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09 Views
影片拍攝、剪輯技巧. 主講人:周旭毅. 器材 的選擇. 專業攝影機、 DV 攝影機、 SLR 數位單眼相機、 DC 照相機、手機、行車紀錄器 …. 拍攝技巧. 一、拿隱你的攝影機 拍攝時機體過度晃動,通過 TV 播放或者擷取到 電腦後,畫面將很不穩定,看起來頭昏眼花。 因此拿穩攝影機是任何成功影片最關鍵的基礎了。. 技巧運用. 找可以依靠的物體(如牆壁,柱子,樹木)來穩定住重心。 能使用三腳架(獨腳架)就一定要用。 找不到依靠也不能使用腳架時,要保持正確姿態:雙手握住攝影機,兩肘夾緊胸部,保持平穩的呼吸,雙腿跨立,把身體重心穩住。
E N D
影片拍攝、剪輯技巧 主講人:周旭毅
器材的選擇 專業攝影機、DV攝影機、SLR數位單眼相機、DC 照相機、手機、行車紀錄器…
拍攝技巧 一、拿隱你的攝影機 拍攝時機體過度晃動,通過TV播放或者擷取到 電腦後,畫面將很不穩定,看起來頭昏眼花。 因此拿穩攝影機是任何成功影片最關鍵的基礎了。
技巧運用 • 找可以依靠的物體(如牆壁,柱子,樹木)來穩定住重心。 • 能使用三腳架(獨腳架)就一定要用。 • 找不到依靠也不能使用腳架時,要保持正確姿態:雙手握住攝影機,兩肘夾緊胸部,保持平穩的呼吸,雙腿跨立,把身體重心穩住。 • 絕對不要邊走邊拍,不然你拍出的畫面會晃的很厲害,這一點拍攝時沒什麼感覺,後製時就會悔不當初。
拍攝技巧 二、掌握每個鏡頭的拍攝時間 • 一個CUT平均長度以4-6秒為宜。 • 建議長度:特寫2-3秒、中近景3-4秒、中景5-6秒、全景6-7秒、大全景6—11秒。 • 拍攝時應該注意要讓畫面中的東西有看頭,觀眾一般都對鏡頭中移動的物體比較關注,如果畫面中沒有重要或會動的東西,那麼長時間的一個鏡頭是毫無意義的。
運鏡 • Cut(拍攝原則要注意構圖、穩定及長度至少6秒鐘)Zoom in、out 水平搖攝Pan、垂直搖攝 TiltDolly & Track… • 一鏡到底:先如cut的方式定拍3秒以上再開始運動,以一氣呵成的方式到欲停止的定點再定拍3秒以上。
拍攝技巧 三、擺平你的攝影機 • 如果使用DC,拍攝的照片傾斜→後期調整可將照片輕鬆轉回水平位置。 • 但動態畫面如果傾斜嚴重,在電視機無法觀看 。較高級的DV在取景器及LCD上可以顯示工具 線來幫助你保持水平,如果你的DV沒有這功能 ,就要注意將畫面中的水平線(比如地平線) 及垂直線(如電線桿、大樓)和取景器或LCD 的邊框保持平行。
拍攝技巧 四、謹慎使用變焦 • 每一次變焦都是一種鏡頭運動的效果,如果漫無目的且頻繁使用變焦,觀看時影像會讓人感覺不穩定。 • 此外,頻繁變焦攝影機耗電增加,大大減少拍攝時間。 • 對於同一個場景的鏡頭表達,可使用不同角度和距離的定焦拍攝,效果或許會更好。
拍攝技巧 五、盡量避免逆光拍攝 • 順光能使拍攝物體更清晰,絕大部分情況下, 應使拍攝物體處於充分的光線強度下。而逆光 拍攝時,攝影機為保護感應器,會自動縮小光圈,造成畫面黑暗。 • 而在高反差情況下,很容易使高光部分曝光過 度,陰影部分又看不清楚,細節全部丟失。 • 秘訣:好的攝影者,永遠讓太陽在自己的背後。
拍攝技巧 六、白平衡的掌握 場景往往瞬息萬變,這一刻是室外的陽光明媚 ,下一刻可能就是室內的光影交錯,再下一刻 可能是山洞內的伸手不見五指。一般DV攝影機 的自動白平衡基本可以自動適應,不過要取得 漂亮影像,還是要根據場景色溫條件和拍攝對 象調節白平衡。
拍攝技巧 七、構圖平衡最重要 影像和照相、繪畫的構圖理念完全相通。構圖 的關鍵在於取得“平衡性、和諧”也就是看了 很舒服。比如拍攝大自然,地平線的位置會給 人以強烈的印象。拍攝時,地平線要盡量避免 處在畫面的等比線上,因為這樣做會把畫面均 分為兩半,給人以呆板的感覺。地平線處在畫 面下方,會給人以寧靜的感覺,而處於上方, 給人的感覺則是活潑、有力的感覺。
拍攝技巧 八、獨特視角顯個性 • 使用不同的機位可以輕鬆獲得不同的視角,從而營造出不同的鏡頭氣氛。 • 仰視:鏡頭由下往上拍攝主體,可以突出被攝體的高大形象。 • 俯視:鏡頭由上往下拍攝主體,可使得被攝體變的渺小而產生戲劇性的效果。 • 平視:鏡頭在水平位置拍攝主體,最常見的鏡頭類型。
拍攝技巧 九、對焦 • 通常主體都放在焦點位置上,使觀眾可以清楚地注意到。對焦—基本功,可善用自動對焦功能,但特殊鏡頭另當別論(變焦鏡頭需手動)。 • 自動對焦失靈的狀況:主體在玻璃的後面、主體和背景反差過大(逆光時)。 • 自動對焦大都採用中心對焦方式,且對焦需花費一定的時間,拍攝動態畫面時,通常改用手動對焦。
拍攝技巧 十、好好利用景深 • 景深:成像最清晰的點是焦點,焦點前後的一段距離內成像也比較清晰,此範圍就叫景深。 • 控制景深最有力的工具是光圈--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 景深是表達主體和背景關係的有力工具。景深小,則只有在焦點前後很小的範圍內成像才清晰,可凸顯主體。反之,景深大則前後畫面皆清晰,適合拍攝大場景使用。
剪輯技巧與觀念 規格:SD—NTSC30格/秒 720 X 480 HD—720P、1080P
剪輯技巧與觀念 影片元素:VIDEO、PICTURE、AUDIO、MUSIC、文字、動畫… 剪輯:影片元素的排列組合。 電影剪輯手法:卡接、溶接、淡出淡入。
剪輯技巧與觀念 • 剪輯順序--先舖聲音(旁白、訪問者、現場音、轉場音)再放畫面。 • 影像內容挑選—需符合聲音內容,讓觀眾一目了然。
剪輯技巧與觀念 • 有些人指出流暢的秘訣是動接動,其實這並不是唯一方法,剪輯還有靜接靜、動接靜、靜接動效果要因片而異,都一樣能剪出很流暢的片子。畫面剪輯其實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 • 兩個畫面不能是相同景別相似機位(同機位剪輯是大忌,除非你追求特殊效果)。 • 千萬別Zoom接Zoom、Pan接Pan
剪輯技巧與觀念 • 聲音表現:你有沒有註意好的片子的聲音?這些好片子如果不聽聲音、光看畫面,你是不是也會有跳躍感? • 聲音的連續是很關鍵的,有的片子完全用聲音來貫穿整個情節,可能你的片子加上了音樂、一些現場聲效後會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