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306 Views
鄒孟軻母. 【題解】. 本文選自《古列女傳》第一卷,據中華書局19 8 5年版。 作者劉向(前 79 —前 8 年),漢朝宗室,楚元王劉交 的四世孫。初爲諫議大夫,後爲光祿大夫,中壘校尉, 領校中五經秘書,歷經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居官 三十年。著有《洪範五行傳》、《說苑》、《別錄》、《世說》、《高士傳》等。
E N D
【題解】 • 本文選自《古列女傳》第一卷,據中華書局1985年版。 • 作者劉向(前79—前8年),漢朝宗室,楚元王劉交 的四世孫。初爲諫議大夫,後爲光祿大夫,中壘校尉, 領校中五經秘書,歷經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居官 三十年。著有《洪範五行傳》、《說苑》、《別錄》、《世說》、《高士傳》等。 • 《列女傳》是劉向在校書時編撰的,他說“臣向與黃門侍郎歆所校《列女傳》,種類相從爲七篇,以著禍福榮辱之效,是非得失之分,畫之于屏風四堵。”班固也說:“向以爲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故採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爲《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由此可見劉向是把古書原有的婦女故事分類編排,以做婦女的教育用書。
【題解】 • 《古列女傳》七卷,分爲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孽嬖七類。後班昭作注時加第八卷《續列女傳》。該書記載了上起虞舜,下迄東漢,總爲一百二十七位婦女的事迹,並以“頌”的形式予以評價。 • 本文通過孟軻母教子事迹的記載,說明了環境和教育在培養人才時的重要性,同時讚揚孟母“處子擇藝”,從嚴教子的精神,對當代社會仍有一定的啓迪意義。敍述通俗生動,富於哲理,讀之定有補益。
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爲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爲賈人※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詩》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謂也。 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爲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爲賈人※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詩》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謂也。 ※處子——有二解,此處當爲二解。一曰處女,如《孟子·告子下》:“踰東家牆而摟其處 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趙 岐注:“處子,處女也。”凡言子者男女之通稱。 《莊子疏》:“處子,未嫁女也。”二曰處士。如《濳夫論·交際》:“使處子雖苞顏閔 之賢,苟被褐而造門,人猶以爲辱。” ※賈——“商賈何謂也?商之爲言,商其遠近,度 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也。賈之爲言固, 固其有用物,以待民來,以求其利者也。行曰 商,止曰賈。” 《白虎通義三·商賈》
孟子之少也,即學而 歸。孟母方績,問曰: “學何所至矣。”孟子曰: “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 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 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 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 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 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 於廝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爲,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爲竊盜,則爲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爲人母之道矣。《詩》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謂也。
孟子既娶,將入私室,其婦袒而在內,孟子不悅,遂去不入。婦辭孟母而求去,曰:“妾聞:‘夫婦之道,私室不與焉。※’今者,妾竊墮在室,而夫子見妾,勃然不悅,是客妾也.婦人之義,蓋不客宿。請歸父母。”於是孟母召孟子而謂之曰:“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孟子既娶,將入私室,其婦袒而在內,孟子不悅,遂去不入。婦辭孟母而求去,曰:“妾聞:‘夫婦之道,私室不與焉。※’今者,妾竊墮在室,而夫子見妾,勃然不悅,是客妾也.婦人之義,蓋不客宿。請歸父母。”於是孟母召孟子而謂之曰:“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 • 敬也;將上堂,聲必揚,所以戒人 • 也;將入戶,視必下,恐見人過也。 • 今子不察於禮,而責禮於人,不亦遠 • 乎?”孟子謝,遂留其婦。君子謂孟母 • 知禮而明於姑母之道。 • ※夫婦之道——相敬如宾。《国语·晋语五》 • 注:夫妇相敬如宾。《白虎通義三·三綱六紀》 • “夫婦者何謂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 • 婦者,服也,以禮屈服。《昏禮》曰,夫親脫 • 婦之纓,《傳》曰,夫婦判合也。”
孟子處齊而有憂色,孟母見之,曰:“子若有憂色,何也?”孟子曰:“不敏。”異日,閒居,擁楹而歎,孟母見之,曰:“鄉※見子有憂色,曰‘不也’,今擁楹而歎,何也?”孟子對曰:“軻聞之,君子稱身而就位,不爲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諸侯不聽則不達其上,聽而不用則不踐其朝。今道不用於齊,願行而母老,是以憂也。” 孟子處齊而有憂色,孟母見之,曰:“子若有憂色,何也?”孟子曰:“不敏。”異日,閒居,擁楹而歎,孟母見之,曰:“鄉※見子有憂色,曰‘不也’,今擁楹而歎,何也?”孟子對曰:“軻聞之,君子稱身而就位,不爲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諸侯不聽則不達其上,聽而不用則不踐其朝。今道不用於齊,願行而母老,是以憂也。” 鄉、響、饗、嚮、向 “鄉”,爲鄉村之鄉,城市以外的地方稱鄉。又通向、嚮、響、享、饗。 “響”,回聲,聲音,形容聲音宏亮,音訊(蜀漢鄧艾報書:“銜命來征,思聞嘉響,,果煩來使,告以德音。”) “饗”,熟食,早餐。 “嚮”,通向,趨向、方向、將近、從前、原來;勸導;受,通享,祭祀;通響,回聲;窗。 “向”,北窗,朝向,對著,方向,趨向,歸向,敬仰,接近,舊時,往昔,姓氏。
孟母曰:“夫婦人之禮,精五飯、羃※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矣。故有閨內之修而無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饋,無攸遂’,《詩》曰:‘無非無儀,惟酒食是議。’以言婦人無擅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也。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君子謂孟母知婦道。《詩》云:“載色載笑,匪怒匪教。”此之謂也。孟母曰:“夫婦人之禮,精五飯、羃※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矣。故有閨內之修而無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饋,無攸遂’,《詩》曰:‘無非無儀,惟酒食是議。’以言婦人無擅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也。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君子謂孟母知婦道。《詩》云:“載色載笑,匪怒匪教。”此之謂也。 頌曰:孟子之母,教化列分;處子擇藝,使從大倫;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爲當世冠。 ※羃与幕 冪、幂,遮盖食物的巾,罩,覆盖。 幕,帐,垂挂。
思考: • 用今天的眼光衡量,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属于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哪些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 当前,有一些学者提倡读经,尤其是让少年读经。从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看,这种方法是可取还是不可取? • 你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