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据有关资料披露,自公元 1891 年至上世纪中后期,灾害频繁发生,损失连年增加,仅 1965 年至 1992 年的 27 年间,全世界死亡多于 10 人、伤者百人以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就达 4653 件,共死亡 360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 3400 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的破坏。.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2. 据有关资料披露,自公元1891年至上世纪中后期,灾害频繁发生,损失连年增加,仅1965年至1992年的27年间,全世界死亡多于10人、伤者百人以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就达4653件,共死亡36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40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的破坏。 我国五六十年代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为300亿~400亿元,七八十年代约为400亿~500亿元,80年代末增至600亿元,90年代已达1000亿元以上,其年均损失已由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1/6增至1/4,甚至1/3。40年来,我国年均受灾人口超过2亿,其中年均死亡人数约为1.6万人,相当于全球灾害死亡人数的1/8。

  3. 一、自然灾害 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形成条件: 必要条件 1、定义: 充分条件

  4. 人员伤亡 自然属性 事件 社会属性 财产损失 自然异常变化 社会失稳 现象 资源破坏

  5. 孕灾环境 灾情 致灾因子 受灾体 3、自然灾害系统

  6. 思考: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 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7.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 苗稼荡然。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 •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8. 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

  9.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

  10. 人员伤亡 1、两方面 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 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 2、影响因素 (1)灾害的强度 人员伤亡不同 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2)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 表现 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 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11. 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 机场、船 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 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注意: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12.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 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13.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思考:根据上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14. 一定灾强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且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后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

  15. 再 见

  16. 灾后心理疾病 自然灾害的突然袭来,使受灾者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当事人往往容易产生抑郁、惊恐、焦虑、惊慌无助、悲痛、沮丧、绝望等心态。在灾害发生后的地区,自杀率会升高。而更多的人会出现心慌、失眠、做噩梦、感觉木然、注意力不集中。把所有的这些病症统称为灾后心理疾病。据调查资料表明,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发生后一天内,灾区的人们有50.7%的人产生了严重悲伤情绪;有69.8%的人产生了恐惧心理;有54.4%的人产生了痛不欲生的情绪;有54.3%的人感到心慌意乱

  17.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