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第一节:植物分类学方法. 植物学分类方法是以客观地反映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的分类方法,是一种自然分类的方法,掌握植物分类学方法,对正确识别植物,正确应用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好植物分类关键要掌握和理解以下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1、物种的概念. 物种又称为“种”,它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关于种的概念,不同的学派之间的认识并不统一 目前为多数人接受的概念是:

arnav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2. 第一节:植物分类学方法 植物学分类方法是以客观地反映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的分类方法,是一种自然分类的方法,掌握植物分类学方法,对正确识别植物,正确应用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好植物分类关键要掌握和理解以下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3. 1、物种的概念 物种又称为“种”,它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关于种的概念,不同的学派之间的认识并不统一 目前为多数人接受的概念是: “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中存在的一个类群,这个类群中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相似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生态习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延续,他们在自然中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这种客观存在的类群-“种”就作为分类上的基本单位。 种与种之间有明显界限,除了形态特征外,还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即异种之间不能交配产生后代,即使产生后代亦不能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4. “种”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它又不是绝对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 在长期的进化过种中,不同种质在发生着相互渗透,因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着变化。 所以在同种内会发现具有相当差异的集团。 分类学家按照这些差异的大小,又在种以下分为变种、和变型。

  5. 变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与原种相比在形态构造上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特点,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变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与原种相比在形态构造上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特点,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腊叶梅:prunus mume var. pallidus 亚种也是种内变异类型,除在形态构造与原种相比有显著特征外,在地理上也有一定地带性分布区域 蓝花棘豆(Oxytropis coerulea )原种产西藏自治区、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其叶小,萼齿长有1mm, 花为蓝色。而产在中国华北的蓝花棘豆花为红紫色。叶大,萼齿长有2.5mm,则是蓝花棘豆的亚种Oxytropis coerulea subsp. subfalcata 变型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重瓣基单瓣,毛的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等等。

  6. 2、分类系统上的等级 • 植物学分类等级划分使用以下顺序:界、门、纲、目、科、属、种;各级还可以根据亲缘关系再分为亚级等等。 • 以下根据桃花为例,说明其分类位置。 • 界...植物界 • 门... 种子植物门 •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离瓣花亚纲 • 目... 蔷薇目 • 亚目 ...蔷薇亚目 • 科... 蔷薇科 • 亚科...李亚科 • 属... 李属 • 亚属... 桃亚属 • 种... 桃花

  7. 植物分类学家又以种作为分类的起点,把种定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植物分类学家又以种作为分类的起点,把种定为分类的基本单位 • 集合相近的种为属 • 将类似的属集合为一科 • 将类似的科集合为一目 • 类似的目集合为一纲 • 再集纲为门,集门为界 •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8. 在园林、农业及园艺等应用学科及生产实践中,尚存在大量上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这类植物原来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而纯属人为创造出来的,所以植物分类学家均不以之作为自然分类系统的对象。 在园林、农业及园艺等应用学科及生产实践中,尚存在大量上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这类植物原来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而纯属人为创造出来的,所以植物分类学家均不以之作为自然分类系统的对象。 • 品种:经人工选育而形成种性基本一致、遗传性比较稳定,具有人类需要的某些观赏性状或经济性状,作为特殊生产资料用的栽培作物群体。

  9. 3、植物命名法 • 每一种植物,各国均有不同的名称,即使在同一国家内,各地的叫法也不同,例如北京的王兰,在湖北省叫应春花,在河南叫白玉兰,在浙江叫迎春花,江西叫望春花,四川峨嵋山叫木树花。 • 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引起了混乱现象,因此国际上在1867年作了统一名称的规定。即制定了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规定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

  10. 植物命名原则是: • (1)、一个植物只能有一个合理的拉丁学名。 • (2)、拉丁名采用双名制, 即属名加种名; • (3)、属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用形容词,首写字母小写; • (4)、两种植物不能有同样的两种双名学名; • (5)、合法的学名必须附有正式发表的拉丁文描述; • (6)、若植物已有两个或更多的学名时,只有最早的不违背命名法规的属、种名为合法的名称; • (7)、分类单位的学名使用,应以合名模式标本或原始标本为依据,用作植物种名的根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用作植物属名根据的种称为模式种; • (8)、一般的植物,皆有双名的学名,少数具有亚种或变种而具有三名,首字母均小写。

  11. 中名命名原则: (1)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全国通用的中文名称;至于各地的地方名称,可任其存在而称为地方名。 (2)一种植物的通用中文名称,应以属名为基础,再加上说明其形态、生境、分布等的形容词,例如:卫矛、华北卫矛。但是已经广泛使用的正确名称就不必强求统一,仍应保留原名如丝棉木; (3)中文属名是植物中名的核心,在拟定属名时,除查阅中外文献外,应到群众中收集地方名称,经过反复比较研究,最后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用广泛、并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有联系而又不引起混乱的名称。 (4)、集中分布于少数民族的地区的植物,宜采用少数民族所惯用的原来的名称; (5)、生僻、怪字及有封建色彩的不可用。 (6)、凡纪念中外古人和现代人的名称均要取消;但有此经济植物名称可适当保留。

  12. 4、观赏植物品种命名原则: • (1)、能确切反映新品种的特点,生动形象; • (2)、以二至三字为原则,最多不超过5个字; • (3)、避免用同音字或生僻字; • (4)、品种要简洁通俗、富有诗情画意; • (5)、不用紧跟政治形势的政治术语

  13.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应用分类 • 观赏植物的应用分类又称为观赏植物的园艺分类 • 它是人们根据应用的需要依据观赏植物的习性、原产地、栽培方式及用途等人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一种方法。通过分类可为其栽培、育种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我国在观赏植物的分类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如宋代陈景沂《全芳备祖》(约1256年)将观赏植物按实际用途与生长特性分为花部、果部、卉部、草部、木部等; • 清代陈昊子《花镜》(1688年)中花木、藤蔓、花草三类。

  14. 1依观赏植物的生态习性及栽培应用特点分类 • 根据观赏植物的习性通常观赏植物分为观赏树木、草本花卉、草坪与地被植物三类: • (一)、草本花卉类: • 露地花卉: • 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全部生长过程,不需保护地如温床、温室栽培。露地花卉根据生活史可分为三大类: • 一年生花卉: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完成其生活史的全过程,从播种到开花、结实和枯死均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故一年生花卉又称为春播花卉。如波斯菊、万寿菊、百日草等。

  15. 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一般在秋天播种,次年春夏开花。故称为秋播花卉。如须苞石竹、紫罗兰、桂竹香、羽衣甘蓝等等。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一般在秋天播种,次年春夏开花。故称为秋播花卉。如须苞石竹、紫罗兰、桂竹香、羽衣甘蓝等等。 • 多年生花卉:个体寿命超过二年,能多次开花结实,又因其地下部分的形态有变化而分为二类: • 宿根花卉:地下部分的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如:芍药、萱草、玉簪等 •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变态肥大者,如水仙、唐昌蒲、美人蕉、大丽花等 • 水生花卉:在水中生长或沼泽地中生长的花卉,如荷花和睡莲。 • 岩生花卉: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中栽培的花卉。

  16. 温室花卉 • 原产热带、亚热带及南方温暖地区的花卉。在北方寒冷地区栽培必须在温室内栽培或冬季需要在温室内保护越冬。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二年生花卉:如瓜叶菊、蒲包花等。 • 宿根花卉:如万年青、非洲菊、君子兰等 • 球根花卉:仙客来、朱顶红、马蹄莲等 • 兰科植物:依其生态习性不同,又可分为地生兰类:如春兰、建兰、蕙兰、墨兰等等;附生兰类:如石斛兰、万带兰、兜兰等等。

  17. 多浆植物:指茎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呈现肥厚的多汁变态的植物,包括仙人掌类、景天科植物、大戟科植物、凤梨科植物、龙舌兰科植物等等。多浆植物:指茎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呈现肥厚的多汁变态的植物,包括仙人掌类、景天科植物、大戟科植物、凤梨科植物、龙舌兰科植物等等。 • 蕨类植物:如波斯顿蕨,铁线蕨等等。 • 食虫植物:猪笼草、瓶子草等等。 • 凤梨科植物:如水塔花、筒凤梨等等。 • 棕榈科植物:如蒲葵、棕竹、椰子等等。 • 花木类:如一品红、变叶木等等。 • 水生花卉类:如王莲、荷 花、热带睡莲等等。

  18. (二)、草坪与地被植物: • 1、草坪植物 如狗牙根、结缕草等 • 2、地被植物 如三叶草、车轴草等等

  19. (三)、观赏树木类 • 观赏乔木类:通常数6至数十米高,有明显的主干。根据在一年中落叶与否分可分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两类;根据大小又可分为三类:即大乔木类:树高20米以上;中乔木类:11-20米;小乔木类:6-10米。 • 观赏灌木类:树体矮小。主干6米以下。干茎多从地面而发。无明显的主干。 • 观赏藤木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 • 铺地类:干枝等均铺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铺地柏等等

  20. 按气候型分类 • 一、中国气候型 • 特点:冬寒夏热,年温差大。夏季雨量集中。 • 代表地区:中国的华北、华东地区。 • 属于此气候型的还有与此相似的日本、韩国、北美洲东部,大洋洲东南部、非洲的东南部等。 • 由于中国及日本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雨量大,而美洲的东部则不同。 • 此气候型又分为温暖型和冷凉型 • 温暖型:低纬度地区,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及日本等地。0220

  21. 这类地区的主要花卉有: • 中国水仙 • 石蒜 • 百合 • 山茶 • 南天竹 • 石竹 • 报春花 • 凤仙花 • 一串红(巴西) • 杜鹃花

  22. 冷凉型(高纬度地区) • 代表地区:中国华北地区、日本东北部、北美洲东北部 • 主要原产的花卉有: • 菊花 • 芍药 • 翠菊 • 荷包牡丹 • 荷兰菊 • 紫菀 • 铁线莲

  23. 二、欧洲气候型 • 特点:冬季气候温暖,夏季温度不高,雨水四季都有。 • 代表地区:欧洲大部分地区 • 主要代表花卉有: • 三色堇 • 雏菊 • 紫罗兰 • 羽衣甘蓝 • 锦葵

  24. 三、地中海气候型 • 特点:自秋季至第二年春未为降雨期,夏季极少降雨,气候干燥。多年生花卉常成球根形态。 • 代表地区:地中海沿岸地区;与地中海气候相似的南非好望角地区等 • 主要花卉有: • 风信子 • 郁金香 • 水仙 • 仙客来 • 小苍兰

  25. 四、墨西哥气候型 • 特点:热带高原气候型。热带及亚热带高山地区,周年温度接近于14~17度。温差小。 • 代表地区:墨西哥地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中国云南地区等 • 花卉特点:喜欢夏季冷凉,但耐寒性弱。 • 代表花卉: • 大丽花 • 百日草 • 波斯菊 • 万寿菊 • 云南山茶

  26. 五、热带气候型 • 特点:周年高温,温差小,有的地方全年温差不到1度。雨量大,分为雨季和旱季。 • 代表地区:亚洲、非洲、大洋洲及中美洲地区热带地区 • 主要代表花卉: • 鸡冠花 • 彩叶草 • 红桑 • 万带兰 • 美人蕉

  27. 六、沙漠气候型 • 特点:周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多为不毛之地 • 代表地区:非洲、黑海东北部、大洋洲中部、墨西哥西北部及我国海南岛西南部。 • 代表植物: • 仙人掌科植物 • 芦荟(Alae) • 伽蓝菜 • 我国海南地区有: • 仙人掌 • 光棍树(Euphorbia)、龙舌兰等。

  28. 七、寒带气候型 •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植物生长期只有2~3个月。 • 夏季白天长,风大,植物低矮,生长缓慢。常成垫状。 • 代表地区: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高山地区 • 代表植物: • 绿绒蒿(Mecolopsis) • 龙胆 • 雪莲 • 点地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