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 18 章 货币政策

第 18 章 货币政策. 18. 1 货币政策目标 18. 2 货币政策工具 18. 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18. 4 货币政策效果 18. 5 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政策. 18. 1 货币政策目标. 18. 1. 1 货币政策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它制约着国家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黄金政策。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资本流量与流向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arn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8 章 货币政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8章 货币政策 • 18. 1 货币政策目标 • 18. 2 货币政策工具 • 18. 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 18. 4 货币政策效果 • 18. 5 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政策

  2. 18. 1 货币政策目标 • 18. 1. 1 货币政策 •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它制约着国家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黄金政策。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资本流量与流向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3. 18. 1. 2 货币政策目标 •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采取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所要达到的目的。货币政策目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货币政策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有力工具,因此,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4. 18. 1. 3 货币政策目标的建立 •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国际金本位制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稳定币值及汇率。 •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大危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即稳定币值和实现充分就业。 • 自50年代起,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这时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逐渐发展成为稳定币值、实现充分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三大目标。 • 60年代开始平衡国际收支逐渐发展成为各国货币政策的第四个目标。 • 但是,自1972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把稳定币值的目标改为稳定物价目标

  5. 18. 1. 4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是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标志。一般来说,各国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

  6. 18. 1. 5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 • 货币政策四重目标用相关关系分析,其中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不存在矛盾。 其他目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冲突或矛盾。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在这种制约中找到协调统一的目标。 • 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3.稳定物价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

  7. 18. 1. 6 中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1.稳定币值(物价)的单一目标论 2.发展经济的单一目标论 3.稳定货币、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 4.稳定物价、发展经济、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四重目标论

  8. 18. 2 货币政策工具 • 18. 2. 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所采用的常规手段。它主要是用以调控货币的供给总量,是影响整个经济的最为重要的工具。它一般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与公开市场业务三种工具,通称三大法宝。前一种主要用来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后两种则是用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

  9. 18. 2. 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各国中央银行使用过的或正在使用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

  10. 18. 2. 3 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 直接信用管制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凭借行政权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业务活动进行干预所采用的各种行政性手段。各国中央银行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主要有: 1.直接干预 2.信用分配 3.流动性比率 4.利率最高限额

  11. 18. 2. 4 间接信用指导工具 • 间接信用指导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在一般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直接信用管制工具之外,用各种间接的方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加以影响的措施总称。 1.道义劝告 2.窗口指导

  12. 18. 2. 5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1.存款准备率 2.再贷款政策 3.再贴现率 4.公开市场业务 5.利率政策 除上述工具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采取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办法。

  13. 18. 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 18. 3.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之所以能对宏观经济目标进行调节,是由于它能对经济单位的行为发生影响。虽然各经济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争论很多,无法统一,但是各微观经济单位对货币政策工具变化作出反应的基础是利益机制,这点则是无疑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有资产组合调整效应、财富效应、授信限制效应和预期效应等。

  14. 18. 3. 2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 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1)相关性。 (2)可控性。 (3)可测性。 (4)抗干扰性。 从理论上说,上述四个标准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既反映了选择中介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又反映了中介指标的基本特征。但是,在实践中各项指标性能不一,各有缺憾,很难做到十全十美,中央银行只能选择较好者而用之。

  15. 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体系 • (1)利率指标。 • (2)货币供应量。 以上常见的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指标一般视为远期指标。这类中介指标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较近。但中央银行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力弱于像超额准备和基础货币这样的短期指标。 • (3)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16. 18. 4 货币政策效果 • 18. 4. 1 货币政策效果的衡量 • 货币政策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从数量方面,它是用来衡量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大小,即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二是从时间方面,它是用来分析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快慢,即货币政策的时间效果。这就是说,衡量货币政策效果,就是分析和测算货币政策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效力强弱程度,以及这个效力在政策实施后多长时间才会发挥表现出来。

  17. 18. 4. 2 货币政策效果的干扰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的干扰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 • 1.时滞因素 所谓时滞,是指根据现实经济情况,客观上需要制定某项政策,到这项政策对经济活动的预期影响充分显示出来所需的时间,它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构成。 • 2.理性预期因素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作出的预期。 • 3.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干扰很大,它可能使中央银行偏离正确的政策,甚至使货币政策部分失效。

  18. 18. 4. 3 扩张性政策效果与紧缩性政策效果的比较 • 从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往往不如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明显。也就是说,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物价就能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而在产品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萧条情况下,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短时间内效果则不明显

  19. 18. 4. 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不考虑中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运用方式主要有四种情况,即同时紧缩、同时扩张、此紧彼松和此松彼紧。所谓中性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的政策。所谓中性的货币政策,是指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稳定地增长,维持物价稳定的政策。 • 18. 4. 5 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20. 18. 5 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政策 • 18.5.1 国内均衡与国外均衡 • 全面考虑经济政策的目标,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国内均衡与国外均衡。 • 如果一国经济基本上同时达到国内均衡与国外均衡,那么经济处于全面均衡,即最适宜的发展状态。 • 但是在国内与国外同时达到均衡是十分困难的,可以说这仅有理论上的分析意义而已 ,当然,并不是说一国政府对此将无能为力,政府所实际能做到的或者说政府目标是致力 于在不一致的形式中求得相对一致,具体地说就是力图达到国内与国外的相对稳定的均衡。在运用政策手段使国内外达到均衡时,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冲突性,因此要了解它们之间的最一般的关系。

  21. 18.5.2 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假定国内已经达到均衡的条件下,而国际收支不平衡,则会影响国内的均衡。如果国际收支出现大量的顺差,则说明本国的商品销售到国际市场,外汇流入国内市场,中央银行收购外汇,必定要注入相应的基础货币,这样就扩大了本国货币的供应量,可能造成本国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造成国内的失衡,严重的情况可以形成通货膨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就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相应的基础货币,以达到国内外的均衡。 • 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的逆差,则表明国外商品大量流入国内市场,这有可能造成国内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造成经济的衰退。因此中央银行就要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相应的基础货币的供应,以达到国内外的均衡。

  22. 18.5.3 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是由铸币平价决定的。因此汇率的波动不大。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产生了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汇率体制变成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因此汇率的变动十分频繁。而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货币政策的取向也有一定的影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