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制作 ● 唐邕

制作 ● 唐邕. 主要内容. 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透视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绘画透视的种类及素描中透视的应用. 一、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1 、文艺复兴时期,透视研究基本上是分 三 个方面来进行的,即: 线透视 (形体透视)、 空气 透视 和 隐没 透视 。. 线透视: 是一种把立体三维空间的形象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 绘画 方法,使观看的人对平面的画有立体感,如同透过一个透明玻璃平面看立体的景物。 (物体越远,视角越小).

arl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制作 ● 唐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制作 ●唐邕

  2. 主要内容 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透视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绘画透视的种类及素描中透视的应用

  3. 一、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1、文艺复兴时期,透视研究基本上是分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即:线透视(形体透视)、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 线透视:是一种把立体三维空间的形象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绘画方法,使观看的人对平面的画有立体感,如同透过一个透明玻璃平面看立体的景物。(物体越远,视角越小) 空气透视:用颜色的鲜明度的大小表现物体的远近:近处物体色彩鲜明,越远的物体越失去原来的颜色。(山越远越蓝,是由于空气和烟雾的影响) 隐没透视:用物体清晰度的大小表现物体的远近,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谓“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树无枝,远人无目”,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4. 丢勒

  5. 丢勒

  6. 若从一点看全幅,则不符合透视法,但是观众移动着看去欣赏画面时,每个局部都似生活景象,这种透视法的画面,有利于充分表现人物及局部。由于画面的视点不是集中,而是分散到与画面等大面积,成为无数分散的视点,故名。散点透视有纵向升降展开的画法,中国画论称为高远法;有横向高低展开的画法,称为平远法;还有远近距离展开的画法,称为深远法。 2、散点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 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散点透视是多视点的透视,它不像焦点透视那样只有一个固定的视点,而是将移动视点所看到的多角度景物描绘下来的组合。

  7. 《清明上河图》

  8. 《清明上河图》

  9. 《韩熙载夜宴图》

  10. 3、透视学是一切设计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学科,是表现设计者创造力最强的技术手段。 对任何一位从事表现艺术设计的人来说,透视图都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从事美术、建筑、室内设计,都必须掌握如何绘制透视图,因为它是一切作图的基础。透视有助于形成真实的想象。而且它是建立在完美的制图基础之上的。

  11. 二、透视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透视”即“透而视之”。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研究透视图形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几何作图的方法,把三维立体的景物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科学理论就称为透视学。 绘画透视即是在平面的画纸、画布等材料上创造立体物体、立体空间的一种方法,是把不管是观察到的还是想象中的的物象信息转化成一种在平面上体现立体形状和空间的语言或体系。

  12. 透视是绘画制造空间感的主要手段。透视知识对于素描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造型的准确很大程度上是透视的准确。

  13. 透视三要素: 眼睛 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 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 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特征: 1、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 2、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 3、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 近越清晰。

  14. 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15. 三、绘画透视的种类及素描中透视的应用 透视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 1、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它的上下两条边界与视平线平行时,它的消失点只有一个,正好与心点在同一个位置。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16. 一点透视

  17. 一点透视又叫平行透视、焦点透视,它是素描最常用的透视形式,也是最基本的作图方式之一。一点透视又叫平行透视、焦点透视,它是素描最常用的透视形式,也是最基本的作图方式之一。

  18. 一点透视

  19. 2、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物体平行的透视。通常存在着两个消失点,其每个面都与画面形成角度,两个侧面的线条向左右两个消失点集中。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20. 两点透视

  21. 两点透视

  22. 3、三点透视(又称斜角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23. 三点透视

  24. 在素描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圆形物体,圆形物体的透视变化同立方体的规则是一样的,只是表现上不同,例如圆柱体的弧度随视点的距离和上下、左右的位置产生变化,距离越远弧度、长度越小,偏离视心点越远弧越大在素描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圆形物体,圆形物体的透视变化同立方体的规则是一样的,只是表现上不同,例如圆柱体的弧度随视点的距离和上下、左右的位置产生变化,距离越远弧度、长度越小,偏离视心点越远弧越大

  25. 素描中透视的应用

  26. 结束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