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目睹家暴兒少 案例研討

目睹家暴兒少 案例研討. 鍾宜利 婦女救援基金會 關懷目睹兒少方案特約講師 兒童輔導工作者. 案例一:國小二年級. 張明,二年級,男生,學習程度落後許多,過動合併注意力缺損症,是個單純善良的孩子,但因行為常常干擾到同學,遊戲時也過於急躁破壞了遊戲的樂趣,因此不受同學歡迎,同學會排擠與嘲笑張明,甚至對他講出「你好煩」「我們都討厭你」的話。 張明易怒,會主動挑別人毛病,對同學挑釁想證明自己的厲害,但往往惱羞成怒而開始動手追打同學、罵髒話,或威脅要找爸爸或六年級的哥哥來班上「報仇」。張明在班上是個很容易闖禍惹麻煩的學生,他自己也不快樂,越來越孤單。

Download Presentation

目睹家暴兒少 案例研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目睹家暴兒少 案例研討 鍾宜利 婦女救援基金會 關懷目睹兒少方案特約講師 兒童輔導工作者

  2. 案例一:國小二年級 • 張明,二年級,男生,學習程度落後許多,過動合併注意力缺損症,是個單純善良的孩子,但因行為常常干擾到同學,遊戲時也過於急躁破壞了遊戲的樂趣,因此不受同學歡迎,同學會排擠與嘲笑張明,甚至對他講出「你好煩」「我們都討厭你」的話。 • 張明易怒,會主動挑別人毛病,對同學挑釁想證明自己的厲害,但往往惱羞成怒而開始動手追打同學、罵髒話,或威脅要找爸爸或六年級的哥哥來班上「報仇」。張明在班上是個很容易闖禍惹麻煩的學生,他自己也不快樂,越來越孤單。 • 老師與媽媽連絡,想讓家長了解孩子在班上的行為,順便與媽媽討論張明過動應服藥的問題。媽媽的焦點卻放在爸爸身上,跟老師抱怨張明就像他爸爸一樣自卑又暴躁、爸爸打小孩也打太太,爸爸會當著孩子的面前辱罵並毆打媽媽,媽媽抱怨自己在家中一點威嚴也沒有,更提不上能管教張明。 • 媽媽表明無力管教張明,卻也不希望老師與爸爸溝通,拜託老師不要打電話給爸爸,並要求老師再多給她一些時間。然而兩個月過去了,張明的問題並未改善,甚至出現更多憤怒的行為,如,用拳頭捶同學的背或踹椅子… • 寒假過後,張明的出席率很不穩定,而且突然變得愛哭,有一天中午老師與張明聊天,得知張明的媽媽被爸爸打到住院了………

  3. 案例二:國小三年級 • 宣宣,女生,三年級,習慣性遲到,原因是晚睡爬不起來。家人都有喝酒的習慣,爸爸甚至到酗酒,有多次送急診的紀錄,父母的感情不佳,常起爭執或酒後互毆。案家打打鬧鬧的情況已是附近鄰居都知曉的事情,班上一些同學也都知道。 • 有一天,宣宣第三節課才到校,才吃過午飯,媽媽打電話到校表示希望宣宣能早點回家。連著好幾天,媽媽都打電話來幫宣宣請假,老師詢問原因,媽媽向老師袒露說,幾天前和先生爭吵,先生毆打她,導致舊疾復發無法行走,需要有人照顧,但宣宣上面兩個姐姐早已離家或不管事情,只有萱萱最乖,媽媽希望宣宣在家陪她。 • 老師與媽媽溝通,認為宣宣需要回到學校上學,隔天,宣宣也到了學校,但一直心神不寧,上課時不斷查看手機,下課時也不斷詢問老師是否可以提早回家,老師關心宣宣的擔憂,宣宣提到怕媽媽「不見了」。

  4. 案例三:國小四年級 • 宜君,女生,四年級,在班上的學習表現與人際適應都很正常,這陣子卻開始出現上課打瞌睡、作業缺交、常跟別人借課本、習慣性遲到,或是放學不馬上回家,待在學校晃蕩到六、七點才回家的狀況。 • 老師好幾次提醒與叮嚀宜君,宜君表示知錯並答應要改進,請求老師不要聯絡家長,怕被媽媽罵。但是宜君上課的精神常常不專心,或是昏昏欲睡,令老師十分擔心。 • 老師仍是請媽媽到學校來談談,媽媽客氣地對老師表達歉意,表示家裡最近在裝修,因此環境較髒亂,解釋了宜君作業常常找不到而缺交的問題,媽媽也同意宜君晚歸的狀況,希望老師不用催促宜君早點回家,還拜託老師可以多找點事情讓宜君幫忙。 • 老師某一天聽到宜君在跟同學討論作夢的話題,得知宜君最近常常在做惡夢,夢到被爸爸跟蹤和追殺,或是夢到有鬼在跟她說話,宜君跟同學抱怨說每天都沒睡飽、好累….

  5. 案例四:國小五年級 • 阿坤,男生,五年級,課業優良,排名全班前兩名。聰明但缺少熱情,常冷眼旁觀同學,不主動與人打交道,但一旦覺得同學惹到他,制止無效後,阿坤立刻出手攻擊,用暴力嚇退同學。會將同學按倒在地上猛打,或攻擊臉部。 • 作文課時,老師出了一個題目「最快樂的事」。阿坤的作文中寫道「我的生活中,沒有快樂兩個字,只有痛苦,每天都是痛苦的感覺,痛苦到我快受不了了….. 。我討厭爸爸,我會被逼瘋,我活在這個世上有什麼意義呢?我的意義只是被爸爸利用到處去虛榮而已吧……最快樂的事情,應該就是長大報復我爸…幹掉我爸…我死了或被抓去關都無所謂,至少我可以拯救媽媽跟妹妹,媽媽實在太懦弱了…」。 • 老師私下找了阿坤談話,詢問寫作文時為什麼有這樣的感想,阿坤只表示爸爸給的課業壓力太大,他覺得很累很辛苦,當老師問到「拯救家人」的意思時,阿坤不語,隨後表示「沒有,我亂寫的」。 • 老師繼續觀察阿坤,發現阿坤十分不快樂、冷漠、而且情緒起伏大,爆發的衝動攻擊力極強。

  6. 案例五:國中一年級 • 阿坤、男生、七年級、數理資優班。與人的關係疏離,沒有要好的朋友,不跟同學玩在一塊了,冷眼旁觀同學的笑鬧,偶爾會開心的笑出來,但立刻裝做不屑的樣子,防衛心強,是個獨行俠。 • 非常有正義感,無法忍受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看到同學無故被欺負,雖不關他的事,也會挺身而出毆打欺負人的人。老師詢問阿坤為什麼要打人時,阿坤的回應是「那種人就是該打,我打他並不是欺負他,而是要讓他知道自己錯了,給他一個教訓!」。阿坤會合理自己打人的正當性,認為自己理所當然需要替弱小出一口氣。 • 阿坤在第二次段考時,突然成績大幅下滑,爸爸到校責難老師,並要求老師要逼迫阿坤的課業。老師與爸爸溝通勿給阿坤太多壓力。隔天阿坤精神不好且臉頰有瘀傷,老師關心阿坤,阿坤拒絕與老師談話。 • 輔導老師約談阿坤,阿坤透露出「殺父」的念頭與計畫,再幾次約談後,阿坤提到自己遭遇父親極大的精神壓力,被逼得沒有空間可喘息,也告訴輔導老師媽媽完全幫不上忙,媽媽為了躲避爸爸的暴力而寧願長時間工作,母職的角色與功能薄弱。老師也不敢再與爸爸溝通,深怕爸爸又對阿坤出氣。 • 有一天,社會局社工通知校方,要到學校訪視阿坤,原來阿坤的弟弟被通報兒保,社工需要了解更多案家的資料…….

  7. 案例六:國中三年級 • 芬芬,女生,九年級。有一天幾位男同學在班上互嗆扭打,芬芬立即奪門而出在走廊上哭了起來,幾位好同學上前關心她,芬芬不斷哭泣並表示頭昏想去保健中心休息。之後回到班上後,芬芬顯得緊張不安,剩下幾節課都不與同學講話,也不敢看那幾位男生。 • 芬芬接著好幾天,都要到保健中心報到,老師關心芬芬的狀況,芬芬提到會心跳加速和頭昏,老師提醒芬芬請媽媽帶她去看醫生,芬芬支支吾吾的答應說好。但是芬芬又接續好幾天到保健中心去躺,也坦承並未請媽媽帶她去看醫生,表示不想讓媽媽太操心。 • 芬芬有一天突然對一名同學大發脾氣,只因為同學撞到了她的桌子而未說對不起,芬芬對同學大吼「不要臉的男生,只會找女生麻煩」,大家都認為芬芬這次太小題大作了。 • 老師持續關心芬芬,芬芬終於告訴老師自己的心事:爸爸最近喝醉酒常跑到外婆家撞門騷擾,揚言要爭回監護權帶走芬芬跟妹妹,芬芬十分恐懼飽受驚嚇,不知該如何是好,芬芬也擔心爸爸會到學校把她給綁架走…….

  8. 案例七:男性家長 • 小連,男生,四年級。媽媽是越南人,爸爸因為必須長期洗腎,身心健康都不佳,常有自怨自艾的情況。 • 爸爸從一年級就常打電話給小連的導師,抱怨小連的行為問題,也坦承自己的身教不好,造成孩子行為也偏差。爸爸從一年級開始就向學校詢問親職問題,直到四年級了,還是常打給小連的導師,訴說同樣的問題。 • 爸爸告訴老師自己有憂鬱症,但不見得會定期服藥, 爸爸也多次主動坦承自己是家暴加害人,因懷疑自己的太太有外遇,加上認為太太教壞了小連,而常失控毆打太太。爸爸每次跟老師談話,就像在告解般的訴說自己的苦楚與失控的行為,一方面抱怨小連不受教(對爸爸罵三字經、比中指、吐口水),一方面又拜託學校能輔導小連的行為。 • 雖然爸爸沒有在上班,但總不願意在白天到校談,要求和老師約傍晚六點多會談,爸爸的訴求是希望老師了解他的苦衷,希望老師能勸他太太不要外遇(要太太返家),希望學校輔導小連的心理健康,不希望小連長大後也變成打老婆的男人。 「」

  9. 案例八:女性家長 • 愛愛,女生,五年級,個性溫和,喜歡裝可愛、逃避衝突、沒有自己的意見、不表達需求、容易哭泣。雖然個性隨和在班上是乖乖牌,但是人緣並不是很好,雖未被排擠,但沒有要好的同學,下課時常一人坐在位子上發呆。 • 被同學欺負或權益受損時,常傻笑以對,同學都認為愛愛不可能會生氣。和同學發生誤會時,愛愛最常先講的一句話:對不起。 • 媽媽跟老師抱怨愛愛在班上被欺負,希望老師能幫忙。親師溝通過程中,媽媽表現出討厭、不接納愛愛的態度,認為愛愛「笨」「沒自信」「不夠精明」「軟弱」。媽媽坦承愛愛在家就常是畏畏縮縮的樣子,也透露愛愛的爸爸非常權威。 • 媽媽開始向老師抱怨爸爸在家的家暴問題,當夫妻倆吵架,甚至是爸爸打媽媽時,媽媽會期待愛愛能替她講句公道話,媽媽訴苦為了給愛愛完整的家,才堅持不跟爸爸離婚,認為愛愛應該要「更會想」「站在媽媽這邊」,媽媽表示很失望女兒「沒膽」「西瓜偎大邊」。 • 媽媽頻繁跟老師聯絡,訴苦,並希望老師能教導愛愛要多幫著媽媽,也期待老師能當調解者,要老師勸說先生不要再打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