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78 Views
《 表面组装技术及工艺管理 》 精品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负责人: 涂用军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注:表面组装技术(简称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 1. 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与发展. 1. 2. 课程 设置与定位. 3. 课程教学设计.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5. 课程考核. 6. 教学条件. 7. 教学团队与效果. 8. 课程特色. 一、课程改革与发展( 1 ). 本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 : 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阶段( 2005 年、 2006 年 )
E N D
《表面组装技术及工艺管理》 精品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负责人: 涂用军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注:表面组装技术(简称SMT:SurfaceMountedTechnology)
1 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与发展 1 2 课程设置与定位 3 课程教学设计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5 课程考核 6 教学条件 7 教学团队与效果 8 课程特色
一、课程改革与发展(1) 本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阶段(2005年、2006年) 2、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阶段(2007年开始)
一、课程改革与发展(2) 进行行业调研 1)珠三角地区电子制造业的现状 ---- 表面组装技术( SMT)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珠三角地区电子制造企业SMT技术人才供求现状 ---- SMT技能人才短缺 3) SMT技术人才工作岗位与能力分析 ---- 明确了人才培养规格
一、课程改革与发展(3) 珠三角地区电子制造企业SMT技术人才供求现状
一、课程改革与发展(4) SMT技术人才工作岗位与能力分析
一、课程改革与发展(5) 4)校企合作,“订单”培养SMT技术人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005年,与世界企业500强之一的伟创力(珠海)公司合作“订单培养”SMT生产工艺)技术员,整个教学组织(教材、实训、教学方式等)采用伟创力公司内部员工培训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阶段,开设了《表面组装技术基础》、《SMT质量管理》和《ICT检测》等课程。
一、课程改革与发展(6) 5)进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设计 2007年,在合作企业、SMT行业协会及课程专家等指导下,依照从工作项目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对课程重新进行分解,整理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将本课程定为《表面组装技术及工艺管理》。
二、课程设置与定位(1) 组建由企业、SMT行业协会主导的课程教学团队
合作企业 主导课程岗位能力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归纳,并全程参与课程学习情景的开发
SMT行业协会: 参于课程岗位工作任务归纳,行动和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选定与重构,并全程参与课程考核标准的制定
二、课程设置与定位(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与定位
二、课程设置与定位(3) 课程目标 培 养 SMT 生 产 领 域 高 技 能 型 人 才 • 目标: • 会SMT生产任务典型工艺操作 • 会组编SMT工艺方案和作业指导文件 • 熟悉SMT生产环境、生产设备、职场和工作氛围 • 培养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 能胜任SMT工艺技术、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等岗位的基本工作要求。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二、课程设置与定位(4) 《表面组装技术及工艺管理》课程支撑三个核心能力 课程地位及作用 懂工艺的维修人员,维修的产品才符合工艺要求 懂工艺的设计人员,设计的产品才符合可生产制造要求。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三、 课程教学设计(1) 1、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三、 课程教学设计(2) 分析SMT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归类,划分行动领域 转化为学习子领域 • 会印刷焊膏 • 会设计温度控制曲线 • 会检验材料的质量 • 会控制点胶 • 会审核PCBA的可制造性 • 能设置质量关键控制点 • 会编制工艺文件 • 会进行现场工艺管理 SMT生产 环境认识 工作 岗位 SMT生产系统环境 . . . . 表面元器件组装 表面元器件 组装操作 SMT品质检验与管理 . . . . SMT 生产 (工艺)技术员 SMT工艺组织与管理 SMT工艺 组织与管理 SMT生产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三、课程教学设计(3) 学 习 情 境 设 计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三、课程教学设计(4) 教学模式设计----基于情境设置的行为体验式教学模式 1、教学环节设计 一体化教室 生产性实训 顶岗实训 认知实习
三、 课程教学设计(5) 2、教学组织设计: 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 →评估” 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应该 做什么? 师生共同对工作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学生制定工作计划 学生检查工作过程和结果 教师参与工作方案的确定 学生按照工作方案实施
三、 课程教学设计(6) 学习 情境设置 项目 学习资料 3、“行动”过程 教学资料设计 项目 评价表 项目 授课计划 项目 任务书 项目 检查单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项 目 检 查 单
三、 课程教学设计(7) 4.立体化教学资源 教学文件 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 自编教材CAI课件 电子教案 辅助教材 教学案例 试题库 实训项目 作业指导 产品载体 工艺缺陷 案例分析 实训设备 使用与维护 实训管理 与考核 在线测试 课程论坛 行业标准 工程案例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 考核标准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1)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内容及教师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 现场汇报法 小组讨论法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2) 1、模拟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紧贴生产实际,提高课程 岗位实习的适应能力 2、采用视频技术,直观的展示工艺缺陷的形成过程,规范工艺操作要领,提高工艺缺陷原因的分析能力
职业规范 资讯理解能力 项目评价 课堂问答 习题解答 操作能力 判断能力 项目汇报 资料整理 多元化的过程考核评价方式 技能考核 理论考核 职业道德 五、 课程考核(1) 考核内容 制定方案能力 作业考核 团队协作 20% 心理状态 50% 职业态度工作作风 30%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五、 课程考核(2)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及比例(链接)
五、 课程考核(3) 考核标准
六、教学条件(1) 校内实习基地 引进了三条SMT组装流水线.学校现已投资80万,为生产线配备了一些仪器设备和工具,包括半自动丝网印刷机、精密手动贴片台、小型全自动回流焊机、浸焊、焊接检测仪、BGA返修台、温湿实验仪、热风枪、恒温烙铁、防静电系列设施等及生产辅助设备,满足了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和技能训练所需。
六、教学条件(2) 校外实习基地 本课程拥有:珠海伟创力 、深圳康佳 、东莞诺基亚 、珠海石头 、珠海伊万 、珠海休普 、顺德保利达等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数量足、分布合理、运行稳定良好。学生实习岗位与课程岗位定位一致,在岗训练效果好,平均70%的实习学生被实习单位录用。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七、教学团队(1) 课程负责人: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生,电子技术学科带头人。 具有5年企业工作经验,曾供职于孝感电子仪器厂、TCL公司等企业。 现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广东电子学会理事,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表面组装(SMT)专业技术资格(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认证评审专家”,为“双师型”教师。 一直从事电路设计与工程应用的研究,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二十几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荣获学院第一届“教学名师”称号和“珠海市先进教师”称号。
七、教学团队(2) 兼职教师 • 郑青:李起军:伟创力公司工程部经理。 • 张义辉:珠海伊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长。 • 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 参与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课程教材,实训项目和校内实训设备选配等各项教学工作,提出审阅意见。全面负责学生在本公司的顶岗实习组织工作(每年2月至7月),与公司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指导学生岗位实习(伟创力公司约60名,伊万公司约10名),涉及SMT生产与质量管理等工作任务。每年9月至12月来校技术讲座3次以上。具体地说,承担了本课程中SMT生产认识实习(学习情景1)和顶岗实习(学习情景14)的教学任务。
课 程 顾 问 苏曼波:广东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秘书长,《表面贴 装与半导体科技》杂志顾问。 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引导课程组成员明确SMT技术各岗位典型职责和任务,主导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的制定,指导实训项目的选定和校内实训设备的选型与配置,指导本课程教材的组编。每学期来校开展技术讲座2次以上,并向珠三角地区电子制造企业推荐我院学生实习与就业。 陈斗雪:曾任职广州科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2002)。现任职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实训中心主任。 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主导制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承担实训设备维护与运行管理;参与实训设备的选型与配置,实训场地的环境建设。
初级职称2人, 14。2% 1 2 3 副高及以上5人, 37。5% 所有专任教师都为双师型, 有6名专任教师具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 七、教学团队(3) 教学队伍结构 专\兼教师比=9:5 职称结构 中级职称7人, 50%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专业带头人 40岁以上5人, 35% 30岁以下1人, 7% 高 级 工 程 师 本科学历 47% 研究生学历 53% 副 教 授 课程 负责人 30~40岁8人, 57% 3年现场 工作经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八、课程特色 (1)形成了“工学结合4-3-3”课程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与工作过程的实现为核心构建4个教学环节(岗位认知、理论实践一体化情境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将产品生产任务按工作流程分解为3种层次的实训作业项目(工艺操作、工艺文档编制、工艺方案设计),以项目驱动3种知识的学习(SMT技术基础、工艺管理、设备简单原理)。 (2)课程内容实现了《工艺管理》与《表面组装技术》的融合与重构,彻底摒弃将技术与管理割裂的传统课程设置方式。为增强学生质量意识,建立职业能力的自觉性,提供了教学载体。
谢谢各位专家指导! 祝各位专家: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