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74 Views
传统信息检索工具. 1 、国内信息检索工具. ① 中文检索工具的发展历史 ②中文检索工具特点 ③中文检索工具的结构 ④中文检索工具的列举. ① 中文检索工具的发展历史.
E N D
1、国内信息检索工具 ①中文检索工具的发展历史 ②中文检索工具特点 ③中文检索工具的结构 ④中文检索工具的列举
①中文检索工具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文献检索工具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翻译到自编,逐步完善到规范化的发展过程。从1956年开始有计划地编辑出版,到1985年我国检索期刊已增加到219种,年报道量140万条。1986年以后,根据需要对检索工具做了一些调整,至1998年检索工具已基本稳定在156种左右,年报道量为120万条。近年来,报道国内科技信息以文摘形式报道的检索刊物增加,月刊和双月刊增加,减少了时差,公开发行的检索刊物逐年上升,从80年代开始,检索刊物改由国务院各直属部门编辑出版,保证了检索刊物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编辑出版的检索刊物正走向计划化、标准化、协调化,一个较为完整的检索刊物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虽然在许多方面与国外检索刊物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中文检索工具著录格式简明易懂,没有文字障碍,易索取原始文献,价格便宜,并能及时反映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有针对性的检索与自己专业和专题相关的课题的首选检索工具。我国编辑出版的检索工具不仅能检索到国内的文献信息,还能检索一些国外的文献报道 。
②中文检索工具特点 我国的检索刊物收集报道的文献以满足我国的科研、生产与教学的需要为依据,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符合国情。国内检索工具收集报道的文献反映了我国的科研、生产与教学的实际,针对性强,因而更容易满足广大科研工作的要求。 ★没有语言障碍。我国的检索工具都是用中文编写,阅读直接、方便。 ★易获得原始文献 ★检索刊物水平、质量有待提高。我国的检索工具在数量、质量、功能、时效上与发达国家的检索刊物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检索工具还具有报道过于分散,不能形成体系;重复报道严重;报道时差大;刊物不稳定等缺陷。
③中文检索工具的结构 中文检索工具大多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使用说明。说明刊物的收录内容、编排结构、著录格式。使用检索工具前应仔细阅读。 ★目次(目录),给出类号、类目名称和起始页码,供人们从分类途径检索文献。 ★正文部分(目录、索引、文摘)。正文部分大多按分类或主题途径编排,大多数检索工具都按国家标准GB3793—83《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辅助索引。我国检索工具的辅助索引主要有主题、著者和分类索引。其中主题索引是最重要的一种辅助索引,它将能代表文献中心内容的主题词按拼音字顺排列,后面列出与该主题概念有关文献的文摘号。
④中文检索工具的列举 《全国总书目》和《全国新书目》 《全国报刊索引》 《中国生物学文摘》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 《台港科技文献通报》 《水产文摘》 《海洋文摘》 《食品文摘》
2、国外信息检索工具 ①检索工具的特点 ②检索工具的功能 ③检索工具的类型
①检索工具的特点 一部完善的检索工具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必然有一种信息检索语言作为环境支持,如分类、主题语言或操作系统; ★一般有一部数据字典(词表、分类表)做后盾; ★必须详细著录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 ★必须具有各种检索标识; ★全部检索标识必须有序化; ★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
②检索工具的功能 检索工具的功能表现在存储和检索两个方面,它是在一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编辑出来的二次文献。但存储文献并非存储文献的全文,而是把有情报价值的信息先选出来,再把其中的某些内容特征或外部特征著录下来,成为一条条信息线索(信息标识),最后把这些信息标识有序化,排列为有条不紊的整体。这样信息标识的有机集合就脱离了文献本身。而单独成为查找信息的一部检索工具。在信息检索方面,检索工具还提供了多种检索手段,使人们依照检索标识来选择一定的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从而获得所需信息的线索或原始信息全文。检索标识是检索系统(包括手工检索系统和计算机检索系统)、标识人员和信息用户所共同遵循及彼此沟通的“符号”。是检验检索工具的存储质量和使用效率的重要依据。如分类索引、主题索引、著者索引、代码索引以及机构索引等,这些都是检索工具所提供的辅助检索功能。
③检索工具的类型 按信息检索方式分可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机械检索工具。 按信息的收录范围分可分为为综合性检索工具、专业性检索工具和单一性检索工具。 按信息的载体形式分可分为书本式、卡片式、磁带式和胶卷式检索工具等。 按信息的著录格式分可分为目录、索引、文摘、参考工具书、搜索引擎等。
3、特种文献检索工具 ①专利文献 ②会议文献 ③学位论文 ④标准文献 ⑤政府出版物 ⑥科技报告
①专利文献 专利是一种法律制度,它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指专利权,即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对某项发明创造具有的独占实施权。二是指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三是指专利发明书,即记载着发明创造详细内容,受专利法保护的技术范围的法律文件。 专利的类型,各国不尽相同,一般分为三种: ★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提出的技术方案。它在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成就,而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发明则不属于此列。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组合的革新设计。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设计。 我们平常说的“查专利”就是指查阅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是申请人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时,用以说明自己发明的目的、要点、详细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和权项要求的文件。一般由扉页、权项要求说明和说明书正文三部分组成。 专利文献主要指专利说明书。广义地说,还包括专利公报、专利索引及专利分类表等。
②会议文献 学术会议是公布研究成果或讨论学术性问题的会议。随着社会研究的迅速进展,国际合作活动的日益增多,学术性会议已成为人们科学交流的既定惯例。许多科学中的新发现、新创建,不少是在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宣布的。所以,学术会议是一条重要的学术交流渠道。科技人员都非常关心本专业学术会议的动向及所发表的文献。 学术会议按其组织形式与规模,可分为:国际性会议;地区性会议;全国性会议;学会、协会会议。 从名称上看,规模较大的为Congress或Conference,中等规模的称为Meeting,专题讨论或专题讲座为Workshop或Symposium、Colloquium,此外,还有Convention(例会)、Seminar(小型会议)。 各种学术会议都有经过严格挑选的论文发表,因此,能够反映世界有关学术领域的水平与动向。会议文献按出版时间可分为: 会前文献-----亦称预印本(Preprint),会前将论文或摘要印好,开会时发给与会者; 会中文献----包括开幕词、闭幕词、会议记录、会议决议等。 会后文献---会后经过修改,最后正式发表的会议论文。内容较系统、完整,其成熟程度高于预印本,但出版时间要比会前文献晚1~3年。
③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临毕业的时候,为了取得相应的学位资格向学校提交的学术性研究论文。学位论文一般都凝结了撰写人的辛勤劳动,详细介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中的各项数据、各种记录,并附有参考文献。学位论文包括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学士论文3种。一般来说,博士、硕士论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学位论文中除不数可以发表在期刊或其他出版物上外,多数是不出版的。每篇论文有一个副本保存在学位授予单位供查阅。相对而言,美国的学位论文发表量较多,其次是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发表量较大。目前在世界范围发行的相关刊物有《国际学位论文文摘》、《美国博士论文索引》、《硕士论文摘要》。其他较为著名的学位论文检索工具有:英国的《英国和爱尔兰大学学位论文索引》、德国的《学位论文目录》、法国的《大学学位论文目录》等。本书以《国际学位论文文摘》和我国的《中国学位论文通报》为例,介绍学位论文的检索方法。
④标准文献 技术标准文献是指记载标准化的出版物,是由标准及其他具有标准性质(如规程、技术要求等)和与标准有关的文件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文献体系。技术标准文献的种类繁多,广义的技术标准文献包括技术标准、标准化期刊、标准化检索工具、标准化图书、标准化会议文件、标准化主管机关或标准化团体的文件或规定等。狭义的技术标准文献主要指技术标准,它是一种规章化的技术文件。 技术标准可按使用范围划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部标准和企业标准;也可按内容划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零部件标准、原材料标准和方法标准;还可按成熟程度划分为法定标准、推荐标准和试行标准。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准也随之不断升级、补充和修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会促使标准日趋国际化,因而标准化文献体现了该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掌握技术标准文献的检索可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⑤政府出版物 政府出版物是指各国政府部门及其隶属机构发表的文献,既包括政府文件(如政府法令、政策决议、议会记录、司法资料以及调查统计资料等),也包括科技文献(如研究报告、技术政策文件等),科技文献约占政府文献的40%。有些文献在列入政府出版物系列之前,曾经由其它单位出版。因此,政府出版物与其他文献(如科技报告有些重复),但也有许多文献首次在政府出版物上发表。 部分政府出版物是保密的,一般很难得到。有的文献定期保密,也有的公开出售,但一般数量较少。一般来说,可把政府出版物列入难得文献的范畴。政府出版物对于了解一个国家的政策变化、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⑥科技报告 a、科技报告的特点 在出版形式方面,每份报告自成一册,篇幅大小不等,有连续的、统一的编号,出版发行无规则,数量难以掌握。 在文献内容方面,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内容比较成熟、可靠、新颖、详细、专深,既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际应用,通常附有大量图表、数据表、原始实验记录等资料。 在流通范围方面,由于各国控制科技报告的发行,公开发行的范围很窄,有的报告根本不公开发行,只在内部使用,有的报告在解密之后才公开或半公开发表,所以不易获得。 在其他方面,科技报告内容广泛,种类繁多,并在密级限制等。 b、科技报告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准,科技报告可分为以下几类: 按研究阶段划分:初期报告(Primary Reports)、进展报告(Progress Reports)、中间报告(Interim Reports)、总结或最终报告(Summary or Final Reports)。 按出版类型划分:技术报告、技术札记、技术备忘录、特种出版物、其他。 按流通范围划分:保密报告、非密限制发行报告、非密公开报告、解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