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500 Views
全口义齿修复临床操作.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 讲师:武 峰. 临床修复难点. 临床操作步骤多,周期长,修复效果前期不易确定。 1. 上颌义齿固位 2. 颌位关系确定 3. 下颌义齿固位. 1. 确定主要临床操作步骤。 1 )印模,模型。 2 )确定颌位关系。 3 )临床试戴及调整。 4 )调 牙合。 2. 各步骤中 1 )理论。 2 )操作方法。 3 )检查标准。. 一、印模、模型. 方法: 二次印模法(红膏 + 印模材), 必要时围模灌注。 托盘要求: 宽度比牙槽嵴宽 2-3mm, 高度离开黏膜皱襞 2-3mm ,
E N D
全口义齿修复临床操作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 讲师:武 峰
临床修复难点 • 临床操作步骤多,周期长,修复效果前期不易确定。 • 1.上颌义齿固位 • 2.颌位关系确定 • 3.下颌义齿固位
1.确定主要临床操作步骤。 1)印模,模型。 2)确定颌位关系。 3)临床试戴及调整。 4)调 牙合。 2.各步骤中 1)理论。 2)操作方法。 3)检查标准。
一、印模、模型 • 方法:二次印模法(红膏+印模材), • 必要时围模灌注。 • 托盘要求: • 宽度比牙槽嵴宽2-3mm, • 高度离开黏膜皱襞2-3mm, • 上颌后缘两侧伸至翼上颌切迹,腭侧至颤动线后3-4mm • 下颌后缘盖过磨牙后垫
标准: 1)印模上解剖结构存在,清晰,完整。 印模范围: 上颌 上颌牙槽嵴、上腭、唇颊侧边缘为唇 颊系带和前庭黏膜皱襞,后缘为翼上 颌切迹和腭小凹后2mm 下颌 包括下颌牙槽嵴、唇颊侧边缘为唇颊 系带和前庭黏膜皱襞,舌侧边缘为舌 系带、口底黏膜皱襞和下颌舌骨后 窝,后缘盖过磨牙后垫
2)吸附力判断 • a. 终印模自口内取出时,有明确吸附力。 • b. 单层蜡基托试戴时,有明确吸附力。
3)模型上解剖结构存在,清晰,完整。 • 上颌模型后缘位于腭小凹后3~4mm
4)后堤区处理 • a. 理论 • 为弥补软腭运动时,与基托间间隙。 • b. 方法 • 带入蜡基托,嘱患者发“啊”音,用口镜在后堤区观察间隙变化情况。
二、确定颌位关系 • 1.理论 • 为无牙颌患者建立牙尖交错合。
方法1)下颌后退位替代牙尖交错位。 牙尖交错位由牙齿确定,无牙合患者该位消失。 下颌后退位由韧带确定,无牙合患者该位仍存在。吞咽,卷舌后舔,推下颌向后可得。 两位置差1mm长正中。
方法2)最适位。 • 在发挥最大咀嚼功能位置建合,后牙区咀嚼功能确切。咬后牙法可得到。
辅助方法 如长期无牙时,疲劳法+咬后牙法 破除不良习惯,培养正确习惯。
2.方法 • (1)合托的制作 • 上颌单层蜡托 • 下颌双层蜡托+曲别针
(2)确定垂直距离 • 用面部观察法。 • a. 面部比例协调; • b. 嘴唇刚好轻触,口裂呈平直状 • 不建议使用测量法
(3)确定正中关系 • 疲劳法+咬后牙法
3. 判断标准 • a. 颞肌动度均匀对称、有力 • b. 髁突反射强烈
1)吸附力检查 • 标准:基托贴合、无翘动、扭转 • 2)咬合关系检查 • 标准:上下牙齿尖窝交错关系良好(模型上和口内试戴时咬合关系一致) • 如出现咬合关系异常,则去除个别早接触的牙齿(如下颌后牙),重新调整咬合关系
3)颞肌反射和外耳道反射检查 • 标准: • 双侧颞部肌肉收缩明显,且动度一致。 • 小指感觉两侧髁突有明显动度,且动度一致。 • 4)面型观察 • 面部比例是否协调 • 前牙与上下唇缘的位置关系和丰满度 • 中线与笑线
四、调合 • 平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