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状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 2011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 , 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0% 。  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 , 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0%和37.0% 。 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 有限空间事故多发的原因.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多发 暴露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

astrid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

  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状况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 • 2011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0%。 • 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0%和37.0%。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

  3. 有限空间事故多发的原因 •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多发暴露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 2、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作业人员缺乏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在未对作业现场进行通风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防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组织作业。

  4. 有限空间事故多发的原因 4、防护用品配备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救器、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和气体检测监控仪器。 5、企业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后,往往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扩大。 6、部分地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等

  5. 有限空间事故多发的原因 • 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多发的状况,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工贸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点和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有必要集中组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从源头上采取防范措施,坚决治理纠正有限空间作业违规违章行为,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促进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6. 防止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 标准规范 国家安监总局和各级政府为了有效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常用到的有: •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 2.2-2007 •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18664-2002

  7. 防止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 标准规范 •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16556-2007 • 《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GB 6220-2009 •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 •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 • 《广东省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程》

  8.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 • (一)有限空间 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9.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 • (二)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 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作业举例1----罐体内的清洗、检查、维修作业

  10.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三) • 有限空间作业举例2----锅筒、烟道内作业 • 有限空间作业举例3----容器、釜、槽内作业

  11.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四) • 有限空间作业举例4---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12. 二、有限空间的分类 •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 第一类:封闭、半封闭设备: 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 第二类:地下有限空间 : 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 第三类: 地上有限空间 : 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13.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 有限空间作业具如下的危险特点 1、作业环境、作业过程情况复杂; 2、危险性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 3、发生事故施救困难; 4、发生事故后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14.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 (一)有毒气体危险 由于通风不良,有限空间内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等,一定浓度的有毒气体被吸入后会引起人体的急性中毒。 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一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在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内就会致人死亡。

  15.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 • (二)缺氧和富氧的危险 有限空间内的氧气由于燃烧、氧化、或者由于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较高,造成人体缺氧窒息。 富氧的环境会加速燃烧,会降低爆炸下限,易引发爆炸事故。所以在有限空间通风时严禁使用纯氧气通风换气。

  16.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 (三)易燃易爆气体危险 有限空间常见的易燃气体如甲烷、氢气、天然气、挥发性有机溶剂等,这些气体可能是管道泄漏、容器残留、喷漆或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等,如遇到火源如焊接、切割作业,电动工具、电器仪表或静电等引发火灾(爆炸)。 有限空间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救援困难,容易引发二次伤害(窒息、中毒、烧伤)。

  17.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18.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之一: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 (四)物理性的危险 在有限空间作业时,由于环境过热、过冷、潮湿等对作业人员身体造成危害。 在有限空间作业时,由于积水、积液或透水等易引发淹溺事故。 在有流动性固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如粮食筒仓内),可能发生坍塌掩埋作业人员的事故。

  19.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之二:作业管理的危险因素 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未按规定做好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没有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或执行制度不严格。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实。 在作业前未作危险性辨识,未制定有针对性的的应急处置方案,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事故发生时不能迅速有效地展开科学有效地救援,甚至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20.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之三:作业过程危险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在使用电动工具、照明时,未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造成作业人员触电伤害事故。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防护不当操作失误等造成作业人员机械伤害事故。 作业过程中,不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脱岗。

  21.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负直接管理责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监督检查的责任;操作人员负有服从指挥,遵章守纪的责任。 (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配备安全生产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指定作业负责人以及作业监护人员。

  22.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并建立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设施和监管制度。 (五)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足够的救援设施,包括救援设备和呼吸装置等。完善作业条件和配备检测检验设备,包括氧气、有害气体检测设备。 (六)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3.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作业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 (八)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工作的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和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 (九)生产经营单位应安排专门人员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24.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作业前的检测 (一)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25.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二)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三)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可采用动物(如白鸽、白鼠、兔子等)试验方法或其它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26.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四)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并记录所采取的措施要点及效果。 (五)在每次作业前,必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7.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特别注意事项 检测人员的自身安全要有保障; 应在危险环境以外进行检测,可通过采样泵和导气管把危险气体样品引到检测仪器。 当初次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检测时,需配备隔离式呼吸防护设备。

  28.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检测常用的仪器仪表1

  29.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检测常用的仪器仪表2

  30.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作业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一)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二)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三) 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四)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31.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五)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六)在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七)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八)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32.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九)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十)当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现场。 (十一)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十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33.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十三)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十四)当发现有缺氧症时,作业人员应立即组织急救和联系医疗处理。 (十五) 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十六)在通风条件差的作业场所,如地下室、船舱等,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将灭火器放置牢固,禁止随便启动,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并在放置灭火器的位置设立明显的标志。

  34.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十七)当作业人员在特殊场所(如冷库、冷藏室或密闭设备等)内部作业时,如果供作业人员出入的门或盖不能很容易打开且无通讯、报警装置时,严禁关闭门或盖。 (十八)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十九)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二十)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35.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 作业审批 (一)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应履行申报手续,填写“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审批表”。经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负责人和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 (二)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由作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办理“安全审批表”的审批手续。 (三)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必须事先指定有关部门或人员负责对该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浓度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将检测结果填入“安全审批表”。

  36.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四)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由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负责人在“安全审批表”上签署认可意见。作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和确认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有关安全措施确已落实后,将“安全审批表”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五)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全面复查审核无误后,在“安全审批表”上签署认可意见。“安全审批表”经审批同意作业后,作业单位应立即开始作业,以避免作业场所条件发生变化。

  37.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六)作业中碰到的任何问题都必须做好记录,以便查实和进行分析。 (七)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场所相关的交叉作业,如果作业环境、工艺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安全审批表”的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作业。

  38.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 危险告知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39.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40.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 作业人员职责 严格 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41.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 监护人员职责 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42.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监护人应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监护人应携带“安全审批表”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43.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 承包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44.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 作业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条件开展培训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

  45.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 通风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6.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 防护装备 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47.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48.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49.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 事故应急处置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50. 六、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