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44 Views
第 4 章 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 4.1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危险化学品: 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与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与危险货物. 2006 年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
E N D
4.1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 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与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与危险货物
2006年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2006年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 1987年危险货物定义: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贮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
易燃性 易爆性 毒害性 腐蚀性 放射性 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 在运输、装卸和贮存保管过程中需要特别保护 危险化学品特点
4.2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 • 危险化学品目前常见并用途较广的约有数千种,其性质各不相同,每一种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在多种危险性中,必有一种主要的即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危险化学品分类 •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86年、1990年先后发布了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1986)及《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根据运输的危险性将危险货物分为九类,并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 •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发布了国家标准《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并规定了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二十七种(主标志16种,副标志11种)。
根据运输的危险性将危险货物分为九类 • 第1类 爆炸品; •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第3类 易燃液体; •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 第8类 腐蚀品; • 第9类 杂类。
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 • 第1类 爆炸品; •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第3类 易燃液体; •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 第6类 毒害品; •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 第8类 腐蚀品。
4.3 危险货物的分类、分项 • 1991年9月1日《危险货物品名表》 • 编号:危险货物品名编号由五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表明危险货物所属的类别、项号和顺序号。 编号的表示方法: 每一危险货物指定一个编号,但对其性质基本相同,运输条 件和灭火、急救方法相同的危险货物,也可使用同一编号。 品名×××,属第4类,第3项,顺号100,该品名的编号为43100。该编号表明该危险货物属第4类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
第1类 爆炸品 • 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增大,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着火、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不包括与空气混合才能形成爆炸性气体、蒸气和粉尘的物质。
爆炸品的分项 • 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 第1.2项: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的物质和物品; • 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 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 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 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过去: 1、整体爆炸物品。2、抛射爆炸物品。3、燃烧爆炸物品。4、一般爆炸物品。5、不敏感爆炸物品。
爆炸品的特性 • 1、爆炸性强 • 2、敏感度高 • 敏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静电感度、起爆感度等 • 决定敏感度的内在因素:化学组成、结构 • 决定敏感度的外在因素:温度、杂质、结晶、密度等
常运的爆炸品 • 火药、炸药及起爆药 • 火工品及引信 • 烟花爆竹
第2类 气体 • 第2.1项:易燃气体; • 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 • 第2.3项:毒性气体。
气体的特性 • 易燃易爆性 • 扩散性 • 可缩性和膨胀性 • 带电性 • 腐蚀性、毒害性和窒息性 • 氧化性
第3类 易燃液体 • 易燃液体是指闭杯试验温度(闪点)≤61℃时能够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处于悬浮状态的固体混合物的液体;或液体的闪点>61℃.但运输温度≥液体的闪点和液体在加温条件下运输时会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以及退敏爆炸品液体等。但不包括由于存在其他危险性已列入其他类项管理的液体。
易燃液体的特性 • 高度易燃 • 蒸气易爆 • 受热膨胀性 • 流动性 • 带电性 • 毒害性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包括退敏固体爆炸品、自反应物质、极易燃烧的固体和通过摩擦可能起火或促成起火的固体及丙类易然固体4类 第4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自燃物品 • 自燃物品是指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 自燃物品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两类。
自燃物品分级标准 • (1) 一级自燃物品,指与空气接触≤5min便可自行燃烧或者使滤纸起火或变成炭黑的液体、固体或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 • (2) 二级自燃物品,指140℃情况下采用边长l00mm立方体试样试验时,出现自燃的物质或温度超过200℃的自热物质; • (3) 三级自燃物品,通常包括以下3种情况: • ① 指在140℃情况下采用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样试验时,出现自燃或温度超过200℃的结果,但采用边长25mm的立方体试样试验时出现否定结果,且该物质的包件大于3m3的自热物质; • ② 在L40℃情况下采用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样试验时,出现自燃或温度超过200℃的结果.采用边长25mm的立方体试样试验时出现否定结果,但在120℃情况下采用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样试验时出现自燃或温度超过200℃的结果,且该物质的包件容积大于450L的自热物质; • ③ 在140℃情况下采用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样试验时出现自燃或温度超过200℃的结果,采用边长25mm的立方体试样试验时出现否定结果,但在100℃情况下采用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样试验时出现自燃或温度超过200℃结果的自热物质。
遇湿易燃物品 • 指遇水或受潮时可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该项物品是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的。其特点是:遇水、酸、碱、潮湿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当热量达到可燃气体的自燃点或接触外来火源时,会立即着火或爆炸。
遇湿易燃物品分级 • (1) 一级遇湿易燃物品,指在大气温度下可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一般表明所产生的气体有自燃趋势,或该物质在大气温度下极易与水反应,并且易燃气体的释放速度≥10L/(kg·min)的物质; • (2) 二级遇湿易燃物品,指在大气温度下极易与水反应,易燃气体的最大释放速度≥20L/(kg·min),且<10L/(kg·min)的物质; • (3) 三级遇湿易燃物品,指在大气温度下能缓慢与水反应.其易燃气体的最大释放速度≥1 L/(kg·min)而且<20 L/(kg·min)的物质。
氧化性物品,是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分解温度较低,遇酸碱、潮湿、强热、摩擦、冲击或与易燃物、还原剂接触能发生分解反应,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氧化性物品,是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分解温度较低,遇酸碱、潮湿、强热、摩擦、冲击或与易燃物、还原剂接触能发生分解反应,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氧化性物品的危险性是由与其他物质作用或自身发生化学变化的结果表现出来的,其中有机过氧化物较其他氧化性物品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这类物品按其典型的分子结构分为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两项。 第5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性物品危险特性 • 强烈的氧化性 • 受热被撞分解性 • 可燃性 • 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 • 与酸作用分解性 • 与水作用分解性 • 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作用的分解性 • 腐蚀毒害性
这里是指对人体特别有害的物质。按其致病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毒性物质、感染性物质2项。这里是指对人体特别有害的物质。按其致病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毒性物质、感染性物质2项。 第6类 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 1、相关概念 • 放射性活度,过去称为放射性强度:是量度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的一个物理量。每秒内某放射性物品发生核衰变的数目或每秒内射出的相应离子数目,放射性活度的单位用贝可(Bq)或居里(Ci)表示。比放射性活度是单位质量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计算公式如下: • 比放射件活度(α)=放射性活度(A)/放射性物质的质量(m)。 • 2、放射性物品的定义 • 放射性物品系指比放射性活度大于70Bq/kg(2μCi/kg)的物品。
放射性物品的分项 • (1)低比活度放射性物品:指在不考虑周围屏蔽材料情况下,其比活度等于或低于一定限值的放射性物品。 • (2)表面污染物品:指物体本身不属于放射性物质,但表面散布着放射性核素的固态物体。 • (3)可裂变物质:指铀233、铀235,钚238、钚239、钚241或这些可裂变物质的任意组合物。但不包括未辐照过或仅在热中子反应堆中辐照过的天然铀或贫化铀。 • (4)特殊性质的放射性物品:指不弥散的放射性物质或装有放射性物品的密封容器。 • (5)其他性质的放射性物品:指除上述各类以外的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品的危险特性 • 放射性 • 易燃性 • 氧化性
第8类 腐蚀品 • 本类货物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a的固体或液体。
腐蚀品分项 • 第1项酸性腐蚀品(Corrosives presenting acidic properties) • 第2项碱性腐蚀品(Corrosives presenting alkalinous properties) • 第3项其它腐蚀品(other corrosives)
谢谢大家! 下接第五章: 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