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41 Views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质粒 DNA 双酶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 DNA 分子特异性核酸序列的 DNA 水解酶。每一种内切酶能识别 DNA 分子中由 4 ~ 6 个核苷酸组成的特定序列 多种细菌能合成限制性内切酶,这是它们保护自己,降解外来 DNA 分子的重要手段。细菌细胞内的 DNA 由于相应序列上的 A 或 C 碱基的甲基化而不被限制性内切酶攻击,而外源 DNA 一旦进入细胞则立即被识别,双股 DNA 螺旋都被切断, 这种现象被称为 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E N D
一、实验目的 •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质粒DNA双酶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特异性核酸序列的DNA水解酶。每一种内切酶能识别DNA分子中由4~6个核苷酸组成的特定序列 • 多种细菌能合成限制性内切酶,这是它们保护自己,降解外来DNA分子的重要手段。细菌细胞内的DNA由于相应序列上的A或C碱基的甲基化而不被限制性内切酶攻击,而外源DNA一旦进入细胞则立即被识别,双股DNA螺旋都被切断,这种现象被称为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 限制性内切酶是体外剪切基因片段的重要工具,常常与核酸聚合酶、连接酶以及末端修饰酶等一起称为工具酶 • 限制性内切酶按限制酶的组成、与修饰酶活性关系以及切断核酸的情况不同,分为三类:Ⅰ型、Ⅱ型和Ⅲ型
Ⅰ型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识别点附近的一些核苷酸上切割DNA分子中的双链,但是切割的核苷酸顺序没有专一性,是随机的。这类限制性内切酶在DNA重组技术或基因工程中用处不大,无法用于分析DNA结构或克隆基因。这类酶如EcoB、EcoK等 •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由于这类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的核苷酸都是专一的。因此,这种限制性内切酶是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之一。这种酶识别的专一核苷酸顺序最常见的是4个或6个核苷酸,少数也有识别5个核苷酸以及7个、8个、9个、10个和11个核苷酸的。Ⅱ型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顺序是一个回文对称顺序,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二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这种酶的切割可以有两种方式: • 粘性末端:是交错切割,结果形成两条单链末端,这种末端的核苷酸顺序是互补的,可形成氢键,所以称为粘性末端。 如EcoRI的识别顺序为: 5’…… G’AA|TTC ……3’ 3’…… C TT|AA’G …...5’ |表示中心对称轴,从两侧“读”核苷酸顺序都是GAATTC或CTTAAG,这就是回文顺序。‘表示在双链上交错切割的位置,切割后生成两个DNA片段,各有一个单链末端,两条单链是互补的,其断裂的磷酸二酯键以及氢键可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而“粘合”
平头末端:Ⅱ型酶切割方式的另一种是在同一位置上切割双链,产生平头末端。例如EcoRV 的识别位置是: 5’…… GAT’|ATC …… 3’ 3’…… CTA’|TAG …… 5’ 切割后形成两种片段,片段末端同样可以通过DNA连接酶连接起来 • Ⅲ型限制性内切酶也有专一的识别顺序,但不是对称的回文顺序,在识别顺序旁边几个核苷酸对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但这几个核苷酸对不是特异性的。因此,这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产生的一定长度DNA片段,具有各种单链末端。因此不能应用于基因克隆 •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 • DNA的纯度 • DNA的甲基化程度 • 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 • DNA的分子结构 • 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种类 • 缓冲液的pH值
双酶切的两种酶介绍 • XhoⅠ酶(TaKaRa公司)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EcoRⅠ酶(TaKaRa公司)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三、仪器、材料与试剂 • 水浴锅 • 移液枪和枪头 • 制冰机 • 浮板 • R-pGEX-4T-1质粒DNA • XhoⅠ酶 • EcoRⅠ酶 • 10×H Buffer • 无菌水 • 小离心管
四、实验步骤 • 质粒DNA的双酶切 • 反应体系: • 反应条件:温度37℃,酶切1.5h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结果 • 紫外线投射仪观察结果 • UVP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电泳图)
五、思考题 •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特点是什么?这种酶的切割有两种方式,两种切割方式分别产生怎样的末端? •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