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11 Views
精密机械设计. 李月强 E-mail: larry1258@sina.com MSN: yqlee1258@hotmail.com QQ: 494618. 第二章 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 本章内容: 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材料 摩擦轮传动中的滑动 摩擦无级变速器简介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带传动中的滑动 带传动的类型和张紧装置 V 带和带轮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 普通 V 带传动设计计算 同步带传动. 八、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 1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E N D
精密机械设计 李月强 E-mail: larry1258@sina.com MSN:yqlee1258@hotmail.com QQ: 494618
本章内容: 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材料 摩擦轮传动中的滑动 摩擦无级变速器简介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带传动中的滑动 带传动的类型和张紧装置 V带和带轮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 普通V带传动设计计算 同步带传动
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带传动在静止时的受力情况(F0为预张紧力)
带传动在传动时的受力情况 F1——紧边拉力 F2——松边拉力
有效拉力: 取主动轮一端的带为分离体 在有效拉力不超过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圆周力的情况下,此公式成立。
结论: 当传递的圆周力超过极限值时,带将在轮面上打滑。 打滑会使带发热磨损,从而导致传动失效。 设计带传动时应避免。
求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 假设:不考虑带上弯曲阻力和离心力,且带与轮开始滑动时的摩 擦系数等于二者之间的静摩擦系数f。 取微量长度的一段带,长度 带两边受拉力: 带轮对带的正压力:dFn 极限摩擦力:fdFn
式1 式2 式3 式4 经过计算: 带传动避免打滑的条件: a)有足够大的摩擦系数f 。 b)增大包角。 c)增大预张紧力。
2、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带传动工作时,带中有三种应力: a)由紧边和松边拉力产生的拉应力 b)由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 c)由带绕过带轮时产生的弯曲应力 1)由紧边和松边拉力产生的拉应力 式中:A ——带的横截面面积(mm ) F1、F2 ——分别为紧边和松边的拉力(N) (Mpa) 2
2)由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 单位长度的带的质量为q(kg/m) 带速为 v (m/s) dl段的带产生的离心力为dFv 由于离心力dFv使dl段的带的两端受拉力Fc 经过计算: 由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
结论: 为降低离心拉应力,设计高速带传动时,应采用薄而轻质的传动带; 设计一般带传动时,带速也不宜过高。
3)由带绕过带轮时产生的弯曲应力 式中: E——带材料弹性模量 y——带的中性层到最外层的距离 ——中性层的曲率半径 ——带的厚度 D——带轮的直径 带轮直径愈小,带愈厚,弯曲应力也愈大。 如果两个带轮直径不同,则带在小带轮上的弯曲应力较大, 故小带轮直径不宜太小。
结论: • 最大应力: • 弯曲应力对传动带的寿命影响最大,因此小带轮的直径不宜过小。 • 带的各截面均处于变应力状态下工作,带在工作一定时间之后会产生疲劳破坏。
已知的数据和条件: • 传动的用途和工作情况 • 传递的功率 • 主、从动轮的转速或传动比 • 原动机类型 • 传动的空间尺寸限制 • 设计目标: • 带的型号 • 带轮的直径 • 带的长度 • 传动中心距 • 带的根数 • 作用在轴上的载荷 • 带轮的结构
同步带传动综合了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 同步带以钢丝绳为强力层,带的工作面压制成齿形,与齿形带轮 作啮合传动。 由于钢丝绳在承受负荷后仍能保持同步带的节距不变,所以带与 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因此主动轮和从动轮能作同步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