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35 Views
By: 庄欣如. 孙权. 资料. 中文名: 孙权 逝 世日期:公元 252 年四月 别名: 孙仲谋 职业:皇帝、政治 家 国籍: 中国 谥号:大 皇帝 民族: 汉族 庙号:太 祖 出生地方:苏 徐州 陵墓:蒋 陵 出生日期:公元 182 年. 孙权的家谱. 孙权的生平. 当孙权 15 岁时,他已 经被举为孝廉,茂才。他代行奉义校尉,随兄征战江东 。 200 年,孙权的 哥哥,孙策去世,孙权 依兄 言袭其职。 他 在张昭和周瑜的协助下,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E N D
By: 庄欣如 孙权
资料 中文名:孙权逝世日期:公元252年四月 别名:孙仲谋职业:皇帝、政治家 国籍:中国谥号:大皇帝 民族:汉族 庙号:太祖 出生地方:苏徐州陵墓:蒋陵 出生日期:公元182年
孙权的生平 • 当孙权15岁时,他已经被举为孝廉,茂才。他代行奉义校尉,随兄征战江东。 • 200年,孙权的哥哥,孙策去世,孙权依兄言袭其职。 • 他在张昭和周瑜的协助下,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 东汉朝廷册封他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他就从此成为实际上的江东统治者。 • 208年,他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成功打败了曹操,和他的军队,也建立了孙刘联盟。 • 随着刘备取得益州及称汉中王,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强,照成孙权压力大。 • 他暗地里和曹操对付刘备,他就决定向曹操称臣,袭夺荆州。 • 219年,孙权派吕蒙趁刘备势力大时,偷袭荆州,也杀了守将关羽。 • 荆州南北就成为了曹操的,孙家则瓜分。 • 曹操也封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成为了魏文帝 。孙权为了对付刘备,他向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 • 孙权同时将治所从公安到武昌。222年,在夷陵之战中,派遣部将陆逊大败刘备亲自率领的复仇大军,使蜀汉的精锐部队受到重创。 • 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掌握实权的诸葛亮派邓芝出访东吴,两国又重新和好。 • 229年,孙权称帝,设置了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 他多次派人出海他派卫温、诸葛亮航行到达夷州,他也派聂友等航行到海南岛。 • 252年(5月21日),71岁的孙权因患风疾病死于太初宫中,称帝在位23年。 • 二十八年后,吴国灭亡,因在继承上的问题,而因为暴君孙皓登基,吴国大乱,才灭亡。 • 如孙亮能保住国祚,或者孙休不早死,都不至于让东吴灭亡。
处事风格 • 孙权非常重视部下,也很照顾他们,他对部下多有关爱的行为。 • 他的关爱行为如:部下死后,代为教养孤儿,赡养他的妻子,甚至善待部下的父母。 • 孙盛因孙权的尽心关怀部下,甘心为自己拼命,是东吴能够立于江左的原因。 • 孙权也重视部下的教育。孙权平时能广纳谏言,但他却有些非常固执的意见。 • 这才出现了赤壁之战的奇迹,也是造成陆逊愤死的原因。 • 但是,孙权也有认错的勇气。从陆逊的儿子,鲁抗,的任职态度以及陆机所著的《辩亡论》还有孙权并没有对陆家进行打击行动看来,孙陆二家情谊仍然十分深厚,陆氏对孙权亦持肯定态度,不因孙权老年昏虐而有所怨言。 • 孙权的第一原则是“适才适”,他不会以辈分、资历、交情、名气为优先。 • 例如选择寒门出身的周泰为平虏将军,但与孙权为同窗并出身于顾陆张朱四大家的朱然却是其部下,导致朱然徐盛等人不满,还有在夷陵之战将大军交给陆逊,甚至众人所推荐的张昭,都没被选,而因张昭性情刚烈择善固执,如使张昭领丞相,容易产生摩擦,这样反而是害了张昭。
处事风格 • 孙权非常的节俭,但是他不会因此要求部下,或在乎部下衣着华丽。 • 并效法大禹以卑宫为美,原本住的建业宫其实只是孙策的讨逆将军府而已,一直住到赤乌十年建材腐朽,还诏令将武昌宫拆了,把木材运来建业修缮,但其实当时武昌宫也有二十八年的历史不堪使用,这么做的目的是节省木料避免妨碍农桑工作,由此也可知孙权对农业的重视。 • 孙权的另一个特点是执法严格,即使面对至亲也是法律优先,孙辅因通敌而被流放、庶弟孙朗因违反军令烧毁自军军用而被吕范送回,于是改姓丁并禁锢终身、爱子孙霸更因太子导致重臣陆逊以及其外甥顾谭愤死,而被赐死。 • 孙权的嗜好是射虎与好酒,所以马术过人,面对张辽的突袭能平安跃马过桥,喜欢将人灌醉,曾因好酒而差点误杀虞翻,由于生性活泼热情,曾与陆逊当众对舞,喜欢开玩笑,曾牵驴戏弄诸葛瑾,也常与诸葛恪说笑。
外貌描述 • 孙权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被称做碧眼儿,因有精光才被记载为碧眼。 • 刘琬形容权的相貌高大挺拔,骨架躯体和平常人不同。 • 刘备与张辽都形容孙权长上短下,只有不需要站着伺候人,而是坐着让人伺候的贵人才会是所谓躯干长而双腿短的外形。 • 因为孙权处世手段极其柔软,曹丕也曾以妩媚形容孙权。 在阎立本十三帝王图之中,孙权为站姿,为开国之君之意,身着的冕服应有天子十二章,在图中有被画出来的有“日、月、藻、火、黼”五章[ ,其中日月为明,明火三章表示的是孙权振兴经济,教化百姓,让其光明之面普照天下之意,藻则代表孙权称帝随时代顺应天意而起,这与三国志中孙权遇曹操来攻能拒绝臣服决心抗曹、图中孙权手持尘尾扇,表现了他的帝王风度,为十三帝王图中唯一持扇者,“尘”是领队大鹿尾,魏晋以来,尚清谈,手执尘尾有“领袖群伦”含意。
册封的问题 • 孙策为开国奠基人但未受封为帝,孙权于义俭矣,但孙盛则不同意见。 • 当时天下局势尚未统一,宜正名定本贵贱疏邈,不宜给与孙策之子更高的权力与爵位制造内乱机会。 • 孙权既已将孙策宗庙立于建业,应不会刻意吝于给予谥号,这明显是为了稳定国家局势的必要处置方式。 • 另外,孙权并未继承孙策爵位而仅领取兵符。因为,当时所领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为军职与行政职,都必须经过曹操同意。 • 孙策的位仍由孙策之子继承,因此孙权并非孙策的继承人,而仅是朝廷指定接替孙策的官员,不封孙策为帝在当时是合乎礼节的。
政绩 • 《吴历》曰,黄武四年,扶南诸外国来献琉璃。这是中国最早与南海诸国交流的记载。 • 孙权主动派出朱应与康泰出访南海各国,他们到: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扶南(今泰国)、西南大海州(今南洋群岛)、大秦(罗马)、天竺(今印度),并在交流时,记下各国物产以利贸易奠定了南海贸易的基础。 • 回国后,二人分别撰写《扶南异物志》及《外国传》之后继续多派出人进行南国宣化,同扶南、林邑、堂明(今柬埔寨)建立好关系。 • 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虽然南海诸国之前与中国有接触,但是由官方政府主动派出官员积极寻求国际贸易。 • 孙权是创举,贸易的范围甚至到达了罗马,并在建业接见了罗马商人秦论。 • 孙权的积极扩展事业,才会因此造船业大大兴盛。 • 孙权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设置农官,推行军屯与民屯;收容南迁移民,兴修水利,增广农田;亲自下田采用牛耕,大幅度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大兴佛教,奠定了六朝的经济与文化基础。 • 首都建业原名秣陵,以前只是一小县,因为孙权定都建业并开凿运河而成为一流都市,被称为六朝古都,现名南京。 • 由于孙权大力开拓海上事业并且开拓江南,因此在中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他死后的待遇与他的功绩完全相反。
陵墓 • 孙权死后葬在蒋陵。孙权因避祖父吴孝懿王孙钟名讳,而把钟山改名蒋山,孙权陵因在蒋山而称作蒋陵,才葬在那里。 • 孙权死后葬在钟山南麓的高岗上,葬处得名其实是“孙陵岗”,但后人又称“吴皇陵”,而且这也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六朝陵墓。 • 朱元璋建孝陵时,主持建陵工程的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曾向他建议把孙权墓移开,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孙陵岗”上还葬有孙权的夫人步氏、潘氏以及宣明太子孙登等人。上世纪40年代,因岗上多梅花,故将孙陵岗就改名为梅花山。
谢谢! 资料的来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孙权的家谱(制作)由 Popp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