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胃肠道钡餐检查的操作规范

胃肠道钡餐检查的操作规范. 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很快,特别是 多层 CT 和 高场 MR 。如 64 排 的多层 CT 和 3.0T 的 MR 已应用于临床,使胃肠道的影像学检查有了很大的进展。. 内镜 和 超声内镜 检查不但用于胃肠道病变的诊断,还可用于某些病变的治疗,其直观、清晰,假阳性率很低,对粘膜发生的病变检出率高。 超声内镜还可用于粘膜下病变的检测及肿瘤的分期。. 虽然 CT 和 MR 进展很快,在胃肠道病变的检测中有了很多新的应用,但 胃肠道钡餐检查 仍是胃肠道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az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胃肠道钡餐检查的操作规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胃肠道钡餐检查的操作规范

  2. 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很快,特别是多层CT和高场MR。如64排的多层CT和3.0T的MR已应用于临床,使胃肠道的影像学检查有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很快,特别是多层CT和高场MR。如64排的多层CT和3.0T的MR已应用于临床,使胃肠道的影像学检查有了很大的进展。

  3. 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不但用于胃肠道病变的诊断,还可用于某些病变的治疗,其直观、清晰,假阳性率很低,对粘膜发生的病变检出率高。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不但用于胃肠道病变的诊断,还可用于某些病变的治疗,其直观、清晰,假阳性率很低,对粘膜发生的病变检出率高。 超声内镜还可用于粘膜下病变的检测及肿瘤的分期。

  4. 虽然CT和MR进展很快,在胃肠道病变的检测中有了很多新的应用,但胃肠道钡餐检查仍是胃肠道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方法。虽然CT和MR进展很快,在胃肠道病变的检测中有了很多新的应用,但胃肠道钡餐检查仍是胃肠道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5. 胃肠钡餐检查显示胃肠道的大体解剖形态有其优势,并可进行动态和功能观察,和内镜检查有很好的互补作用。高质量的上消化道钡剂检查和内镜相比,两者诊断的正确性非常接近。胃肠钡餐检查显示胃肠道的大体解剖形态有其优势,并可进行动态和功能观察,和内镜检查有很好的互补作用。高质量的上消化道钡剂检查和内镜相比,两者诊断的正确性非常接近。

  6. 胃肠道钡剂检查的规范化有利于 • 提高胃肠钡剂检查的质量 • 提高检查的效率 • 节约人力、物质和其他各种资源 • 使各种统计数据更为准确和可靠

  7. 数字化图像的重建

  8. 胃肠道双对比检查用钡 钡剂的浓度180~250% W/V 钡剂的量200ml

  9. 病人的准备 • 检查前空腹 • 对于有幽门梗阻的病人,应在检查前一天晚上置入胃管给予引流

  10. 关于低张 于检查前3~5分钟给予低张药物 654-2 10~20mg 胰高糖素0.5~1mg *应注意低张药物的禁忌症

  11. 病人在检查时先给予适量产气粉,使胃腔有适当的充胀,然后给予吞服钡剂并在透视下观察,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摄片。病人在检查时先给予适量产气粉,使胃腔有适当的充胀,然后给予吞服钡剂并在透视下观察,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摄片。

  12. 常用的上消化道钡剂检查摄片体位

  13. 食管双对比相(站立左右前斜位) • 食管充盈相或粘膜相(站立左右前斜位) • 胃双对比相(仰卧左前斜位) • 胃双对比相(仰卧右前斜位) • 胃体、胃窦充盈相(俯卧位) • 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左前斜位)

  14. 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右前斜位) • 十二指肠球和圈充盈相 • 十二指肠球和圈双对比相 • 十二指肠球和胃窦部加压相 • 全胃充盈相(半卧位、立位) • 不同角度的全胃充盈相或作加压

  15. 各标准体位图像

  16. 食管双对比相(站立右前斜位)

  17. 食管充盈相或粘膜相(站立右前斜位)

  18. 胃双对比相(仰卧右前斜位)

  19. 胃双对比相(仰卧左前斜位)

  20. 胃体、胃窦充盈相(俯卧位)

  21. 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右前斜位)

  22. 胃底、贲门双对比相(左前斜位)

  23. 十二指肠球和圈充盈相

  24. 十二指肠球和圈双对比相

  25. 十二指肠球部及胃窦部加压相

  26. 全胃充盈相(站立位)

  27. 胃炎和胃窦炎的X线表现 • 胃粘膜纹增粗 • 胃粘膜脱垂 • 多发小的糜烂灶 • 胃内分泌物明显增多

  28. 单发 • 环圈征及类圆形 • 多发 • 充盈缺损 胃息肉

  29. 胃溃疡 • 向腔外凸出的龛影 • 小的钡斑征 • 小的环圈征 • 粘膜纹纠集

  30. 早期胃癌 • 隆起型(I型) • 浅表型(IIa、 IIb、IIc ) • 凹陷型(III型)

  31. 男,78岁。反复中上腹饱胀半年 早期胃癌

  32. 女,60岁。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加重3月 低分化腺癌

  33. 男,56岁。胃镜提示胃窦黏膜肥厚性病变 胃角前壁溃疡型CA

  34. 女,42岁。反复中上腹疼痛1月伴恶性、呕吐 胃窦部低分化印戒细胞癌

  35. 进展型胃癌 • 隆起型(Borrmann I型) • 局限溃疡型( Borrmann II型) • 浸润溃疡型( Borrmann III型) • 浸润型( Borrmann IV型)

  36. 十二指肠溃疡 • 球部变形 • 球内龛影

  37. 胃和十二指肠的间质瘤 • 腔内型 • 腔内腔外型 • 腔外型

  38. 胃粘膜下肿块-GSIT CT平扫 CT增强

  39. 检查前应作适当的准备,如胃的检查应空腹,结肠应作肠道准备,小肠应服一定量稀释的造影剂。检查前应作适当的准备,如胃的检查应空腹,结肠应作肠道准备,小肠应服一定量稀释的造影剂。 胃肠道的CT检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