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29 Views
由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以「間」來計算建築的大小 間數愈多,房屋愈大 衡量一座建築的大小和規格. 歷史背景. 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 籌建於明朝永樂四年(公元 1406 年) 永樂十八年(公元 1420 年)落成 大小院落 90 多座 房屋 980 座 共計 8704 間.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宮 交泰殿 坤寧宮. 規劃佈局. 嚴格對稱地排列在中軸線上 功能 : 1. 皇帝行使統治權力的辦公用房(朝政用房) 2. 生活、遊樂的用房(寢居用房)
E N D
由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 以「間」來計算建築的大小 • 間數愈多,房屋愈大 • 衡量一座建築的大小和規格 歷史背景 • 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 •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 • 籌建於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 • 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 • 大小院落90多座 • 房屋980座 • 共計8704間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宮 交泰殿 坤寧宮 規劃佈局 • 嚴格對稱地排列在中軸線上 功能 : 1.皇帝行使統治權力的辦公用房(朝政用房) 2.生活、遊樂的用房(寢居用房) • 朝房在前,寢居在後前朝後寢
午門 • 故宮的正門 • 居中向陽,位當子午 稱為午門 • 發布詔令、 「獻俘禮」 • 明朝:廷杖之刑(處罰冒犯王法的官吏 ) • 清朝:舉行朝會時陳設部分儀仗
午門 • 門闕(最高等級的大門) • 由中央主殿的左右向前環抱的「冂」字形 • 左右兩邊有兩座方形的闕樓 • 連著廊屋向前伸出 • 南端各有一方形闕樓
太和殿 • 俗稱「金鑾殿」 舉行大典: • 每年元旦、冬至、萬壽三大節、 登基、朝會、 大婚、命將、 殿試
廡殿頂 重檐 太和殿 • 面闊十一間 • 重檐廡殿頂(最高等級) • 黄色琉璃瓦屋頂 • 三層漢白玉石台基 漢白玉石台基
龍 鳳 獅 天馬 海馬 獬豸 鬥牛 狻猊 押魚 行什 走獸 太和殿 • 四條匡脊的前端安放了10個走獸裝飾 • 最高等級是規定用 • 9個
藻井 金磚 • 金磚: • 高質量的泥土燒製成 • 質地堅硬 • 表面有光澤 • 敲之有金屬聲
金鑾寶座 纏龍金柱
中和殿 • 《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 太和殿舉行大典時,準備及休息的地方 • 清朝:舉行十年 纂修一次的皇室 譜系《玉牒》的 告成儀式 中和殿內部
攢尖頂 中和殿 • 平面是正方形 • 攢尖頂 • 面闊五間 • 黄色琉璃瓦屋頂 銅胎鎏金寶頂 浮雕雲龍紋御路
重檐歇山頂 保和殿 • 「保和」是出自《易經》 • 意即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 • 清朝:每年除夕宴請少數民族王公大臣 • 乾隆後期 : 舉行科舉考試的 殿試 • 面闊九間,進深 五間
保和殿 • 「皇建有極」:任君建立天下最高準則 • 「減柱造」: 減去了殿內 前檐六根金 柱,開闊了 室內空間
前三殿 建築型制保留了許多的古制 : • 太和殿(重檐廡殿頂):自夏商以來的最高建築形式 • 中和殿(四面各三間的方形):模仿周代明堂型制 • 保和殿(減柱造):繼承遼金時代
前三殿 • 共同放在一個高臺上 • 把重要的建築,建在高的臺基上 • 顯示出它們的威勢 • 高臺榭,美宮室
前三殿 • 「太和」、「中和」、「保和」殿額: • 出自《易》、《禮記》、《道德經》等古籍 • 保持宇宙間和協關係,萬事萬物就能各得其所 • 強調以中庸之道維持封建秩序,保持國家長治久安
乾清宮 • 明永樂帝到清康熙帝:皇帝的寢宮 • 清雍正帝:皇帝辦公的專用宮殿(移寢養心殿 ) • 舉行大典:出宮 • 重要的引見、召見 • 皇帝駕崩:停靈柩 數日(壽終正寢)
重檐歇山頂 乾清宮 • 面闊九間,進深五間 • 重檐歇山頂 • 單層漢白玉石台基 • 減柱造 :減去前檐金柱
乾清宮 • 乾清宮前左右有日精門、月華門 • 寓有「乾坤日月明,四海皆生平」之意 • 正直無私、光明 • 磊落的天地情懷 • 來修身治國
交泰殿 • 明朝:皇帝寢宮 • 清朝:禮殿 • 千秋(皇后的生日):皇后會在這裡接受妃嬪、皇子行禮 • 乾隆十三年: 象徵皇權的二十 五璽收存於此 儲印場所 • 面闊進深均為三間 單檐攢尖頂
坤寧宮 • 明朝、清初:皇后的寢宮 • 西端四間:薩滿教祭神的場所 • 東端二間:皇帝大婚的喜房 • 面闊連廊九間,進深三間 • 重檐廡殿頂 • 乾、坤分別: 《周易》中的卦名, 乾表天,坤表地
東:文武百官 中:皇帝 西:皇室的王公 東:文官 西:武官 左右掖門 正面三門 設計思想 嚴明的等級觀念: 午門
設計思想 上下臺基的臺階 : • 重要宮殿:左中右三部分 • 御道:皇帝專用 雕有龍紋作裝飾 太和殿
設計思想 琉璃走獸: • 最高等級:九個(太和、保和殿,乾清、坤寧宮) • 太和門、中和殿、交泰殿:七個 • 乾清門:五個 • 太和殿:走獸+行什 太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