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抽煙中的小說家

黃春明. 抽煙中的小說家. 作者 : 蘭臺讀書人  日期 : 2006-10-26. 黃春明在文華 2003. 2003 年大師蒞臨本校 發表了一席精采的話家常演說。那是絕無僅有的一場毫無冷場的台語即席演說. 死去活來. 黃春明. 圖片來源 ( 攝影/陳建仲;原載中國時報˙開卷周報) http://blog.chinatimes.com. 黃春明 - - 小人物的代言人. 家庭背景與童年生活. 黃春明生於宜蘭羅東,排行老大,下有四個弟妹。八歲那年母親過世,黃春明和四個弟妹的養育責任就落在父親與祖母身上。

Download Presentation

抽煙中的小說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黃春明 抽煙中的小說家 作者: 蘭臺讀書人  日期: 2006-10-26

  2. 黃春明在文華 2003 2003年大師蒞臨本校 發表了一席精采的話家常演說。那是絕無僅有的一場毫無冷場的台語即席演說....

  3. 死去活來 黃春明

  4. 圖片來源(攝影/陳建仲;原載中國時報˙開卷周報)http://blog.chinatimes.com 黃春明 -- 小人物的代言人

  5. 家庭背景與童年生活 • 黃春明生於宜蘭羅東,排行老大,下有四個弟妹。八歲那年母親過世,黃春明和四個弟妹的養育責任就落在父親與祖母身上。 • 黃春明曾在訪談中提到自己與弟妹的教育主要由年邁的祖母負責,祖母為了要讓黃春明兄弟姐妹五人乖乖聽話,只好殺一儆百,拿黃春明「開打」。

  6. 惡作劇一籮筐 • 小時候頑皮的黃春明還會帶頭惡作劇: • 趁著瀝青沒完全乾,捉了幾隻麻雀,在牠們頭頂塗上那又黏又稠而且還有些燙腳的「點仔膠」,然後又去偷開戲院的門,把麻雀放飛進去。麻雀們頭上「火熱」,看到黑暗中亮眼的布幕,大概是當成了天空,就一頭飛上去,於是昂貴的銀幕就這樣蓋上東一塊西一塊的「黑印泥」,戲院老闆氣得說不出話,只差沒昏倒!

  7. 惡作劇一籮筐 • 他們甚至找來大麻袋,把樹上大大的黑蟻窩裝在裡頭──就是那種咬人很痛的大黑蟻──規規矩矩買票進戲院,電影開始沒多久就把麻袋打開放著,趕快跑出去,到不遠處的圍牆上等著真正的「好戲」開演。 • 果然用不著五分鐘,就看到一群驚恐尖叫的人從戲院門口衝出來,各極其所能要擺脫滿身的黑螞蟻,尤其苦了那些穿裙子的淑女們!

  8. 年少輕狂的「流」學生 • 年少時期的黃春明對不合理的事情必然據理力爭,也常打架,甚至離家出走: • 高一那年因為打架被羅東中學退學,在家受不了繼母的冷眼,黃春明偷偷搭上夜間貨車離家出走。清晨到了臺北,從火車站開始沿門挨戶毛遂自薦,只求膳宿不計待遇,問了上百家,終於在延平北路第一劇場附近被收為水電工學徒。

  9. 年少輕狂的「流」學生 • 經過自修苦讀,以同等學力同時考上臺北工專及臺北師範學校。金榜題名後才和家裡聯絡,在「讀師範免錢,畢業後又有頭路」的考量下, 選擇就讀臺北師範學校。 • 考上臺北師範之後,黃春明不改其好打抱不平、自尊心特強的個性,因此求學之路很坎坷。就讀臺北師範期間,因為違反門禁時間打傷校警,被勒令退學;轉學到臺南師範,兩年後又因打架被退學;輾轉到屏東就讀屏東師範,最後終於在屏東師範完成學業。

  10. 一段屏師的小插曲-黃春明自述 • 當我輾轉來到屏東師範。張校長是個聲如洪鐘的魁梧山東人,他讀完信宏亮地「呵呵」大笑:「好啊!你這『流』學生,一路從北『流』到南呀!我問你,屏東再下去是哪兒?」我見他還肯罵人,心中有些竊喜,回答:「巴士海峽。」張校長點點頭,響亮地接著說道:「算你地理常識還不錯!告訴你,要再找師範學校,巴士海峽可沒有,好好在這裡給我念到畢業!」我聽了真是欣喜若狂;終於,我在屏東師範完成學業。

  11. 豐富的工作經歷 • 從師範學校畢業後,黃春明僅在宜蘭的小學服務三年,即轉行擔任中廣電臺記者。 • 《文學季刊》創刊,他躬逢其盛,成為其中一員,和尉天驄、王禎和、陳映真、施叔青、劉大任等人就以臺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廳三樓充當編輯部,每期都寫      一篇文章。

  12. 豐富的工作經歷 • 黃春明除了擔任過記者,也因為創意多而進入廣告界,11年內五進五出廣告公司。 • 離開廣告公司後改賣便當,卻因為生意太好不堪負荷而收攤。多才多藝的黃春明也陸續做過企畫行銷、電影製作、編劇、導演等。

  13. 黃春明的文學因緣 • 年少時的文學啟蒙 • 林海音與黃春明 • 《文學季刊》與黃春明 • 社會轉型與停筆的日子 • 關懷老人與兒童

  14. 年少時的文學啟蒙 • 黃春明在羅東念初中的時候,有一位王賢春老師教他國文,黃春明屢次談到這位王老師帶給他的影響:有一次作文寫「秋天的農家」,雖然他給了我一個「甲」字,但評語卻是:「如果作文要好,最好不要抄。」我覺得非常冤枉,就去找老師說:「我沒有抄。」為了證明我的「清白」,我要求再寫一篇給他看。老師說:「你如果對寫作有興趣,就再寫,我幫你看。」於是老師出了「我的母親」的題目讓我寫。

  15. 我母親在我八歲時就過世了,所以我就寫了一篇印象模模糊糊的「我的母親」。老師看了以後非常感動,說我寫得很好。我大概是這樣寫的:媽媽死了以後,幾個小弟弟、小妹妹常常哭著要找媽媽,祖母就說:「媽媽已經到天上做神了,你還找什麼媽媽?到天上去找吧!」晚上睡覺時,我打開窗子往外看,想起祖母的話,望著天空,但什麼也沒有看到,只看到星星和烏雲。我母親在我八歲時就過世了,所以我就寫了一篇印象模模糊糊的「我的母親」。老師看了以後非常感動,說我寫得很好。我大概是這樣寫的:媽媽死了以後,幾個小弟弟、小妹妹常常哭著要找媽媽,祖母就說:「媽媽已經到天上做神了,你還找什麼媽媽?到天上去找吧!」晚上睡覺時,我打開窗子往外看,想起祖母的話,望著天空,但什麼也沒有看到,只看到星星和烏雲。 • 對黃春明而言,王老師是引導他的一盞明燈。

  16. 林海音與黃春明 • 在文學創作的路上,第一個盡心提攜黃春明的是林海音。當時林海音主編〈聯合報副刊〉,黃春明的第一篇投稿作品〈城仔落車〉就受到肯定,沒沒無聞的黃春明,還在稿中要求主編林海音不得改題目,而林海音竟然也照辦很快就刊出這篇稿子。 • 「城仔落車」用臺語讀來,很能渲染出一股親切的鄉土氣息。黃春明當時以文壇新人的身分,能擇善固執,不顧推廣國語的政令,運用方言;而林海音亦能從善如流,刊出這篇小說,或許就此鼓勵、加深了黃春明對處理小說語言風格的自信。

  17. 《文學季刊》與黃春明 • 黃春明在認識《文學季刊》的七等生、陳映真、姚一葦、尉天驄等人後,曾經嘗試一些「很現代」的作品,沒想到卻沒有得到文季朋友的認同,一直到《文學季刊》第三、四期,黃春明寫了〈青番公的故事〉、〈溺死一隻老貓〉這種具有鄉土特色的作品後,才終於得到肯定,從此黃春明也領悟到應該要把焦點凝視在自己的鄉土,寫自己會感動也能感動人的小人物題材。

  18. 社會轉型與停筆的日子 • 六、七○年代黃春明的作品社會意識強烈,曾經被視為臺灣社會的「青年導師」,隨著八、九○年代作品銳減、社會變動太大,青年導師的角色也逐漸變淡,黃春明卻不覺得失落。 • 他當時有經濟壓力,加上愈寫「無力感」愈重。年輕人都去看電視了,於是投入電視拍〈芬芳寶島〉系列記錄片,又做兒童劇場、出版《黃春明童話》等等,雖然總想著有時間就要寫小說,未料已過了十多年。

  19. 關懷老人與兒童 • 近10年來,黃春明把關懷的眼光集中在老人和兒童身上。1993年成立黃大魚兒童劇團,自編自導,教導孩子在娛樂中學習,其編導的大型兒童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曾兩度在國家戲劇院上演,並於二○○六年九月第六度搬上舞臺。 • 近年來擔任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負責推動、改良本土戲劇,於宜蘭設立吉祥工作室,幫蘭陽文教基金會編寫《通俗博物誌圖鑑》、參與社區營造、田野調查等,並從這些工作汲取新的創作素材。身為故事高手的黃春明說:「別人怕沒素材,我只怕沒時間。」

  20. 投身兒童劇團的黃春明 圖片來源:國立台中圖書館網頁

  21. 認識鄉土文學 • 鄉土文學概述 • 臺灣鄉土小說的脈絡 • 鄉土小說的價值 • 七○年代臺灣的鄉土文學運動 • 鄉土文學代表作家

  22. 鄉土文學概述 • 鄉土小說的特點: 它以某一地理區域為故事空間,特別關注社會習俗、民間傳說、鄉土語言,或者是自然風土等方面。 因為這些地區性的人物或行為一旦置於其他環境就會有不協調之感,所以也有人因這類文學的特殊性質,而稱秉持這種寫作理念者具有「鄉土主義」(Regionalism) 。

  23. 臺灣鄉土小說的脈絡 • 從1920年代起,「農民」和「農村」就是知識分子和作家極其關切的,那不僅僅是大部分人出身的所在,也是他們受教育後試圖拯救或改革的對象,臺灣現代鄉土文學就在這樣的時代契機中誕生。 • 以「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作品為例,他的小說中關於臺灣鄉土「細節」的描繪,留下了臺灣人生活的時間感與空間感,而且多數都是取材自他日常生活其中的彰化地區人物。

  24. 臺灣鄉土小說的脈絡 • 1945年戰後臺灣鄉土小說的發展卻有較為不同的面貌。 • 50年代鍾理和、60年代黃春明、王禎和;70年代鍾鐵民、吳晟、洪醒夫、宋澤萊;80年代的林雙不;他們尤重在描繪「農民」的鄉土文學系譜,則較多地發展了現代人對鄉土世界懷有鄉愁的那一份傳統 。

  25. 鄉土小說的價值 • 「鄉土小說」的產生,幾乎都有一種相對應的「外在威脅」,鄉土小說不僅是以賞觀自然風土的情趣為滿足,無論作者是有意或無意的,總是在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或政治功能,或者是表露一種不願鄉土消失的意願。 • 不少的鄉土小說充滿對鄉土母親的鄉愁,他們雖無法挽救在資本主義下,鄉土及其傳統消失的命運,卻致力於留下人性美好的一面。

  26. 七○年代臺灣的鄉土文學運動 • 鄉土文學運動的第一個口號是「回歸鄉土」,其目的在於把六○年代文學的「西化」傾向扭轉過來,重新審視、要求文學回來「關懷現實,反映現實」。 • 所謂關懷現實乃是要求重視臺灣下階層民眾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當時許多作品描寫臺灣農民、漁民、工人生活或原住民的惡劣處境問題。 • 總結來講,七○年代的鄉土文學具有三種傾向:民族的(反西化、回歸鄉土)、寫實的、同情 下階層的 。

  27. 鄉土文學代表作家 • 陳映真→以隱晦的手法表達他對現實的關懷和知識分子的無力感,如〈將軍族〉和〈一綠色之候鳥〉。 • 黃春明→擅長寫傳統農村的小人物和他們在都市的遭遇,如〈鐲〉和〈兒子的大玩偶〉。 • 王禎和→偏向於描述農村、小鎮小人物的卑微心理,如〈嫁妝一牛車〉。 • 宋澤萊和洪醒夫寫農民,王拓和楊青矗分別寫漁民和工人,吳晟可說是出身農村最重要的鄉土詩人,而莫那能則是第一位為原住民發聲的詩人。

  28. 課文賞析 • 故事、情節與主題 • 敘事觀點 • 人物塑造――粉娘的形象 • 語言風格 • 場景呈現

  29. 一、作者資料彙整 • 主 題資料分類 • 事蹟經歷 ABCDEFGKMNPRUYZ • 作品內容及特色H I J O S T W • 創作成就LQVX

  30. 二、敘事觀點 • 本篇小說採取第三人稱的敘事手法。此種敘事觀點可以用「相對」客觀的角度,綜覽小說中的人物面貌。粉娘的低語,炎坤的話語、動作,老狗的吠叫及心理活動等等,像一幅平面圖開展在讀者面前。

  31. 三、借題發揮 • ()1選自黃春明的作品沙喲娜拉‧再見。 • (○)2文中以「生/死」創造了戲劇張力。 • ()3題作「死去活來」,是形容家人對於粉娘兩度彌留萬分不捨,痛不欲生的心情。 • (○)4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老人的處境,也觸及了家庭、人際關係,以及城鄉空間等相關議題。 • ()5作者借老人唯有「死去」,家族才有團圓之日的小說形式,讚頌傳統的美德,以及親情的可貴。

  32. 四、段落要旨

  33. 第一大段 1~3 開端寫粉娘第一次死去

  34. (1) 第一段 不是病 醫院說老樹敗根沒辦法 借喻人年老體衰生命力已敗壞 意謂人因年老而生命衰竭是自然現象 無藥可救

  35. 第二段 2.這次有的是順便回來看看自己將要擁有的那一片山地 1.好像在等著親人回來 想著遺產點出現代人的功利心態 暗示粉娘對親人團聚的期望

  36. 孝服…紅顏色 第三段 喪服穿著依親屬關係分為 一代麻 二代苧 三代藍 四代黃 五代紅 但四代多算五代故亦穿紅色

  37. 1.大家難得碰面 他們聚在外頭的樟樹下聊天….. 子孫把奔喪當作返鄉團聚 可見對死者並無感情

  38. 第二大段 4~15發展 寫粉娘第一次活來

  39. 1.但是有一半以上的人儘管旁人提示她 說不上來就是說不上 不識自己子孫 大家庭人際關係淡薄

  40. 2.見了粉娘就哭起來用國語說… 強調國語和粉娘聽不懂對比 表現除了關係疏離外 還有語言的隔閡

  41. 3.她怪自己生太多 怪自己老了 記性不好 未必真的記性不好 諷刺兒孫輩不常或不曾來探望粉娘

  42. 3.誰知道他們是主人的至親 2.還有帶著小孩子被山上蚊蟲叮 咬的抱怨 1.當天開車的開車 搭鎮上最後一班列車的 與陌生人呼應 暗示兒孫輩不常前來探望 城鄉生活的差距 一天也不多留

  43. 4.山上的竹圍人家 又與世隔絕了 暗示老人的生活原本就與 外地親人隔絕

  44. 1.第二天清晨天還未光才要光 粉娘身體雖然虛弱 需要扶籬扶壁幫她走動 可是神明公媽 的香都燒好了 暗示粉娘對民間信仰的虔誠 是個典型的臺灣傳統老婦 也暗示粉娘因復活而感謝祖先庇佑

  45. 2.至少她是確確實實地做了這樣的 一場夢吧 以夢委婉曲折地染出粉娘的歡喜

  46. 1.請神明公媽庇佑保庇他們平安賺大錢 小孩子快快長大唸大學 不為自己祈福 表現出粉娘重視子孫輩的心情 閩南語 保護

  47. 她望著此刻跟她生命一樣的紅點香火 把插在兩隻香爐插得歪斜的香扶直 15 11 藉微弱的紅點香火 象徵粉娘的生命也已即將消逝 顯示粉娘非常勉強才能插上香

  48. 21 19 第三大段16~21 逆轉寫粉娘第二次死去 幾乎每一個要求跟炎坤通話的 都是類似這樣的對答 會不會和上一次一樣 諷刺兒孫對老年人的疏離 怕白跑一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