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普通心理學第七章

普通心理學第七章. 記憶. 心理表徵. 心理表徵 (mental representation) ,他們是代表這種事物的內心符號 這些心理表徵是一切心理運作的基礎、對象與結果,我們的心理活動不外乎處理這種心理表徵. 記憶歷程. 用認知學派的觀點來看記憶,則記憶系統中收藏的不過是一堆的心理表徵 這些心理表徵是從這種不同的管道收錄 (encoding) 進來的,譬如從眼睛、耳朵等不同的感官收錄 因此他們會有這種不同的型態。 此外,為了處理或貯存的需要,我們也可能將心理表徵做各種不同的轉錄 (recoding) ,讓他們改變型態。.

Download Presentation

普通心理學第七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通心理學第七章 記憶

  2. 心理表徵 • 心理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他們是代表這種事物的內心符號 • 這些心理表徵是一切心理運作的基礎、對象與結果,我們的心理活動不外乎處理這種心理表徵

  3. 記憶歷程 • 用認知學派的觀點來看記憶,則記憶系統中收藏的不過是一堆的心理表徵 • 這些心理表徵是從這種不同的管道收錄(encoding)進來的,譬如從眼睛、耳朵等不同的感官收錄 • 因此他們會有這種不同的型態。 • 此外,為了處理或貯存的需要,我們也可能將心理表徵做各種不同的轉錄(recoding),讓他們改變型態。

  4. 假如你讀報紙給視力不良的老先生聽,你做的就是轉錄的工作──將文字符號轉錄為語音符號假如你讀報紙給視力不良的老先生聽,你做的就是轉錄的工作──將文字符號轉錄為語音符號 • 為盲人製作的點字書,則是另一種轉錄 • 這種「轉變資料型態」的工作,既然大量的發生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 • 如果說他也發生在我們的內心世界中,也就沒什麼好奇怪

  5. 「收錄」有時候被翻譯為登錄或編碼。 • 訊息被收錄之後,就需要貯存(storage) • 然後在必要的時候被重新提取(retrieval) • 否則就會造成遺忘 • 以圖書館的比方來說,貯存猶如典藏,提取則像是從書庫找出來,而遺忘像是找不到你要的書。 • 記得一件事需要經過三道手續:適當的收錄、良好的貯存與成功的提取。 • 反過來說,這三個環節任一環節出問題,都會帶來所謂的遺忘(想不起來)。

  6. Ebbinghaus不但是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的先驅,而且他首創的研究方法在整個記憶研究史上,也有深遠的影響Ebbinghaus不但是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的先驅,而且他首創的研究方法在整個記憶研究史上,也有深遠的影響 • 研究記憶,必須先在記憶系統中存進資訊,然後在不同的時段檢查他保存的狀況 • 以便確定存進去的每一筆資訊可以保存多久,或以多快的速度遺忘 • Ebbinghaus面臨的問題之一是,每個人的腦中都已存有不少記憶,實驗結果可能只是反應受試者對這些資訊的原有記憶。

  7. 針對這個難點,Ebbinghaus的對策是,隨機取一個母音與兩個子音字母,湊成字典茶不到的無意義音節(nonsense syllable),作為實驗用的記憶材料 • 無意義音節是由三個字母構成的「子音-母音-子音」系列,譬如說,CIK、LEB等等。 • 用這樣的材料來做記憶實驗,便可以保證受試者再參加實驗之前,對之全無記憶。

  8. 記憶的測量 • Ebbinghaus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怎樣去測量記憶。 • 受試者無法背出某一個先前記住的無意義音節,不一定表示他已完全失去了對這個音節的記憶 • 非常有可能,他的記憶只不過變模糊而已,並未完全忘記。 • Ebbinghaus發明一種比較敏感的記憶測量法,稱為節省法(savings method)。

  9. 做法是,給予受試者一個無意義音節的列表(譬如說,包含20個無意義音節的一張清單)做法是,給予受試者一個無意義音節的列表(譬如說,包含20個無意義音節的一張清單) • 讓受試者一次又一次地依序記下來,直到完全記住為止 • 接著,經過一段預定的時間--比如24小時之--後,受試者再次記這張列表 • 假如受試者第一次需要十次(十個嘗試次)的背誦才能完全記住,而第二次則只需六個嘗試次,就能再度完整的背出整個列表。

  10. 在這個情況下,顯然,第二次之所以能節省四次的背誦,是因為受試者腦中還保有第一次背誦留下來的記憶痕跡在這個情況下,顯然,第二次之所以能節省四次的背誦,是因為受試者腦中還保有第一次背誦留下來的記憶痕跡 • 自然第一次記憶保留下來的越多,第二次能解省的背誦次數也會越多 • 因此節省次數佔原背誦次數的百分比(稱為節省分數,saving score),便可以用來表示記憶的保存量 • Ebbinghaus(1885)用這個方法得到如圖的(記憶曲線)。

  11. 這條曲線反映了正常人遺忘速率的典型:訊息在剛記住後的短時間內會快速的遺忘,隨著時間的消逝。這條曲線反映了正常人遺忘速率的典型:訊息在剛記住後的短時間內會快速的遺忘,隨著時間的消逝。 • Ebbinghaus的測量方法是再學習法(method of relearning)的一種 • 用同一種記憶材料(列表)讓受試者記住、遺忘、再記,然後比較前後兩次學習所需的嘗試次,測出記憶的保留狀況 • 每次學習都是依序背誦,也就是說,先背列表的第一個無意義音節,再背第二個,直到能完全照順序背出整個列表為止

  12. 我們可以先要受試者背出列表的第一項,接著給予正確答案,再要他背出第二項,再給第二項的正確答案我們可以先要受試者背出列表的第一項,接著給予正確答案,再要他背出第二項,再給第二項的正確答案 • 依次類推,直到整個列表輪完,反覆進行到受試者依序記下整個列表 • 這種實驗方法稱為系列學習(serial learning) • 這個方法將列表項目的記憶與項目順序的記憶混在一起,不容易釐清記憶的真相

  13. 曾風行一時的方法,是將列表的內容配成一對一對的曾風行一時的方法,是將列表的內容配成一對一對的 • 譬如說:RUC-KEQ,DOP-SIW等等 • 實驗時,實驗者呈現RUC,受試者必須說出KEQ,依次類推 • 這個方法稱為配對學習(paired-associate learning),可以用來研究受試者如何記住兩項目之間的聯結關係。

  14. 由於配對學習中,實驗者呈現每個配對的第一項,受試者答出第二項,看起來就像行為主義心理學中的刺激與反應由於配對學習中,實驗者呈現每個配對的第一項,受試者答出第二項,看起來就像行為主義心理學中的刺激與反應 • 有利於用行為主義的觀點去說明實驗結果,因此這個方法曾有一度大為風行。 • 認知學派興起後,重視項目之間的自然聯結、記憶項目與有助於回憶的線索之聯結。

  15. 自由回憶法(method of free recall)。 • 這種記憶測量法不要求受試者「按順序」回憶,容許他想起什麼就報告什麼 • 自由回憶法在確定遺忘的速率、了解影響記憶的因素、探討記憶系統的結構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成果 • 自由回憶、配對學習、系列學習都是回憶法(recall method)的一種 • 這種方法是根據受試者所能報告出來的項目多寡,去決定保存在記憶系統中的記憶量。

  16. 回憶法對記憶量的測量,顯然傾向於低估。 • 我們可以有一個比回憶法更靈敏的方法--再認法(recognition method) • 再認法的典型做法是,先讓受試者記住一個列表,經過一段時間後,給受試者看一張新的列表 • 其中,有一部份項目(一半或三分之一)是原先列表所有的,要受試者指認出來。 • 平常考卷中的選擇題,就是使用再認法來測量學生對書本內容的記憶。

  17. 變項的操弄與記憶歷程的探索 • 心理學家使用前述的各種方法去測量記憶,立刻就發現,記憶不是單純隨時間而遺忘 • 事實上,有些記憶忘得很快,有些卻幾乎過目不忘 • 顯然有許多變項會影響到記憶 • 心理學對記憶的研究最精華的地方就在於透過各種變項的研究去探討記憶歷程。

  18. 比如說,複誦(rehearsal)的次數、記憶材料的意義度(meaningfulness)、保存歷程中的干擾因素、訊息處理的深度、回憶線索的有無等等

  19. 大腦機制的研究 • 腦部損傷法 • 計畫性損傷動物腦部 • 電刺激法(electrical stimulation methods)用微弱電流刺激大腦的特定部位。

  20. 人類的記憶系統 • 這裡有一個有待探討的矛盾現象:有些事我們可以記得好久,有些則忘的好快,人類的記憶究竟是怎麼回事? • 心理學家對這個問題的回應是,試想人類有兩個或更多的記憶系統 • 譬如說: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簡稱STM) • 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簡稱LTM)。

  21. 前者只是訊息的暫存處所,以便於進一步的處理或長期貯存前者只是訊息的暫存處所,以便於進一步的處理或長期貯存 • 後者則是長期貯存的處所,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憶」 • 不論是背書所得或歷歷往事,都是貯存在這個系統中 • 然而記憶系統的研究實在是個複雜的故事,衍生許多相關的概念,也使得研究者逐漸了解,記憶系統遠比當初想像的要複雜許多。

  22. 記憶系統的概觀 • 摘要地說,根據前述的討論,我們可以用下圖來概要說明人類記憶系統的組成或訊息流程 • 基本上,記憶系統可粗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三個次系統 • 訊息從感官(眼睛、耳朵等)進入人的感覺記憶系統,在其中做非常短暫的貯存,以待進一步的處理。

  23. 這個處理基本上是對這些輸入訊息作解讀或辨認這個處理基本上是對這些輸入訊息作解讀或辨認 • 由於處理需要時間,而且一次能處理的訊息量可能相當有限,只能一個個(或一批批)地依序處理 • 因此,有些訊息可能等不及處理,就已超出感覺記憶系統的保存期限而流失了,也可能被新進來的訊息給掩蓋了。

  24. 感覺訊息一旦經過辨認,就會成為短期記憶,被短暫的保存於短期記憶系統中感覺訊息一旦經過辨認,就會成為短期記憶,被短暫的保存於短期記憶系統中 • 一般而言,短期記憶系統的保存期限也不長,除非經由複誦來延長貯存時間,否則訊息在幾秒或幾十秒之內就會流失。

  25. 複誦除了可以延長訊息在短期記憶中的保存時間外,精緻性複誦(elaborative rehearsal)還可以將訊息轉入長期記憶系統中作較長期(從幾分鐘到一輩子)的保存 • 所謂精緻的複誦,是相對於維持性的複誦(maintenance rehearsal)的複誦型態 • 維持性複誦只是單純的重複某些訊息,而精緻的複誦則是將複誦的項目跟已知的事物或概念產生關聯(因此而對他有更多的了解)。

  26. 許多的證據顯示只有精緻性複誦才有助於記憶的增進許多的證據顯示只有精緻性複誦才有助於記憶的增進 • 處理水準論(levels-of-processing model)主張,精緻性複誦之所以有助於記憶,是因為這種複誦加深了訊息處理的深度 • 根據這個理論,你對訊息作越多的組織、關聯的工作,你對他的處理深度就越深,連帶的,你對他的記憶也越久。 • 也就是說,你越能讓新進來的訊息和已有知識產生關聯,成為有組織的資訊

  27. 圖7-4的觀點,基本上出自Atkinson & Shiffrin的構想 • 在此之前,Waugh & Norman,已提出過類似但比較雛形的想法 • 這樣一種記憶理論提出之後,很快的便獲得多數心理學家的認同,並促發了許多相關的研究。 • 其間,雖然也有「處理水準論」試圖以「訊息處理深度不同」,來取代「訊息保存系統的不同」

  28. 但是,類如圖7-4的多系統概念卻似乎能讓我們更清楚的釐清記憶的各種現象但是,類如圖7-4的多系統概念卻似乎能讓我們更清楚的釐清記憶的各種現象 • 一般而言,心理學家相信,圖7-4的三個記憶系統,不但保存訊息的時間長度不同、容量不同,而且也以不同的記憶密碼型態保存訊息 • 換句話說,訊息在不同記憶系統中進行轉移的同時,也進行轉錄──從某種型態的心理表徵轉變成另一種型態。

  29. 譬如說,假如你看一篇文章,訊息從視覺系統進來,暫存於感覺記憶系統(稱為影像記憶系統,見後面的章節)中,它是以含有視覺特性的密碼型態保存的譬如說,假如你看一篇文章,訊息從視覺系統進來,暫存於感覺記憶系統(稱為影像記憶系統,見後面的章節)中,它是以含有視覺特性的密碼型態保存的 • 接著你讀出一個個字,在你默念的同時,訊息被轉錄成具有聽覺特徵的密碼 • 再接著,你進一步了解每個字的意義,並對整句話有了了解 • 這時候你的訊息已被轉錄成與意義有關的密碼型態,可以在長期記憶系統中作長久的保存了

  30. 值得注意的是,圖7-4假設訊息在各種記憶系統中依序轉移,這是一種訊息處理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的觀點 • 根據這種觀點,人的大腦猶如你桌上的電腦,訊息經建盤或其它輸入裝置輸入,經過處理,然後被送到記憶體或磁碟中去貯存,並於必要的時候,再從這些「記憶裝置」中提出來用。

  31. 電腦由一個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來掌控所有訊息進進出出的秩序 • 事實上,在Atkinson 與 Shiffrin原來的理論模式中,就假想有一個控制歷程(control process)存在,其功能有如電腦中的CPU。

  32. 短期記憶 • 短期記憶的功能是很清楚的,設想你正在和朋友談事情,而且你沒有短期記憶,那會是怎樣的局面? • 首先,你會忘記你的朋友在幾秒鐘前說過的話,也記不得你自己答應過什麼 • 因此整個談話很難有進展,你們可能反覆地說些相同的話

  33. 其次,你的思路可能會不斷的中斷 • 假如你在談話中所需的記憶材料,如「既有的事實是什麼」、「曾經發生過什麼」、「誰和這些事有關」等等 • 都必須直接取自長期記憶,你就必須不斷的打斷思路,去回想一下(到長期記憶系統去找一下) • 這將會使得你的話語顯的結結巴巴。

  34. 短期記憶讓你保有適當的心智組態,讓你的注意力適當的擺在某些資訊上短期記憶讓你保有適當的心智組態,讓你的注意力適當的擺在某些資訊上 • 同時又不受不相關的資訊的干擾,以便能高效率地對應當下的環境 • 打個比方來說,短期記憶好比一個技師擺在身邊的工具和物料 • 假如一位修車工人正在修理一部車子的引擎系統,除了他手上的螺絲起子外,他身邊可能還擺著板手、鉗子等等裝卸工具,以及備用的螺絲、螺帽、機油等物料

  35. 但是修理電機系統的工具與零件,或板金用的油漆、填料等,則會放在倉庫裡但是修理電機系統的工具與零件,或板金用的油漆、填料等,則會放在倉庫裡 • 在這裡打個比方,身邊的螺絲起子、板手、鉗子、螺絲、螺帽等,等於是工人的短期記憶 • 倉庫裡其他林林總總的工具和材料,則屬長期記憶 • 短期記憶只是為了配合當前需要臨時編組起來的資訊集合,他的內容包括那些當下引起你注意的外來訊息,以及從長期記憶系統提取的相關訊息。

  36. 由前述可知,為何短期記憶有時候又會被稱為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 短期記憶看起來就像被長久保存之前的中繼站 • 短期記憶裡的訊息若經精緻性複誦,就能轉存於長期記憶,否則就會隨時間的消逝而流失,或被新進來的訊息所取代。

  37. 短期記憶的容量 • 將一張列表從頭到尾看一遍,立刻回憶他,你能記得大約是7±2個項目(每個人的表現多少有些不同) • 這是所謂的即時記憶廣度(immediate memory span) • 所謂「短期記憶的容量是7±2個項目」,這個「項目」是個功能性單位

  38. 他指的是,你能將之串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的資訊集合體,如一個字、一個片語、乃至於一個完整的句子。 • 這樣的資訊集合體稱為記憶組集(memory chunks) • 透過組集(chunking)記憶材料的方式,大量增加短期記憶系統的記憶容量 • 不論兒童或大人,都能透過對組集技巧的掌握,而改善他們的記憶能力。

  39. 短期記憶的遺忘 • 遺忘速度之所以那麼快,主要是由一種稱為前向干擾(或譯順向干擾)的因素造成,可由倒數減三作業的實驗說明 • 由圖可知,顯然遺忘是由於越記越多所造成 • 前面記得的三字母式影響及對目前的三字母式記憶,造成越來越多的遺忘 • 這就是所謂的前項干擾

  40. 這種干擾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前後的記憶相似(都是三個字母或都是三種植物名稱),越相似的記憶,干擾就越大這種干擾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前後的記憶相似(都是三個字母或都是三種植物名稱),越相似的記憶,干擾就越大 • 在保存時距內進行日常活動或睡覺,會對記憶造成不同的影響 • 數據明白顯示,造成遺忘的不是時間,而是伴隨著時間進行所發生的事 • 許多證據顯示,這種「時間中發生的事」,主要的是記憶活動──由於記憶歷程隨時隨地在發生,以致於影響到保存在記憶系統中的記憶

  41. 這就是所謂的干擾論(interference theory) • 先前的記憶干擾了新獲得的記憶 • 前向干擾也發生於長期記憶中 • 長期記憶的遺忘還和另一種干擾有關,此即後向干擾(retroactive interference,或譯逆向干擾) • 所謂的後向干擾,意思是說,新的記憶回過頭去干擾了舊的記憶。

  42. 存在於記憶系統中的記憶會彼此干擾,從而造成遺忘,這種干擾基本上是由於記憶的內容相似所致存在於記憶系統中的記憶會彼此干擾,從而造成遺忘,這種干擾基本上是由於記憶的內容相似所致 • 越相似的記憶內容,越容易相互干擾 • 了解這點,有助於安排你的學習活動 • 譬如說:假如你同時學英文和日文,其效果會高於同時學英文和法文。

  43. 不同知識的貯存 • 記憶有好多不同種類,其中一種是我們自己都不能察覺的記憶,稱為內隱記憶 • 與內隱記憶相對的則是外顯記憶 • 外顯記憶可以用回憶法或再認法測量出來 • 內隱記憶則只能用再學習法測出來

  44. 舉例來說,假如你記下歷史課本中的某一課,過幾天你可以試著回憶他,或用參考書中的選擇題來自我測試,你很快就會知道自己還記得多少,忘記了哪些舉例來說,假如你記下歷史課本中的某一課,過幾天你可以試著回憶他,或用參考書中的選擇題來自我測試,你很快就會知道自己還記得多少,忘記了哪些 • 這就是外顯記憶,回憶他或做選擇題就是利用回憶法或再認法測量你的記憶。

  45. 反過來說,假如你學騎腳踏車,經過幾天練習後,你會發現,你想不起來你學到哪些動作技巧──譬如說,大、小腿與腳掌的肌肉如何協調反過來說,假如你學騎腳踏車,經過幾天練習後,你會發現,你想不起來你學到哪些動作技巧──譬如說,大、小腿與腳掌的肌肉如何協調 • 但是你只要騎上腳踏車,你就可以發現你確實學到並記得不少技巧,因為你感覺更駕輕就熟了 • 這就是內隱記憶,你只能用再學習法去測量他

  46. 長期記憶的貯存 • 1.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是指吾人對具有先後順序之活動的一類記憶 • 程序性記憶中主要包括認知與動作技能兩部分,他是經由觀察與實地操作練習而學得的行動性記憶 • 程序性記憶是按一定程序學習來的,在學習後記憶檢索的初期,必須受意識的支配,清楚的意識到按程序進行活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