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三、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六、社会的文化结构. 第六章.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 什么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 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asas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三、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六、社会的文化结构

  2. 第六章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 什么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决定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3. 第六章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科学、道德、宗教、艺术等形式。

  4. 第六章 2.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第一,只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第二,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 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 (1)认识根源——社会的复杂性 (2)社会历史根源——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3)阶级根源——解释者的立场、观点

  5. 第六章 3. 社会的实践本质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劳动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和一切历史的基本前提,是其他实践的基础。 (2)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发源地:血缘关系从属于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上形成其他社会关系。 (3)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6. 第六章 第二节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生物有机体 社会有机论 营 养 劳动阶级 商人阶级 循 环 调 节 资本家阶级

  7. 第六章 第二节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一、社会有机体的含义 社会有机体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8. 第六章 二、社会有机体的特征 1. 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 2. 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3. 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9. 第六章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一、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 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力 劳动者 科学管理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 渗透性要素 实体性要素

  10. 第六章 1.劳动资料 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中介。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11.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 控制系统 物质条件

  12. 第六章 2. 劳动对象 (1)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加工的对象。 (2)劳动对象分为两类: ①是进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自然界,即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自然物。 ②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即原料。

  13. 第六章 劳动对象 自然物 原 料

  14. 第六章 3. 劳动者 (1)劳动者: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2)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为生产过程提供科技服务和从事管理的脑力劳动者。 (3)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决定性要素。

  15. 第六章 劳动者 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16. 第六章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7. 第六章 科 学 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

  18. 第六章 技术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包括生产技术、实验技术以及其他技术;  狭义的技术专指生产技术,即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活动方式的控制操作手段、程序和方法。

  19. 第六章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彼此密切相联,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20. 第六章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理论基础 技术 科学 手段 做什么怎么做 是什么为什么 现实 可能 从一般到个别 从个别到一般 物质形态 知识形态 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21. 第六章 创造性 探索性 连续性 科学技术的特征

  22.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特征 创造性 基础研究 发现新事实 创造新概念 提出新理论 揭示新规律 创造新工艺 寻找新方法 制造新产品 应用和开发研究

  23.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特征 创造性

  24.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特征 探索性 探索性在于发现,创造性在于突破,连续性在于继承和发展。

  25.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特征 连续性 如果说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许多问题上我的说法跟别人不同,但是我的知识得归功于他们,也得归功于那些最先为这门学说开辟道路的人。 歌德

  26. 第六章 科学技术的特征 连续性 银河系 太阳系 星云 射电望远镜

  27. 第六章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中社会需要是科技发明与创造的 “ 实际的支点和刺激 ”。但科学技术一经形成,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8. 第六章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技 ×科技 科技

  29. 第六章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结合、统一的历史进程

  30. 第六章 资本密集型 知识与信息 知识资本 (知本) 知识分子和 科技人员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结合、统一的历史进程 知识密集型 知本家

  31. 第六章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结合、统一的历史进程 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 边干边学 先学再干 农业经济 先干后学 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的时代。

  32. 第六章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技术与劳动者

  33. 第六章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技术与劳动工具

  34. 第六章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技术与劳动对象

  35. 第六章 第四节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一、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特征 生产关系 是从静态看指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一定的客观的经济关系。从动态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过程构成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

  36. 第六章 一、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特征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 生产关系包含 • 产品的分配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37. 第六章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 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 所有形式 分配关系 相互关系 原始社会 平均分配 平等关系 奴隶社会 全部占有 全人身依附关系 封建社会 半人身依附关系 贡赋、地租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 利润 社会主义社会 按劳分配 平等互助关系 共产主义社会 按需分配

  38. 第六章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 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原始社会 奴隶主所有 奴隶社会 私有制社会 公有制社会 归 生产资料 地主所有 封建社会 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社会 全社会共同所有 共产主义社会

  39. 第六章 生产关系的特征: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

  40. 第六章 二、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一)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41. 第六章 (二)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奴隶主与奴隶 基本阶级 地主与农民 资本家与工人 阶级 自由民和手工业者 非基本阶级 小生产者 小商品生产者

  42. (三)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无阶级社会 阶级社会 阶级社会 无阶级社会 阶级社会

  43. 第六章 第五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一、政治结构的含义和构成 社会的政治结构就其内容来说就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人们政治生活、政治交往的产物。政治结构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给予经济结构巨大的反作用。 政治制度 制度 法律制度 政治结构 政治设施 设施 法律设施

  44. 第六章 二、政治结构的特征 政治结构不仅集中地反映着一定的经济结构,而且反作用于经济结构,并广泛地影响和制约着观念结构。 决定 制约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观念结构 反作用 影响

  45. 第六章 三、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1. 国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