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803 Views
從日據 時代中後期臺灣小說 看臺灣意識變動. 外語一第五組 組長: 50 林珊慈 組員: 43 尤端媛 48 何佳穎 49 劉雅青 51 邱郁純. 目錄. 前言______________林珊慈 時代背景____________何佳穎 《 牛車 》 看日治時代社會問題___劉雅青 《 首與體 》 看現代化下的身分認同_尤端媛 《 亞細亞的孤兒 》 看國族意識___尤端媛 結論______________邱郁純 參考資料. 前言. 林珊慈. 鄭重聲明:. 切勿 從 抗日 的角度 以 觀察社會問題 的眼光.
E N D
從日據時代中後期臺灣小說 看臺灣意識變動從日據時代中後期臺灣小說 看臺灣意識變動 外語一第五組 組長:50林珊慈 組員:43尤端媛 48何佳穎 49劉雅青 51邱郁純
目錄 • 前言______________林珊慈 • 時代背景____________何佳穎 • 《牛車》看日治時代社會問題___劉雅青 • 《首與體》看現代化下的身分認同_尤端媛 • 《亞細亞的孤兒》看國族意識___尤端媛 • 結論______________邱郁純 • 參考資料
前言 林珊慈
鄭重聲明: • 切勿從抗日的角度 • 以觀察社會問題的眼光
知識分子認為對社會有責任,要寫出問題讓大家看到知識分子認為對社會有責任,要寫出問題讓大家看到 • 作家也是認為會對社會產生影響才創作 • 小說反應知識分子關注的議題,披露社會現象
日本人待武力統治結束後,推動現代化教育 →民眾逐漸有了現代意識 ▓ 日治時期作家多有留日背景,且有興趣思考 問題、觀察社會 →二、三零年代的東京即有現代化問題 →也面臨「身分認同」問題
時代背景 何佳穎
呂赫若《牛車》:平穩客觀地敘述那發生在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鄉鎮的生活現實呂赫若《牛車》:平穩客觀地敘述那發生在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鄉鎮的生活現實 巫永福《首與體》:殖民地知識份子的臺灣作家輾轉於雙鄉的矛盾處境
臺灣日治時期1895~1945 • 始政(無方針主義) 1895~1915 • 同化(內地延長主義) 1919~1937 • 皇民化政策時期1937~1945
推動建設→是馬路、鐵路的開發,港口的興建、水利、發電推動建設→是馬路、鐵路的開發,港口的興建、水利、發電 • 促使臺灣經濟發展→將臺灣轉為工業化、種殖甘蔗外銷、成立銀行 • 引進西方文化→美術、電影 • 教育→讓臺灣學生就讀學校,且統一受國民義務教育。
臺灣人的社會政治改造運動由留日臺籍學生開始,起來爭取被剝削的權益臺灣人的社會政治改造運動由留日臺籍學生開始,起來爭取被剝削的權益 • 接受日本文化的薰陶,吸收西方的尖端文化思想 • 認同殖民者的文化→看到本土社會及其文化傳統的「落伍」
把臺灣落後的封建意識加以無情的剖析,指出了病源所在把臺灣落後的封建意識加以無情的剖析,指出了病源所在 • 對日本情懷的嚮往與漢族意識之間的矛盾性
可以深深感受到當時代的知識份子,在面對自我鄉土中的傳統社會特殊性和殖民者日本帝國與現代化三者中交錯複雜的心情可以深深感受到當時代的知識份子,在面對自我鄉土中的傳統社會特殊性和殖民者日本帝國與現代化三者中交錯複雜的心情
《牛車》看日治時代社會問題 劉雅青
《牛車》導讀 • 楊添丁和阿梅是一對夫妻,為了生活,辛苦的工作著,但無論楊添丁多麼認真的工作,用牛車為人載貨,還是賺不到錢,而阿梅一直認為是楊添丁好吃懶做的緣故,兩人整天吵架。最後,阿梅當了娼妓,添丁成了竊賊,雙雙走上不歸路。 為什麼楊添丁努力工作卻賺不到錢呢?
現代化後的問題 • 1.日本株式會社+臺灣地主(商人) VS 依靠土地勞動的人 → 資本主義 碾米廠老闆不再使用水車磨坊和牛車 • 2.日本法律規定道路中央禁止牛車通行 &人不能坐在牛車車台上 &沒有押金,不能佃耕 日據時代下,牛車不容易生存,想改行也因沒錢無法成功。
國民性 問題 • 1.在沒有大人在時,才敢表達情緒 • 2.偷東西天經地義 • 3.心中喃喃自語能帶給添丁滿足感 國民劣根性導致無法與時進退,自取滅亡。 鴕鳥心態.無恥.類似阿Q精神 ‧4.不自覺時代改變,終究被時代淘汰 無知
呂寫作目的 • 以自然寫實的手法,揭露臺灣的社會現象 • 傳達這些社會問題,期待有人能開始重視並解決問題。
複習一下-1 • 寫實主義:客觀觀察、仔細刻畫、如實描繪 • 內容:描述工業化後,小人物悲慘的命運 • 目的:人道關懷,揭露社會問題,不作評價 • 結局:雖不一定有光明結局,但保有相當程度的人性光輝
複習一下-2 • 自然主義=寫實主義的極端 • 內容目的同上 • 結局:強調命運與環境的影響,往往呈現悲劇結尾,表達人面對命運與環境的無奈。 命運/環境決定論 EX:《牛車》結尾
複習一下-3 • 現實主義=批判的寫實主義 • 內容目的同上 • 結局:強調人存在、奮鬥的價值,肯定抗爭的積極意義,結局朝向光明 • 新寫實主義,1930年代出現 • 在外在現實描寫之外,加入現代主義強調的內心挖掘與剖析
《首與體》看現代化下的身分認同 尤端媛
首與體-導讀 這是首與體的相反對立狀態。因為他自己想留在東京,可是他的家卻要他的「體」,一封接著一封的家書頻頻催他「返鄉」 描寫一個想留在東京,繼續過著欣賞戲劇、音樂、上咖啡屋的生活的留學生,他不願回家解決結婚問題。
首與體-身分認同 恨不得自己是日本人
首與體-結尾 • 有獅子頭、羊身;跟有獅身、羊首的二頭怪獸以加速度疾馳過來,猛烈地衝撞成一團。我忍不住眼睛一閉,眼前立刻出現埃及的史芬克司。兩頭怪獸還沒有決勝負,倒出現了史芬克司,不由得讓我有些慌張失措。 • 我整個腦海裡都是史芬克司。為什麼會有史芬克司呢?曾經有個國王拿史芬克司出了一道謎:有兩隻動物合而為一,在不明底細的軀幹兩端各接著獅子頭跟羊頭。——這指的是人嗎? 獅頭:日本 羊身:臺灣 在主觀意識中,被選擇而有秩序的組織起來的客觀現象 意象主義的象徵手法 間接透漏知識份子特殊的雙鄉意識
《亞細亞的孤兒》看國族意識 尤端媛
亞細亞的孤兒-前言 • 雙鄉意識 →想活在現代化的日本,但體卻必須留在臺灣 • 皇民化時期臺人被日人派去當軍伕以及慰安婦 →臺人開始質疑皇民化下的臺灣人只是次等公民 • 日本人眼中的臺灣人 →戰俘 • 中國人眼中的臺灣人 →日本人 • 臺灣人眼中的皇民 →阿諛日本人的走狗 亞細亞的孤兒
亞細亞的孤兒-導讀 • 亞細亞→ Asia →亞洲 • 時間:二十世紀初期 • 背景地點:臺灣 • 主角:胡太明 • 身份︰文化母國→中國 政治現實→日本殖民 生活現實→臺灣
亞細亞的孤兒-導讀 原因:當時瀰漫著一股”被”殖民的風氣 ↓ 番薯島的祖國戰敗 ↓ 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 接受帝國主義的同化、經濟剝削、知識壓抑 五十年後
亞細亞的孤兒-導讀 爆發二次世界大戰 ↓ 青年被迫投入攻打“祖國” 的行列 ↓ 承受身分認同的糾結及孤兒般擺盪於不同政權的悲慘命運
亞細亞的孤兒-大綱 • 在一個以日據時代為背景下的臺灣,透過記敘本書主角──胡太明,自小到大的種種經歷,充分描寫出社會上從官員、醫生、教員、走狗、平民的生活情形。縱使日本人口中直呼「日臺平等」,實際上則極其手段剝削這塊土地上人民的每一分辛勞、每一滴汗水,完全無視於人民的困苦;而那些為日本人做事苟且偷安的「走狗」更是假公濟私、欺壓臺灣人。日本人對臺灣人以及臺灣人對臺灣人的矛盾,在其中將人性的醜陋面表現無疑。此時正值戰爭頻仍,國際局勢動盪不安,加上他國對臺灣的鄙視,出國留學的太明在學問上亦無能有所寄託,被迫返臺。身為一高知識份子的太明,眼見種種亂象卻無力改變,在大環境的壓力下,太明終於承受不住身心的煎熬而瘋了。
亞細亞的孤兒-結論 • 「果是個有心人,又怎能不發瘋呢?」 • 太明 →太明事理 →太明,果真是個有心人,有心想做點事,卻不斷徘徊在許多觀念中
亞細亞的孤兒-結論 • 「志為天下士,豈甘做賤民?」 臺灣人既受中國歧視、又受日本人的不平等待遇 ↓ 胡太明瘋了 ↓ 國族意識混淆之下所激發出來的悲劇。 ↓ 當時臺灣人的孤苦漂離與焦慮。
結論 邱郁純
《牛車》與現代化 • 寫實地揭露了我們的國民劣根性,面對現代化而毫無自覺。縱使有兩套制度,對待臺灣人的不公正,但是不能完全怪罪日本人,其實我們才是問題的本身!
《首與體》中的現代化渴望與身份認同難題 • 留學日本學習西化思想,渴望先進的現代化社會與潮流,想要成為日本人的臺灣人。身分認同曖昧,無法徹底脫離原生的根,進退兩難。
《亞細亞孤兒》國族意識與身份認同 • 經過近五十年的日治統治後,大東亞共榮圈、皇民化運動的政策洗腦,部份臺灣人的國族意識下降,但是仔細比對對策體制,還是兩套標準,犧牲的前線永遠是臺人。沒有了中國人傳統的根,再優秀也還是無法成為日本人,就像是無地自容的孤兒。
結論 • 日治時期到了三、四O年代這個階段的作品所反應的是作者依自己對社會現況的觀察與反思所做的時代紀錄 • 經由閱讀不同風貌的選文,還原歷史現場,我們看清了當代人民所面對的困境,也肯定這時期文學作品的價值。
心得感想1/2 • 經由這次報告,每一位成員積極腦力激盪迸出新想法,不再仰賴外界資料而是尋求自身感觸,著實是一次分工互助的難得經驗。日治時期的臺灣可謂是亞細亞的孤兒,然而比照當今臺灣社會,在國際舞台已今非昔比,若要持續大放異彩唯有我們這一代的團結才能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心得感想2/2—團結的孤兒在亞細亞 •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 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 •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 • 亞細亞的孤兒 在風中哭泣 • 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 • 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 •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 • 多少人在深夜裏無奈的嘆息 •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 • 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真理
參考資料 • 書籍: • 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著 草根出版 • 中國現代文學選讀 陳美美編選 • 網路: • http://tw.myblog.yahoo.com/taiwanliterature-akuang/article?mid=9&prev=10&next=-123.4.2012 • http://blog.udn.com/bemoreheart/344913124.4.2012 • http://tai.tl.nthu.edu.tw/intranet/viewtopic.php?CID=29&Topic_ID=6323.4.2012 • http://william62600.pixnet.net/blog/post/7231630-%EF%BC%9C%E9%A6%96%E8%88%87%E9%AB%94%EF%BC%9E%E5%B7%AB%E6%B0%B8%E7%A6%8F 24.4.2012
http://www.wretch.cc/blog/william62600/1342161725.4.2012 • http://lib.rssh.ks.edu.tw/essay/93essay/%E8%B3%B4%E5%92%8C%E8%88%87%E5%8F%B0%E7%81%A3%E6%96%B0%E6%96%87%E5%AD%B8%E9%97%9C%E4%BF%82%E4%B9%8B%E7%A0%94%E7%A9%B6.pdf26.4.2012 • http://tw.myblog.yahoo.com/jw!_bGpZhiEGRmdKvxyDS1SJRP78ka5vQ--/article?mid=18&sc=123.4.2012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03/2009033112305688.pdf27.4.2012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03/2009033112305688.pdf27.4.2012 •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TaiwanLit/bg_data/Wu1.htm27.4.2012 • http://www.wretch.cc/blog/ntnutcll/1945823.4.2012 •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17125.4.2012 • http://203.72.2.115/Ejournal/AA01290407.pdf23.4.2012 • http://www.wretch.cc/blog/micky900622/2333854725.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