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838 Views
广东省高校科技统计报表 (理、工、农、医类) 培训材料. 广东省教育厅 2013 年 12 月 9 日. 一、 2013 年 科技统计 指标 无 变化. 2013 年科技统计指标相比往年没有发生变化。. 二、统计年报系统的下载与安装. 下载 网址: http://www.stats.edu.cn/. 在此特别请大家注意 科技统计系统的更新 问题。只需要将该更新压缩文件下载下来,将压缩文件里面的 KJTJ.EXE 文件直接替换掉“ C: 科技统计”目录下的 KJTJ.EXE (下图中的狐狸头)即可。.
E N D
广东省高校科技统计报表(理、工、农、医类)培训材料广东省高校科技统计报表(理、工、农、医类)培训材料 广东省教育厅 2013年12月9日
一、2013年科技统计指标无变化 • 2013年科技统计指标相比往年没有发生变化。
二、统计年报系统的下载与安装 • 下载网址:http://www.stats.edu.cn/
在此特别请大家注意科技统计系统的更新问题。只需要将该更新压缩文件下载下来,将压缩文件里面的KJTJ.EXE文件直接替换掉“C:\科技统计”目录下的KJTJ.EXE(下图中的狐狸头)即可。在此特别请大家注意科技统计系统的更新问题。只需要将该更新压缩文件下载下来,将压缩文件里面的KJTJ.EXE文件直接替换掉“C:\科技统计”目录下的KJTJ.EXE(下图中的狐狸头)即可。
如果在系统更新以前,已经将本单位的数据录入系统,请在系统更新后,一定要再一次重新校验数据(如下图所示,在输入本单位代码后,直接点击系统的“数据校验-校级校验-全部数据校验”即可)。如果在系统更新以前,已经将本单位的数据录入系统,请在系统更新后,一定要再一次重新校验数据(如下图所示,在输入本单位代码后,直接点击系统的“数据校验-校级校验-全部数据校验”即可)。
三、统计报表的填写说明及审核要点 (一)表1
1. 统计范围: • 本表填报本单位截止当年12月31日的在册职工中,从事大专以上教学、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工作人员以及直接为上述工作服务的人员。包括统计年度内从事科研活动累计工作时间一个月以上的外籍和高教系统以外的专家和访问学者。 • 直接从事人文、社科教学与科研的人员一律不在此表填报。 • 对于同时做社科和科技统计的学校,必须根据本校社科与科技人员的比例,将这部分人员按一定的比例分别归入科技和社科统计报表中,做到在科技和社科统计中不重复统计。
2.填写要点: • 由于大部分单位科研人员投入较多,在录入系统时,建议各位同行以EXCEL表导入系统的形式为佳。
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未评定相应技术职务的在编教师在本系列的“其他”栏填报。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未评定任职资格的其他技术人员在本系列的“其他”栏填报。 • 所属学科填报原从事学科,按一级学科目录填报,没有原学科的填写999。在符合统计要求的人员范围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如属双肩挑人员,则按原从事学科填报;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非双肩挑人员一律填报“999”,这样可直接归入其他学科,减少录入时的学科查找。
在进行人员的基本情况录入时,一定要分清楚职称、学位、学科及相关代码和对应关系。切不可弄错。在进行人员的基本情况录入时,一定要分清楚职称、学位、学科及相关代码和对应关系。切不可弄错。 • 每年更新数据库时,必须先删除原数据库中退休、调离、过世等人员名单。然后修改原数据库中职称和学历发生变化的人员数据。最后录入当年新调入的人员数据。
3.常见问题 • 与往年统计数据相比,人员数差距较大,特别是学科结构发生变化 • L1列06行“其他”数字过大或者过小,甚至为零。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都不合理。 • 辅助人员的概念不清楚。辅助人员数过大或者过小,甚至为零。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也都不合理。 • 61岁以上的副高(含)以下职称人员不宜过大。 • L8列和L13列的10、11和12行的值必须为0。L14列的07、08和09行的值也必须为0。
4.审核表1-1自查要点 • 表1-1与表3-1的比较 表1-1的总人数必须大于表3-1中的从业人数; 表1-1的相关各栏的人数也必须大于表3-1 的相关各栏人数。比如,表1-1中的高级职称人数必须大于表3-1中的高级职称人数。 • 表 1-1与表4-1的比较 表1-1的总人数必须大于表4-1中的当年投入人员;表1-1的相关各栏的人数也必须大于表4-1 的相关各栏人数。比如,表1-1中的助教与初级职称人数之和(L7+L12)必须大于表4-1中的初级职务人数(L7)。如果两者接近也应该查找原因。
表1-1与表4-1的比较 表1-1与表4-1的学科结构要大致相同,否则要给予合理解释 • 表 1-1与表7-1的比较 表1-1与表7-1的学科结构要大致相同,否则要给予合理解释
(二)表4 1. 统计范围: • 填报本单位截止当年12月31日在研的科技项目情况。填报对象指经学校正式立项、签订项目合同的项目。 • 当年既未投入经费,也未投入人员的项目不统计。已经结项,且当年没有经费投入的项目必须在项目库中删除。
2. 填写要点 • 项目名称:要求填报具体项目名称(军工项目可以简略); • 项目配套经费随项目填报,即各类项目配套经费归入相应类别,不再统计到“自选课题”中。这与表2的经费填报方法不同,两张表的填报不能混淆。表2当年拨入经费按照经费来源填报。 • 一个人参与多个项目研究,必须合理分配其研究时数,避免出现生成表中投入人员剧增的现象。
L6~L11列是参与该项目研究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投入的人年数,单位为人年。对于在校教工进修研究生并作为课题成员的,在职进修属统计中L7~L10列,否则属于L12列。L6~L11列是参与该项目研究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投入的人年数,单位为人年。对于在校教工进修研究生并作为课题成员的,在职进修属统计中L7~L10列,否则属于L12列。 • L12列仅指参加该课题的在校在读研究生人数,并非指“课题组成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单位“人”,取整数。 • 985、211建设经费中人才培养经费如果不以项目形式下达,则不能在此表填报。
3. 常见问题 • 平均每个课题当年投入人员数太大。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平均每个课题投入人年数达3、4个人年以上,不合理。 • 不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在“参与项目的研究生人数”出现数字 • 有些学校为了平衡报表的校验关系,将投入人年数填为负数,不正确,必须修改。
当年投入人年数一般不超过表1-1中科研人员总数的1/2。当年投入人年数一般不超过表1-1中科研人员总数的1/2。
表4-2中研究类别的数据要与表2中相应类别的数据对比要符合逻辑。如果两表中数据差距很大,需要给出解释。表4-2中研究类别的数据要与表2中相应类别的数据对比要符合逻辑。如果两表中数据差距很大,需要给出解释。
1.统计范围及相关解释: • 本表填报当年本单位理、工、农、医学科科技经费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包括单位财务和外单位直接进入系、所、公司等财务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经费。 • 本表主要填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经费、学科建设经费、平台建设经费等的收支情况,同表4对应的项目经费的收支情况差距不应过大。 • 本表各项经费必须与科研相关,否则不能统计。 • 不重复统计。弄清各项科研经费的来源,分别归类,不重复填写;同时做科技报表与社科报表的学校,科技经费与社科经费不能重复统计。
附属医院科研项目经费,即由校本部转拨给附属医院的各级各类项目经费,只能由附属医院进行统计,校本部不再重复统计。附属医院科研项目经费,即由校本部转拨给附属医院的各级各类项目经费,只能由附属医院进行统计,校本部不再重复统计。 • 表2中的经费是按照项目来源统计,表4中的经费是按照项目归属统计。举个例子,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果学校有配套经费,那么在表4里面,国家拨款和学校配套经费都要算到这个项目里头(也就是说,只要属于这个项目的经费,无论其来源,在表4中都要全部体现出来),而在表2里面,属于国家拨款的钱要放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费”,属于学校配套的经费要放到“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里面(也就是说,表2中的经费只论来源,不论项目)。
2. 填写要点 • R&D经费拨入合计= 表4-1中L2列的(02+03+04)+科研人员工资2+其他不以项目形式拨入的R&D经费;R&D经费支出合计=表4-1中L3列的(02+03+04)+科研人员工资2+其他不以项目形式支出的R&D经费。 • 科研事业费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从科学事业费、教育事业费中通过切块和按项目戴帽下达,以及学校从教育事业费中安排的研究经费。该栏经费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工资1、科研人员工资2以及以正式文件下达的科学事业费。
只有少数教育部属学校才有科研人员工资1。 • “科研人员工资2”=当年投入科技活动全时当量人数(即4表中的L4)×2表45栏(在岗人员年平均工资)×60% 。 • “国务院其他部门专项费”指国务院各部门(非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拨给学校的研究经费。包括中国科学院委托学校的项目经费。国务院各部门通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划转拨给学校的各类项目经费,也在此栏统计。对于非部属院校,教育部专项科研经费填入此栏。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专项费”指二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高技术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其他重大项目的研究经费。“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专项费”指二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高技术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其他重大项目的研究经费。 • “主管部门专项费”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从科技三项费、技术措施改造费中为学校安排的研究经费,主要包括学校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类项目经费与学科建设经费。具体而言,对于985、211建设高校,08、09、10三栏依次填写985和211工程建设经费中对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人才队伍建设和其他学科建设投入的经费。对于非985或者211建设高校,08、09、10三栏则分别填写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当年在学科建设中投入经费。
“省、市、自治区专项费”:指省、市、自治区政府(非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拨给学校的研究经费。省教育厅(非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省科技厅、广州市以及其他地市等课题经费可归入此类。该栏填写经费必须是政府拨款的纵向项目经费。“省、市、自治区专项费”:指省、市、自治区政府(非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拨给学校的研究经费。省教育厅(非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省科技厅、广州市以及其他地市等课题经费可归入此类。该栏填写经费必须是政府拨款的纵向项目经费。 • “国外资金”:包括教育部管理的霍英东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经费中的港资部分和从国外获得的合作研究、捐赠等用于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经费。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获得的经费在此栏统计。统计时,按国家外汇兑换率折合成人民币填报。
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指从学校基金或技术转让、咨询、服务、新产品出售等各种收入中划出直接用于当年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的经费。包括为各级各类项目的配套经费、校级课题、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科研经费,经费来源主体是学校。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指从学校基金或技术转让、咨询、服务、新产品出售等各种收入中划出直接用于当年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的经费。包括为各级各类项目的配套经费、校级课题、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科研经费,经费来源主体是学校。 • “其他”:难以计入上述各栏的研究经费。必须是与科研相关的经费,否则不填。该栏值不应太大,并可以解释。
“人员劳务费”:指学校当年从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经费中支付的劳动报酬及各种费用。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补助工资、津贴、价格补贴、奖金、福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人民助学金等。实际统计中,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工资1、科研人员工资2以及项目中的人员劳务费支出等。“人员劳务费”:指学校当年从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经费中支付的劳动报酬及各种费用。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补助工资、津贴、价格补贴、奖金、福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人民助学金等。实际统计中,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工资1、科研人员工资2以及项目中的人员劳务费支出等。 • “上缴税金”:指学校从研究经费中实际上缴财政的各种税金。
“在岗人员人均工资”按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除以职工总数计算。按照国家工资体系,就是工资单中前2项之和,即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切不可把科研补贴、奖金、劳务费等放进工资中去。该数据一般不超过30千元。“在岗人员人均工资”按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除以职工总数计算。按照国家工资体系,就是工资单中前2项之和,即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切不可把科研补贴、奖金、劳务费等放进工资中去。该数据一般不超过30千元。 • “暂付款”:指款额已经拨出,但尚未正式核销冲账的经费。
注:上标中211经费用于科研部分经费归类错误,应该放到“主管部门专项费”中。注:上标中211经费用于科研部分经费归类错误,应该放到“主管部门专项费”中。
根据数据的逻辑性要求,在此要特别注意几个数据:“人员劳务费”应当至少包含“科研人员工资1”和“科研人员工资2”。根据数据的逻辑性要求,在此要特别注意几个数据:“人员劳务费”应当至少包含“科研人员工资1”和“科研人员工资2”。
“主管部门专项费”、“国家各部委专项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事业委托专项费”等等数据,应当和审核表4-2中相应的类别数据所对应,如果差距较大,需要给予解释(比如是否学校本身有配套,这种情况下,教科表2中的数据会大于审核表4-2中的数据,而学校配套的经费应当同时体现在教科表2的L17列“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中;或者有以非项目形式下达的经费,这种情况下,教科表2中的数据会小于审核表4-2中的数据)。“主管部门专项费”、“国家各部委专项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事业委托专项费”等等数据,应当和审核表4-2中相应的类别数据所对应,如果差距较大,需要给予解释(比如是否学校本身有配套,这种情况下,教科表2中的数据会大于审核表4-2中的数据,而学校配套的经费应当同时体现在教科表2的L17列“当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中;或者有以非项目形式下达的经费,这种情况下,教科表2中的数据会小于审核表4-2中的数据)。
3. 常见问题 • 上年结转经费和往年“当年结余经费”不相等。 • 科研人员工资1的概念不清楚 。 • 表2同表4-2的数据不相对应。特别是表2有“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经费,但是在表4-2中没有体现。 • 管理费为0,或者占经费支出合计的比例过大。 • 上缴税金是从财务处获取的科研经费中劳务支出,不是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
4. 自查要点 • 科研人员工资1的概念必须要清楚,一般地方院校该栏目数值应该为0。 • 如果项目中有人员劳务费支出,上缴税金为0则不合理。上缴税金是从财务处获取的科研经费中劳务支出,不是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 • 管理费为0,或者占经费支出合计的比例过大,都不合理。
表2与表4-1的比较:如果表4-1中非R&D项目经费当年拨入和支出经费不为0,那么表2“R&D经费拨入合计”不能与“当年拨入合计”相等,“R&D经费支出合计”也不能与“当年经费支出合计”相等。表2与表4-1的比较:如果表4-1中非R&D项目经费当年拨入和支出经费不为0,那么表2“R&D经费拨入合计”不能与“当年拨入合计”相等,“R&D经费支出合计”也不能与“当年经费支出合计”相等。 • 表2与表4-2的比较:这两个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般情况下,两个表对应栏目可能相等,但不要求必须相等。如果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则两个表之间对应栏目不会相等:如果项目有配套经费,表4-2的项目经费可能会大于表2的对应栏目数据;表2中除了以项目形式下达的科研经费外,还有其他科研经费的投入,那么表2中的科研经费可能会大于表4-2中对应栏目的经费。即使存在上面两种情况,不过,以下情况必须要注意:
表2的项目经费如果大于表4-2相对应的项目经费,那么必须能给予合理的解释。特别是12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费”与表4-2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当年拨入经费不能差距太大。表2的项目经费如果大于表4-2相对应的项目经费,那么必须能给予合理的解释。特别是12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费”与表4-2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当年拨入经费不能差距太大。 • 如果表4-2项目当年投入经费为0,则表2相对应栏目的项目经费一般应该也为0,否则给予合理解释。
(四)表3 1.统计范围及相关解释 • 本报表统计本单位经国家、省部级部门及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理、工、农、医类研究机构,学校自建科研机构不统计。当年未开展科技活动的机构不作统计。
2. 填写要点 • 必须填写完整、正规的机构名称,以机构章为准。一个科研机构有多块牌子,就高不就低,不能重复统计。 • 省教育厅的重点实验室归入“省部级实验室”统计。 • 如果一个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不止一个,以最主要的学科填写,填写一级学科。 • 同一人在多个机构任职,必须确定其身份,不要重复统计。 •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当年已经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不统计。该数据可以从科研机构相关报表中获取或者从资产管理部门获取。
3. 常见问题 • 从业人员数与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单位:人年)数相等或接近,都不合理。 • 与科研机构的从业人数相对应,当年承担项目数偏多。除非个别单位的特殊情况,科研机构承担的课题数一般情况要远小于表4的课题数。 • 不具备硕士授予权的单位在培养研究生人数中出现数据
4. 自查要点 • 表3-1中的L2(科技活动人员)的总和不能大于或等于表4-1中L4(当年投入人员)的总和; • 表3-1中的L3的合计不应大于或等于表4-1中L4的总和; • 表3-1中的L7不应大于或等于表4-1中L3列的(02+03+04)之和;
如果两表数据相差太远,需要给出合理解释。一般情况下,科技活动机构聚集了本单位优秀的科研骨干,因此表3-1中“承担的课题数”还有“当年支出”等指标相对“投入人员”而言要比4-1中的比例大一些,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某个实验室因为获得了大额度的经费资助,其比例甚至于远大于表4-1中的比例。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如果科技活动机构在当年刚刚建立不久,其“投入人员”多,“当年支出”多(用于实验室建设),但是“承当的课题数”反而会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表3-1中各数据的比例与表4-1中的比例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表3-1中各指标的比例与表4-1中相应指标的比例之间的对比关系仅仅是作为参考,并不要求其完全一致,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填写数据,如果2个表之间的比例相差太大,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解释即可。如果两表数据相差太远,需要给出合理解释。一般情况下,科技活动机构聚集了本单位优秀的科研骨干,因此表3-1中“承担的课题数”还有“当年支出”等指标相对“投入人员”而言要比4-1中的比例大一些,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某个实验室因为获得了大额度的经费资助,其比例甚至于远大于表4-1中的比例。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如果科技活动机构在当年刚刚建立不久,其“投入人员”多,“当年支出”多(用于实验室建设),但是“承当的课题数”反而会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表3-1中各数据的比例与表4-1中的比例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表3-1中各指标的比例与表4-1中相应指标的比例之间的对比关系仅仅是作为参考,并不要求其完全一致,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填写数据,如果2个表之间的比例相差太大,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解释即可。
(五)表5 • 统计范围 • 本报表统计本单位理、工、农、医学科领域科技交流情况,只统计本年度内已经发生的科技交流情况。
2. 填写要点 • 国(境)内,指大陆。国(境)外指港澳台和国外。 • 合作研究,是指派遣(或接受)学者时间在半年以上,有专门的研究课题。进修或访问学者等短期的交流不视为合作研究。 •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载入论文集的论文应同时反映在表7-1中的“国外学术刊物”一栏中,无论是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或是在国外召开的国际会议均如此。 3. 常见问题 • 统计数据太大,或者该表数据为零
(六)表6 • 统计范围 • 本报表填报本单位理、工、农、医学科领域本年度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情况。
2. 填写要点 • “合同数”指本单位确认、鉴定的技术转让合同,一项技术成果签订多项转让合同的,按签订的合同数统计。 • “合同金额”:指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金额中的确归本单位所有的金额总数。 • “当年实际收入”:指本单位在本年度内,从技术转让合同中实际得到的技术转让费。 • “其他知识产权”:指软件登记、集成电路设计、动植物新品种登记、国家级新药登记等; • 专利拥有数:指本单位目前的有效专利数。不交维持费或失效的专利不再统计。 • 其他知识产权只在授权栏中填报,不在专利拥有数中填报。
(七)表7 1.统计范围: • 填报本年度本单位理、工、农、医学科科技成果情况。
2. 填写要点 • “发表学术论文”、“三大检索收录”均以第一完成人进行统计。 • 三大检索收录论文(篇)情况应严格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准。即SCIE(扩展板),EI(核心版,不是非核心版),ISTP(书本式)。填表说明第二点,强调了是2012年度发表论文收录情况,因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提供的数量要滞后一年。 • 学术论文的统计范围:只统计期刊级别(也即论文所载期刊的文献标识码)为A、B、C的学术论文,以及正式出版(有ISBN号)论文集收录的学术论文。 • 鉴定成果的“鉴定结论”如果不能归类,选择最接近的水平统计。
(八)表8 .统计范围: • 本报表填报本年度学校理、工、农、医学科科技著作出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