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41 Views
循 环 系 统. 教学要求. 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 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护理评估 常见症状的护理措施.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1. 结构功能. ( 1 )心脏. 循环系统. 1. 结构功能. 循环系统. 1. 结构功能. 循环系统. 1. 结构功能. 灌流主要在舒张期. 循环系统. 1. 结构功能. 循环系统. 1. 结构功能. ( 1 )心脏 ( 2 )血管. 动脉 ---- 毛细血管 --- 静脉. 物 质 交 换. 汇 集 血 液. 输 送 血 液.
E N D
教学要求 • 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 • 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 护理评估 • 常见症状的护理措施
循环系统 1. 结构功能 (1)心脏
循环系统 1.结构功能
循环系统 1.结构功能
循环系统 1.结构功能 灌流主要在舒张期
循环系统 1.结构功能
循环系统 1.结构功能 (1)心脏 (2)血管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物 质 交 换 汇 集 血 液 输 送 血 液 阻 力 血 管 功能 血 管 容量 血 管
循环系统 1.结构功能 (1)心脏 (2)血管 (3)神经-体液-内分泌 收缩力 血管阻力 HR Bp 交感 →α.β受体兴奋→ 神经 副交感 →Ach受体兴奋→ RAAS :调节钠钾、血容量、血压 体液 收缩血管ET、EDCF 血管内皮细胞 舒张血管PGI、EDRF 内分泌:心钠素、血管加压素等
循环系统 2.疾病特点 •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 起病急,症状复杂 • 病情凶险,易突变 • 严重时可发生猝死 • 大多病程长,不易根治,易复发
循环系统 3.护理要求 • 精心的护理,心理护理可减轻身心痛苦 • 密切观察病情的能力,及早发现变化 • 必须具有第一手应急处理能力,如减少静脉回流、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 • 善于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避免诱因,坚持、改善、维护心功能 • 新药的应用和疗效、副反应的观察等
循环系统 ★4.分类 • 病因诊断 • 病理解剖诊断 • 病理生理诊断 • 心功能评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频发室性早搏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循环系统 ★ 5.护理评估 • 病史评估 • 身体评估 •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运动试验 • 超声心动图 • 心血管造影、起搏器植入、食道调搏
心电图运动试验 • 目的:早期诊断冠心病 评价心功能 • 护理措施 • 试验前讲明检查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 试验前准备:检查血压计、除颤仪、心电图机的性能是否完好,备好输液用具、吸氧装置及抢救药品等 • 试验前3h禁食、禁烟 • 停用引起血压、心率变化的药物 • 试验过程中严密观察 • 试验后注意血压、HR、心电图变化10-15min
循环系统 ★ 5.护理评估 • 病史评估 • 身体评估 •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运动试验 • 超声心动图 • 心血管造影、起搏器植入、食道调搏
冠脉造影 • 目的:确诊冠心病 • 方法: • 护理措施 • 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凝血谱、肝肾功能、心超 • 心理护理 • 术前1天备皮,碘试(),青霉素() • 术前6-8h禁食,以防呕吐、误吸 • 术前30min,安定10mg im • 建立静脉通路,备好76%泛影葡胺、肝素、利多卡因及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
冠脉造影 • 目的:确诊冠心病 • 方法: • 护理措施 • 术后立即以沙袋加压术口,患肢制动4~6h,每小时放松1~2min。观察术口是否有渗血、肿胀或血肿形成 • 测生命体征q30min×3h,q1h×2h,直到稳定 • 比较两侧肢端的颜色、感觉、温度、微血管的充盈 情况,检查远端脉搏,消失表明伤口有栓塞形成, 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 多饮水以利体内造影剂的排出,2h后可进食 • 常规应用3d抗生素预防感染×3d
劳力性呼吸困难 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 端坐呼吸 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哮喘) 左心衰最典型的表现 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最严重类型 呈急性左心衰 急性肺水肿 心源性呼吸困难 概述 病因:左心衰最常见 临床表现
机理:静脉回流增加、肺淤血加重 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发展过程: 重体力 →中度体力→轻体力 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机理:坐位→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减轻 →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 发展过程:平卧→高枕卧→半卧→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哮喘) 机理:血流逐渐分流到胸腔→肺血容量增加 平卧位,膈肌高位 →肺活量减少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支气管收缩→肺活量减少 呼吸中枢敏感性下降→轻度缺氧不应答 表现:多为入睡1-2小时后突然憋醒 经端坐或起床窗口站立逐渐缓解
心源性呼吸困难 (1)气体交换受损 (2)活动无耐力 (3)焦虑 (4)心输出量减少 • 护理评估 • 护理诊断 • 目标 • 护理措施 • 评价
心源性呼吸困难 (1)环境 (2)休息、活动与体位 (3)给氧 (4)…… (5)遵医嘱用药…… (6)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通常是20-30滴/分, 防止诱发急性肺水肿,必要时根据CVP调整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呼吸困难有无改善,皮肤发 绀是否减轻,血气分析结果是否正常等 • 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措施
心源性水肿 (1)体液过多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 定义 • 病因:右心衰最常见 • 发生机制 • 特点:下下下 • 护理 • 护理诊断:
心源性水肿 (1)环境 (2)休息、活动与体位 (3)饮食: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适当限制液 体入量,告知病人饮食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 (4)口腔、皮肤护理 (5)遵医嘱给利尿剂…… (6)病情监测,同一条件下测体重,量腹围 • 体液过多护理措施
心源性晕厥 • 定义: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而出现的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 • 原因: • 心律失常 • 各种心脏病引起心排血量急剧减少 如: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肌疾病 心脏压塞、左房粘液瘤...
心源性晕厥 • 定义: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而出现的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 • 原因: • 心律失常 • 各种心脏病引起心排血量急剧减少 • 血管舒缩障碍:单纯性晕厥,排尿性晕厥 咳嗽、疼痛、晕针、晕血等
心源性晕厥 • 临床表现 • 一般脑血流中断2-4s即可产生近乎晕厥 • 中断5-10s可出现意识丧失 • 超过10s则除意识丧失外,尚可出现抽搐。这类由于心排血量突然下降而产生的晕厥称阿-斯综合(Adams-Stokes syndrome)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 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 与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有关
小结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分类) • 运动试验、冠脉造影的护理 •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主要临床表现 • 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 •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 ★体液过多的护理措施 ★心源性哮喘 Adams-Stokes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