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93 Views
深溝 ‧ 育才兩校音樂交流 認識中國樂器. 古代樂器分類. 匏:笙 土:塤 ( ㄒㄩㄢ ) 革:鼓 木:柷 ( ㄓㄨˋ ) 、 敔 ( ㄩˇ ) 石:特磬 ( ㄑㄧㄥˋ ) 、編磬 金:鐘、鑼 絲:琴、瑟 竹:簫、笛、箎 ( ㄔˊ ). 依樂器所使用的材料來分. 現代樂器分類法. 依其演奏樂器的方式. 吹管樂器 拉弦樂器 彈撥樂器 打擊樂器. 常見的吹管樂器. 笛子 笙 嗩吶 管(管子) 巴烏 簫 塤(壎). 笛子.
E N D
深溝‧育才兩校音樂交流 認識中國樂器
古代樂器分類 • 匏:笙 • 土:塤(ㄒㄩㄢ) • 革:鼓 • 木:柷(ㄓㄨˋ)、敔(ㄩˇ) • 石:特磬(ㄑㄧㄥˋ)、編磬 • 金:鐘、鑼 • 絲:琴、瑟 • 竹:簫、笛、箎(ㄔˊ) 依樂器所使用的材料來分
現代樂器分類法 依其演奏樂器的方式 • 吹管樂器 • 拉弦樂器 • 彈撥樂器 • 打擊樂器
常見的吹管樂器 • 笛子 • 笙 • 嗩吶 • 管(管子) • 巴烏 • 簫 • 塤(壎)
笛子 • 其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圓潤,表現力豐富,且敏感度高,在沒有太多變化音的情況下,能以極快的速度吹奏
笙 • 笙的外型樣式繁多,有大、小、方、圓之分。笙是一種和聲樂器,裝有和笙苗耦合發音的簧片,按孔可發多音。
笙 中音排笙 次中音排笙
巴烏 「巴烏」,是中國雲南省少數民族的單簧吹管樂器,由竹管製成,有八個音孔(前七後一),吹口處裝一銅質簧片,音色柔美、親切,具有濃厚的音響特色。
常見的拉弦樂器 • 二胡(南胡) • 高胡 • 中胡 • 板胡 • 革胡 • 倍革胡
二胡(南胡) • 「二胡」,以琴桿、琴軸、琴筒、琴弦、千斤、琴碼、琴弓所構成,音色柔和飽滿,在高音處較為清亮。 • 二胡因為盛行於長江下游兩岸,故又稱「南胡」 • 西方亦將之稱為「中國式小提琴」
高胡 • 「高音二胡」即為「高胡」,高胡為廣東音樂常用的胡琴,常用於粵劇之伴奏,故又稱「粵胡」,是極富地方性的特色樂器。用來演奏抒情、活潑、華麗的曲調。常用來模擬「小提琴」。
中胡 • 「中音二胡」即為「中胡」,音色飽滿、深沉,多為配合國樂團需要而配置。外形與二胡相似,但尺寸較為二胡大些,音色渾厚且有韻味,合奏時為填補低音與高音之空隙,相當於西方「中提琴」之角色。
革胡 • 「革胡」,是一種音量較大,音域較廣的低音拉弦樂器,參考西洋的大提琴演奏方式改製而成,在共鳴箱的設計上保留了胡琴的特徵,將琴筒蒙以蟒皮。其音色圓潤雄厚,主要用於合奏,也可擔任獨奏。
倍革胡 • 「倍革胡」又稱「低音革胡」,與革胡相似,但體積較「革胡」巨大些,演奏技巧與低音提琴相似,音色渾厚低沉,豐富了弦樂低音部的力量。
常見的彈撥樂器 • 古琴 • 古箏 • 瑟 • 箜篌 • 琵琶 • 阮(阮咸) • 柳琴(柳葉琴) • 揚琴 • 三弦
古箏 • 「古箏」,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流行秦地(今 陝西),亦稱「秦箏」 • 古箏是由木板拼成,面板用梧桐木所做,箏頭 以紫檀木挖空者較佳。古箏的發聲是利用手指撥動弦,利用弦的震動經過雁柱傳到箏的面板,而後傳遞到箏的共鳴箱,再由龍池、鳳沼傳遞出來。
琵琶 • 古代「琵琶」這一名稱,從古籍史料中的記述,自秦、漢、直至隋、唐一段時間,曾適用於很多彈弦樂器, 如長柄的、短柄的、圓形的(指共鳴箱)、梨形的、木面的、皮面的、弦數多一些的、弦數少一些的,凡此都叫做「琵琶」。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琵琶」在古代彷彿是一個概括性樂器種類的名稱
阮(阮咸) • 「阮」,全名為「阮咸」,又稱「秦琵琶」或「月琴」,為早期的一種直項琵琶,實際即是指漢代的琵琶。相傳是因晉朝竹林七賢的阮咸所善彈之樂器,故以「阮咸」為命名,現今被簡稱為「阮」。
柳琴(柳葉琴) • 柳琴,因外形像柳葉,又叫做「柳葉琴」,俗名為「土琵琶」、「金剛腿」,流行於山東、安徽的交界處。 • 柳葉琴的音域非常寬廣,可達四個八度,具有響亮、粗獷、熱烈等特色。由於柳葉琴的弦短,共鳴箱小,所以能有清亮尖高的聲音,極適合快速彈奏。
揚琴 • 揚琴又名「洋琴」,俗稱「蝴蝶琴」。揚琴是中國樂器中唯一的世界性樂器,並列為世界三大揚琴體系之一。揚琴音色柔美而悠揚,廣泛應用於民歌、戲曲、曲藝伴奏,也用於器樂合奏及獨奏,如今在現代國樂隊裡佔相當重要之地位。
常見的打擊樂器 • 鼓 • 鑼 • 鈸 • 木魚、磬(ㄑㄧㄥˋ) • 鐘 • 鈴
鼓 • 「鼓」在我國有著悠久古老的歷史,因此,產生相當多種類、顏色、裝飾的鼓。可用於伴奏、合奏。
鼓 排鼓
鈸 • 「鈸」,是由兩片銅構成,古稱「銅鈸」,中間突出的部份稱為「鈸碗」,「鈸碗」中央開一洞穿入皮條或稠布,方便兩手手指捏住,擊鈸出聲,其聲音宏亮,在戲曲音樂、民間樂器合奏常能看見。
鈴 • 形狀近似小碗,互擊時發 • 出聲音,兩個為一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