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likes | 1.11k Views
小黑蚊之發生、生態習性與環境 行政院環保署 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 小黑蚊不是蚊. 蚊子. 蒼蠅. 小黑蚊. 那麼小黑蚊是什麼 ?. 是 一種會吸血的 ” 蠓 ” 學名為 台灣鋏蠓 ( Forcipomyia taiwana ) 其他俗稱 烏微仔 、 黑微仔 、 蚊微仔 黑頭狗仔、大頭狗仔 、 黑金剛. 小黑蚊 的 分類. 小黑蚊公母都會 吸血 嗎 ?. 觸角. 體型. 雌蟲 ( 吸血 ). 雄蟲. 小黑蚊 雌蟲 為何要吸血 ?. 雌蟲吸血是為了 產卵,繁衍後代. 小黑蚊叮咬. 卵期 ( 胚胎發育 ). 卵呈褐黑色紡錘狀,
E N D
小黑蚊之發生、生態習性與環境行政院環保署 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
小黑蚊不是蚊 • 蚊子 • 蒼蠅 • 小黑蚊
那麼小黑蚊是什麼? • 是一種會吸血的”蠓” • 學名為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 其他俗稱 烏微仔、黑微仔、蚊微仔 黑頭狗仔、大頭狗仔、黑金剛
小黑蚊公母都會吸血嗎? 觸角 體型 雌蟲(吸血) 雄蟲
卵期 (胚胎發育) • 卵呈褐黑色紡錘狀, 長約0.3 mm • 散產於潮濕且滋長 藻類、青苔或富含腐 植質的裸露土表 • 卵期約三至四天 • 每雌蟲約產40-50粒卵 • 紀錄約80粒卵
暗區 暗區 小黑蚊雌蟲產卵活動 • 15 ℃至30 ℃適合小黑蚊吸血產卵 • 雌蟲選擇潮濕明亮地點產卵 • 雌蟲一次約產40粒卵,最多可產85粒卵 • 雌蟲具集中產卵行為 光區 15cm 80cm 20cm
小黑蚊的一生 • 小黑蚊為完全變態的昆蟲 • 可分卵、幼蟲、蛹及成蟲等四個階段
幼蟲期 • 幼蟲四個齡期,均為陸生 • 剛孵化幼蟲體長約 0.35 mm,體呈透明 • 老熟幼蟲體長約 2.5 mm 於前胸及最後一節有 小勾狀的偽足 • 幼蟲期約7-9天 幼蟲
幼蟲長在水裡嗎? 小黑蚊幼蟲 蚊子幼蟲 小黑蚊幼蟲陸生不在水中孳生
小黑蚊幼蟲及其孳生地 • 小黑蚊幼蟲雜食性 : 主食藻類、腐植質等 • 實驗室中以藻類飼育情形最好 • 小黑蚊幼蟲性喜潮濕棲地 • 青苔生長處可為小黑蚊棲地之指標 • 裸露土表為小黑蚊幼蟲主要棲地
潮濕地表在那裡? 竹林、茶園、檳榔園、菜園、 大樹下、灌木叢、溝壁、邊坡、花台、擋土牆、盆栽
蛹 期 • 蛹為黃褐色,長約2.1mm • 頭粗尾細呈錐狀 • 前胸兩側具有一對呼吸管 • 末齡幼蟲之蛻皮黏附在尾 端,以利於小黑蚊的羽化 • 蛹期靜止不活動,約經 3-5 天可羽化為成蟲。
成蟲期 • 雄蟲以露水或花蜜為食 • 壽命較短,通常於交尾後 死亡。 雄蟲
成蟲期 • 雌性成蟲也以露水或花蜜為食 • 懷卵所需, 必須吸食血液 • 小黑蚊雌蟲嗜吸人血 • 雌蟲很少吸食動物血液 雌蟲 小黑蚊發生與人類活動、習性相關
小黑蚊對個人危害 ‡主要叮咬小腿、手背、手肘 ‡叮咬後產生紅腫、奇癢、過敏反應 ‡小朋友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
小黑蚊對風景遊樂區危害 ‡小黑蚊嗜吸人血,造成遊客危害 ‡為嚴重騷擾性昆蟲、叮咬令人厭惡
小黑蚊發生密度等級 (陳鈺仁同學提供)
小黑蚊出沒時間?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大坑地區 (hrs) (杜武俊老師提供)
小黑蚊會傳播疾病嗎? ‡幸好小黑蚊尚無傳播疾病報告
台灣地區小黑蚊分布 • 根據1991-1992、1995及2006全省分布調查除台東及屏東外各地均有採集記錄。 • 其中花蓮之瑞穗、壽豐、秀林、新城、台中之大坑、太平、霧峰,南投之竹山、鹿谷,彰化花壇,台南之仁德、歸仁、關廟、新化等地區發生最嚴重。
小黑蚊數量越來越多嗎? 大坑地區小黑蚊密度
小黑蚊猖獗之可能原因 ∮小黑蚊血源增加 1.鄉村人口社區化,增加小黑蚊之血源 2.中低海拔發展觀光快速開發 3. 遊客帶來血源,也攜帶小黑蚊 4. 都市公園綠地增加居民來往頻繁,血源充足 ∮ 環境用藥減少 休耕、有機栽培、提供孳生源、失去水田阻隔 ∮氣候條件改變:氣候暖化、溫室效應 ∮民眾多不具小黑蚊生態及其防治的知識
小黑蚊綜合防治策略與技術行政院環保署 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
小黑蚊雌成蟲習性 • 雌蟲不會主動搜尋寄主 • 雌蟲聞到吸血對象才起飛 ? • 小黑蚊飛行高度約為一公尺, 多叮咬小腿部位、手背及手肘 • 雌蟲活動範圍侷限於數十公尺範圍 • 小黑蚊在危害地區呈局部發生
小黑蚊出沒地點?(居家環境) 竹林、涼亭、屋簷下、 走廊、廟口、雜貨店門口、大樹下、樹林周邊
小黑蚊出沒地點?(風景區) 花檯、遊戲區、校園、涼亭、 走廊、大樹下、樹林周邊
小黑蚊防治的思維(綜合防治技術) • 成蟲滅絕 (化學防治) 直接降低棲群密度 • 阻斷雌成蟲血源 (個人防護) 無法繁衍後代 • 幼蟲棲地整頓 (棲地覆蓋及綠美化) • 阻止幼蟲成長
【小黒蚊綜合防治技術】 小黑蚊發生的兩大關鍵 • 雌蟲吸血 (血源提供) • 幼蟲孳生地 (適合的棲地環境)
個人保護 一、鐵布衫 在小黑蚊雌蟲出沒地區,應穿著長袖長褲及 鞋襪,防範叮咬。 http://www.flickr.com/photos/wycsg/2439874717/
個人保護 二、金鐘罩 萬一穿著短袖或短褲前往小黑蚊出沒地區旅 遊時,應主動塗抹或噴灑有效的防蚊產品, 做好個人防護。
使用防蚊乳液 • 那種防蚊乳液有效? • 目前已知含有DEET的效果最佳,約防護4小時以上 • 天然植物精油的防護時效較短。
DEET • DEET是美國環保署建議的合格防蚊成分 • 全性很高,通過美國環保署的安全檢驗,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目前無後遺症的紀錄 • 濃度上6%以上有效,成人建議不超過35%,兒童不超過10% • 使用時要避免噴到眼睛、黏膜、傷口等部位。
個人保護 三、草上飛 在小黑蚊雌蟲出沒地區,要保持走動模式,千萬不可在一地停留過久;經實驗證明,縱使在密度極高的地區,只要保持身體走動不靜止,小黑蚊就不會叮咬。
個人保護 四、銅牆鐵壁 一般的紗網無法阻止小黑蚊通過,因此要裝設55網目以上的紗門、紗窗才可以防止小黑蚊進入室內吸血。
做好個人防護,不被小黑蚊叮是預防小黑蚊之積極手段做好個人防護,不被小黑蚊叮是預防小黑蚊之積極手段 吸血
防治生態工法(綜合環境管理) 小黑蚊幼蟲個體微小,僅約0.2公分體長,猶如具有保護色的細針散落在地表,難以用肉眼看見它 幸好我們知道幼蟲以藻類 (俗稱青苔)為主食,可應用下列防治生態工法來避免藻類的滋生,藉以清除其幼蟲賴以維生的食物。
防治生態工法(五種環境管理行為) 「金」之術 以鐵鏟、鋼刷刮除磚、石、坡坎、水泥表面之青苔,或以圓鍬、鋤頭翻動具有青苔之土表。
「木」之術 種植韓國草、台北草或蔓花生,以棲地佔領與嚴密覆蓋方式,可以有效阻斷土表青苔滋生。此法適用於空地、花圃、花台、花盆等具土壤表面之處。
「水」之術 在難以利用工具去除青苔之處,可採用除藻劑噴灑,或以清水洗掉青苔,再應用防水塗料彩繪牆面、邊坡等處,以防止青苔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