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当前经济形势与产业结构调整

当前经济形势与产业结构调整. 冯 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增长 10.6%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能否演化全面的通货膨胀。 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不确定因素增加。. 有一致也有矛盾。. 通胀问题不同于前两次:告别短缺、全球化. CPI 走势 2008 年 1 月 7.1% , 2 月 8.4% , … , 5 月 7.7% 。. 2007 年的 CPI 涨幅( 4.8% )中,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当前经济形势与产业结构调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前经济形势与产业结构调整 冯 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0.6%)

  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4.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能否演化全面的通货膨胀。 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不确定因素增加。 有一致也有矛盾。 通胀问题不同于前两次:告别短缺、全球化

  5. CPI走势 2008年1月7.1%,2月8.4%,…,5月7.7%。

  6. 2007年的CPI涨幅(4.8%)中, 食品价格影响占85.4%(在CPI构成中,食品权重我国占1/3,美国13.9%,欧盟19.6%,日本24.5%); 居住类价格上涨的影响占12.5%。 与居民的感受存在着差异。

  7. 生产资料价格(PPI)的走势 2007年10月以来,出现上涨。 2008年1月4.8%,5月8.2%。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持续上涨。

  8. 特点: 猪肉、食用植物油引领(不同于1988年和1994年的情况),粮食。 出现了三轮明显的价格上涨:2006年6月-12月,肉、油;2007年4月-8月;2007年10月-2008年1月。 涨幅大:猪肉,2007年8月,涨128.8%。 连续三年丰产之后出现的粮价上涨。农产品价格水平总体上不如1996。

  9. 原因何在? 国内因素主导? 输入型通胀主导? 两者综合作用。 影响到政策选择。

  10. 国内因素: 供需失衡(猪肉)。 货币发行的溢出效应,流动性过剩。 投资增长过快。 要素成本提高过快(土地、劳动力)。

  11. 全球粮食价格出现持续上涨。2006-2007两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190%、玉米110%、大豆95%。2007/2008年世界谷物产量为20.72亿吨,消费量20.94亿吨,缺口2200万吨(DOA)。在2015年之前,大米、小麦、玉米价格的还将增长20%(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 。 生物燃料生产正在改变着世界食品的均衡格局,并通过价格上涨和波动影响着低收入群体。美国玉米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3,生产生物乙醇的使用量占玉米总产量的20%,今年达25%。2022年生物乙醇占1/3左右。一辆SUV的加油量可养活一个人一年。

  12. 全球资源性产品(石油、铁矿石等)价格的持续攀升。全球资源性产品(石油、铁矿石等)价格的持续攀升。 2007年铁矿石价格上涨95.6%,电解铜上涨40.4%,铝土矿30%左右。 我国一些资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石油50%,铁矿石(含铁量)超过50%,精铜矿70%。

  13. 能源产品价格 2002年年均26美元,2006年66美元,目前超过130美元。

  14.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出现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不仅影响美国的房地产,还影响到美国的金融体系和增长机制(零储蓄)。220万人将面临无家可归。 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OECD:2%;WB:2%; IMF:1.9%。 美林:1.6%;高盛:1.9%。 英国共识公司:欧元区:2%;日本:1.8%。

  15. 2007年11月,一些国家物价上涨率 委内瑞拉:18.6% 俄罗斯:11.1% 越南:10.0% 科威特:7.3% 中国:6.9% 印度:5.5% 美国:4.3% 巴西:4.2% 韩国:3.5% 欧盟(27国):3.1% 英国:2.1% 日本:0.3%

  16.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使得GDP增速降低0.5个百分点(刘遵义)。 直接影响:出口、部分商业银行。

  17. 世界各大机构对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WB 10.8% IMF 10.0% ADB 10.8% 英国共识公司 10.7% 摩根斯坦利 10.0% 高盛 10.9% 地震的影响:灾后重建对GDP的拉动作用大于地震的直接损失。

  18. 政策走势 坚持“两防”。也有人担心是否会出现滞胀。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5%,而去年同期43.9%。 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挑战:热钱流入,结售汇制度。是否加大财政政策的作用。 人民加速升值? 加快增加供给,肉、食用植物油、粮食;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 4.8%CPI控制目标能否实现?

  19. 1、世界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新特点 2、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发展阶段的判断 3、新发展阶段下的产业结构升级 4、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政策思考

  20. 世界产业结构正经历新一轮的深刻调整。在发达国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得到广泛采用,引领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升级;世界产业结构正经历新一轮的深刻调整。在发达国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得到广泛采用,引领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升级; 以放松管制、强化竞争、要素流动自由化为特征的制度创新,扩大了产业发展和全球转移的空间;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高的社会责任要求。

  21. 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 1、产业结构高科技化、知识化的趋势日益突出 知识型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 IT、BT 传统产业的改造; 劳动者智力化。据OECD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10年里,在其成员国的制造业领域,技术工人就业人数增加了10%,而熟练工的就业人数减少了70%。

  22. 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633.1亿美元,增长了15.9%,仍在亏损,但投资仍高达320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47亿美元。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633.1亿美元,增长了15.9%,仍在亏损,但投资仍高达320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47亿美元。 美国9大生物技术产业集群

  23. 2、产业全球转移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制造业的国际生产网络快速扩张,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产业价值链的梯度转移。2、产业全球转移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制造业的国际生产网络快速扩张,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产业价值链的梯度转移。 产业发展的开放性和互补性日益凸显。发达国家通过产业全球转移,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其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不断加强。

  24.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诱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第二次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尤其是IT技术)引发的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失去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部分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出去。 第三次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延续。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

  25. 3、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国际竞争的基础。 4、产业融合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产业形态创新。

  26. 服务业外包 • 2001年,全球项目外包市场的成交金额为3.7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金额的14.8%。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2004年市场规模达到6.3万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20万亿美元的规模。在美国2600多万家企业中,开展项目外包业务的企业大约占了三分之二。

  27. 5、循环经济、生态产业方兴未艾。 上世纪9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引起高度关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及其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1997年联合国通过了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

  28. 2000年日本通过了《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以2000年作为循环型社会元年。2001年修订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提出了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2000年日本通过了《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以2000年作为循环型社会元年。2001年修订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提出了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 日本政府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三个目标,一是2010年与2000年相比,资源生产率提高40%,二是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4个百分点,三是废弃物最终填埋处理量降低约50%。 资源生产率 = GDP/一次资源消费总量。

  29. 6、产业集中化趋势明显 跨国并购方兴未艾。 国内外竞争者之间进行战略合作。在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大约成立了6000多个企业战略联盟。

  30.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机制 1、企业的主体地位日益加强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都是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共同推动的结果。 企业是新技术的主要投资者、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孕育者和推动者。据联合国工发组织统计,1981~1997年,在OECD国家的整个研发支出中,企业研发支出比重由66%上升为69%,而政府所占比重则由15%下降到11%。 为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企业趋向于合作开发新技术。

  31. 2、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不断强化 国外一些经济学家明确主张,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并不仅仅依靠研发或信息技术的突破,真正的推动力量仍然是竞争、市场开放、放松管制和全球化等制度层面的因素。

  32. 3、政府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起到引导推动作用3、政府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起到引导推动作用 把科技政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新趋势。

  33. 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密切结合 积极整合技术创新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商品产业化最广泛的基础。欧盟中小企业研发新成果是大企业的3~5倍,人均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2倍;德国2/3的专利技术是由中小企业研发并申请注册的。美国某机构评定的20世纪最重大的65项发明创新,都是由中小企业和个人完成的。 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价格等经济激励手段。

  34. 自2002年起表现出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自2002年起表现出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 重工业 轻工业 2006年重工业比重为69.5%。 霍夫曼比率 形成机制

  35. 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36. 带头产业与高增长产业群 消费结构升级 城市化进程 外需特征 汽车 房地产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电子信息产业 投入产出关系 钢铁 水泥、电解铝等建材工业 石油石化 橡胶 机械 电子元器件

  37. 采掘业 原材料工业 加工工业 1995 19.16 40.57 40.26 2000 19.82 39.12 41.06 2001 17.29 40.26 42.45 2002 15.77 40.17 44.06 2003 14.58 40.32 45.10 产业向高加工度方向发展。 1995年为1:2.1:2.10。 2003年为1:2.77:3.09。

  38.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及其成因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是造成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39. 三次产业收入结构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指标(04、05、06)》、《中国统计年鉴2006》 其中,《世界发展指标》将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方便比较, 表中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近似等同于第一、二、三产业。

  40. OECD国家服务业分部门在GDP中的比重 %

  41. (二)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面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二)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面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42. 我国的能源密度

  43. Energy Consumption vs Economy Growth Energy density decreased 64% total from 1980-2000, and would wide only 20%, OECD 19%.

  44. 结构重型化导致单位GDP能耗增加 剩余影响 效率影响 结构影响 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被产业结构重型化所掩盖。

  45. 能源密度

  46. 战略性问题:资源约束加强条件下的经济持续增长。战略性问题:资源约束加强条件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更长期看,环境约束加强条件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47. 路径依赖问题

  48. (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的附加价值(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的附加价值 明显偏低。

  49. 制造业总量排序 注:1990年,中国制造业世界排名第9,所占份额为2.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