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47 Views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的 : 1 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兴旺、衰落、整治 2 通过对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学习,使学生掌握 分析、归纳、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重点: 煤在不同时期对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鲁尔区的新发展 难点 : 分析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计划课时 : 4 课时. 以 大型 企业为主,分布 高度集中. 、. 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区. 临海型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1 、工业基础. 煤、铁. 资源丰富. 2 、主要工业部门.
E N D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兴旺、衰落、整治 2通过对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学习,使学生掌握 分析、归纳、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重点:煤在不同时期对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鲁尔区的新发展 难点: 分析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计划课时: 4课时
以大型企业为主,分布高度集中 、 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区 临海型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1、工业基础 煤、铁 资源丰富 2、主要工业部门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3、分布特征
英国中部工业区 辽中南重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美国东北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 沿岸工业带 这些传统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曾经起着重要作用。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瞩目的新星。 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传 统 工 业 区 鲁 尔 工 业 区@ 兴旺 区位优势@ 衰落 原因@ 整治 措施@ 鲁尔给我们的启示
鲁 尔 工 业 区 德国的心脏 莱 茵 河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多瑙河 主页
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丰富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法国洛林、 瑞典、俄罗斯 运入铁矿@ 莱茵、鲁尔 利珀河 水源充沛@ 水陆交通方便、廉价 便利的水陆交通 德国、西欧 工业发达 广阔的市场 返回
煤的需求量下降 1.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 二、衰落的原因 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3.世界性钢铁过剩@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竞争激烈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铝合金.塑钢)广泛使用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治污费用高
廉价石油的竞争 采煤工业衰落 鲁尔衰落 技术的发展 钢铁工业衰落 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为主 经济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三、综合治理 ①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通过合并扩大企业规模.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煤炭.钢铁工业部门数量剧减,生产规模剧增,社会经济结构比例较协调 ②调整工业布局, 布局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传统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停\并转,煤炭、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 减少运费,少占土地,降低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运输信息便捷,提高生产效率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促进传统工业的现代化 合理布局企业,兴建环保企业,植树造林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1、生产结构单一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衰落的原因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离铁矿区较近 3、世界性钢铁过剩 3、充沛的水源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便利的水陆交通 5、广阔的市场 资源富集 经济繁荣 实力强大 煤炭衰落开始 引起连锁反映
1.调整产业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工业布局比较合理步入良性循环,经济再次繁荣 综合整治 2.调整工业分布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鲁尔给我们的启示 (1)必须创建一个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和布局, (2)注意发展科技, (3)完善交通网络, (4)治理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在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基础上的,这些企业多为消耗资源、能源、耗水量大重工业,生产结构单一辽中南工业基地是在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基础上的,这些企业多为消耗资源、能源、耗水量大重工业,生产结构单一 A、东北区煤炭资源枯竭,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严重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问题。 (1)区位优势: A、煤、铁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以辽河为水源 D、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 (4)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5)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
中国和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中国和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好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① ③ ⑤
1丰富煤炭,进口铁矿石 2充沛的水源 3便捷水陆交通,广阔市场 4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强 1丰富煤.铁资源 2海陆交通便利 3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临近洛林铁矿 鞍山、本溪铁矿 抚顺的煤,黑龙江、山西的煤 鲁尔区丰富的煤炭 便利的水陆运输 发达铁路、公路运输 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广阔市场 东北重工业区,市场广阔
1、 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已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都”之称.读图分析回答: (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2)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以辽河为水源,劳动力资源,农业资源支持,友好的国际关系。国家政策倾斜导向,国防安全等。 以原料、燃料为最主要因素。 (2)省内及东北区煤炭资源枯竭,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严重不足,交通运输条件的大大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沿海、沿边成为工业区位变化的新趋向。
储量大;含硫低,发热量高,煤质好;煤种齐全,开采条件好。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大约可以开采450年储量大;含硫低,发热量高,煤质好;煤种齐全,开采条件好。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大约可以开采450年 地下煤田 露天煤田 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又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工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的发展。 鲁尔煤矿剖面示意 返回
瑞典 巴西 俄罗斯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洛林铁矿(铁路)区,后期来自 瑞典\俄罗斯,鲁尔区离其都较近 鲁尔区 的铁矿进口 返回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 了丰富水源 返回
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 (1)合并煤炭、钢铁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2)调整工业布局:煤炭、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 部 (3)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工业(汽车\电子\石油加工)和第三产业 原煤矿井数目多,生产规模小,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且生产效率较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56年以后关闭大量的矿井,使生产矿井的数目大幅度下降,而每个矿井的生产规模却大幅度提高,大大减少了污染源,对改善鲁尔区的总体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钢铁工业: 移铁就煤 沿莱茵河沿岸港口 返回
天 燃 气 石 油 煤 炭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以及水电和核电事业的迅速发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逐渐减少。 年 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 4 2 0.75 铁矿石 2 1.8 1.3 返回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 钢铁工业 运入铁矿石 机械工业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资源 丰富水源 化学工业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的基础,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弱引起全区工业衰弱 返回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 整治前的发电厂—黑色鲁尔 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 整治后的发电厂—绿色鲁尔 返回
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莱茵河鲁尔区段是莱茵河航运最繁忙的地段,这里运输量的一半是铁矿石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莱茵河鲁尔区段是莱茵河航运最繁忙的地段,这里运输量的一半是铁矿石 返回
英国中部工业区 年 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 4 2 0.75 铁矿石 2 1.8 1.3 美国东北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日本太平洋 沿岸工业带 京津唐地区 由于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市场作用的加强,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依次为煤炭区位——铁矿区位——市场区位,临海型意大利的塔兰托\ 日本的福山 依靠临海区位优势发展钢铁工业,成本低,竞争力强);在市场所在地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出现了新建的钢铁企业,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和污染治污费用低,钢铁价格比鲁尔低低 返回
(1)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通过影响劳动力、原料、交通和市场等其他因素影响鲁尔区;(1)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通过影响劳动力、原料、交通和市场等其他因素影响鲁尔区; (2)科技进步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电子工业、航天工业),对能源和原料消耗少,附加值高,多为中小企业,生产分散,组织方式多为中小批量定制,鲁尔区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返回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新兴企业不愿到这里落户。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经过整治,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图“鲁尔区煤矿的综合整治”),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却大幅度提高。新建或迁入的企业涉及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多个工业部门,且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例如 ,鲁尔区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进口,为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钢铁公司还通过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那里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材。发展科技,繁荣经济。自60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一大批科研机构。各大型公司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 系统。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 现在,经过整治后的鲁尔区,不仅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工业布局较为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而且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 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莱茵河鲁尔区段是莱茵河航运最繁忙的地段,这里运输量的一半是铁矿石。
(1)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鲁尔区工业发展所需的铁矿石,初期主要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来则来自世界其他地方。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使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又为机械工业提供了便利条件。(2)从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并高度集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这也是鲁尔区50年代后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3)60年代后,鲁尔区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使经济结构多样化,从而使生产结构单一的状况得到改善,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
1.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2.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