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792 Views
第四章 曝光与测光. 第一节 正确认识曝光. 一、曝光对影象质量的影响 1 、曝光与密度 2 、曝光量与影象清晰度 3 、曝光与色彩. 1 、 曝光与密度. ( 1 ) 曝光过度, 产生的影象密度 也就越大,俗称 “底片厚”。 ( 2 )曝光量越少, 产生的影象密 度也就越小,俗称 “底片薄”。. 曝光量中. 曝光量大. 曝光量小. 感光层. 聚集的金属银. 透明的乙酸片基. (底片). 注意黑白灰的过度. 2 、曝光量与影象清晰度. ( 1 )曝光量。曝光量大,光线在胶片乳剂层的散射使影象轮廓被柔化,乳剂颗粒变粗,清晰度下降。
E N D
第一节 正确认识曝光 一、曝光对影象质量的影响 1、曝光与密度 2、曝光量与影象清晰度 3、曝光与色彩
1、曝光与密度 (1) 曝光过度,产生的影象密度也就越大,俗称“底片厚”。 (2)曝光量越少,产生的影象密度也就越小,俗称“底片薄”。
曝光量中 曝光量大 曝光量小 感光层 聚集的金属银 透明的乙酸片基
(底片) 注意黑白灰的过度
2、曝光量与影象清晰度 (1)曝光量。曝光量大,光线在胶片乳剂层的散射使影象轮廓被柔化,乳剂颗粒变粗,清晰度下降。 (2)光圈大小。光圈小,景深大,图象清晰的范围大。光圈大,景深小,图像清晰范围小。 (3)快门速度。速度太低,相机抖晃,成象模糊。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择持稳速度。
曝光量大,光线在胶片乳剂层的散射使影象轮廓被柔化,乳剂颗粒变粗,清晰度下降。曝光量大,光线在胶片乳剂层的散射使影象轮廓被柔化,乳剂颗粒变粗,清晰度下降。
3、曝光与色彩 曝光过度和不 足,色彩平衡 遭到破坏,均 会造成偏色。
二、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因素 1、光线的强弱 2、胶卷的片速 3、显影的条件 4、互易律失效 5、光圈快门与测光系统的准确性
2、胶卷的片速 低感光度画质细腻 高感光度画质粗糙
4、互易律失效 长于1秒或短于1/1000秒时互易律失效 补偿方法: (1)开大光圈。 (2)增加曝光时间。 (3)调整显影时间。
三、影响曝光量调节的主要因素 1、表现意图 2、实际需要的准确性
1、表现意图 低调 高调
准确曝光与正确曝光 准确测光 正确测光 雪的实际样子 测光表看到的样子 18%灰 纯白
测光表看到的煤炭 煤炭的实际样子
2、实际需要的准确性 (1)针对胶卷的宽容度而言 彩色反转片对曝光要求最高,因而宽容度最小; 彩色负片稍大一些;黑白负片最大。此外高速片 比低速片大一些。 (2)针对实际用途而言 对彩色、质感要求逼真的,曝光准确性要求高; 旅游纪念性的照片对曝光准确性要求低。 准确曝光 18%反射率灰卡
第二节 曝光量估计 一、室外曝光量的估计 二、室内曝光量的估计 三、“宁多勿少”与“梯级曝光法”
天气情况 强烈阳光 薄云 厚云 阴天 光圈 f16 f11 f8 f5.6 快门 胶卷Iso100的倒数 室外曝光估计 注: 1、Iso100按1/125秒,Iso400按 1/500秒。 2、适用于春秋季日出后、日落前两个小时。冬季开 大一级光圈,夏季缩小一级光圈。 3、侧光时开大一级光圈,背光时开大2-3级光圈。
室外曝光估计 4、阳光下,开阔的阴影处参照阴天的曝光 量调节。 5、“强烈阳光”指无云或雾遮日,被摄体有 明晰的影子。 “薄云”的特点是被摄体有淡淡的影子。 “厚云”的特点是被摄体几乎没有影子。 “阴天”中的重阴天应开大一级光圈。
室内曝光的估计 1、室内自然光曝光量估计 2、室内灯光曝光量估计
影响室内自然光强弱的因素 影响室内自然光强弱的因素: 1、窗户的朝向、多少、开关。 2、房间楼层高低。 3、窗外是否开阔、是否有遮光物。 4、室内墙壁色泽的深浅。 5、被摄体距窗户的距离。
室内自然光曝光量估计 例如:晴天,距窗户1米左右,Iso100 面向窗户——1/30秒,f4 背朝窗户——1/30秒, f2 离开窗户或接近窗户都要适当地开 大或缩小光圈。
室内灯光曝光量估计 灯距2米曝光参考表 光源功率 25瓦 40瓦 100瓦 200瓦 500瓦 1000瓦 光 圈 f1.4 f2 f2.8 f4 f5.6 f8 快门速度 片速Iso100 1/2秒
决定室内灯光曝光量估计的因素 1、光源的强度(功率大小、光源多少) 2、照射距离(被摄体距光源的距离) 3、被摄体的受光角度
光照度平方反比定律 光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米,照度为X 2米,照度为1/4X 2米 1米
“宁多勿少”与“梯级曝光” 1、实用原则“宁多勿少” 在胶卷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把曝光量提高的多一些,以免导致曝光不足。 “宁多勿少”适用于宽容度较大的黑白胶片和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宽容度小,适合“宁少勿多”或采用“梯级曝光”。
“梯级曝光” 2、“梯级曝光” 对同一拍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摄。 例如:估计曝光量为1/30,f4。实际曝光时在这一基础上减一挡:1/30,f2.8。再加一挡1/30,f5.6。这样的三级曝光,保证有一张是正确曝光。
第三节 相机测光系统的性能与运用 一、反射式测光原理 二、平均、偏重、部分测光、点测光、与多点测光 三、外测光、TTL测光 、TTL-OTF测光、TTF测光 四、自动曝光补偿 五、测光系统的使用技巧
反射式测光原理 18%中灰卡 以18%中灰色调再现测光亮度。
平均测光 平均测光: 把较大范内的景物亮度进行综合测光,取其平值。平均测光能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 缺陷: 背景过亮或过暗会导致严重的曝光不足或过度。
偏重中央测光 偏重中央测光 读取被摄景物一定面积的亮度为主其余部分亮度为辅。 缺陷 损失了高亮度的细节。
部分测光与点测光 部分测光 测量画面中央10%左右的面积。 点测光 测量画面中央3%左右的面积。
多点测光 2区 3区 1区 5区 4区
外测光 测光不通过镜头,是一种平均测光。 特点 测光与成像范围不一致;滤色镜不能覆盖测光窗,只能估计曝光值。 测光窗
TTL测光 TTL(Through The Lens):“通过镜头测光” 特点:①测光与成像范围一致。 ②全光圈测光。 ③比外测光准确度高。 注意:测光元件在五棱镜附近的要加目镜遮光罩 防止光线从目镜进入,影响测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