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k likes | 1.95k Views
眼的解剖与组织学. 南通大学临床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 管 怀 进. 眼球 眼 视路 眼附属器. 第一节 眼球. 外观:近似球形 大小:前后径 24 垂直径 23 水平径 23.5 位置:眼眶前部 突出度: 12~14mm 两眼间差 <2mm 重量: 7g 构成 球 壁 眼内容. 一、眼球壁. 角膜( 1/6 ) 外层(纤维膜) [ 保护、维形 ] 巩膜( 5/6 )
E N D
眼的解剖与组织学 南通大学临床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 管 怀 进
眼球 眼 视路 眼附属器
第一节 眼球 • 外观:近似球形 • 大小:前后径 24 垂直径 23 水平径 23.5 • 位置:眼眶前部 • 突出度:12~14mm 两眼间差<2mm • 重量:7g • 构成 球 壁 眼内容
一、眼球壁 角膜(1/6) 外层(纤维膜) [保护、维形] 巩膜(5/6) 眼 虹 膜 球 中层(葡萄膜) 睫状体 壁 [遮光、营养] 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感光]
角膜 外形:稍向前凸的透明盘状组织 解剖数据: 横椭圆形 横:11.5~12mm 纵:10.5~11mm 前表面曲率半径 水平7.8mm 垂直7.7mm 屈光力+48.8D 后表面曲率半径 6.8 屈光力-6D 中央厚 0.5~0.57mm 周边厚 1mm
角膜 • 组织学 上 皮 层 前弹力层 实 质 层 后弹力层 内 皮 层
上 皮 层 • 厚50-100UM,5-6层细胞组成,与角膜缘上皮及结膜上皮相连续。 • 表 层:扁平鳞状上皮细胞,无角化,核小而扁2~3 层,富含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糖原 • 中 层:2~3层多边形翼状细胞,体积大 • 基底层:单排圆柱状细胞,半桥粒与前弹力膜粘连 紧密,炎症和水肿可使之与基底膜分离
上皮层特点 • 再生能力强:在角膜缘存在干细胞 • 感觉敏锐: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丰富
前弹力层 • 厚度8-12um,不含细胞 • 非真正弹力膜,属浅基质层 的特化部分
前弹力层特点 • 对机械损伤及病原微生物抵抗力强 • 损伤后不能再生
实质层 最厚,占角膜厚度90%,由三种成分构成 1、胶原纤维 2、角膜细胞 3、细胞外基质
实质层板层结构特点 • 每层厚1.5~2.5um • 200~250个板层 • 前面1/3排列稍乱,后部2/3板层排列较为规律 • 同一板层内并行排列 • 不同板层间成直角交叉 • 板层间存在少量游走细胞和固定细胞 • 损伤后不能再生
结构 前1/3,厚1~4um,胚胎性 后2/3,厚5~15um,无定形,颗粒状 纤维交叉处形成六边形结节,间距100nm 后弹力层
后弹力层特点 • 弹性大、坚韧 • 阻止细胞和血管通过 • 抵抗自溶
内皮层 • 幼儿 圆形成立方形,核大胞浆少 • 青年 六角形核变小 • >60岁 多角形,大小不均,胞核更小 • 数量 3.5×105,厚4-5um,宽18-20um • 细胞间紧密连接,具有泵功能
内皮层特点 • 随年龄增加而数量减少 • 幼年:3500-4000 • 成人:1400-2500 • 角膜移植术后1000 • 修复依靠周围细胞的滑行和增大
角膜透明性保持与解剖的关系 • 无血管、无色素 (2) 纤维小板晶格状排列 (3) 上皮、内皮屏障作用 (4) 泪膜
角膜营养来源 1、角膜缘血管网 2、房水 3、空气
角膜的神经支配 • 三叉神经节 睫状长神经 环状神经丛 失去髓鞘分叉 上皮下神经丛 终末小球
角 膜 缘 • 临床定义:角巩膜移行区,半透明, 宽约1.5-2mm,上下宽>内外宽 • 解剖定义:前界为前后弹力层终端的连线;后界为自巩膜突向眼球表面作的垂直线;又以Schwalbe线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后部内表面含小梁网和巩膜静脉窦
角 膜 缘 • 角膜缘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多达10层,增生形成放射状排列的 Vogt栅栏 • 栅栏作用:增加基底细胞面积,有利吸取营养,从而有利细胞再生 • 基底细胞层含有干细胞
巩 膜 • 外观:瓷白色 • 解剖数据: • 巩膜厚度:0.3~1mm • 前接角膜 • 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 内1/3巩膜筛板 • 最薄处:巩膜筛板,直肌附着处、角巩缘 • 最厚处:视神经周围 • 外被:眼球筋膜
巩膜的组织结构 • 巩膜上层:纤维组织松弛,血管丰富 • 实质层:结缔组织/弹力纤维,紧密,血管少 近角膜处环形排列,其它部位与眼子午线同 • 巩膜内层(棕黑层):弹力纤维多于基质层, 棕 色,与脉络膜外表面存在潜在腔隙,即脉 络膜上腔
巩膜的血液应和神经支配 • 血供 • 直肌附着点以前:睫状前动脉形成的表层巩膜血管网 • 直肌附着点以后:睫状后短动脉和长动脉分支供应 • 神经支配:睫状神经分支
葡萄膜 • 虹膜 • 睫状体 • 脉络膜
虹膜 外观:富含色素(棕色) 的圆盘状膜 解剖标志: • 瞳孔 位于虹膜的中央,2.5~4mm, 大小可变,并非居中 • 虹膜卷缩轮:距瞳孔缘1.5mm • 虹膜根部:与睫状体连接处,很薄,易离断 • 虹膜纹理:表面不平的皱褶和隐窝
虹膜组织学 • 内皮细胞层 • 前界膜 • 基质层:瞳孔括约肌,位于瞳孔缘部 • 色素上皮层:瞳孔开大肌 • 内界膜:视网膜的虹膜部,为两层上皮细胞所组成,前层扁平梭形,后层多边立方形
虹膜生理特点 • 瞳孔,调节入光量 • 富含血管,渗出性炎症 • 富含神经,炎症致痛
睫状体 • 矢状面呈三角形宽约6mm的环状组织前接虹膜很部,后移行于脉络膜,是葡萄膜的间部分,外侧与巩膜毗邻,内侧环绕晶状体赤道部,面向后房及玻璃状体 • 睫状冠(1/3)(2mm) • 前部肥厚部,其内侧表面有70—80个纵行放射状突起,称睫状突 • 睫状环(2/3)(4mm) • 后部扁平部锯齿缘为界,移行于脉络膜。从睫状体至晶状体赤道部有纤细的晶状体悬韧带与晶状体联系,血管少,压力低。
睫状体组织学结构 • 睫状肌: 纵 形 房水排出 放射状 房水排出 环 形 调节
睫状体组织学结构 • 实质层 • 富含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基底部含虹膜动脉大环。 • 睫状上皮层 • 外层色素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延续;内层无色素上皮,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延续,分泌房水。两层连接牢固。
生理特点 1、生成房水:营养、眼压 2、调节
脉络膜 • 位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的富含血管和色素的组织, 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 • 锯齿缘:虹膜与脉络膜交界处 • 分层: • 脉络膜上腔 • 大血管层 • 中血管层 • 毛细血管层 • 玻璃膜
脉络膜生理特点 1、暗房作用 2、营养视网膜外五层 3、血液丰富易发生炎症或感染
视网膜 • 前接锯齿缘,后止视乳头周围,位于眼球内表面 的一层透明组织,外邻脉络膜,内含玻璃体。 • 解剖标志: 视乳头:纵椭圆形, 淡红色, 1.5mm 黄 斑:视乳头颞侧 缘3mm处, 约1~3mm, 色素 较多
视网膜 组织学 RPE层 光感受器层 外界膜 外颗粒层 外丛状层 内颗粒层 内丛状层 节细胞层 神经纤维层 内界膜
视 网 膜 • 色素上皮层:最外层,单层六角形细 胞,核位于基底,充满色 素颗粒,顶部有很多微绒 毛伸入光感受器,色素上 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参与 血视网膜屏障的构成;与 神经上皮层有潜在腔隙。
视 网 膜 • 色素上皮层功能 • 吸收光线 • 储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形成 • 吞嗜视细胞外节膜盘
视 网 膜 • 光感受器层——视杆细胞 • 分布:1.25亿个,距中心凹 0.13mm 处出现,距中心凹5-6mm处最多,往周边渐次减少 • 结构:分内外两节,外节呈圆柱状,由600-1000个扁平膜盘堆叠而成,膜盘内有微小颗粒,内含视紫红质;膜盘与外部胞膜不相连;脱落后由色素上皮吞嗜
视 网 膜 • 光感受器层——视锥细胞 • 分布:主要位于黄斑部,距中心凹10度始迅速减少,周边部很少 • 结构:分内外两节,外节呈圆锥状,较短;膜盘不含视紫红质而含视紫蓝质;膜盘与外部胞膜相连;外节不被色素上皮吞噬
视 网 膜 • 外界膜:邻近的光感受器与Muller 细胞 结合形成,不是真正的膜。 • 外核层:杆、锥细胞的胞核构成 杆细胞核小,圆或椭圆形 锥细胞核大,椭圆形 于中心凹处最厚,约10层
视 网 膜 • 外丛状层: • 光感受器轴突与双极细胞轴 突构成,亦有水平细胞Müller细胞的突起 • 黄斑处最厚,周边最薄
视 网 膜 • 内核层 • 水平细胞: 内侧,横向中间神经元 • 双极细胞: 中间,主要成分,二级神经元 • Müller细胞:穿插细胞间,支持、营养、绝 缘作用 • 无长突细胞:外侧,无轴突,横向中间 神经元
视 网 膜 • 内丛状层 双极细胞轴突与神经节细胞轴突构成 • 神经节细胞层 节细胞胞体构成。周边大细胞; 黄斑小细胞;中心凹无
视 网 膜 • 神经纤维层:节细胞的轴突,含Müller纤维、胶质细胞、视网膜血管;视盘周围最厚,周边薄;黄斑与鼻侧纤维直达视盘,颞侧绕过黄斑达视盘。 • 内界膜:盘无细胞性膜,Müller纤维止于玻璃体后界膜所致,厚1-2um
视 网 膜 • 生理特点: 1、视乳头 没有视细胞、无视觉、生理盲点 2、视细胞 视杆细胞:弱光(暗视觉) 视锥细胞:强光(明视觉) 色觉 3、黄斑 视细胞密集,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为视觉最敏锐处
4、视色素 视蛋白+Vit A 视杆细胞——视紫红质 视锥细胞——视紫蓝质、视紫质、视青质 ——红锥、绿锥、蓝锥 5、光感觉器电位: Na+内流减少,细胞膜超极化 6、RPE: (1)吞噬外节盘膜; (2)转运 Vit A; (3)传递营养; (4)血-视网膜外屏障 7、信息传递:三级神经元
二、眼的内容物 (一)前房与后房 前 房:角膜后面、虹膜和瞳孔区晶体前面 容积 0.2ml 轴深 2.5~3mm,周边浅 >1/2CT 后 房: 虹膜后面、晶体及其悬韧带前面的环 形间隙,容积 0.06ml
前 房 角 • 位置: 角膜缘后面和虹膜根部前面 • 结构: 小梁网 Schlemm管
小 梁 网 • 切面三角形,尖端与后弹力层相近基底部向后与巩膜突相接 • 前部3-5层,后部15-20层 • 分为角巩膜部,葡萄膜部,近小管结缔组织 • 小梁薄片是其基本单位 • 小梁孔眼12-20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