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献分类与组织

文献分类与组织. 周 莉 第一讲 文献及图书馆知识管理 第二讲 检索语言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第四讲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 简介 第五讲 文献分类标引方法 第六讲 我馆分类标引工作 第七讲 我馆图书排架. 第一讲 文献及图书馆知识管理. 一、文献及其特征 1 、文献:记录有 知识 的一切载体。 文献的本质是 知识 。是人类文      明的记忆。 2 、文献的特征:文献有 外表特征 和 内容 特征之分。

av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文献分类与组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献分类与组织 • 周 莉 • 第一讲 文献及图书馆知识管理 • 第二讲 检索语言 •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 第四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 第五讲 文献分类标引方法 • 第六讲 我馆分类标引工作 • 第七讲 我馆图书排架

  2. 第一讲 文献及图书馆知识管理 • 一、文献及其特征 • 1、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 文献的本质是知识 。是人类文 •      明的记忆。 • 2、文献的特征:文献有外表特征和内容 • 特征之分。 • 文献外表特征主要指文献的篇名、作者姓名、出版者、合同号、报告号、引文等 • 文献内容特征是指文献的内容主题

  3. 二、图书馆 • 文献数量的增多及存贮的分散无序,使人们利用文献获取知识极为困难。 • 图书馆是为人们利用知识创造便利的机构。 • 图书馆是知识的聚散地,图书馆是社会的记忆装置和扩散装置。 • 图书馆是知识与知识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中介。 • 聚(采访)→序化(管理)→散(服务)

  4. 三、文献分类是图书馆人千百年心血的结晶。 • 文献分类是科学序化文献知识的有效手段。

  5. 第二讲 检索语言 • 一、检索语言的定义: • 1、检索语言(狭义的检索语言): • 仅指根据信息检索需要而创制的人工语言。检索语言是信息检索系统中用以描述文献的内容及外表特征和表达检索提问的一种专用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

  6. 第二讲 检索语言 • 二、检索语言的实质:检索语言的实质是用于表达一系列概括文献信息内容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标识系统。

  7. 第二讲 检索语言 • 三、检索语言的构成: • 检索语言由词汇和语法组成。 • 词汇是登录在类表、词表中的全部标识,一个标识(分类号、检索词、代码)就是它的语词,而类表、词表则是它的词典;→具体为词表 • 语法是指如何创造和运用那些标识来正确表达信息内容和信息需要的一整套规则。→怎么使用词表的规则

  8.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 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物以类聚”是人们长期以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   文献分类是依据文献所载知识信息的学科属性,对文献进行类别的划分,并进一步根据文献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成科学的分类体系。 • 学科分类是文献分类的基础

  9.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一、分类语言(也称分类法) 定义:它是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概念标识系统,它将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通过标记符号(分类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分类法按学科、专业集中文献信息,并从知识分类角度提示各类文献信息在内容上区别和联系,提供从知识分类检索文献信息的信息途径。

  10.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 二、分类检索语言的特点 • 1、具有按学科或专业集中地、系统地揭示文献内容的功能,具有较高的查全率,能够较好地满足族性检索的要求 • 2、具有良好的等级结构,便于扩大和缩小检索范围(H31、H312) • 3、既能用于组织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又能用于组织文献的分类排架 • 4、用分类号检索,可不受文种限制

  11. 三、分类检索语言的作用 • 1、是沟通标引人员与用户的桥梁 • 2、编目人员要用它,编制目录。标引文献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保证不同标引人员表达文献的一致性。 • 如:英语类图书→均给H31 • 2、外借人员要用它,组织排架,对内容相同及相关的文献加以集中或揭示及相关性(集中排架,H31在一处) • 3、读者要用它,定位其要找的书。

  12. 第三讲 分类检索语言 • 四、分类检索语言的构成原理 • 检索语言的基础是概念逻辑 • 检索语言是表达一系列概括信息内容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标识系统。 •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任何概念都有其内涵与外延。内涵指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指其反映事物的范围。它们之间存在着反变关系,即概念的内涵包含的属性增加,概念的外延便缩小;反之,概念的内涵减少,其外延就扩大。

  13. 例如,“人”这个概念, • 内涵:指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 • 动的动物。它的属性特征有许多, • 年龄、国籍、性别等 • 外延:包括所有的人 • 如果在“人”这个概念中按照“国别”这一属性特征,增加“出生在中国”这一特征之后,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概念“中国人”,“中国人”这一概念内涵中不但具“人”所有的属性,还增加了新的属性,但“中国人”的外延比“人”的外延要少。

  14. 2、概念的划分: • 依据概念的某种属性,增加内涵,就会得到新概念,新概念的外延却减少,这一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划分,原概念称为上位类(种概念),新概念称为下位类(属概念)。 • 如: 男人 中国人 • 人→ 女人 人→美国人 • (性别) 日本人 (出生国)

  15. 3、概念之间的关系: • (1)同一关系:如“电脑”与“计算机” • (2)隶属关系:如“人”与“病人”,“人”是上位概念,也称种概念;“病人”是下位概念,也称属概念。 • (3)并列关系:“人”这一概念划分后得到的“男人”、“女人”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关列关系。在分类法中称为同位类。

  16. 总之,每一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内涵由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因素构成,概念因素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形成新的概念总之,每一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内涵由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因素构成,概念因素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形成新的概念 • 概念的划分就是增加概念因素,形成更为专指的新概念,新概念的外延相对变小; • 概念的概括就是减少概念因素,形成更为泛指的新概念,新概念的外延相对大。 • 将概念的划分结果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表的形式列出,就形成了分类表。

  17. 第四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 一、概况: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分类法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名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至今已出到第4版,并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它是由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组织全国力量,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并结合图书的特性所编制的分类法。

  18. 第四讲《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 二、体系结构: • 依据毛泽东的知识分类思想。 • 5大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哲学 • 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 • 综合性图书

  19. 22个大类: • 用22个英文字母代表22个大类,并且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数字的设置尽可能代表类的级位。 •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B 哲学、宗教 • C 社会科学总论 • D 政治、法律

  20. E 军事 • F 经济 •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H 语言、文字 • I 文学 • J 艺术 • K 历史、地理 • N 自然科学总论 •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21. Q 生物科学 • R 医药、卫生 • S 农业科学 • T 工业技术 • U 交通运输 • V 航空、航天 •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Z 综合性图书

  22. 三、《中图法》(四版)词表构成 • 1、第一版 编制说明 • 2、第四版 编制说明 • 3、基本大类(22个) • 4、简表:(http://lib.hrbcu.edu.cn) • 5、详表:共有4万余条类目,还有30多个专类复分表 • 6、通用复分表(8个):分别是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中国民族表、通用时间地点表

  23. 四、《中图法》详表介绍 • 详表包括三种最基本的要素,即类目、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 • (分类号) ( 类名) • ↑ ↑ • 如: G25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上位类 • G250 图书馆学 → (下位类 •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比较图书馆学、 • 图书馆经济学以及论述图书情报一体化、 文献信息理论等的著作入此。 • ↓ (类目注释)

  24. 五、《中图法》中几个需掌握的相关知识: • (1)上位类、下位类、同位类 • F 经济 • 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 F20 国民经济管理 • F23 会计 • F230 会计学 • 簿记学、会计核算理论入此 • F25 物资经济

  25. (2)分类号: • 分类号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制,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 • 22个字母代表22个大类,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数字的设置尽可能代表类的级位 • 如: H 语言、文字 • H0 语言学 • H1 汉语 • H3 常用外国语 • H31 英语

  26. 又如: • T 工业技术 •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TP31 计算机软件 • TP39 计算机的应用 • TP393 计算机网络

  27. 第五讲 文献分类标引方法 • 一、标引的定义 • 1、文献标引:简单地讲,就是依据检索语言确定文献标识(识别的标志)的过程。 • 如:《图书馆学概论》一书,利用《中图法》→G250 • 又如:《黑客防范技术揭秘》一书,利用《中图法》→TP393.08

  28. 标引定义:指在分析文献内容的基础上,用某种检索语言把文献主题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特征标识出来作为文献存储与检索依据的一种文献处理过程。标引定义:指在分析文献内容的基础上,用某种检索语言把文献主题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特征标识出来作为文献存储与检索依据的一种文献处理过程。

  29. 二、分类标引 • 1、定义: • 文献分类标引是指依据一定的分类检索语言(具体讲就是《中图法》,对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及其有检索意义的形式特征进行分析、归纳、赋予文献分类检索标识(分类号)的过程。我馆主要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来进行分类标引。

  30. 2、分类标引的步骤: • 对文献的内容进行主题分析→明确文献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概念→利用《中图法》将文献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概念充分、准确地用分类号表达出来。 • 即主题分析→概念转换(分类号) • (1)主题分析: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弄清文献的主题内容、主题概念。 • (2)概念转换:依据主题分析的结果,查找《中图法》,将相应类目的分类号作为检索标识赋予被标引的文献。

  31. 3、分类标引的原则: • (1)学科属性原则。以文献论述的中心内容的学科属性用为分类的主要标准。----最主要的基本原则。 • 《茶叶加工》→TS27 • 《茶叶经营管理学》→F762 • 《茶叶商品学》→F768 • 《茶叶病虫害》→S43 • (2)专指性原则。要将文献分入最恰当的类。

  32. (2)、实用性原则。 • 本着文献物尽其用的宗旨,即要根据读者的需要将文献分入最大用途的类。 • 如:英汉对照《简.爱》→H319.4 • 而不放入文学I大类 • (3)、系统性原则。文献分类必须体现分类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凡是归入下位类的书必须具有上位类的属性。 • (4)、一致性原则。内容相同的文献归入同一个类目。

  33. 第六讲我馆分类标引工作 • 一、我馆采用MARC格式进行编目,由编目部负责。将文献的分类号记录在MARC记录中的690字段 @a子字段中, • 而在905字段@f子字段中记录索书号。

  34. 二、取分类号完全遵循《中图法》采取一分到底的原则。举例:《黑客防范技术揭秘》690 @aTP393.08 • 三、索取号则最多取到6级。

  35. 第七讲 我馆图书排架 • 一、我馆图书排架依据的是索书号。 • 二、索书号由编目部写在每册图书的书标上,同时在MARC记录中的905字段的@f子字段中揭示。如: • 《黑客防范技术揭秘》 • 690 @aTP393.08 • 905 @ahcn@fTP393.0/115

  36. 三、我馆索书号构成: • 分类索书号是表示某一文献在分类收藏中位置的号码(给文献定位),它是文献排架、用户检索和藏书清点的依据。一个完整的分类索书号通常由 • 分类号/书次号—辅助区分号组成。

  37. 我馆分类索书号:分类号/种次号—辅助区分号组成我馆分类索书号:分类号/种次号—辅助区分号组成 •   图书分类号是根据文献的学科内容取自《中国图书馆人类法》(我馆规定最多取到6级); •   种次号是根据同类书到馆分编的先后,按每一种书为单位顺序编制的号码; • 辅助区分号是指同为一种图书的多卷书的卷册区分号,辅助区分号有时可省略。

  38. 如:《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索书号为H315.9/105,如:《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索书号为H315.9/105, • 其中H315.9是依据本书的内容“英语翻译”取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分类号,而105是我馆“英语翻译”这一类图书分编到《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一书时已经收藏到了第105种

  39. 又如:《Microsoft专题指南》一书有四个册, • (1)《Microsoft专题指南:Excel 5 for Windows简明手册》 → TP31/1132-1 • (2)《Microsoft专题指南:Word 6 for Windows简明手册》 → TP31/1132-2 • (3)《Microsoft专题指南:MS-DOS6.2简明手册》→ TP31/1132-3 • (4)《Microsoft专题指南:Windows 3.1简明手册》→ TP31/1132-4。

  40. 四、具体排架方法: • 依据索书号排架的具体方法: • (1)先比较/前的分类号 • A、先按22个英文字母排先后顺序 • 如:B、 F、 G、 T • B、如果字母相同的话,再比较阿拉伯数字排先后顺序 • 如:B2  B23  B3 • Q4 Q4-33 Q41 • (注意:“——”总论复分号,排在数字“0”的前面,即F-1 F0

  41. (2)/前的分类号如果都相同,则比较/后的种次号,按种次号大小排序。(2)/前的分类号如果都相同,则比较/后的种次号,按种次号大小排序。 • F/1 F/5 • F0/36 F0/40 • F01/102 F01/230

  42. 下面,介绍一下编目部情况 • 编目部现有工作人员11人 • 业务内容包括:新书加工、机器验收、分类编目、典藏以及旧书问题处理,04、05年又增加了各学院购入新书的加工处理、以及新书通报等工作。近三年工作表下: • 03年 33,726册 5,621册/人 • 04年 50,841册 8,473册/人 • 05 216,486册 19,680册/人 •    05年人均工作量是03年3.5倍

  43. 由于时间紧,错误在所难免,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由于时间紧,错误在所难免,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希望同志们今后能多学习《中图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   祝愿大家在工作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