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1 酰卤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P.342. 一 定义与命名 P.342. 1 酰卤. :命名“酰基 + 卤”. ( X=F 、 Cl 、 Br 、 I ). 乙酰溴. 苯甲酰氯. 甲酰溴. 丙烯酰碘. 2 酸酐. :依来源命名. 乙(酸)酐. 乙丙酐. 顺丁烯二酸酐. 邻 - 苯二甲酸酐. 苯甲酸酐. 3 酯. :依来源的酸、醇命名。. 乙酸乙酯. 苯甲酸异戊酯.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R-α- 甲基 -γ- 丁内酯. 乙二醇二丙酸酯. 4 酰胺. 命名:“酰基 + 胺”. 乙酰胺. N- 乙基乙酰胺.

Download Presentation

1 酰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P.342 一 定义与命名 P.342 1 酰卤 :命名“酰基+卤” (X=F、Cl、Br、I) 乙酰溴 苯甲酰氯 甲酰溴 丙烯酰碘

  2. 2 酸酐 :依来源命名 乙(酸)酐 乙丙酐 顺丁烯二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 苯甲酸酐

  3. 3 酯 :依来源的酸、醇命名。 乙酸乙酯 苯甲酸异戊酯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R-α-甲基-γ-丁内酯 乙二醇二丙酸酯

  4. 4 酰胺 命名:“酰基+胺” 乙酰胺 N-乙基乙酰胺 N,N-二甲基甲酰胺 (DMF,常用的非质子型极性溶剂) β-甲基-δ-戊内酰胺 邻苯二甲酰亚胺

  5. 二 物理性质P.345 1 酸酐、酰氯:有刺激性;大多数的酯 :愉快气味。 2 氢键的影响 a 沸点高 酰胺 多为固体 可形成氢键 酸酐 酰氯 酯 液体 沸点低 不可形成氢键 b 沸点: > 221.2℃ 165℃ 3 低级酯易挥发,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

  6. 三 结构P.342 L = X、OR、OCOR、NH2。 -L易离去的活性:酰卤 > 酸酐 > 酯 > 酰胺

  7. 四 化学性质 P.349 1 水解 - + + - +

  8. 酯的水解 皂化反应 RCOONa 反应机理 规律:A. 取代基愈大,水解愈难。 B. 吸电子,有利于水解反应。

  9. 水解反应的意义: 1)羧酸衍生物类药物,易水解,其水溶液在室温下放置即失效,临用时方配成溶液,如:青霉素钠 2) 酯类或酰胺类药物,在一定的pH范围内稳定,否则水解,故必须控制注射的pH范围。如: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pH 3.3-3.5 3)升高温度可加速羧酸衍生物类药物的水解,故对这类药物的注射剂进行消毒灭菌时,应控制温度和时间。

  10. 2 醇解 - + + - + (酯交换反应) 用途:用于合成酯,比酯化反应要好。

  11. 实例 (Schcott-Banmann反应) (制备阿斯匹林) (酯交换反应)

  12. 3 氨解 - + + - + (较难) 酰卤、酸酐的氨解: 用于酰胺的合成。 如:

  13. 实例 对羟基苯胺 对羟基乙酰苯胺 (解热镇痛药“扑热息敏”)

  14. 4 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P.356 1)与RMgX作用 酮 醇 L= X、OCOR 、 OR。 如:

  15. 2)与R2CuLi、R2Cd作用:酰卤。

  16. 5 还原反应 P.357 1)LiAlH4还原:选择性还原,C=C、C≡C不受影响。 1°醇 1°胺 2)Rosenmund还原:H2,Pd / BaSO4 , 将酰卤变醛,余不影响。

  17. 3) Bouveault-Blanc反应:钠+醇 ,酯变醇, C=C、C≡C不受 影响。 4) 腈还原:得胺,催化氢化或AlLiH4。

  18. 6 酯缩合反应(Claisen缩合)P.358 α 乙酰乙酸乙酯 交叉酯缩合反应

  19. Dieckmann反应:分子内缩合,合成五、六元环。)

  20. 7 酰胺的特性 P.360 1) 酸碱性 ~中性 弱碱 弱酸 结论:吸电子,碱性减弱;供电子,碱性增强。 邻苯二甲酰亚胺钾

  21. 2) Hofmann降解(重排)反应: (用途:制备较纯的伯胺,少一个碳。) 如:

  22. 反应机理

  23. 3) 脱水反应: 8 异羟肟酸铁反应(补充) 异羟肟酸 异羟肟酸铁:红- 紫 可用于鉴定羧酸衍生物羧酸(除酰卤外)。

  24. 五 制备 P.362 1 由羧酸制备 P.326,略 2 由羧酸衍生物转化 P.349,略 3 Beckmann重排 P.365,已学 :制备酰胺。

  25. 六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补充) 1 酸酐 由于酰卤和酸酐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难以稳定存在。所以,自然界中极少见。存在于斑蝥(máo,矛)等中药中的斑蝥素(具有环酐结构)只是一个特例。

  26.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7. 3 重要的酰胺 1)乙酰胺 无色结晶,熔点81℃,沸点222℃。溶于水﹑醇。纯品无味,市售品因含杂质而带臭味。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可用于制药等。 2)丙烯酰胺与聚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结构式见10.11),是最简单的不饱和酰胺。片状结晶,熔点84.5℃,溶于水及醇中。因含C=C,所以,可聚合成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用作医用胶粘剂(游离单体含量不超过0.05%),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诊断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胃肠炎等),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特异性,且可诊断不同型和株的病毒感染。

  28.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临床使用的药物中,不少含有酰胺的结构。最常见的是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旧称“先锋霉素”)两类抗生素。二者都含有β-内酰胺结构,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β-内酰胺环是这类抗生素发挥生理活性的必需基团。在和细菌作用时,β-内酰胺开环,再与细菌酰化,抑制其生长。具有杀菌能力强﹑副作用小﹑使用范围广的特点。结构如下:

  29. 七 乙酰乙酸乙酯 P.363 A.互为同分异构体; 1 互变异构: B.二者相互转化,达到动态平衡。 酮式,92.5% 烯醇式,7.5% 三种特性: A.与金属Na反应; B.使溴水褪色; C.使FeCl3显色。 互变异构现象广泛存在,随结构不同而异,如: 0.00015% 90.0%

  30. 2 乙酰乙酸乙酯的分解反应 稀OH- 酮式分解 浓OH- 酸式分解 3 α-H的活性:被取代

  31. 4 在合成上的应用 酮 酸 β-二酮 β-酮酸

  32. 实例分析

  33. 八 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P.367

  34. 实例1 一元酸

  35. 实例2 P.367

  36. 实例3

  37. 用途:合成以下羧酸

  38. 实例4-麦克尔(Michaele)加成 麦克尔(Michaele)加成:α、β-不饱和醛酮(酯、腈)与C-离子的1,4-亲核加成。P.288 , P.367

  39. 九 碳酸衍生物 P.368 1 光气(碳酰氯) 有剧毒,很活泼,可与水、醇 、氨发生反应: 水解 醇解 氨解

  40. 2 尿素(脲) P.369 动物及人尿中的代谢最终产物。 1) 弱碱性 硝酸脲,微溶于水,从尿中分离尿素。 2) 水解:参见酰胺的水解。

  41. 3) 加热反应与缩二脲反应 紫红色 缩二脲(或多肽)

  42. 十 油脂 P.538 (一) 结构 (二) 化学反应 (三) 油脂与中医药(补充) 我国中医药很早就使用油脂,造福人民的健康。以下略举数例。 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记载,以油脂(或酒醋)为粘合剂制成丸剂供内服。 在传统的中药炮制中,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称油炙法(又名酥炙法)。如羊脂炙淫羊藿。 在治疗小儿流涎时,中医常用油脂涂抹在下颏处,以防浸渍。此外,富含油脂的植物种仁(如火麻仁﹑柏子仁等),因质地润滑,中医常用作润下药(泻下药之一)。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卷十二“膏液”,有对油脂的系统专门论述。

  43. 十一 蜡 P.543 1 概述 蜡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饱和一元醇所形成的酯,此外,可能含有少量游离脂肪酸﹑脂肪醇和烃。 蜡在常温下为固体,比油脂硬而脆。理化性质与油脂相似,只不过在空气中更稳定,难皂化,难变质。

  44. 2 分类及用途 蜡依来源可分为动物蜡﹑植物蜡﹑矿物蜡三类。动物蜡主要有蜂蜡﹑虫(白)蜡﹑鲸蜡等;植物蜡主要有巴西(棕榈)蜡﹑甘庶蜡等;矿物蜡主要有褐煤蜡等;最常见的是蜂蜡﹑虫蜡﹑鲸蜡和巴西蜡四种。 蜂蜡是工蜂腹部蜡腺分泌的黄色固体,俗名“黄蜡”。用作软膏基质(如紫红膏)和蜡丸(如三黄宝蜡丸)。 虫蜡,亦称“四川白蜡”,简称“川蜡”,国际上称“中国虫蜡”。是寄生于女贞树或白蜡树的白蜡虫分泌物。产于四川等地,为我国特产。内服为强壮剂,外用为止血剂。在药剂学上又可作片剂包衣的打光剂。 鲸蜡是由抹香鲸头部取得的油腻物经冷却﹑压榨而得的粗结晶蜡,用以制药膏。 巴西棕榈蜡简称“巴西蜡”,又名“卡拿巴蜡”(carnauba wax)是附着于巴西棕榈树上的蜡。可以制鞋油﹑地板蜡﹑复写纸等。

  45. 6 药物举例 阿斯匹林 布洛芬 青霉素G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