34. 广西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特点 • 1. 与示范项目其他活动相结合:《指南》是项目产出1中政策建议的一部分;《指南》的编制和应用是产出2中《桂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中的优先行动计划;产出2中广西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为广西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支持。

  35. 广西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特点 • 2.考虑指南的实用性: • (1)注重需求评估。在编制过程中邀请相关利益各方参与,他们是环评管理部门,环评单位,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单位等,召开了需求评估和试用研讨会。 • (2)根据需求评估确定了指南的重点: • 如何选择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 如何将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的结果服务于影响评价 • 强调生态监测和后评价 • 重点解决喀斯特生态系统影响评价和保护的问题 • (3)考虑指南的接受程度,特别注重培训和参与式修改相结合。 • (4)考虑指南的培训效果,设计案例分析和模拟的评价过程和室内外的培训。 • (5)考虑指南的推介,在指南编制全过程中,邀请政府环评监管部门的人参与。 • (6)考虑生态影响评价方面的突破,重视国际国内专家的合作。

  36. 广西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特点 • 3. 通过《指南》的编制过程增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 • 在指南编写的过程中安排中外环评和生物多样性专家共同进行野外考察,共同交流;安排生物多样性专家对环评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

  37. 《广西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指南》 • 问题探讨: • 专家的评估和分析很重要:本技术指南仅是推荐了一套调查和评估的流程方法,但是一定要具备生态学知识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够很好的进行评估和分析 • 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专业技能还比较欠缺:目前广西区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的基础技能普遍还比较欠缺,尚需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的使用本技术指南,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更好的保护。 • 项目区外的相关的生态联系也非常重要:要关注建设项目区外相关的生态因素,暨建设项目环评和区域规划环评相结合才是最佳的效果。

  38. 生态评价 的主要内容 二.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生态环评案例 2.野生动物 1. 野生植物 3.景观

  39. 1.生态环境现状 植被现状:覆盖率81.1%~94.7% 森林现状:覆盖率6.9%~28.3% 生物多样性:维管束植物828种, 重点保护植物10种,I级保护2种。 重点保护动物11种,I级保护2种 fig1,2,3

  40. 1.生态环境现状 土地现状:耕地4%,林地32.5% 水土流失: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 生态质量:布柳河景区二级,其他景区为三级。 生态系统多样,存在局部原始森林系统。 物种丰富,珍稀濒危物种较多 森林覆盖率低,石漠化严重 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退化 濒危物种生境缩小、退化。

  41. 2.景观评价 景观拼块以石山灌丛、草丛拼块为主。 景观价值:观赏、游乐、科学、探险等价值高,总评分8.2分。 景点丰度、密度:以大石围高,分别为84.78%、65.23% 景观多种多样,6个入围世界规模,具有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 景观特点:世界级景观资源天然地质博物馆。 景点评价:一级7个,二级13个,三级26个。

  42. 2 1 3 4 5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 植物种类较丰富 珍稀濒危物种较多 原生植被极少 植被全面退化 地形地貌复杂 生态系统多样 • 生态现状 • 评价结论 石漠化面广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43. 3.生态环境影响 破坏生态各级系统的完整性,局部加大生态安全风险。 局部阻断野生动物通道。 观光游览对局部植物及生境产生影响。 局部增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能降低区域或局部的生物多样性 基础建设减少了植被和耕地面积,影响土地利用

  44. 4.景观影响 可能产生的诱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水土流失。 基础设施影响自然景观的协调性,特别对大石围景区的自然景观影响最大。

  45. 2 1 3 4 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临时占地的恢复 尽量保护 原有的植被 景区景点的绿化,建造合理的植被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设置足够的桥、涵等动物通道,珍稀植物移植等。 预防措施 (避让)

  46. Thank you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