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23 Views
如 何 续 编 故 事. —— 语社学科组学习研讨活动. 目录. 什么是故事 什么是续编故事 续编故事的四个要素 如何续编故事 续编故事的三个常见问题 续编故事中的注意事项. 一、 什么是故事?. 故事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关于人的故事;一种是间接涉及人的寓言故事。 通常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具备: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细节,而把故事 串连起来的还需要一条线索。. 情感: 故事 必然涉及人的情感,而情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 是否具有情感关系,是故事建立 的首要 前 提 。. 二、什么是续编故事.
E N D
如何续编故事 ——语社学科组学习研讨活动
目录 • 什么是故事 • 什么是续编故事 • 续编故事的四个要素 • 如何续编故事 • 续编故事的三个常见问题 • 续编故事中的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故事? • 故事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关于人的故事;一种是间接涉及人的寓言故事。 • 通常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具备: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细节,而把故事 • 串连起来的还需要一条线索。
情感: 故事必然涉及人的情感,而情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 是否具有情感关系,是故事建立 的首要前提。
二、什么是续编故事 给出一个既定命题,比如说一个开头、一个或者若干个关键词,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即兴创作,并且将故事在规定时间内复述出来。
三、续编故事的四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其中,人物要有冲突, 情节悬念强烈, 叙述要有画面感。
四、如何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主题。 主题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观察。可以说主题无处不在,只是你是否发现。你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什么主题的故事,如关于亲情的《孔融让梨》,友情的《小鲤鱼跳龙门》,蕴含道理的《狼来了》……
2.结构故事 进入------情节 ----人物 ------矛盾冲突(形成高潮) -------结局。
3、讲故事 (1).根据命题,选择主题、设置情节; (2).根据情节设置人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 物,以及他们的关系; (3).注意对环境的描述,以烘托人物; (4).寻找或设计矛盾,制造矛盾冲突,形成 高潮。 (5).选择结局。
最忌讳把话说的很“大”,大话一出口就很难和具体人物情节直接挂钩,不知不觉就发展到评论,论了半天也没有分。最忌讳把话说的很“大”,大话一出口就很难和具体人物情节直接挂钩,不知不觉就发展到评论,论了半天也没有分。 4、把故事说“小” 例如:故事《三个和尚》说的是三个和尚在一起生活,谁都不想去挑水,都想喝别人挑好的水,结果都没有水喝。在讲述故事中不能加入大量的对故事人物、事件的评论性的话,否则就变成了一篇议论文。
要从常人忽视的角度去构思故事、叙述故事。 5、故事角度要新 例如:《狐狸和乌鸦》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那块到嘴的肥肉后,乌鸦就一直后悔极了。 有一天,乌鸦又觅来了一块肉。当它在一棵树上歇脚时,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 狐狸发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大肥肉,馋得口水差一点就流成了一条河。她眼珠咕噜一转,就温和地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姐姐,你可能不知道!上次我偷你的肉也是被逼无奈,我生病的一双儿女在家一直喊着我饿了。你就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我这一回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让我想想,嗯,好吧!”乌鸦笑着说。 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聪明的乌鸦早已识破了狐狸的诡计。它转身就往溪旁的一棵树上飞,并把肉插在了树枝上。狐狸看见对面的小溪上有块大肥肉,一分一秒也没耽搁,就立刻跳进了小溪里,之后才发现是肉的影子。乌鸦在旁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心想:你这只狡猾的狐狸,看你还敢来惹我吗!”你们猜!从此以后,这只狡猾的狐狸还来找过乌鸦吗?
6、故事要具有合理性 合理性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人物性格、情节在故事前后保持 一致,不能有矛盾。 二是故事情节不能违背生活逻辑、情 感逻辑、思维习惯等。
营造悬念就是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调动听众听故事的兴趣营造悬念就是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调动听众听故事的兴趣 7、要善于营造悬念 例如: 幼儿小故事《咕咚来了》 早晨,湖边寂静无声。一灰一白一黄三只小兔快活地扑蝴蝶。 忽然湖中传来“咕咚”一声,这奇怪的声音把小兔们吓了一大跳。刚想去看个究竟,又听到“咕咚”一声,这可把小兔们吓坏了······ 回到湖边,又听见“咕咚”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众动物不禁大笑起来。
8、抖包袱 就是交代悬念的原因。这原因最好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例如:故事《母狐救子》 一连三只正下蛋的母鸡被狐狸拖去了,爸爸很生气,他到山坡边找到狐狸窝,往窝里灌水捉住了小狐狸。爸爸用曾经拴狗的铁链拴在小狐狸脖上,在四周,小狐狸够不到的地方布上套子。只要母狐狸敢靠近,肯定会被套子套住。 母狐狸坐在套子的外围,只在我们靠近时才离开,我们一走开它又跑回去。 第二天,母狐狸只出现了一次便失踪了。 又过了一天,母狐狸还是没有露面······ 结局是:我们在屋后的小沟内找到一个新扒的洞口时,那根铁链就掉在不远处,拴在小狐狸脖上的皮带被咬成两截,一溜蹄印伸向了远方的树林。 在橛子旁的洞中,有一些沾满血污的碎木屑,在碎木屑里我找到了五颗牙齿。“为了救它的孩子,竟然把牙齿都啃掉了!”爸爸感动地说。我则小心地捡起牙齿,擦掉牙齿上面的血用纸巾包上。那牙齿晶莹透亮,好像还有些温暖。 每当我打开纸包看到牙齿,那两只狐狸一下子就出现在我面前。
大家可以事先找一些故事性强的有哲理的有情节的小故事,自己用100-200个词将故事整理出来,并划出这个故事的主题和关键词。20个左右,然后就开始记忆。大家可以事先找一些故事性强的有哲理的有情节的小故事,自己用100-200个词将故事整理出来,并划出这个故事的主题和关键词。20个左右,然后就开始记忆。 记忆的重要性在于让你节约考场上思考的时间。 9、多准备一些故事
10、联想 拿到题目后要想是否和之前碰到过的某个故事挂钩。然后,一时间确实没有想法的就要考虑自己编故事了。
五、续编故事的三个常见问题: 1.结局问题 结局可以有,但是不强求。开放式结局是趋势,可以让个人更自由地发挥;封闭式结局是传统,可以显示出个人的创作把握能力。
2.题材问题 题材不限制,但不支持过于天马行空。不要去叙述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不要刻意追求新奇特。
3.真实还是虚构 根据第一直觉,最稳妥的办法是生活中既有的故事,其次是道听途说、阅读、观看到的故事,最后才是虚构。不过如果有良好的虚构能力和灵感,虚构仍然是 最凸现个人性格和创作能力的方法。
六、续编故事中的注意事项: 由于续编故事环节是“说”给人听的。 因此,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就要在 “口语化”、“形象化” 等方面下功夫。
1、口语化 要求: ①多用短句、简单句,少用长句、倒装句。 语言大师老舍曾要求:“试试嘴里怎么说就怎么写”,“从现成话里掏东西”。 ②多用口语词、双音词,少用文言词、单音词。
2、形象化 如:“乐山大佛身高71米,头长14.7米,宽10米, 耳长6.72米,脚背长11米,宽9米。” “乐山大佛有30多层楼高,仅耳朵就有4个成年人叠起来那么长,它的脚背上可以停5辆汽车,它的脚的大拇指甲上,可以摆上一桌酒席。”
3、体态语要自然,要与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相协调。不要有过多的小动作。3、体态语要自然,要与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相协调。不要有过多的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