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721 Views
基于问题的幼儿教育行动研究. 孙杰远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 行动研究原理. 二. 幼儿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问题. 三. 国内国际幼儿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四. 幼儿教师从事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主要内容. 一、行动研究原理. 约翰 · 柯立尔. 20 世纪 40 年代. 勒 温. 何谓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原理. 何谓行动研究?.
E N D
基于问题的幼儿教育行动研究 孙杰远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 行动研究原理 二 幼儿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问题 三 国内国际幼儿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四 幼儿教师从事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主要内容
一、行动研究原理 约翰·柯立尔 20世纪 40年代 勒温 何谓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原理 何谓行动研究? 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勒温)
研究者 教育工作者 研究内容 实际教育问题 研究目的 改进教育活动 一、行动研究原理 何谓教育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原理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 一是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 • 二是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action) • 三是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
一、行动研究原理 行动研究的层次 1 2 3 教师单独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在学校或幼儿园范围内组织部分教师成立研究小组 由专家、研究人员、教师、政策人员、学校或幼儿园的行政领导人员等组成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进行研究
一、行动研究原理 计划 反思 行动 考察 行动研究的过程 螺旋式加深的过程
一、行动研究原理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拟定计划 收集资料 修正计划 试行与验证 提出报告 行动研究的过程
一、行动研究原理 行动研究的过程 • 收集资料。应用直接观察、问卷、调查、测验等方法,有系统的收集所需的资料。 • 修正计划。凭借实际情境中提供的事实资料,来修正原计划内的缺点。 • 试行与验证。着手试行,在试行之后,仍要不断的收集各种资料和证据,以验证假设,改进现状,直到能有效消除困难或解决问题为止。 • 提出报告。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完整的报告,但必须注意本身研究资料的特殊性,以免类推到其他情境中。
一、行动研究原理 行动研究的过程 • 发现问题。行动研究法的问题通常就是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行动研究法就由问题开始。 • 分析问题。即对问题予以界定,并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在问题界定的同时,获得问题范围内的证据,从而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 拟定计划。在计划中要说明研究目标、研究人员的任务分配和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等问题。
一、行动研究原理 案例 某幼儿教师班上有个男孩经常打人,或扰乱别人的活动,使教师十分伤脑筋。于是,该教师决定开展一个行动研究,尝试或探讨降低该幼儿打人行为频率的有效办法。她可以根据该幼儿的情况和特点,参照有关文献和理论,制定出她决定1-2个认为合适的措施,然后逐一进行实验观其效果。假定她决定实验采用奖励的方法,按下列步骤:
一、行动研究原理 A 停止处理 (7-10) B 再施处理 (0-3) A 基线 (9-12) B 处理 (1-6) 15 每小时 打人次数 10 5 观察天数(每周5天,共20天) 20 5 10 15 行动的过程
一、行动研究原理 结论 从以上4个星期的实际研究可见, 奖励对降低打人行为频率有效果。
一、行动研究原理 行动研究的方法 • 日记 • 传记 • 文献分析 • 图片资料 • 录音/录象和抄录 • “局外观察者使用”技术 • 访谈 • 连续评述 • 跟踪研究 • 三角互证法 • 分析备忘录 • 清单、调查表、目录单
一、行动研究原理 日记 • 日记包含着“观察、情感、反映、理解、反思、奇想、假设、加速”等个人记录,记录并不是对情境的“纯事实”的报告,而是传递意欲参与的情感。
一、行动研究原理 传记 • 传记是有关情境或个人的历时性记录,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为日记,它既可以是有关课堂教学情境的,也可以是有关某个或某些学生表现的。
一、行动研究原理 文献分析 • 文献包含着与问题有关的信息,与课堂行动研究背景有关的文献包括工作大纲和计划,学校课堂报告,已用过的试卷、会议记录、工作卡和分配单、教科书、学生作业的样本等。
一、行动研究原理 图片资料 • 照片能能捕捉到情境的视觉方面。课堂行动研究的照片包括学生课堂学习、教师“背后”发生什么、教室的物质设备、教室社会组织的模式。照片可以是观察者拍,也可以是自己拍,它在研究者与其他参与者讨论时常用上。
一、行动研究原理 录音/录象和抄录 • 录象常由观察者完成,研究者使用常会分散精力,固定录象往往会忽略非课堂教学片段、学生与某个特定学生的语言交流。带麦克风的手提录音机较少分散教师的注意力。将录音转抄成文字有利于教师更加重视发生了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听和看。
一、行动研究原理 “局外观察者使用”技术 • 这一技术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的背景中,通过外部观察者对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和描述,使教师能够从“外部”来观察和反省自己的教学活动。
一、行动研究原理 访谈 • 访谈是一种从他人角度探讨教学过程的途径。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
一、行动研究原理 连续评述 • 参与者停下手头的工作对所进行的事情进行一段持续时间(至少5分钟以上)的观察。
一、行动研究原理 跟踪研究 • 对参与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并对其行为及回应的行为进行持续的评论。课堂中,被跟踪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观察者可以是来自局外的顾问,也可以是现场的同伴。
一、行动研究原理 三角互证法 • 基本原则是从多个角度或立场收集有关情况的观察和解释,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一、行动研究原理 分析备忘录 • 分析备忘录是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系统的思考,并适时制作出来,一般是在监控和探察的末期。
一、行动研究原理 清单、调查表、目录单 • 清单是指所罗列的一系列由自己回答的问题,它通过指明所需回答问题的信息类型来指导观察。
一、行动研究原理 行动研究的条件 • 建立相应的认识 • 幼儿教师是完全可以进行教育研究的 • 行动研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 掌握有效工具 • 专业日志 • 档案袋 • 构建相应的机制 • 时间保证 • 提供帮助 • 建立激励机制
一、行动研究原理 行动研究的成果提取 • 行动研究成果的提取,就是在行动研究的 过程中或行动研究告一段落后,对行动研究 的过程进行记录、描写、阐释和反思。
一、行动研究原理 • 行动研究成果的写作,并不见得一定要到一次研究接近尾声或结束时再撰写。实际上,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考虑成果的表述方式,并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或是撰写研究成果的初稿了。也就是说,应当把撰写行动研究的成果当作是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脱离于行动研究之外的。
一、行动研究原理 研究日志 第一,撰写研究日志要重视日常观察的重要性。 第二,撰写研究日志要紧紧围绕某个主题。 第三,撰写研究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 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
一、行动研究原理 教育案例 第一,所描述的情境必须发生在行动研究过程中。 第二,案例所记录的故事需要包含教师在行动过程中的思考,解决疑难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疑难问题被解决的程度。 第三,案例一般是以第一人称撰写的。
二、幼儿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问题 • 幼儿游戏 •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 幼儿课程 • 教学方法
二、幼儿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问题 案例 • 《改善幼儿结构游戏环境的行动研究》 • 《行动研究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尝试》 • 《提高幼儿英语课堂有意注意参与课堂活 • 动的行动研究》
三、国际国内幼儿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 欧美国家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历程较长。研究者经常用它作为一种驱动工具来鼓励教师通过批判性反思获得关于他们教育教学实践的更好理解。近期,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转变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使儿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关注儿童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成为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国际国内幼儿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斯滕豪(Stenhouse,L. )提出“教师即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性是靠实践性知识,即运用综合的高度见识所展开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成熟度来保障的。
三、国际国内幼儿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埃利奥特(Eliot,J.) 进一步提出教师即“行动研究者”。教师不再把可能带有偏见的“专家”思想是做当然,而是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提出问题,着手解决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评价,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才能获得专业自主和发展。
三、国际国内幼儿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凯米斯(Kemmis,S.)在斯滕豪斯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师即“解放性行动研究者”,教师不是在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展开研究,而是在教师自己的共同体指导下展开研究,专家只是帮助形成共同体。
三、国际国内幼儿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 要让儿童成为课堂主角,首先要令教师形成这种意识。国外一些教育机构和大学开设了教育硕士课程。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和年级。其中一门课程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其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仔细研究他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对工作的更深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
三、国际国内幼儿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些都是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的更高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或角色扮演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充分唤起教师的主体地位、精神和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三、国际国内幼儿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幼儿园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要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三、国际国内幼儿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 当教师开始把儿童包括在其教育决策制定中时,行动研究便提供一种转型的途径,它使教师与学生关系更加融洽。通过以课堂为基础的科研,教师们越来越关注他们教导的儿童。
四、幼儿教师从事幼儿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一)建立合作文化,求得共同进步 (二)形成反思习惯,做到自我更新 (三)参与科研活动,促进专业发展
四、幼儿教师从事幼儿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一)建立合作文化,求得共同进步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四、幼儿教师从事幼儿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一)建立合作文化,求得共同进步 • 利用合作获得资源 •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 教师之间的合作 • 幼儿园教师与教育理论专家的合作
技术之思 三思 实践之思 解放之思 四、幼儿教师从事幼儿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二)形成反思习惯,做到自我更新
四、幼儿教师从事幼儿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二)形成反思习惯,做到自我更新 • 技术之思,是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并实施的,不但自我检查也包括上级领导的督促教师个人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教育教学方法、规范及能否有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幼儿教师从事幼儿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二)形成反思习惯,做到自我更新 • 实践之思,需要教育者探寻自身教育观念所依据的理论及知识体系,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这需要一种自我反思精神和意识,敢于自我质疑、自我剖析;
四、幼儿教师从事幼儿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二)形成反思习惯,做到自我更新 • 解放之思,教育者根据自身所持有的标准衡量整个教育及其所处的环境,教师能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对教育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一种革新精神,需要胆略 。
四、幼儿教师从事幼儿行动研究的素质养成 (三)参与科研活动,促进专业发展 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常规意义上的教学工作是统一而略显单调,但如果参与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