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43 Views
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胡 惠 华 2010 年 9 月 14 日 联系方式: 0571-88008707 hhh@zjedu.org. 一、我国我省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关于社区建设. 1986 年,民政部首先倡导社区服务 1996 年,江泽民提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 1999 年,民政部设立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 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E N D
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胡 惠 华 2010年9月14日 联系方式:0571-88008707 hhh@zjedu.org
(一)关于社区建设 • 1986年,民政部首先倡导社区服务 • 1996年,江泽民提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 • 1999年,民政部设立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 •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 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003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城市社区建设指导纲要(2003年-2010年)》,并成立浙江省城市社区工作协调小组2003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城市社区建设指导纲要(2003年-2010年)》,并成立浙江省城市社区工作协调小组 • 2008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并将浙江省城市社区工作协调小组更名为浙江省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
(二)关于学习型社会 • 基本特征: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 主要特点: 是一个普遍学习的社会 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 是一个快速学习的社会 是一个交互学习的社会 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社会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 • 2001年,江泽民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三)关于社区教育 • 20世纪80年代,提出社区教育概念 •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 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确定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 2001年,教育部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并正式公布第一批28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 2003年,教育部公布第二批33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 200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6年,教育部公布第三批20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06年,教育部公布第三批20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 2007年,教育部公布第四批33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 2008年,教育部公布34个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 • 2009年,教育部重新公布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名单(共98个,包含第五批) • 2010年,教育部增补5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第六批) • 2010年8月,教育部公布《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 • 2006年,国家质监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社区服务指南: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国家标准》
2003年,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年,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 • 2003年,举办首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杭州市下城区) • 2003年,《浙江省城市社区建设指导纲要(2003年-2010年)》提出: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 2004年,省教育厅公布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共21个) • 2005年,召开全省“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六部门《关于开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6年,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专题调研2006年,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专题调研 • 2008年,经省编委批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增挂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牌子 • 2008年,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开通“浙江社区教育网”,成立浙江省成职教协会社区教育分会 • 2008年,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共12个) • 2010年,省教育厅、省农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自学考试与社区教育沟通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教育服务的实施方案》
200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200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 • 2006年,省政府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 2008年,省政府决定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 社区教育是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一)进展与成效 • 建立社区教育实验区,开展了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并涌现出一批示范典型 • 初步建立起各级社区教育工作网络 • 组织开展了各种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数字化学习平台和资源建设有了一定基础 • 开展了发挥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的探索与尝试 • 开展社会宣传,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 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13个): • 杭州市上城区、杭州市江干区、杭州市拱墅区 • 宁波市江东区、宁波市江北区、宁波市北仑区、慈溪市 • 绍兴市越城区 • 平湖市 • 德清县 • 义乌市 • 舟山市普陀区 • 温岭市
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33个): • 杭州市上城区、富阳市、杭州市拱墅区、杭州市江干区、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慈溪市、宁波市江东区、宁波市江北区、宁波市镇海区、象山县、温州市鹿城区、嘉兴市南湖区、平湖市、德清县、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柯桥街道、舟山市普陀区、东阳市横店镇、磐安县玉山片、江山市虎山街道、衢州市柯城区 • 杭州市滨江区、桐庐县、宁波市北仑区、温州市瓯海区、温州市龙湾区、桐乡市、海盐县、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嵊州市、绍兴县、临海市杜桥镇、遂昌县妙高镇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4个): • 杭州市下城区 • 杭州市萧山区 • 宁波市海曙区 • 宁波市鄞州区
(一)进展与成效 • 建立社区教育实验区,开展了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并涌现出一批示范典型 • 初步建立起各级社区教育工作网络 • 组织开展了各种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数字化学习平台和资源建设有了一定基础 • 开展了发挥社区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的探索与尝试 • 开展社会宣传,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 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二)基本经验 • 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 实验先行,示范引领 • 整合资源,完善网络 •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三)困难和问题 • 认识不到位 • 制度不完善 • 发展不平衡
(一)提高认识,把握方向 • 一个中心: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 • 两个目标: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 四大要素: 终身学习文化——“灵魂” 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架构” 学习型组织——“基石”
(二)抓住机遇,加快推进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 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 • 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 • 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 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2.《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2.《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 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推进计划: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推动副省级以上城市50%社区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面向社区全体成员开展教育培训服务的全民学习中心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在内的各种形式和类型的成人继续教育。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价标准》《社区全民学习中心规程》等。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制订《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 • 加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成人继续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制订《成人培训机构国家标准》,加强督导及质量评估。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成人继续教育资源建设,设立“成人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研究制订《成人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规划纲要》。
3.《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共16个城市,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完善制度,加强保障 • 体制机制: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 • 机构设置:市县社区学院(大学)、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村居市民学校(学习中心) • 队伍建设:专职教师和管理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志愿者队伍 • 经费投入: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
(四)抓住重点,提高质量 • 抓好网络建设 • 抓好各类教育培训 • 抓好服务平台及资源建设 • 抓好理论与实践研究 • 抓好社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