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焊接分类及焊接原理

焊接分类及焊接原理. 引言 第一节 焊接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焊条电弧焊 第三节 其它焊接方法 第四节 压焊与钎焊 第五节 堆焊与热喷涂 第六节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第七节 焊接结构设计 参 考 资 料. 引言. 1 、何为焊接?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 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 1 ) . 熔焊 将待焊处母材金属熔化以形成焊缝的焊接方法称为熔焊。 2 ) . 压焊 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加热),以完成 焊接的方法称为压焊。

azur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焊接分类及焊接原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焊接分类及焊接原理

  2. 引言 • 第一节焊接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焊条电弧焊 • 第三节其它焊接方法 • 第四节压焊与钎焊 • 第五节堆焊与热喷涂 • 第六节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 第七节焊接结构设计 • 参考资料

  3. 引言 • 1、何为焊接? • 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 • 1).熔焊 将待焊处母材金属熔化以形成焊缝的焊接方法称为熔焊。 • 2).压焊 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压焊。 • 3).钎焊 钎焊是硬钎焊和软钎焊的总称。采用比母材金属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溶化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

  4. 2、焊接分类

  5. 第一节焊接的基本原理 • 一、焊接的实质 • 二、焊接热过程对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 三、焊接应力与变形

  6. 一、焊接的实质 • 焊接的实质是使两个分离的物体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的条件下借助于原子间或分子间的联系与质点的扩散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 1. 焊接电弧 • 由焊接电源供给、具有一定电压的两极间或电极与母材间,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称为焊接电弧。电弧燃烧后,弧柱中充满了高温电离气体,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强烈的光。焊接电弧由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三部分组成。如图3-1所示。阴极区是电弧紧靠负电极的区域,阴极区很窄,约为0.1um-0.01um,温度约为2400K。阳极区是指电弧紧靠正电极的区域,阳极区较阴极区宽,约为10um-1um,温度约为2600K。电弧阳极区和阴极区之间的部分称为弧柱,弧柱区温度最高,可达6000K-8000K。焊接电弧两端间(指电极端头和熔池表面间)的最短距离称为弧长。

  7. 图11-1 焊接电弧示意图

  8. 2. 焊接的冶金特点 • 1)熔池中冶金反应不充分,化学成分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常常发生偏析、夹杂等缺陷。 • 2)在高温电弧作用下,氧、氢、氮等气体分子吸收电弧热量而分解成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的原子或离子状态,它们很容易溶解在液体金属之中,造成气孔、氧化、脆化和其它缺陷。 • 3)在熔剂或药皮中加入比铁氧化能力强的硅铁、锰铁等物质,除起到渗入合金作用、补充烧损元素外,亦可起到脱氧作用。 • 4)焊缝中硫或磷的质量分数超过0.04%时,极易产生裂纹。因此,应选用含硫、磷低的焊接原材料,并通过在焊剂或药皮中加石灰石、氟石等脱硫脱磷,以保证焊缝质量。

  9. 图11-2 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

  10. 二、焊接热过程对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 (一) 焊接热循环 • 焊接时,电弧沿焊件逐渐移动并对焊件进行局部加热。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称为焊缝。焊缝及其邻近区域的总称叫焊缝区。 • 在焊接过程中,焊缝区金属从常温被加热到最高温度,然后再逐渐冷却到常温。由于焊件上各点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被加热的最高温度亦不相同;而热量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各点达到其最高温度的时间亦不相同。在焊接热源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为焊接热循环。

  11. (二)焊缝区的金属组织与性能 • 1. 焊缝金属区 焊缝金属区指在焊接接头横截面上测量的焊缝金属的区域。熔焊时,是指由焊缝表面和熔合线所包围的区域;电阻焊时,是指焊后形成的熔核部分。 • 焊接加热时,焊缝金属区的温度在液相线以上,母材金属和填充金属熔化后共同形成液态熔池。冷却结晶是以熔池和母材交界处半熔化状态的母材金属晶粒为结晶核心,沿着垂直于散热面的反方向生长,成为柱状晶的铸态组织。 • 2. 熔合区 焊缝与母材交接的过渡区,即熔合线处微观显示的母材半熔化区。此区是焊缝和母材金属的交界区,温度在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焊接过程中母材金属部分熔化,故亦称半熔化区。熔化的金属凝固成铸态组织,未熔化的金属因加热温度过高成过热粗晶,其塑性和韧性明显变差,容易产生裂纹和脆性破坏。虽然此区只有0.1mm-0.4mm,但它对焊接接头的性能影响很大,是焊接接头的危险区域之一。

  12. 3. 热影响区 是焊接或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按其组织特征又可分为以下四个区域: (1) 过热区 指焊接热影响区中,具有过热组织或晶粒显著粗大的区域。此区的温度范围为固相线至1100℃,因加热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使其塑性明显下降,尤其是冲击韧度下降20%-30%,对于易淬火钢,此区脆性更大,是热影响区中性能最差的部位。焊接刚度大的结构件,此区容易产生裂纹。 (2) 细晶区 此区温度范围为Ac3以上,而尚未达到过热温度。由于焊后为空冷,相当于热处理后的正火组织,亦称正火区。此区的力学性能优于母材金属。

  13. (3) 不完全重结晶区 此区温度范围为Ac3至Ac1之间。在此区间珠光体已转变为奥氏体,部分铁素体深入奥氏体,尚未溶入奥氏体的铁素体晶粒不断长大。空冷时,奥氏体又折出较细的铁素体,到Ar1线时,残余奥氏体直接转变为共析组织珠光体,未深入奥氏体的铁素体却将粗大晶粒保持下来,亦称部分相变区。该区金相组织很不均匀,力学性能较差。 (4) 再结晶区 此区温度范围在Ac1至500℃-450℃之间。焊前经过冷变形加工的焊件,由于母材中有晶格畸变及碎晶组织,当加热到该温度时,就会产生回复及再结晶而细化,其力学性能提高。焊前未经冷加工变形的焊件不存在再结晶区。s

  14. 图11-3 平板焊接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形成原理示意图

  15. (二)焊接裂纹与焊接变形的形式 • 焊接时,在任何情况下焊接应力总是存在的。当焊接应力超过该材料相应温度的屈服应力时,焊件将产生变形;超过材料的断裂应力时,焊件将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焊接裂纹包括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内部裂纹、根部裂纹等;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收缩变形、扭曲变形、错边变形等,见图11-4。 图11-4 焊接变形形式(a)

  16. 图11-4 焊接变形形式(b) 图11-4 焊接变形形式(c)

  17. 图11-4 焊接变形形式(d)

  18. (三)预防和减小焊接应力及焊接变形的措施 • 1. 合理设计焊接结构 尽量减少焊缝及焊缝的长度和截面积,并尽量使结构中的所有焊缝对称,避免交叉焊缝等,详见焊接结构工艺性一节。 • 2. 焊前预热 焊前对焊件预热,可减少焊件各部分的温差,对减小焊接应力与变形较为有效。重要焊件可整体预热,还有局部预热即焊前选择焊件的合理部位局部加热使其伸长,焊后冷却时,加热区与焊缝同时收缩。 • 3. 反变形法 根据实验或计算,确定工件焊后产生变形的方向和大小,焊前将工件预先斜置或弯曲成等值反向角度,以期达到焊后与所要求的工件角度正好吻合。

  19. 4. 刚性固定法 采用工装夹具或定位焊固定,此法可显著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焊后残余变形。 • 5. 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应尽量使焊缝的纵向和横向都能自由收缩,避免交叉焊缝处应力过大产生裂纹;采用对称焊接顺序以减小变形;长焊缝可采用分段退焊法或跳焊法。 • 6. 锤击焊缝法 用圆头小锤对焊后红热的焊缝金属进行均匀适度锤击,以延伸变形,补偿其收缩,同时释放出部分能量,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 • 7. 强迫冷却法 将焊缝区的热量迅速散掉,使焊接时金属受热面积减小,此法又称散热法。 • 8. 焊后热处理 采取去应力退火的方法将焊件整体或局部加热到600℃-650℃,保温一定时间后(不小于1h)缓慢冷却,这样可消除焊接余应力80%-90%。

  20. (四)接变形的矫正 • 1. 机械矫正法 即用机械的方法将变形矫正过来,生产中常用的设备有辊床、压力机、矫直机等;薄板焊接最常见的变形为波浪变形,其矫正较难,一般用锤击法进行矫正 • 2. 火焰矫正法 采用局部加热焊件的某些部位,使其受热时膨胀,受周围冷金属制约引起长度方向被压缩,冷却时收缩而矫正变形。

  21. 第二节焊条电弧焊 • 电弧焊是利用电弧作为热源的熔焊方法,简称弧焊。焊条电弧焊是用手工操纵焊条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焊条电弧焊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灵活,成本低等优点,且焊接性好,对焊接接头的装配尺寸无特殊要求,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各种位置的焊接,是生产中应用最广的焊接方法。但焊条电弧焊时有强烈弧光和烟尘污染,劳动条件差,生产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焊接质量不够稳定。因此,主要应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中焊接碳素钢、低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和对铸铁的补焊等。适宜板厚为3mm-20mm。 • 一、焊条电弧焊电源 • 二、焊条 • 三、焊条电弧焊接工艺规范

  22. 一、焊条电弧焊电源 • 1. 电源的要求 • 焊条电弧焊电源应具有适当的空载电压和较高的引弧电压,以利于引弧,保证安全;当电弧稳定燃烧时,焊接电流增大,电弧电压应急剧下降;还应保证焊条与焊件短路时,短路电流不应太大;同时焊接电流应能灵活调节,以适应不同的焊件及焊条的要求。 • 2. 电源种类 • (1) 交流弧焊机 它是一种特殊的降压变压器,具有结构简单、噪声小、成本低等优点,但电弧稳定性较差。 • (2) 直流弧焊机 直流弧焊机有弧焊发电机(由一台三相感应电动机和一台直流弧焊发电机组成)和焊接整流器(整流式直流弧焊机)两种类型。

  23. 二、焊条 • 焊条的组成和作用 • 焊条是涂有药皮的供焊条电弧焊用的熔化电极,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 • 焊芯在焊接过程中既是导电的电极,同时本身又溶化作为填充金属,与熔化的母材共同形成焊缝金属;药皮是压涂在焊芯表面的涂料层,主要作用是在焊接过程中造气,起保护作用,防止空气进入焊缝;同时具有冶金作用,如脱氧、脱硫、脱磷和渗合金等;并具有稳弧、脱渣等作用,以保证焊条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形成美观的焊缝。

  24. 2. 焊条的分类 • (1)焊条按熔渣的化学性质分为两大类 • 1)酸性焊条 溶渣呈酸性,药皮中含大量SiO2、TiO2、MnO等氧化 物。 • 2)碱性焊条 熔渣呈碱性,药皮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CaF2 。 • (2)焊条按用途可分为十一大类 碳钢焊条、低合金钢焊条、钼和铬钼耐热钢焊条、低温钢焊条、不锈钢焊条、堆焊焊条、铸铁焊条、镍及镍合金焊条、铜及铜合金焊条、铝及铝合金焊条、特殊用途焊条。

  25. (3) 焊条型号 • 由国家标准分别规定各类焊条的型号编制方法。如标准规定碳钢焊条型号为"E××××",其中,字母"E"表示焊条;前二位数字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第三位数字表示焊接位置,"0"及"1"表示焊条适用于全位置(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焊接,"2"为平焊及平角焊,"4"表示焊条适用于向下立焊;第三位和第四位数字组合时表示焊接电流种类及药皮类型。在第四位数字后附加"R"表示耐吸潮焊条;附加"M"表示耐吸潮和力学性能有特殊规定的焊条;附加"-1"表示冲击性能有特殊规定的焊条。

  26. 3.焊条的选用 • (1)按强度等级和化学成分选用 • 1)焊接一般结构,如低碳钢、低合金钢结构件时,一般选与焊件强度等级相同的焊条,而不考虑化学成分相同或相近。 • 2)焊接异种结构钢时,按强度等级低的钢种选用焊条。 • 3)焊接特殊性能钢种,如不锈钢、耐热钢时,应选用与焊件化学成分相同或相近的特种焊条。 • 4)焊件碳、硫、磷质量分数较大时,应选用碱性焊条。 • 5)焊接铸造碳钢或合金钢时,因为碳和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而且多数铸件厚度、刚度较大,形状复杂,故一般选用碱性焊条。

  27. (2)按焊件的工况条件选用焊条 • 1)焊接承受动载、交变载荷及冲击载荷的结构件时,应选用碱性焊条。 • 2)焊接承受静载的结构件时,应选用酸性焊条。 • 3)焊接表面带有油、锈、污等难以清理的结构件时,应选用酸性焊条。 • 4)焊接在特殊条件,如在腐蚀介质、高温等条件下工作的结构件时,应选用特殊用途焊条。

  28. (3)按焊件形状、刚度及焊接位置选用焊条 • 1)厚度、刚度大、形状复杂的结构件,应选用碱性焊条。 • 2)厚度、刚度不大,形状一般,尤其是均可采用平焊结构件,应选用适当的酸性焊条。 • 3)除平焊外,立焊、横焊、仰焊等焊接位置的结构件应选用全位置焊条。

  29. 三、焊条电弧焊接工艺规范 • 1. 焊条直径的选择 焊条直径主要取决于焊件厚度、接头形式、焊缝位置、焊层(道)数等因素。根据焊件厚度平焊时焊条的选用原则:一般当焊件板厚t≤4mm时,焊条直径d=t;当t>4mm时,常采用多层焊,焊条直径为4mm-6mm。 • 2. 焊接电流的选择 焊接电流大小根据焊条直径来选择。 • 焊接电流选择亦可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估算公式为:I=Kd,式中I-焊接电流(A);d-焊条直径(mm);K-经验系数,常取30-40(A/mm)。

  30. 第三节其它焊接方法 • 一、埋弧焊 • 二、气体保护电弧焊 • 三、电渣焊 • 四、等离子弧焊 • 五、电子束焊 • 六、激光焊

  31. 一、埋弧焊 • 1. 定义: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进行焊接的方法称为埋弧焊。 • 2. 特点: • 1)生产率高; • 2)焊接质量高、稳定; • 3)节约金属材料; • 4)改善劳动条件。 3. 应用:常用来焊接厚度为6mm-60mm的长直焊缝和较大直径(一般不小于250mm)的环形焊缝。

  32. 二、气体保护电弧焊 • 用外加气体作为电弧介质并保护电弧和焊接区的电弧焊,简称气体保护焊。 • (一) 氩弧焊 • 1. 定义:氩弧焊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 • 2. 特点: • 1)焊件不易氧化; • 2)便于操作,容易实现全位置自动化; • 3)焊接热影响区小,焊件不易变形; • 4)焊缝致密,成形美观; • 5)焊接成本高。 • 3. 应用:主要用于焊接易氧化的有色金属和合金钢,如铝、镁、钛及其合金、耐热钢、不锈钢等。为了防止保护气流破环,氩弧焊只能在室内进行。

  33. (二)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1. 定义:利用CO2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简称CO2焊。 2. 特点: 1)电流密度大,生产效率高; 2)焊接热影响区小,焊件不易变形; 3)焊缝氢的质量分数低,接头抗裂性好; 4)焊接成本低。 3. 应用: 适合于各种位置的焊接,目前,CO2焊已在全国广泛普及,大有在短时间内取代焊条电弧焊的发展势头。

  34. 三、电渣焊 1. 定义: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所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 2. 特点: 1)厚大截面可一次焊成,生产效率高; 2)焊缝金属比较纯净; 3)接头组织粗大,焊后需进行正火处理。 3. 应用:适用于板厚40mm以上结构的焊接。一般用于直缝焊接,目前,电渣焊已在我国水轮机、水压机、轧钢机、重型机械等大型设备制造中得到广泛使用。

  35. 四、等离子弧焊 1. 定义:借助水冷喷嘴对电弧的拘束作用,获得较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弧进行焊接的方法称为等离子弧焊。 2. 特点: 1)焊件不易氧化; 2)便于操作,容易实现全位置自动化; 3)焊接热影响区小,焊件不易变形; 4)焊缝致密,成形美观; 5)电弧挺直度和方向性好,可焊接薄壁结构; 6)弧柱温度高,焊接速度快,生产率高。 3. 应用:等离子弧焊接已日益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特别是国防工业和尖端技术所用铜合金、合金钢、钨、钼、钴、钛等金属的焊接。如钛合金的导弹壳体、波纹管及膜盒、微型继电器、电容器的外壳封接及飞机上一些薄壁容器等均可用等离子弧焊。

  36. 图11-5 等离子弧焊

  37. 五、电子束焊 定义:利用加速和聚焦电子束轰击置于真空或非真空中焊件所生的热能进行焊接的方法称为电子束焊。 2. 特点: 1)焊缝金属纯度高; 2)焊缝表面质量好,内部熔合性好; 3)焊接热影响区小,焊件不易变形; 4)控制灵活,精度高,适应性强。 3. 应用:电子束焊应用广泛,从微型电子线路组件、真空膜盒、钼箔蜂窝结构、原子燃料器件到大型的导弹外壳都可以采用电子束焊接。此外,熔点、导热性、溶解度相差很大的异种金属,在真空中使用的器件和内部要求真空的密封器件等,用真空电子束焊接也能得到良好接头。

  38. 图11-6 电子束焊

  39. 六、激光焊 1. 原理:利用激光器受激产生的激光束,通过聚焦系统聚焦到十分微小的焦点,当调焦到焊件接头处时,光能转换为热能,从而使金属熔化形成接头。 2. 特点: 1)焊接热影响区极小,焊件难于变形; 2)焊件不易被氧化,可在空气中焊接; 3)焊接设备与焊件间无接触,可焊接难于接近的接头。 3. 应用:激光焊比较容易实现异种金属和异种材料的焊接,目前已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和仪表工业中微型件的焊接。

  40. 图11-7 激光焊

  41. 第四节压焊与钎焊 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压焊。 一、电阻焊 二、摩擦焊 三、钎焊

  42. 一、电阻焊 工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称为电阻焊。 电阻焊分为对焊、点焊和缝焊。 (一)对焊 对焊是使用两个被焊工件沿整个接触面焊合的电阻工艺。按工艺不同可分为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见图3-8。 1. 电阻对焊 电阻对焊是将工件装配成对接接头,使其端面紧密接 触,利用电阻热加热至塑性状态,然后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电阻对焊适用于直径20mm以下的棒料和管材的焊接。 2. 闪光对焊 工件装配成对接接头,接通电源,并使其端面逐渐移近达到局部接触,利用电阻热加热这些接触点(产生闪光),使端面金属熔化,直至端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预定温度时,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闪光对焊。 闪光对焊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等部门,如钢筋、钢管、汽车轮缘、自行车轮圈、切削刀具,以及铝铜电缆过渡接头的焊接等。

  43. 图11-8 对焊

  44. (二)电阻点焊 电阻点焊是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见图11-9。 电阻点焊主要适用于各种薄板、板料冲压结构及钢筋构件,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拖拉机、农机、轻工、电子器件、仪表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中。 图11-9 点焊

  45. (三)胶接点焊 胶接点焊是以胶接加强电阻点焊强度的连接方法。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工艺。与电阻点焊相比,胶接点焊接头的搭接抗剪强度可提高3倍,疲劳强度可提高9倍。 (四)缝焊 工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等接头形式(如图3-11所示),并置于两滚轮电极之间,滚轮加压工件并转动,连续或断续送电,形成一条连续焊缝的电阻焊方法称为缝焊,见图3-10。 缝焊主要应用于焊缝较规则,有密封要求的3mm以下薄壁结构,如消声器、油箱、小型容器等。

  46. 图11-11 常用焊接接头形式(a)

  47. 图11-11 常用焊接接头形式(b)

  48. 图11-11 常用焊接接头形式(c) 图11-11 常用焊接接头形式(d)

  49. 二、摩擦焊 摩擦焊是利用焊件表面相互摩擦所产生的热,使端面达到热塑性状态,然后迅速顶锻,完成焊接的一种压焊方法。 摩擦焊的特点:焊接表面不易氧化,接头质量稳定,不易产生夹渣、气孔等缺陷,废品率低,无需焊条、焊剂及填充金属,操作简单、成本低、生产率高,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同种金属及异种金属均可施焊。摩擦焊适用于圆形截面的棒材或管材,亦可将管材焊在平板上。实心焊件截面直径为2mm-100mm,空心焊件最大外径可达几百毫米。

  50. 三、钎焊 钎焊是硬钎焊和软钎焊的总称。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化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常用钎焊设备见图11-12、11-11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