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明确中央银行的性质,全面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理解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了解和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情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一、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二、 中央银行性质 三、 中央银行职能 四、 中央银行制度形式 五、中国的央行 —— 中国人民银行.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明确中央银行的性质,全面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理解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了解和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情况。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第三节货币政策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

  2.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 二、中央银行性质 • 三、中央银行职能 • 四、中央银行制度形式 • 五、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3.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中央银行是专门从事货币发行、办理对银行的业务、监督和管理金融业、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特殊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 其形成沿循两种道路:一是由商业银行改制而成中央银行,二是自成立就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4.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二、中央银行性质  (一)中央银行处于特殊地位 中央银行既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又是金融市场的管理者,在金融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  (二)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行为,达到控制社会信用规模,调节信用结构的目的。

  5.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二、中央银行性质  (三)中央银行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中央银行在原则上不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因为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特殊地位,享有许多特权,而且还承担着控制全国货币信用,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职责。

  6.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三、中央银行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这一职能是指中央银行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供应货币、调节货币量、管理货币流通的职能。

  7.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三、中央银行职能  (二)银行的银行 这一职能是指中央银行服务于商业银行和整个金融机构体系,履行维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职责。   具体体现在: 1. 中央银行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2. 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 3. 中央银行是全国资金划拨与清算中心 。

  8.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三、中央银行职能   (三)国家的银行 这一职能是指中央银行对一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中央银行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实施金融监管。 具体体现在: 1. 中央银行代理国库收支 。 2. 中央银行向政府融资 。 3. 中央银行保管国家黄金外汇储备 。 4. 制定货币政策

  9.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四、中央银行制度形式   (一)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这个国家中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只有唯一一家。该中央银行制的特点是:权力集中,职能齐全,根据需要在全国各地建立数量有限的分支机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是实行单一制的中央银行制度。

  10.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二)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复合中央银行制度即由一家经营一般银行业务的大银行兼任中央银行职责,这种银行同时具有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双重特征。例如前苏联和1984年以前的中国。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在这个国家或地区还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的权力,或者建立了中央银行,但只是它的初级形式,缺少基本的中央银行职能。如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等。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两个以上主权独立国家共有的中央银行,并跨越国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如欧盟中央银行、西非货币联盟等。

  11.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五、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998年11月15日,党中央对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实行改革,设置九家分行。人民银行设立的九个跨省区市分行分别是:天津分行(管辖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沈阳分行(管辖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分行(管辖上海、浙江、福建);南京分行(管辖江苏、安徽);济南分行(管辖山东、河南);武汉分行(管辖江西、湖北、湖南);广州分行(管辖广东、广西、海南);成都分行(管辖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安分行(管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移交至新设立的银监会,并最终形成了“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框架。

  12. 历届央行行长 • 1.南汉宸(1949年10月-1954年10月) • 2、曹菊如(1954年11月-1964年10月) • 3.胡立教(1964年10月-1973年5月) • 4.陈希愈(1973年5月-1978年1月) • 5.李葆华(1978年5月-1982年5月) • 6.吕培俭(1982年5月-1985年3月) • 7.陈慕华(1985年3月-1988年4月) • 8.李贵鲜(1988年4月-1993年7月) • 9.朱镕基(1993年7月-1995年6月) • 10.戴相龙(1995年6月-2002年12月) • 11.周小川(2002年12月-现任)——人民币先生

  13. 朱镕基(1928.10—),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镕基(1928.10—),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朱镕基及中国政府的经济改革,包括政府和管理机构职能转化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非同寻常的、长期而稳定的经济腾飞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转型。其中重要的一项改革即股份制改革,使得国外资本向国有企业注入成为可能。经济政策同样促进了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工业的发展。它鼓励了相当多的该领域的欧洲特别是德国中小型企业进入中国。 通过著名的国际投资项目的决策如上海地铁、广州地铁与磁悬浮列车等,同时也带动了欧洲及中国的大型企业及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国加入WTO,奠定了中国在本世纪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基石。

  14. 戴相龙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江苏省仪征市人。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毕业,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1995.06——1998.0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2010年6月25日在此间举行的“后危机时期和养老基金投资”国际研讨会上说,要完善多支柱养老体系,实现养 老保障可持续发展。戴相龙说,目前,人口老龄化和金融危机已成为威胁养老保障的两大风险,需要通过建立多支柱养老体系来分散养老风险。完善中国养老保障体系,重点是要多渠道积累养老基金,完善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截至2009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规模达7766亿元,权益累计投资收益2448亿元,年平均投资收益率9.75%,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戴相龙介绍,在认真总结1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依照政府赋予的职责,明确了社保基金会中长期发展目标 。

  15. 周小川,1948年1月出生,江苏宜兴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1987年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1986—1989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1986—1991年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1991—1995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 在2004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中,周小川领导的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稳妥的措施,包括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提高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贷款利率等等,避免了经济过热。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标志着中国将更加依靠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调节经济。 10月3日,周小川出现在了华盛顿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这是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首次出现中国官员。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利率调整,这是9年来央行首次加息,周小川正是试图用基于市场的手段,周小川在转轨的困境中,巧妙并恰如其分地找到了推进国有银行的改革契机,宏观调控有力,注重运用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是宏观调控的急先锋。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16. 资产项目 负债和资本项目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贴现及放款 流通中货币 各种证券及财政借款 各项存款 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黄金外汇储备 其他负债 其他资产 资本账户 资产项目合计 负债及资本项目合计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中央银行的业务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 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17.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18.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也就是其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形成资产业务的基础,是“社会集团和个人在一定时点上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   (一)货币发行业务 (二)存款业务

  19.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货币发行业务 1.货币发行的含义 从微观而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业务库流向社会;从宏观而言,则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 2.货币发行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垄断发行。 第二,要有可靠的信用保证。 第三,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

  20.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最大项目) 财政金库存款 中央银行存款来源 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存款 政府和公共部门经费存款 外国存款

  21.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存款业务  中央银行吸收存款的意义 1.中央银行吸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有利于调节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有利于维护金融企业的安全; 3.商业银行和财政把存款存入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资金清算中心,有利于资金清算的顺利进行。

  22.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资金的业务。资产业务是中央银行发挥自身职能的重要手段。 (一)贷款业务 (二)再贴现业务 (三)证券买卖业务 (四)保管金银和外汇储备

  23.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贷款业务 对商业银行的放款 正常借款 对财政部的透支 证券投资性放款 中央银行贷款 对财政部的放款 其他放款 贷款业务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作用。

  24.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经营放款业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央银行发放贷款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而只能以实现货币政策为目的; 2.中央银行应尽量避免直接对个人或工商企业发放贷款,而应集中精力发挥其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3.中央银行放款应坚持短期为主,一般不得经营长期性放款业务,以防中央银行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受到影响。 4.中央银行应控制对财政的放款以保证相对独立性。

  25.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二)再贴现业务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由贴现取得的未到期的商业银行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中央银行再贴现是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央银行是通过对再贴现价格——再贴现率的调节,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调节。

  26.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证券买卖业务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一般都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进行的,主要买卖国家债券(国库券和公债券),其中以国库券为主。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一是可以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配合运用。

  27.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四)保管金银、外汇储备 意义: 1.中央银行所拥有的黄金白银和外汇储备可作为国内货币 发行的准备,保持国内货币的币值稳定; 2.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抛售国际通货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可以用来清偿外债。 各国央行在保管金银和外汇储备时,必须从安全性、收益性和可兑换性三个方面考虑,其中灵活兑换性最为重要。

  28.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一)资金清算业务(capital settlement),各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通过中央银行来办理。 (二)经理国库业务,是指国家委托中央银行经营和办理国家预算开支的保管和出纳工作。

  29.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这些要素紧密联系,构成货币政策的有机整体。

  30.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四、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31.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的中央银行据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依据,它与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保持一致。 1.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剧烈波动,实质是稳定币值。 币值不稳定有两种表现,一是出现通货膨胀,二是出现通货紧缩。抑制通货膨胀和避免通货紧缩是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32. 2013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5%,非食品价格上涨1.6%。 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6%。

  33.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商品和劳务及生产能力的增长,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保持合理、较高的速度。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有责任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3.充分就业指凡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工作者,都能在合理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非充分就业表明存在社会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浪费,失业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导致社会不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持平。

  34.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充分就业方面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2012年中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并提出“2013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的工作目标。 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大大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这一数据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截至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的统计数据多出一倍还多。

  35.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国际收支方面 中国经济曾多年处于巨额“双顺差”格局,这意味着大量境外资金流入,令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央行买下了进入中国的大多数外币,直接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快速膨胀。 2012年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正在朝更为正常的方向发展。2012年中国经常项目总顺差2138亿美元,略高于2011年的2017亿美元。经常项目总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6%,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则高于10%。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

  36.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1.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统一性 (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统一性。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是充分就业的前提,反过来,充分就业又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能提高就业水平。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统一性。经济增长是物价稳定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增长,才能不断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求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的统一性。

  37.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2.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 货币政策目标内容之间存在着互补性,也存在着矛盾性。处理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要求中央银行一是要统筹兼顾,力求协调;二是应视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

  38.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及作用 从工具运用到最终目标实现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实施情况及效果,就得借助中介目标的设置。中介目标可分为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 及时监测和调控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39.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要使中介目标能够有效地反映货币政策效果,从技术上考虑,应符合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符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同业拆借利率。

  40.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以拆借利率为基础,即参与银行每天对各个期限的拆借品种进行报价,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后,公布各个期限的平均拆借利率。

  41.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根据其作用范围和运用方式的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

  42.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俗称货币政策“三大法定”。

  43.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是中央银行规定存款货币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缴纳一定比率的准备金的要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施货币政策的强力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为存款货币银行派生存款规定了一个量的界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存款货币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从而影响货币乘数。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存款货币银行法定准备金增加,超额准备减少,存款货币创造能力降低;反之亦然。

  44.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工具 2.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影响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进而影响超额准备,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再贴现率;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

  45.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用以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如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有价证券,投出基础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如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则通过出售有价证券,收回基础货币,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46.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取的信用调节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47.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用行政手段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 1.信用配额管理 2.利率上限控制 3.流动性比率管理

  48. 第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工具 (四)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是中央银行采用非直接的控制方法,对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引导。 1.窗口指导 2.道义劝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