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82 Views
倫理教育工作坊 96 年 9 月 15 日. 王秉瑜 副教授 倫理教育. 教學目標. 倫理教育的主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的倫理人格,期盼學生在生活中能實現倫理價值。本課程希望能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 1 、刺激學生對倫理情境的想像、提高學生對倫理情境的敏感度。 2、協助學生發現倫理問題。 3、促使學生具備分析倫理情境的能力,並協助學生發展進行倫理判斷與抉擇的技巧。 4、培養並提昇學生的責任感與道德勇氣。 5、幫助學生勇於面對倫理情境之曖昧( ambiguity) 與兩難 (dilemma )困境。. 教學內容.
E N D
教學目標 • 倫理教育的主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的倫理人格,期盼學生在生活中能實現倫理價值。本課程希望能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 1、刺激學生對倫理情境的想像、提高學生對倫理情境的敏感度。 • 2、協助學生發現倫理問題。 • 3、促使學生具備分析倫理情境的能力,並協助學生發展進行倫理判斷與抉擇的技巧。 • 4、培養並提昇學生的責任感與道德勇氣。 • 5、幫助學生勇於面對倫理情境之曖昧(ambiguity)與兩難(dilemma)困境。
教學內容 • 倫理教育內容分成九個層面,即生理、心理、社會、政治經濟、理性、藝術、生態、道德、宗教。道德層面佔據最多的空間,其內容如下: • 道德良心、自由、倫理發展階段、倫理問題、倫理道德的標準、天理良心與倫理規律、中國古今倫理觀、性別倫理、正確的人生觀(方向、修養)。「社會層面」也包括不少倫理題目,如:社會責任感、關懷他人、社會正義、為人處世的方法。「生態層面」包括環境倫理。
倫理教育的體現 • 倫理教育體現於大學生的: • 是非善惡價值道德觀之思辯與澄清 • 個己倫理—守分際、自信自重、時間管理、壓力管理、財務管理、人際溝通..等 • 家庭倫理— 親子、愛情結婚、家庭組成 • 校園倫理—尊師重道、校園禮儀校園暴力 • 企業倫理—企業主倫理責任、員工倫理 • 全球倫理—國際禮儀、地球村公民責任
本學期課程進度 • 第 一 週課程介紹/倫理電影欣賞 • 第 二 週成績評量講解/倫理與道德的意義 • 第 三 週倫理與禮法的起源 • 第 四 週善與惡,對與錯 • 第 五 週善與惡,對與錯 • 第 六 週大學生的情緒與壓力管理 • 第 七 週影片欣賞及評析 • 第 八 週大學生的生活自律與管理 • 第 九 週小組期中道德法則的辯論比賽--1
第十週小組期中道德法則的辯論比賽--2 • 第十ㄧ 週自尊、自重、自信及自我實現 • 第十二週自我實現影片欣賞及評析 • 第十三週大學生的生活自律與管理 • 第十四週大學生的時間管理 • 第十五週個人與家庭的關係 • 第十六週家庭的關係影片欣賞及評析 • 第十七週家庭與師生關係 • 第十八週期末考試:筆試
成績評量及用書 • 平時成績: 影片問題回答及心得報告 (選二次) 、上課出席: 40% • 期中分組主題辯論: 30% • 期末考試: 紙筆測驗,30% 教科書 : 倫理教育,玄奘大學2006年出版
平時成績說明 • 本學期將於課堂中除power point 講述外將配合課程內容播放相關之紀錄片、短片或影片及參與通識中心舉辦之專題演講,每位同學必須選出二次作心得報告(600字) 。並在本學期第17週前繳交。(共二篇報告, 20%) • 上課出席,及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 佔20%
小組期中道德法則的辯論 辯論前之準備: • 六人一組選擇老師訂定之辯論題目。 • 請於第四週前決定好小組名單。 • 辯論題目將於第四週提供並決定。 • 第七週前交小組名單並註明角色(參照範例) • 自行尋找並準備辯論內容,每人3分鐘。 • 於第九與十週進行期中小組辯論。
期中辯論規則 • 此六人分一半, ,三人為正方三人為反方。 • 每組提供20分鐘來辯論。 • 每三人中一人為主辯、一人負責己方之提問及對方的解答、最後一人為結辯。每人3分鐘。以交叉詰問方式進行。 • 先由正方主辯發言、反方主辯發言。 • 反方提一問題由正方第二人回答,再由正方提一問題由反方第二人回答。 • 最後再由反方結辯結論、正方結辯結論。
期中辯論評分標準 • 評分將依照個人表現而有不同之成績。 • 個人3分鐘發言之流暢度、主題及議題之掌握、內容深度、邏輯、實例、數據及價值觀之正確度皆為評分考量。 • 正方或反方三人一氣呵成的表現,將成為加分依據。 • 總之, 雖為小組辯論,但是每位同學之分數將有所不同, 沒有發言者將以零分計, 發言時間過短者分數將不及格。
期中考辯論活動 小組辯論賽題目舉例
小組辯論題目 • 我國大學校園內應設立保險套販賣機。 • 大學課程應網路教學化不需到校上課。 • 大學應免除必修科目全由學生自由選修課程。 • 大學教育應以輔導畢業生找到理想工作為目的。 • 大學生打工利大於弊。 • 社會新鮮人找工作應愛你所選?還是選你所愛。 • 大學生談戀愛利大於弊。 • 網路愛情是真正的愛情。 • 我國應讓同性戀合法化。 • 我國墮胎應予合法化。 • 代溝的主要責任在父母。 • 婚前試婚同居是建立成功婚姻最佳辦法。
期末筆試 • 以申論題方式呈現。考題舉例: • 請闡述「禮」與「理」的分際為何?如何在「禮」與「理」間取得平衡? • 請闡述「善與惡,對與錯」的差異,並試舉例之。 • 如何減低非理性思緒與管理壓力?並分享個人覺得有效的解壓方式。 • 請闡述如何實際地將自我管理實踐於課本所述之七大重要向度上。
教學內容範例--1 如何引導觀賞與倫理教育相關電影
倫理教育大戲 滿城盡帶黃金甲
片後問與答 • 你覺得鞏俐扮演的母后是導致整個王室崩潰的主因嗎? • 你覺得周潤發扮演的皇上,其一生是成功且具意義的嗎? • 當皇上發現妻子外遇並亂倫時,可否有其他處理的方式來避免悲劇之發生? • 若您身為二王子夾在父親與母親糾紛中,您會有更好的處理及解決方式嗎? • 觀看此片後,您覺得要組成一個和樂的家庭,家裡的每個成員需不需要奉獻心力並犧牲自己某些慾望,以求圓滿?還是應忠於自己的感覺,起而反抗?例如鞏俐是否應該為了王室委屈求全,還是要追求自己的愛而外遇?周潤發是否應該為了王室合諧原諒妻子,還是如片中毒害妻子以報復其不忠? • 最後,希望同學思考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要如何扮演才能真正譜出幸福的人生。
倫理教育省思 • 從古至今,孛冀人倫之理,往往導致莫大悲劇之產生。 • 倫理教育最基本之要義即是「守份」,亦是扮演好自身之角色。而人的各種私慾促使人們踰越了本分。正如片中,皇上之獨裁專權慾望、皇后之私人愛慾..等,在無法控制下超越了人倫的界線後,不可收拾。 • 反映現今社會亂象,正是人們不重視倫理,忽略倫理教育之價值,所生之苦果。
劇情簡介 • 一名單身女子暫時將婚禮計畫擱在一旁,返回加州老家以解開家族秘辛。她發現他的家庭簡直就是1967年經典電影《畢業生》的藍本,她祖母就是羅賓森太太的本尊,而她正在抽絲剝繭調查自己的生父究竟是誰? 經過連番努力之後,莎拉終於找到母親的神秘情人,網路大亨波波洛斯。波向莎拉證明自己不可能是她的父親,這反而讓莎拉被他深深吸引。這段跨越三代、與同一個男人糾纏不清的「孽緣」,能不能到此畫上句點?
本電影之倫理省思 • 請探究片中女主角莎拉: • 與其父親的關係及其父女情結。 • 與其未婚夫的關係及其愛情觀。 • 與網路大亨波波洛斯的感情外遇。 • 與其早逝母親及祖母的愛與諒解。 • 請就此片中牽扯出三代的家庭風波,解析您所認同之家庭倫理觀。
教學內容範例--2 如何引導課堂上舉手發言及回答問題
學生發言的重要 • 老師應盡量讓所有學生在一學期內都有發言的機會(在大組中,或在小組中);要鼓勵學生「表明立場」,然後由學生彼此去修正和改進各人的觀點。嚴肅、求知、認真的氣氛,是必須保持的。
第一章 倫理的意義 • 「倫理」指一切人事物的類別次序與條理。 • 「倫理」指人群生活關係中,範定行為之道德法則;倫理之目的,唯在求人之善 。 • 「倫理」包括自我生命的省思、人生理想的建構,人與人事物相處之道的體認與實踐。 • 與善惡有關的行為才屬於倫理行為。 • 教育的對象是人,舉凡父母子女、師生、同儕之間的互動溝通,都蘊含深厚的教育意味。所以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倫理的歷程。
倫理道德的標準 (一)「以人為中心」原則: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和目的。人比金錢、科技,以至任何物質都更貴重。人不能成為別人的工具、手段、玩偶或踏腳石。 (二)可普遍性原則:即是說,任何道德標準越適合所有人或適合社會整體和普遍的需求,或越能適合各種情況,便越有價值,和越合理。 (三)易地而處原則:任何合理的倫理原則,都必須同時適合當事人的雙方。這原則也可稱為「考慮別人」原則。 (四)公益原則:這不是一個「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或「犧牲大我,完成小我」的原則,而是一個「彼此獲益」的原則。肯定小我與大我問的唇亡齒寒和不可分離的關係;兼顧和考慮各方的利益,不隨便讓任何一方吃虧。 (五)探索原則:人應在小心和明智地運用上述四個原則時,不斷為他們自己及為他們的社會,去探索和尋求出更完善、更適當的倫理原則,以謀求他們自己和社會大眾的整體幸福。
大家ㄧ起動動腦 • 校際比賽時可否略施小技作弊求勝?為什麼? • 警察可否躲於暗處抓不法之徒?為什麼? • 劫富濟貧的義賊可否原諒? • 為了國家發動之戰爭,濫殺敵人是被允許的? • 當大飢荒發生某些人民食人肉並不違背道德? • 大陸一胎化所生之合法墮胎是何乎道德的嗎?
大家ㄧ起動動腦 • 說謊在任何情況底下都是錯的嗎? • 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 教科書:民主就是用多數的暴力來做表決;你認為呢? • 「感情外遇」或因感覺消失而愛上新歡,並無對與錯只是道德的瑕疵;你同意嗎? • 偽善者與不行善也不做惡的人,誰道德高? • 「對自我誠實、率性生活」與「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論點有何不同?
教學內容範例-- 3 在課程裡穿插小故事或短片
溫馨小故事:這就是母愛 土耳其一九九九年大地震中,許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國來的救難人員不斷搜群著可能的生還者。兩天後,他們在縫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畫面----一位母親,用手撐地,背上頂著不知道有多重的石塊;她一看到就難人員便拚命哭喊著:「快點救我的女兒,我已經撐了兩天了,我快撐不下去了......」她七歲的小女兒,就躺在她用手撐起的安全空間裡。
救難人員大吃一驚,立刻賣力地搬移在上面及周圍的石塊,希望能盡快地解救這對母女,......透過電視、透過報紙,看的土耳其人都心酸地掉下淚來。終於,一名高大的救難人員搆著了小女孩,將他拉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母親急切地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救難人員大吃一驚,立刻賣力地搬移在上面及周圍的石塊,希望能盡快地解救這對母女,......透過電視、透過報紙,看的土耳其人都心酸地掉下淚來。終於,一名高大的救難人員搆著了小女孩,將他拉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母親急切地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
這名救難人員知道母親撐兩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是認為女兒還活著,雖受不了實情而放聲大哭,但仍說:「對,她還活著,我們現在要把她送去醫院急救,然後也要把妳送過去!」他知道,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而鬆手,最後給土石壓死,所以騙了她。母親疲累地笑了,隨後,她也被救出送到醫院,她的雙手僵硬的無法彎曲。隔天土耳其報紙頭條是一幅她用手撐地的照片,標題「這就是母愛」。這名救難人員知道母親撐兩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是認為女兒還活著,雖受不了實情而放聲大哭,但仍說:「對,她還活著,我們現在要把她送去醫院急救,然後也要把妳送過去!」他知道,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而鬆手,最後給土石壓死,所以騙了她。母親疲累地笑了,隨後,她也被救出送到醫院,她的雙手僵硬的無法彎曲。隔天土耳其報紙頭條是一幅她用手撐地的照片,標題「這就是母愛」。
我們的母親 • 觀賞母愛音樂片: Goodbye's The Saddest Word • http://tw.video.yahoo.com/video/play?vid=372986&fr=yfp
教學內容範例-- 4 禮儀篇--學生角色扮演
同學篇 場景:學校餐廳 吵架理由:插隊買東西 同學和同學之間也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也一起玩樂、一起分享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 在校園中大家在一起念書、學習、遊戲……大家是可以又如一家人一般的不分你我、互通有無,但還是必須注意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互相的「尊重、包容」。
家長與師生篇 場景:導師辦公室 吵架理由:不滿兒子微積分被老師當掉 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更是需要十分的密切,因爲這也關係著自己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他們若是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和意見的提供,必定可以擬定出一套最能幫助著個孩子快樂成長的方法。
師生篇 場景:教室 吵架理由:上課接手機..並說話影響上課秩序 學生必須尊敬師長、聽從師長的教誨,不要以爲老師們是要故意找你的麻煩,他們都是因爲愛你、關心你才會管你還有糾正你的!老師愛學生就有如愛自己的小孩一般,那學生們也應該以相同的愛相回報,不管是給老師ㄧ點點的關心、多一句的感謝或是考個理想的成績,相信都會使老師感到十份的欣慰、開心。
其他教學活動選擇 取自徐錦堯教授之 倫理教育教學分享
小組討論 • 分享組(四人組):這是最基本的一個小組。分組方法是請第一、三、五、……行的學生「反過來坐」(背向黑板),而與第二、四、六……行的學生面對面而坐,組成四人一小組。這個小組可以在上課開始時,或在課程進行中,用「五至十分鐘」,去討論一些簡單的問題,(多數是從「觀察.判斷.行動」中抽出);也可討論一些有啟發性的插圖。這小組的主要功用是「引起動機」,加強學生的交談和分享的精神,引起他們對主題的注意或表明立場。
短劇 • 在本課程中,每學年都有大約十個短劇要演出,都是與課文有關的。若一班有四十人,便可分為十個「合作組」,剛好每個組每年要演出一次。課文中要演出的故事,相當多樣化,長短也不一,老師可鼓勵他們去改編,而且可以運用今日的背景和題材,使故事更加生活化。老師如能於學期開始時,讓各「合作組」選出他們要演出的「劇目」,製成表格,則同學們便會有充足的時間去作準備。
角色扮演 • 可以由合作組演出,也可以抽選其他同學扮演。但最好是先讓扮演的同學略有準備,(例如提前通知他們)。老師可把不同的角色,清楚地寫在一張紙條上,交給要扮演這角色的學生。事後要有討論、回應,和引伸出教訓等。
問卷.訪問、接觸、觀察,錄音訪問 • 由合作組「有計劃地」進行。例如設計簡單的問卷,預先擬好要問的問題,澄清做這個活動的目的,預計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找尋應付的辦法,事先閱讀有關的資料,有計劃地選擇對象等。這些活動的目的,一方面可使合作組組員獲得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課室的倫理訊息帶到課室之外,推動學校同學們(或被訪問者)對倫理問題的醒覺。在訪問低年級同學的活動中,更可刺激起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的關懷。
學年專題研究(專研組) • 專研組也是一個四人組,是第三個不同類型的組別。老師應於學年初提醒學生分組和著手進行研究工作,年中還要不斷地詢問和關注他們的進展情況。期末,便要他們交出報告,並在上課時向全班同學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