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67 Views
數學科補救教學研討. 草屯國中 數學領域. 補救教學的理念. 教師診斷學生學習困難之後,針對學習困難所進行一連串的積極性教學活動。. 補救教學的重要性. 具有事後幫助的功能 。 大多是在對未達成教學目標者或學習有困難者幫助學生再學習。. 補救教學的對象. 學生的 實際學業表現 明顯低於其 應有的能力水準 ,即原稱之為低成就。 學生的 實際學業表現 明顯低於其 班級平均水準 ,亦稱之為低成就。 學生 學科成就不及格 ,且其 學業成就表現 明顯低於其他學生許多者,稱之為成績低落者 (low achievers) 。. 補救教學的特徵. 1. 先天未必不良
E N D
數學科補救教學研討 草屯國中 數學領域
補救教學的理念 • 教師診斷學生學習困難之後,針對學習困難所進行一連串的積極性教學活動。
補救教學的重要性 • 具有事後幫助的功能。 • 大多是在對未達成教學目標者或學習有困難者幫助學生再學習。
補救教學的對象 • 學生的實際學業表現明顯低於其應有的能力水準,即原稱之為低成就。 • 學生的實際學業表現明顯低於其班級平均水準,亦稱之為低成就。 • 學生學科成就不及格,且其學業成就表現明顯低於其他學生許多者,稱之為成績低落者(low achievers)。
補救教學的特徵 1.先天未必不良 2.後天失調 3.學習意願低落 4.注意力不集中 5.記憶短暫 6.理解能力差 7.其他(特殊教育範疇……)
數學學習障礙類型。 • 語文能力缺陷:了解或表達數學常用詞彙、關鍵字及概念方面有困難 • 知覺能力缺陷:在辨識或閱讀數字與數學符號、分類能力上有困難 • 注意力能力缺陷:在正確抄寫數字或數學符號,以及檢視運算細節時有困難。 • 數學能力缺陷:在依循計算步驟或推理方面有困難:
補救教學的歷程 • 評量-教學-再評量的循環歷程 • 轉介過程; →正式評量; →實施教學。
補救教學設計原則 (一)運用診斷評量資料設計教學; (二)擬定課程目標; (三)簡化教材,份量宜適中,勿過多或過難; (四)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教學; (五)隨時評量,使學生可立即獲得回饋; (六)激勵學習動機等。
補救教學的策略 (一)在教學法運用方面學者指出,使用直接教學法、精熟教學、個別化教學以及合作式學習等方式,能夠有效幫助低成就學生。 (二) 針對低成就學生的教學措施方面張景媛(1995)指出傳統講述法的教學方法無法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而造成部份學生有低成就的現象。認知心理學家提出在教學上可採用的教學策略有五種:問問題、同儕教導、合作學習、自我提昇基模、加强後設認知能力。
數學科補救教學示例 (一) 協助學習不利學生的補救教學 (二) 運用TASA評量結果進行補救教學 (三) 運用二階段評量結果進行補救教學
教學歩驟1/7 簡單消極的回饋:給予孩子自我校正的機會。(提示:請仔細再看一次題目)●仔細再看一次題目後立即能指出錯誤,可能屬於衝動思考,所以需做前述注意力部分的補救教學。●仔細再看一次題目後,仍然茫無所覺,可能是在語文識字部分有問題,以致影響數學學習。可以接著再問以下第二個步驟。
教學歩驟2/7 問題轉譯的提示:提醒孩子注意能促進解題的已知訊息,和所要回答的問題為何。(提示:題目告訴我們什麼?) ●提醒後仍然不會者,可能是較偏語文型、知覺或是數學能力缺陷,導致學習困難的孩子。
教學歩驟3/7 工作記憶的提示:加強題目中的關鍵詞,減輕他工作記憶的負擔。(提示:題目在問什麼)●不知題目在問什麼者,有可能須開始做數學教學,但請以4~6三個步驟,遵循具體↓半具體↓抽象呈現原則,並以圖解及操作方式,採最少協助原則,也就是每一步驟結束,都需記得問孩子:「你知道下一步可以怎麼做嗎?」如果孩子說:「會!」就將練習機會讓給他。
教學歩驟4/7 提示解題的重要關鍵:引導孩子注意可以幫助解題的關鍵敘述。(提示:只有買一包糖果比較多錢,還是買一包糖果和巧克力需要比較多錢?)
教學歩驟5/7 提供策略知識:例如配合圖示。(提示:你可以用畫圈圈的方法算算看)
教學歩驟6/7 協助執行策略知識:引導正確的利用解題策略。(提示:一個圓圈一塊錢,糖果一包五塊錢,要畫幾個圓圈圈?) 。
教學歩驟7/7 示範整個解題步驟:教導孩子一步步的解題。
結語 接受補救教學之後,學生的成長面向可涵蓋: 1.學科知識:補救教學活動中指導者的解題技巧及方法,為學生直接學習仿效的對象。 2.學習態度:參加數學補救教學活動較會主動思考解決、重點摘記及對數學感興趣,正面提升學習態度。 3.學習動機及學習信心: 學生參加補救教學之後,遇到不會的問題,能主動向別人請教與討論,並且對於數學思考方面也增加了許多。而且大部份學生能重建學習信心,享受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