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86 Views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2013 年 11 月 6 日. 歐洲聯盟 對外關係的三重走向. 卓忠宏副教授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 chcho@mail.tku.edu.tw. 歐盟對外關係. 國際政治(外交) - 1993 年建立 共同外交安全政策 國際貿易(經貿) - 1960 年代末期共同貿易政策,成為歐盟發展 對外(經貿)關係主軸 對外援助 – 對開發中國家或落後地區的 經濟 / 人道援助. 歐盟結構圖. 歐盟對外關係之區隔. 宗廟 政府間合作 (歐洲聯盟) 歐盟高峰會:會員國國家元首或行政首長 歐盟(部長)理事會 * 外交安全政策. 樹狀
E N D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2013年11月6日 歐洲聯盟對外關係的三重走向 卓忠宏副教授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 chcho@mail.tku.edu.tw
歐盟對外關係 • 國際政治(外交)- 1993年建立共同外交安全政策 • 國際貿易(經貿)- 1960年代末期共同貿易政策,成為歐盟發展對外(經貿)關係主軸 • 對外援助 – 對開發中國家或落後地區的經濟/人道援助
歐盟對外關係之區隔 • 宗廟 • 政府間合作 (歐洲聯盟) • 歐盟高峰會:會員國國家元首或行政首長 • 歐盟(部長)理事會 * 外交安全政策 • 樹狀 • 超國家組織 (歐洲共同體) • 歐洲執行委員會(執委會) • 歐洲議會 • 歐洲法院 *歐盟對外經貿關係
歐盟對外關係 • 對外經貿關係 - 2005年新「里斯本策略」(Lisbon Strategy) - 2006年「全球歐洲:在世界競爭」(Global Europe: Competing in the World)文件 • 在安全領域 - 2003年歐盟「歐洲安全戰略」(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ic) 文件 - 戰略夥伴關係(strategic partnership) * 里斯本條約中,歐盟對外貿易政策與外交安全事務有整合 為一的趨勢
對外貿易政策重點 • 2006年歐盟「全球歐洲:在世界競爭」文件:依照市場 潛力(經濟規模及成長)與保護程度(關稅與非關稅) - 列出東南亞國協、韓國、南方共同市場作為自由貿易談 判的最優先國家 - 印度、俄羅斯與海灣合作理事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依其市場潛力與保護程度,對於歐盟亦具有相同之利益 - 中國雖符合部分之要件,然因其本身之機會與風險,給予 特別處理 • 區域貿易協定談判: - 屬於區域集團之間的對話,如歐盟與中美洲共同市場、南 方共同市場、東南亞國協。 - 歐盟與單一國家的聯繫,如歐盟與秘魯、哥倫比亞、 印度、韓國、新加坡、越南的自由貿易談判,歐盟與 印尼及菲律賓簽署經濟夥伴協定等關係
歐盟戰略夥伴 • 歐盟目前10個戰略夥伴,包括:美國(1998年)、 俄羅斯(1998年)、日本(2001年)、中國(2003年)、 加拿大(2004年)、印度(2004年)、南非(2007年)、 巴西(2007年)、墨西哥(2008年)和韓國(2010年) • 就歐盟解釋: - 戰略夥伴關係應為「全面性」 - 戰略夥伴關係建立在「互惠」(reciprocity)基礎上,具有「同 理心」(empathy),雙方對彼此的價值、目標有共同認知 - 夥伴關係建立在長期(long-term)基礎上,而非突發的單一 事件,著眼於解決區域性或全球性議題
歐洲聯盟運作條約 歐洲聯盟條約 (修正歐洲共同體條約) 第五篇(TitleV):規定聯盟對外行為 的一般規定與共同外交安全政 策的特別規定 第一章聯盟對外行為的一般規定 第五部分(Part V):聯盟對外行動 第二章共同外交、安全、防衛政策 的特別規定 第1篇:一般規定(有關歐盟條約 第五篇第一章) 第2篇:共同貿易政策 第3篇:與第三國發展合作與人道援助 第4篇:限制措施 第5篇:國際協定 第6篇:聯盟與國際組織、第三國 關係及聯盟代表團 第7篇:團結條款
制度面-1 • 高峰會「常設主席」(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由比利時前總理范宏畢(Herman van Rompuy)擔任。 • 執行委員會主席(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2004年起由葡籍巴洛索(J. M. Barroso)擔任至今。 • 輪值主席國: 2010年西班牙與比利時 2011年匈牙利與波蘭 2012年丹麥與塞浦路斯 2013年愛爾蘭與立陶宛
制度面-2 • 「聯盟外交安全政策高級代表」(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同時為執委會副主席 • 由英國籍艾希頓(Catherine Ashton)擔任 • 結合歐盟對外經貿與外交安全政策,確保歐盟對外行動上更協調統一(Art. 18 TEU)
制度面-3 • 對外行動事務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EEAS) • 計畫將統整執委會對外關係總署、理事會秘書處以及執委會在第三國與國際組織的常駐代表機構,成為歐盟代表團(union delegations) • 2010 年底12 月正式成立,可望結合外交、經貿、援助三合一機構 • 賦予此機構的高度 *台灣與歐盟關係新切入點
執委會主席 同意後任命 高峰會條件多數決選舉 外交安全政策 高級代表與執委會副主席 外交事務理事會主席 協調歐盟其他對外行動 負責對外關係總署 CFSP提案權 執行CFSP決定 對外行動事務部(EEAS) • 計畫統整: • 執委會對外關係總署 • 執委會在第三國與國際組織常駐代表團 • 理事會秘書處 • 理事會駐外之外交安全特別代表
對外行動事務部(EEAS) 人事行政部門 執委會對外關係 全球化發展 理事會秘書處 戰情中心(SitCen) 人力資源 歐盟代表團 歐盟鄰近國家 工業化國家 開發中國家 人權、反恐、氣候變遷、與聯合國、歐安組織等多邊組織聯繫 人事預算審計資訊科技 原歐盟相關部門人員及 借調會員國外交人員 危機處理署(CMPD) 民事力量(CPCC) 軍事 行動 (EUMS)
歐盟對外關係之建構-1 帶有經濟與戰略多重目的: 目的一:安全政策經濟化 • 區域間互動: 一是雙區域和跨區域主義:如亞歐峰會以及 「歐盟與拉美、加勒比高峰會」,代表跨區域互動 二是純區域間主義發展:歐盟與中美洲共同市場、 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歐盟與東南亞國協,作為區域間 合作的典型代表 三是混合型區域間主義:歐盟分別與墨西哥、巴西、日本、 中國、印度等國建構的戰略夥伴關係
區域間主義特色 1. 雙邊與多邊多軌運作 歐盟在進行貿易談判時,採取多軌運作方式,並非採逐一進行的方式,優點是可以針對不同區域貿易協定內涵,藉由多方面互補配合國內產業需求,減緩國內產業壓力,有助於談判的進行。 2. 跨區域結盟 過去區域貿易協定是以地緣政經考量,皆以地理位置近似國家作為結盟的對象,如歐盟過去注重區域內整合。1990年代後打破地理疆界的藩籬,開始有跨區域結盟的現象,觸角幾乎遍及全球各區域,與東、南邊境鄰國、拉丁美洲、亞洲國家都有進展。
區域間主義特色 3. 南—北區域主義發展 歐盟開始與開發中國家簽署區域貿易協定,此種型態的結盟已成為區域貿易協定的主流。 4. 議題的深化與廣化 首先,以歐盟來說,除要求關稅減免等貿易議題外,特別是對於農產品、智慧財產權、服務業自由化。同時要求簽署國家的民主及人權成熟度作為雙邊關係進展之前提。區域貿易協定範疇已經不再侷限於經貿的框架。其次,歐盟與開發中國家協定內容,並非要求對方全面性自由化,有時是片面、單方面優惠待遇給予簽署國,除給予發展合作援助外,也會納入技術轉移專章。
歐盟對外關係之建構-2 目的二:促銷歐盟 - 歐盟模式是歐盟「作為」(to be)或「變成」(to become) 全球行為者的重要因素 - 歐盟在全球複製其區域建構的經驗,協助世界其他區域 組織深化成為一個「實體」(entity),以「區域行為者」 (regional actor)的角色與歐盟發展關係 - 並非所有區域組織都是遵循歐洲統合作為經驗發展模式 - 亞洲已經拒絕走向歐洲統合模式。然歐盟模式在拉美、 非洲卻廣被接受
歐盟對外關係之建構-3 目的三:重視非傳統安全 • 歐盟對外關係影響力的發揮: 一是歐盟作為區域統合的典範,提供其他區域統合經驗 參考 二是藉由經貿推廣普世價值與觀念的平台,如人權、善治、 反恐、環境與永續發展等,並將這信念與規範加以內化與 推廣。 • 從聯合國施行的案例中研究: - 在人權爭議方面,加拿大、日本、南韓與歐盟共識度高。 - 國際衝突事件,日本、南韓立場幾乎與歐盟一致,巴西、 中國、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南非認同度也有八成。 - 反恐議題上,歐美的共識度高。
小結-歐盟對外關係之建構 1.剛開始是建立制度聯繫,由歐盟幫助開發中國家穩定發展 2.其次發展區域間聯繫,透過政治對話加強經貿與合作 3.最後是提供統合經驗作為區域建構參考,塑造體認同 • 理想性質與務實主義的雙重傾向 - 經貿是重點,反映內部統合的成功與歐盟整體經濟實力 - 戰略夥伴關係強調互惠、共同利益,突顯歐盟在全球政 治舞臺上能否經由經濟實力轉化為政治影響力的關鍵
結論-歐盟對外關係之比較 • 內涵(機構與決策模式)不同 - CCP -CFSP • 法律體系不同 - CCP -CFSP • 實踐上不同 - CCP -CF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