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36 Views
钢结构耐火保护层厚度计算. 一、保护材料的性质及分类 二、钢构件温度计算 三、保护材料厚度计算 四、外国规范钢构件温度计算简介 五、影响保护层厚度的因素 六、例题研究. 一、保护材料的性质及分类. 热物理参数. 平衡含水率. 保护材料分类. 1 、热物理参数( ). # 防火保护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 这些参数一般都是温度的函数,在选定的温度范围内,可取其平均值来计算。 # 无实测条件时,可采用表 2-3 中数值. 2 、平衡含水率.
E N D
钢结构耐火保护层厚度计算 一、保护材料的性质及分类 二、钢构件温度计算 三、保护材料厚度计算 四、外国规范钢构件温度计算简介 五、影响保护层厚度的因素 六、例题研究
一、保护材料的性质及分类 热物理参数 平衡含水率 保护材料分类
1、热物理参数( ) # 防火保护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 这些参数一般都是温度的函数,在选定的温度范围内,可取其平均值来计算。 # 无实测条件时,可采用表2-3中数值
2、平衡含水率 含水率随空气含水率变化,当湿法生产的材料在大气中放置很长时间后,其含水率不再变化,称为平衡含水率 。 如无实测数据, 可采用表(2-3)数值
3、保护材料分类(吸热能力,含水率) 轻型材料 :吸热能力 较小可忽略 判定条件: 吸热材料,不满足上式。计算构件温度时应 考虑其吸热影响 请特别注意:同一种材料,同一种厚度,用于不同的构件,可能属不同的类别; 相同的材料,相同的构件,不同的厚度可能类别不同。
干保护材料 :不计含水量对构件温度的影响 判定条件: 含水材料:不满足上式时。计算构件保护层厚度时应考虑含水量的影响 请特别注意: 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厚度,其类别可能不同。
二、钢构件温度计算 • 假定 • 导热方程的建立 • 导热方程的简化
1、假定 (1)保护材料外表面的温度等于试验炉内平均温度,即标准耐火试验给出的温度,内表面的温度等于钢构件的温度 (2)由外部传入的热量全部消耗于提高构件和保护材料的温度,不计其它热损失 (3)构件截面温度均匀分布 (4)保护层厚度内温度线性分布
2、导热方程的建立 钢构件的传热是连续非稳态传热,现人为地把时间坐标离散化,在微小时间增量内,可认为构件温度和炉温保持不变 保护材料厚度较小,可看作均质平板的稳态传热 ,由付立叶定律: 热流强度: 在时间增量 内,通过保护材料传入构件单位长度内的总热量
相应地,炉温上升为 ,单位长度构件吸热为 按稳态考虑,保护材料内温度线性分布,保护材料吸热为
3、导热方程的简化 忽略第三项
三、保护材料厚度计算 吸热干保护材料厚度计算 轻型保护材料厚度计算 含水保护材料厚度计算 构件截面系数
1、吸热干保护材料厚度计算 称为截面-材料综合系数 给定耐火时间 和构件的临界温度 ,通过计算机迭代可解得对应的截面-材料综合系数 计算结果列于表2-4
解方程(2-31) 结论: 临界温度升高, 值增大,保护层厚度减小 耐火时间增大, 值减小,保护层厚度增大 截面系数 增大,所需保护层厚度增大
2、轻型保护材料厚度计算 在上式中,令
3、含水保护材料厚度计算 温度上升到100℃,水分蒸发,吸收的热量大部分用于蒸发水分,而保护材料的温度基本不升高 升温曲线与干材料相似,处处滞后时间 滞后时间:即水分蒸发所占用的时间
含水保护材料厚度计算步骤 : (1)按式(2-33)或(2-35)确定初定厚度 (2)当 时,为干材料, 即为所求 (3)当 时,对初定厚度 进行修正 (4)按式(2-36)求滞后时间 (5)对原定耐火时间进行修正,即用 代替重查表确定综合系数 (6)以修正后 的代入式(2-33)或(2-35) 求最后所需厚度
4、构件截面系数 即使同一规格的构件,构造方法不同,截面系数也不同
思考题 1、钢结构保护材料按吸热能力和含水量如何分类?耐火设计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类? 2、如何建立钢构件的温升计算方程?其假定有哪些? 3、钢结构保护材料厚度如何计算 ?其值与哪些参数有关? 4、在 [例2-6] 中为什么受力最小的腹杆 的保护层厚度要比受力较大的下弦杆为大?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