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78 Views
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 库恩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 周 卫研究员.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诊断技术. ● 核心领域 ● 高效能教学 ● 中介技术 ● 教改研究的前沿 ● 实践反思的镜子 ● 教师专业成长阶梯. 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 1 、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行为转瞬即逝,难以捕捉;.
E N D
课堂教学观察与指导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库恩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 周 卫研究员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诊断技术 ● 核心领域 ● 高效能教学 ● 中介技术 ● 教改研究的前沿 ● 实践反思的镜子 ● 教师专业成长阶梯
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 1、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行为转瞬即逝,难以捕捉; 2、教师培养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概念标签”——“多一双眼睛”); 3、教师对学科教育的本质与教育原理的内涵认识上的局限; 4、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 5、缺乏一种机制,引导专家与教研员深入课堂,观察指导,帮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6、变革社会中教师观念的变革:从“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儿童中心”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有一个理念向行为转移的过程.
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临床视导)的目标: 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实际,提供客观的反馈,以促进自省. ●利用观察诊断技术,发现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创造的欢乐与两难的困惑,促其反思. ● 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寻找有效的教学策 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 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之参考,促其提高. ● 关怀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现场指导循环的三个阶段 ●教师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需求与对课程的理解;指导者帮助理清教师的教学理想。 ●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异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 提出新的教学理 想或假设,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 教学设计 ●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 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 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现 实行为之间的差距。 反馈会议 课堂观察
二、研究的视角——趋向“整合”与“平衡” 优 化 教师行为 内 隐 决策研究 课 堂 生态学 现 代 教育技术 课 堂 文化学
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 关注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 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 提高教学 质 量
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认知水平 探究 探究 理解 理解 理解 记忆 记忆 无数学的活动 记忆记忆 (匹兹堡大学QUASAR研究成果)
高认知要求得以保持七要素 高认知水平要求下降的因素 1、给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 1、情景问题常规化(教师包 2、为学生提供元认知的方法; 办代替,对学生期望降低) 3、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 2、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 4、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 确性和完整性;不注重意义 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 3、时间过多或过少; 强调; 4、课堂管理问题; 5、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5、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 6、在概念间建立联系; (当指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 7、适当的探索时间。 6、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 过 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生解 释思考过程却接受了学不正确 或不清楚晰的解释)。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分析 1、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2、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防止顾及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女生、差生、内向、不举手······) 3、使课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好奇求知的欢乐和自我表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 4、恰当组织小组讨论,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够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 5、对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与,鼓励接纳,禁止打断批评,耐心倾听学生的自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质疑、标新立异或综合、改进。 6、营造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宽松平等民主的人际环境,创设有利于体验成功、承受挫折的学习机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开放式问题。
“高参与度高认知水平教学”课堂教学观察表 来源:[欧洲]丝黛妮·沃斯尼拉杜12条;[美]匹兹堡大学7因素;国家级骨干班8要素
课堂教学改革究竟改什么? ——时代的挑战
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 ——历史的反思
三、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技术 (一)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 (二)目的与背景 (三)教学任务认知水平观察与分析 (四)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 (五)执教者与观察者的反思
1、目的设定 ● 背景分析 ● 技术选择 2、课前准备 ● 座位表、问卷表 ● 摄像机、录音机 3、听课、录像 ● 现场观察记录 ● 全息录像、录音 课堂观察、诊断程序 4、教师访谈 ● 访谈、问卷 ● 教师说课,座谈 5、学生访谈 ● 问卷、访谈 ● 课后测验 6、录像带分析 ● 全息实录整理 ● 录像技术处理 7、老师自我评价 ● 观看录像资料 ● 反思评价 8、指导教师评价 ● 综合评价分析 ● 完成分析报告 9、临床诊断指导 ● 执教、指导面谈 ● 编辑资料光盘
背 景 分 析 1、观察目的(现场诊断与指导,围绕研究任务,评估与检查) 2、教师 (职初、有经验、骨干;基本情况,教学特点) 3、学生(班级情况,学习差异、特殊需要,座位、分组) 4、环境(教师布置、多媒体设备、教具学具准备) 5、进度(课时安排,前后联系,课前说课) 6、合作与沟通(观察者与执教者) 7、技术选择与准备
等级量表 课堂教学观察表 八个视角:①内容设计 ② 教学表述 ③进度安排 ④资源利用 ⑤ 激发动机 ⑥师生互动 ⑦自主学习 ⑧鼓励创新
编码体系初二几何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编码体系初二几何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等级量表采用已有的练习目标层次表 练习目标层次统计图 目标 层次 例题讲解 巩固练习 5 4 3 2 1 Ⅲ Ⅳ Ⅵ Ⅶ Ⅱ Ⅴ Ⅰ 11′13′15′17′19′21′23′25′ 25′27′29′31′33′35′37′39′41′43′
“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技术选择 (1)运用座位表、巡回图分析提问、指导机会差异; (2)课后学生问卷,了解参与度、满意度; (3)小组观察,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参与深度及广度; (4)学生参与度定量评价。 (5)师生时间分析表。 (6)弗兰德斯语言互动时间线标记表。
+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 × + + × × + 女 女 + 讲 桌 ○ 教师无反应 ↑ 师对生交流 × 学生无关或错误回答 ↓生对师交流 ?学生主动提问题 + 教师正面 ←→ 生生交流 - 教师负面反应 表3 语言流动图
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 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资料来源:Hopkins,D,A Teacher’ 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rch, 1993, p.104.) 观察方法:每2分钟扫视,记录
记号体系或 核查清单 课堂管理中学生不当行为记录表 资料来源:Wragg,E.C. , An lntroductin to Classroom Observation. 1994, p. 49. ) [美]拉格 后续观察:教师对不当行为的反应,学生对教师的应对
编码体系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分析体系(FJAC) 资料来源: Hopkins, D, A Teacher’ 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vch, 1993, p111)
1 5 10 15 20 1.2 3 9 4 8 5 6.7 10 表4 语言互动时间线标记表
对课堂观察指导的反思 1、观察是研究的起点。要研究学校问题,改进教学工作,必须坚持深入课堂,长期作深入细致的观察。 2、要学会观察和聆听,应当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术,充分占有事实和数据,努力读懂教师。有针对性的作个别化的指导. 3、定量观察问题及局限:对被观察者干扰,行为改变;测评标准漂移;测评晕轮效应,宽大效应;不稳定;缺乏弹性或表面化;定性观察更具灵活性和洞察力;然而耗时多,成本高. 4、要做好观察,仅有方法、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观察视角,改进思维方式。 5、观察、指导者与教师是教师生涯中的生命共同体、合作反思的伙伴。任何人不能代替别人去思考、去生活、去行动,只能在其原有经验基础上起到启发、激疑、唤醒、发现的作用,促进教师点燃其内在的创造的智慧。
四、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的有力工具 ——专业日记与成长档案袋 ●建立档案袋:活页本、电脑、文件夹、电子业务档案、 效率手册, 照相簿. ● 写作工具:钢笔、记事本、电子日志。 ● 设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照像机、录音机 ● 表现形态:录像带、光盘、录音、照片、文字 [英]劳伦斯·斯滕豪斯:《教师作为研究者》(1975)
专业日志:有目的反思性活的工作记录 1、前后对比的图示或文字(阅读、行动、听报告、交通、讨论、考察、听课) 2、日常记录(客观的、描述性、连续性、围绕一条线索——教研活动) 3、日记(包容性、主观随意性、有感而发、印象深刻、澄清思绪) ※ 4、随意的、快速的记下你的灵感或随想。 ※ 5、记录与别人合作、交谈的体会、心得与比较。 6、实践问题化。
自由写作的七条规则 娜塔莉·古德伯格(Natalie Goldberq,1990) ●让你的手不停地写; ●不要考虑太多而给自己太多限制(想什么,写什么,不要担心是否正确、严密) ●写的要具体,不要只说一辆车,而要说一辆黑色的卡迪拉克 ●不要深思熟虑 ●不要担心标点、字迹和语法; ●随便写,即使写得非常糟也没关系; ●抓住重点,如果出现灵感,就迅即抓住它。 (有所触动后的10分钟自由写作)
推荐参考文献 1、[美]Keith A Acheson Meredith Damienll 著、吕木琳校订、林在雄等译,《教师临床视导的技巧——职前教师及在职教育适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8月初版 2、[美]阿尔合尔、霍利、卡斯滕著、黄宇等译《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3、[美]玛丽·凯·斯登、玛格利特·斯万·史密斯、爱德华·A·西尔佛著,李忠如译,《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匹兹堡大学QUASAR研究成果)》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4、徐芬、赵德成著《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一版 5、罗峻主编《爱国 科学 人文——上南中学教师教育教学案例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