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软骨和骨

软骨和骨. Cartilage and bone. 组胚教研室. 主要内容. 一、软骨 二、骨 三、骨的发生 四、关节. 一、软骨. 软骨组织 — 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软骨膜. 构成 —. 特点 — 略有弹性,能承受压力,耐摩擦. 概述 —. 作用 — 支持,保护. 透明软骨 纤维软骨 弹性软骨. 分类 — 所含纤维不同. (一)软骨组织的结构. 1 、软骨细胞 (chondrocyte) 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称 软骨陷窝。 软骨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软骨细胞具有分泌软骨基质的能力。. 透明软骨 HE 染色.

Download Presentation

软骨和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软骨和骨 Cartilage and bone 组胚教研室

  2. 主要内容 一、软骨 二、骨 三、骨的发生 四、关节

  3. 一、软骨 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软骨膜 构成— 特点— 略有弹性,能承受压力,耐摩擦 概述— 作用— 支持,保护 透明软骨 纤维软骨 弹性软骨 分类— 所含纤维不同

  4. (一)软骨组织的结构 1、软骨细胞(chondrocyte)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称软骨陷窝。软骨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软骨细胞具有分泌软骨基质的能力。

  5. 透明软骨 HE染色

  6. 软骨细胞 透射电镜

  7. 2、软骨基质(cartilage matrix) 即软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由纤维成分和基质组成。基质呈凝胶状,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和水。软骨内无血管。

  8. (二)软骨组织的类型 • 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胶原原纤维 • 纤维软骨(fibrous cartilage):胶原纤维束 • 弹性软骨(elastic cartilage):弹性纤维

  9. 透明软骨 HE染色

  10. 纤维软骨 HE染色

  11. 弹性软骨 特染

  12. (三)软骨膜(perichondrium) • 外层:纤维多。 • 内层:细胞多,有骨祖细胞。

  13. (四)软骨的生长 • 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 • 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

  14. 二、骨 概述 • 构成:骨组织、骨膜、骨髓 • 功能:1)支持、保护 2)杠杆作用 3)钙、磷贮存库 4)血细胞发生

  15. (一)骨组织的结构 骨组织由细胞和钙化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1 骨基质(bone matrix) 简称骨质,即钙化的细胞外基质,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 1)有机成分:胶原纤维(90%)、基质 骨钙蛋白等 2)无机成分:又称骨盐(65%),以钙、磷元素为主,存在形式为羟基磷灰石结晶。

  16. 骨板:骨基质基本结构形式呈板层状,如多层木质胶合板。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则相互垂直,骨盐沉积、结合在胶原原纤维间。这种结构形式使骨基质既坚硬又有韧性,有效地增强了骨的支持力。骨板:骨基质基本结构形式呈板层状,如多层木质胶合板。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则相互垂直,骨盐沉积、结合在胶原原纤维间。这种结构形式使骨基质既坚硬又有韧性,有效地增强了骨的支持力。

  17. 密质骨:分布于长骨的骨干和骨骺的表面、扁骨和短骨的表层等处,由多层排列规则致密的骨板构成。密质骨:分布于长骨的骨干和骨骺的表面、扁骨和短骨的表层等处,由多层排列规则致密的骨板构成。 • 松质骨:分布于长骨的骨干和骨骺的内表面、扁骨的板障和短骨的中心等处,由数层不规则的骨板形成针状或片状骨小梁,交织成网。

  18. 2 骨组织的细胞 (1)骨祖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是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骨膜内。细胞呈梭形,较小,胞质少,核椭圆形或细长形。骨祖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19. (2)成骨细胞(osteoblast): 分布在骨组织表面,单层排列。 LM: 胞体矮柱状或椭圆形,有细小突起,突起常与表层骨细胞的突起形成连接。核圆,胞质嗜碱性。 EM: 1)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2)基质小泡(25~200nm)。 膜上:钙结合蛋白、碱性磷酸酶 泡内:钙化结晶 功能: 1)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类骨质。 2)钙化类骨质--基质小泡。 当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后,便成为骨细胞。

  20. (3)骨细胞(osteocyte): 单个分布于骨板内或骨板间。为有许多细长突起的扁椭圆形小细胞,胞体位于骨陷窝,突起位于骨小管,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骨小管彼此连通。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含组织液,可营养骨细胞和输送代谢产物 。

  21. (4)破骨细胞分布于骨组织表面,为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多核巨细胞。 LM: 大, φ30~ 100μm,6~50个核,近骨基质侧有皱褶缘,胞质泡沫状 ,嗜酸性。 EM: 1)微绒毛 (皱褶缘) :高、密、不规则,增大吸收面积 。环绕皱褶缘的胞质称亮区。 2)溶酶体:功能活跃时,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使骨基质溶解。

  22. (二)长骨的结构 长骨由骨干和骨骺构成,表面覆有骨膜和关节软骨,内部为骨髓腔。 1 骨干:主要由密质骨构成,内侧有少量松质骨形成的骨小梁。

  23. (1)环骨板:指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分别称为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1)环骨板:指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分别称为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

  24. 环骨板 大丽紫染色

  25. (2)哈弗斯系统: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又称骨单位,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2)哈弗斯系统: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又称骨单位,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26. 骨单位 骨磨片 骨单位 扫描电镜

  27. (3)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3)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28. 粘合线

  29. 2 骨骺:主要由松质骨构成,表面有薄层密质骨,与骨干的密质骨相连续。骨骺的关节面有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松质骨内的小腔隙和骨干中央的腔通连,共同构成骨髓腔。

  30. 3 骨膜:除关节面以外,骨的内、外表面都覆有结缔组织膜,分别称为骨内膜和骨外膜。 1)骨外膜:外层较厚,为致密结缔组织,有穿通纤维穿入骨质固定骨膜和韧带;内层较薄,为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神经和骨祖细胞。 2)骨内膜:很薄,由一层骨祖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延伸入穿通管及中央管。 功能:营养骨组织,并为骨的生长和修复提供成 骨细胞。

  31. 骨内膜 HE染色 骨外膜 HE染色

  32. 三 骨的发生 (一)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 1 骨组织的形成:首先形成类骨质,即骨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后转变为骨细胞,然后类骨质钙化为骨质。 2 骨组织的吸收:骨组织形成的同时,原有骨组织的某些部位又可被吸收,在此过程中破骨细胞起主要作用。 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同时存在,处于动态平衡。

  33. (二)骨发生的方式 1 膜内成骨:是指在原始的结缔组织内直接成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锁骨等扁骨和不规则骨以此种方式发生。

  34. 2 软骨内成骨:是指在预先形成的软骨雏形的基础上,使软骨逐步被替换为骨,四肢骨、躯干骨和部分颅底骨等都以此种方式发生。主要过程如下: 1)软骨雏形形成:在将要成骨的部位,间充质细胞聚集、分化形成骨祖细胞,继而先后分化为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分泌软骨基质,自身被包埋其中,形成一块透明软骨,外形与将要形成的长骨相似,称软骨雏形,周围的间充质则分化为软骨膜。 2) 骨领形成:在软骨雏形中段,软骨膜内的骨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后者在软骨膜下形成薄层原始骨组织,这层骨组织呈领圈状包绕软骨雏形中段,故名骨领,其表面的软骨膜即改称骨膜。

  35. 3) 初级骨化中心与骨髓腔形成:软骨雏形中央的软骨细胞停止分裂,体积变大,并分泌碱性磷酸酶,其周围的软骨基质钙化,软骨细胞退化死亡。破骨细胞消化分解退化的软骨,形成许多与软骨雏形长轴一致的隧道,成骨细胞贴附于残存的软骨基质表面成骨。这种以钙化软骨基质为中轴、表面附以骨组织的结构称过渡性骨小梁,开始出现过渡性骨小梁部位即为初级骨化中心,过渡性骨小梁之间为初级骨髓腔。初级骨化中心形成后,骨化继续向软骨雏形两端扩展,过渡性骨小梁也将被破骨细胞吸收,使许多初级骨髓腔融合成一个较大的腔,称骨髓腔。

  36. 4)次级骨化中心与骨骺形成: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骨干两端的软骨中央,此处将形成骨骺。成骨过程与初级骨化中心相似,但骨化是从中央成放射状向四周进行的,最终由骨组织取代软骨,形成骨骺。骺端表面始终保留薄层软骨,即关节软骨,骨骺与骨干之间也保留一定厚度的软骨层,称骺板。4)次级骨化中心与骨骺形成: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骨干两端的软骨中央,此处将形成骨骺。成骨过程与初级骨化中心相似,但骨化是从中央成放射状向四周进行的,最终由骨组织取代软骨,形成骨骺。骺端表面始终保留薄层软骨,即关节软骨,骨骺与骨干之间也保留一定厚度的软骨层,称骺板。

  37. (三)骨的进一步生长 • 骨的加长:是通过骺板的不断生长、并替换成骨组织而实现。从骨骺端到骨干的骨髓腔,骺板依次分为四个区: 1)软骨储备区 2)软骨增生区 3)软骨钙化区 4)成骨区

  38. 2 骨的增粗:骨外膜中的骨祖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使骨干变粗;而在骨干的内表面,破骨细胞吸收骨小梁,使骨髓腔横向扩大。骨干外表面的新骨形成速度略快于骨干内部的吸收速度,这样骨干的密质骨逐渐增厚。

  39. 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影响骨生长的因素很多,内因如遗传基因的表达和激素的作用,外因如营养和维生素供应。

  40. 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根据软骨组织中含有的纤维成分不同,可分为——、——和——。 2、骨组织的细胞包括——、——、——和——。 3、血管和神经穿过长骨环骨板的通道称——,纵行穿过长骨骨密质的通道称——,这些通道均与骨质的——相通连,三者内均含有——。

  41. 二、名词解释 1、同源细胞群 2、骨板 3、骨单位 4、类骨质 三、问答题 1、试述软骨的生 长方式。 2、试述密质骨的结构。 3、概述长骨是如何增长增粗的。 4、试述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