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台灣民俗活動

台灣民俗活動. 製作人:林柏佑 施保全 施保光. 目錄 {1}. 1. 舞獅簡介 …………………………P4 2. 舞獅的起源 ………………………P5 3. 舞龍簡介 …………………………P6 4. 舞龍的起源 ………………………P7 5. 放天燈的由來 ……………………P8 6. 放天燈簡介 ………………………P9 7. 划龍舟的由來 ……………………P10 8. 燒王船 ……………………………P11 9. 搶孤 ………………………………P12 10. 義民祭 …………………………..P13.

azu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民俗活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民俗活動 製作人:林柏佑 施保全 施保光

  2. 目錄{1} • 1.舞獅簡介…………………………P4 • 2.舞獅的起源………………………P5 • 3.舞龍簡介…………………………P6 • 4.舞龍的起源………………………P7 • 5.放天燈的由來……………………P8 • 6.放天燈簡介………………………P9 • 7.划龍舟的由來……………………P10 • 8.燒王船……………………………P11 • 9.搶孤………………………………P12 • 10.義民祭…………………………..P13

  3. ※目錄{2} • 11.送灶神…………………………………P14 • 12.宋江陣簡介……………………………P15 • 13.宋將陣起源……………………………P16 • 14.北管簡介………………………………P17 • 15.南管簡介………………………………P18 • 16.噴春簡介...........................................P19 • 17.參考網址...........................................P20

  4. 舞獅簡介 • 舞獅,也叫「耍獅子」、「獅子舞」,它與舞龍一樣,是我國的傳統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又是一種春節的慶典活動。

  5. 舞獅的起源 • 舞獅開始於南北朝。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兩種。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皮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祇露雙腳,不見其人。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  

  6. 舞龍簡介 • 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民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  

  7. 舞龍的起源 • 舞龍起源於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

  8. 放天燈的由來 • 早 期 入 山 開 拓 的 漢 人 , 常 遭 殺 害 或 土 匪 搶 劫 , 由 於 通 信 不 便 ,墾 拓 的 人 們 遂 以 「 放 天 燈 」 互 報 平 安 , 後 來 逐 漸 演 變 成 當 地元 宵 夜 特 有 的 習 俗 。 • 天 燈 亦 稱 「 孔 明 燈 」 ,相 傳 為 三 國 時 代 諸 葛 亮 所 發 明 , 作 為 軍 事 通 信 之 用 , 另 一 種 說 法 則 因 其外 型 像 孔 明 畫 像 的 帽 子 而 得 名 。

  9. 放天燈簡介 • 天 燈 的 結 構 可 分 為 主 體 與 支 架 兩 部 份, 主 體 大 都 用 棉 紙 或 油 皮 紙 糊 成 , 支 架 則 用 竹 篾 組 成 , 口 圓袋 方 , 大 小 各 異 。 • 底 底 層 支 架 中 間 , 綁 有 一 塊 沾 上 煤 油的 粗 布 或 金 紙 , 放 飛 前 將 煤 油 方 形 天 燈 點 燃 , 並 把 整 座 燈 按於 接 近 地 面 處 , 燃 燒 一 陣 子 之 後 , 熱 空 氣 便 能 使 整 個 天 燈 飛昇 上 空 , 如 果 天 氣 不 錯 , 底 部 煤 油 燒 完 , 孔 明 燈 還 會 自 動 下降 呢 !

  10. 划龍舟的由來 •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端午節)這天投江自盡。人民都紛紛划船去拯救他,這就是端午"划龍舟的起源"。人們又有感於他的忠誠愛國,恐怕他被大魚吃了,就用竹筒裝了糯米,做成粽子,拋入江裏,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後來改用竹葉包粽子。

  11. 燒王船 自古以來,華南地區就是一個高溫多熱、鼠疫、霍亂、傷寒、瘧疾叢生的地方。時常發生瘟疫,面對突來的災害,一向以草木之富的中國人卻束手無策,以為瘟疫的流行就是瘟神疫鬼的作祟。在這種狀況下,尚鬼祁巫就成為治病的唯一方法。但是瘟神總是瘟神,誰也沒有辦法確定神麼時候他會發起脾氣,傳說之中,疫鬼的巢是在海中飄渺的海島。聰明的中國人終於想出一套美麗的神話,熱情款待之後,編造紙船送祂出海,希望祂們回到自己的老巢不再回來。

  12. 搶孤 • 「搶孤」是在搭設很高的「孤棚」上擺放供品,讓民眾搶奪,據說是為了嚇退留連忘返的鬼魂。在搭建孤棚時有許多禁忌,如上下主普壇的人員必須吃素齋戒,戴孝者或做月子的婦女不得接近,女性不得碰觸孤棚祭儀法器,以避免搶孤時發生不測。搶孤在七月的最後一天午夜舉行,比賽時棚柱上塗滿牛油,參賽者以疊羅漢的方式,踩在隊員肩上向上攀登,登上孤棚後再向上攀登「孤棧」,在攀登過程中所搶下的食物則丟下供棚下的民眾撿拾,最後取得棧頂的「順風旗」就算奪標。

  13. 義民祭 • 所謂義民,是指清乾隆年間,一群為保鄉衛民而犧牲生命的義民軍。清廷為紀念 這些陣亡的義民,在桃、竹、苗地區設有許多殉難祠。每年農曆七目普度,致敬的鄉民絡繹不絕,奉如神祇,無論拈香默禱或舉辦豬公大寶,都傳達二對先人的緬壞與崇敬。

  14. 送灶神 • 春節的傳統年俗可自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神」開始:傳統中國家庭的廚房裡都會供奉灶神,主管一家人的平安及觀察家中每個人的行為。傳說灶神上天庭後,會稟報他這一年來在人間所觀察到的是是非非,人們便在當天準備豐盛牲禮祭祀灶神昇天,希望灶神多說些自己的好話。

  15. 宋江陣簡介 • 宋江陣是一種武術性的藝陣,流傳於嘉南平原以南的農業社會中,本 鄉有十八村,迄今保留四十餘隊,曾應邀到中國大陸表演,七星八卦 列陣,身手矯健,氣勢非凡被喻為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世界級中國國寶」。

  16. 宋江陣的起源 • 緣因於清朝時代,本鄉四周皆崇山峻嶺,士匪經常出沒,先民常遭到土 匪搶劫之禍,官府鞭長莫及,於是各部落均組對設館,演習各種武藝,以便 抵禦外侮。嗣後為了配合內門紫竹寺觀音佛祖遶境遊行,又杷「水滸傳」的 故事搬上去,排演成陣,更有些陣伍,(中埔頭、學子李),竟將隊員依其 面貌及體型,飾演「水滸傳」各角色的人物。故稱「宋江陣」。

  17. 北管簡介 • 台灣的北管戲曲音樂,指的是大陸北方語系戲曲保存於台灣的部分;台灣的北管音樂,可分為「普通北管」及「後場樂」兩種;普通北管又有「亂談」和「正音」之分。以方言演唱的「亂談」,因唱詞清晰易懂,又能揉和北管音樂精神,所以甚受民間喜愛;因使用大鑼大鼓等剛烈性的打擊樂器,頗感熱鬧喧赫。

  18. 南管簡介 • 南管是地方傳統的國樂演出之團體,演奏時所用樂器別為洞簫、琵琶、二弦、響盞叫鑼、四塊、扁殼等等,有時另加拍板、小鎖吶合稱為「十音」,若逢地方節令慶典,團員們都會身著正式長袍馬褂演出。南管音樂曲調悠揚柔暢,清雅高尚,其清奏曲意境深遠,演唱曲委婉纏綿;在清康熙時,泉州樂人曾在御前演奏,因樂調動人,深得皇帝與國母的喜愛,所以得康熙特賜「御前清客」之美稱及黃色涼傘,自此每奏此樂,必立涼傘於旁,以示權威。

  19. 噴春簡介 • 噴 春 是 傳 統 社 會 中 常 見 的 賀 喜 方 式 。由 個 人 或 三 四 人 一 組 的 小 樂 隊 , 挨 家 挨 戶 在 門 口 或 廳 堂 吹 奏吉 祥 音 樂 , 除 了 為 新 年 帶 來 熱 鬧 氣 氛 外 , 也 趁 機 得 一 點 賞 錢。 然 而 這 個 具 有 傳 統 特 色 的 賀 喜 隊 伍 , 現 在 已 很 少 在 城 市 中出 現 。

  20. 參考網址 •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html/taipei1.htm • http://music.kh.edu.tw/project/dragonboat/b/b-2/b-2.htm • http://www.chinatravel1.com/chinese/general-picture/mzjr/chunjie/cjxs/wushi.htm • http://www.chinatravel1.com/chinese/general-picture/mzjr/chunjie/cjxs/wulong.htm • http://nelmen.tacocity.com.tw/nelm41.htm • http://nelmen.tacocity.com.tw/nelm412.htm • http://nelmen.tacocity.com.tw/nelm411.htm •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spring/folklore.htm#

  21. 感謝您的觀賞 • 製作人:林柏佑 施保全 施保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