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176 Views
第三十九讲 战后国际贸易大发展及其趋势.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在战前的发展. 1. 国际贸易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 一是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二是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形成。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贸易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 16-18 世纪 2 )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 -1873 年发生世界经济危机。 3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国际贸易 : 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初的世界大战。.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大发展.
E N D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在战前的发展 • 1.国际贸易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 一是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 二是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形成。 •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贸易 •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16-18世纪 • 2)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期的国际贸易: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1873年发生世界经济危机。 • 3)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国际贸易: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世界大战。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大发展 • 战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国际化的加深,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 特点: • 1.增长速度快。不仅是速度快于战前,还快于生产增长的速度。具体表现为:1948年-1997年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1948年-1999年世界产出增长率平均为3.6%,而商品的出口年均增长率为5.8%;其中1984年-1973年世界商品出口率为7.8%,同期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为6.1%;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贸易增长量有所放缓,但世界生产也有所放慢,贸易增长仍快于生产增长。 • 2.增长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1948-1973年。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 1.初级品比重下降 • 2.制成品比重上升 • 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 1.农业、矿业发展速度慢于制造业 • 2.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 3.国际贸易的中间产品增多 • 4.初级原材料的使用量减少 • 5.替代产品的大量出现 • 6.原来出口原材料的国家,加工能力的提高 • 7.发展中国家进口设备增加 • 8.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剪刀差逐渐扩大
四、战后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特点表7-2 1990-2000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的增长情况
表7-3 2000年世界货物进出口贸易前10位国家和地区
五、国际贸易内容的变化 • 1.贸易内容的比例、结构变化大 • 2.多边贸易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 3.商品、服务、技术及相关投资互相促进 • 4.军火贸易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