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總經第三講 _ 凱因斯理論

總經第三講 _ 凱因斯理論. 980324. 壹、凱因斯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 1930 年起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大恐慌,延續了近 10 年之久,在這段期間,各國普遍發生了生產過剩、物價下跌、所得減少、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等現象,在這種經濟背景之下,古典學派的總體經濟理論無法解釋,因為古典理論以為「供給可以創造其本身的需求」,因此不會有失業發生,但是各國卻發生了生產過剩及大量的勞動者失業,賽伊法則未能解釋事實現象, 凱因斯便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之下脫穎而出,並於 1936 年出版了巨著「 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 」。. 貳、有效需求理論.

Download Presentation

總經第三講 _ 凱因斯理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總經第三講_凱因斯理論 980324

  2. 壹、凱因斯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 • 1930年起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大恐慌,延續了近10年之久,在這段期間,各國普遍發生了生產過剩、物價下跌、所得減少、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等現象,在這種經濟背景之下,古典學派的總體經濟理論無法解釋,因為古典理論以為「供給可以創造其本身的需求」,因此不會有失業發生,但是各國卻發生了生產過剩及大量的勞動者失業,賽伊法則未能解釋事實現象, • 凱因斯便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之下脫穎而出,並於1936年出版了巨著「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

  3. 貳、有效需求理論 • 「有效需求理論」即是-需求可以創造其本身的供給。有效需求中兩個最重要的項目是消費與投資,凱因斯對消費函數與投資函數予以有系統的分析,以建立其有效需求的總體經濟模型。 • 因為有效需求並不能「自發地」促成充分就業,而失業現象反面是經濟常態,因此凱因斯稱自己的理論體系為「一般理論」,而將充分就業可自動達成的古典學派體系稱為「特殊理論」。

  4. 凱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論 就業水準 總產出 有效需求 勒納(A. Lerner) ˙有效需求可決定總產出量(所得水準),亦即需求能決定其本身的供給, ˙而總產出量需要僱用一定的勞動量,因此由總產出量可決定就業水準。

  5. 有效需求 • 若依傳統「凱恩斯理論」來看,造成高失業率與物價下跌的最主要原因, 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採取擴張性政策,例如由政府投資公共建設帶動支出,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並採取如降低利率,刺激投資與消費;擴大政府支出,採取退稅與補貼等財政政策手段; 另外, 這幾年國內流行的「拾圓的店」就是日本通貨緊縮時代的產物,「低收入→低消費→低品質→更低收入→更低消費→更爛品質」目前這類店家的氾濫正顯示我國經濟已走上日本通貨緊縮的後塵,如今央行降息的後面就是「紓困」了。

  6. 參、凱因斯理論模型的基本結構 • 凱因斯理論系係建立在三大心理法則之上,此三大心理法則,即 • 一、消費傾向(消費函數) • 二、資本的邊際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 • 三、流動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 此三大心理法則加上外生的貨幣供給(由中央銀行所操控),即構成凱因斯理論模型的基礎。

  7. 凱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論 就業水準 總產出 有效需求 勒納(A. Lerner) 投資 消 費 : 消 費 傾 向 利率 資 本 的 邊 際 效 益 貨 幣 供 給 貨 幣 需 求 (流動性偏好) 凱因斯理論模型的基本結構

  8. 凱因斯理論模型的基本結構 ˙構成有效需求的兩個至主要項目為消費與投資。 ˙若其他情形不變: 1.當C↑或I↑=>有效需求↑ 2.當C↓或I↓ =>有效需求↓ 投資支出決定於兩個因素:一是資本的邊際效率(預期利潤率) ;另一是市場利率。 投資 消 費 : 消 費 傾 向 所謂消費傾向即表示社會消費支出與所得的一種函數關係: 利率 資 本 的 邊 際 效 益 貨 幣 供 給 貨 幣 需 求 C=C(Y) Y↑=>C↑; Y↓=>C↓; MPC=∆C/∆Y小於1 (流動性偏好) 利率水準是一種貨幣現象,完全決定於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9. 凱因斯學派(貨幣非中立性) • 1.凱因斯的貨幣需求Md=Lt(Y)+Ls(i)<->Ms(外生決定);Lt(Y)→交易動機;Ls(i)→投機動機 • 2.由Md,Ms決定出I • 3.由i與資本的邊際效率(MEI)比較=>I=>y亦M↑↓=>i=>I=>y,即貨幣非中立性。

  10. 凱因斯貨幣需求 凱因斯認為人們對貨幣有需求,主要是立基於三個動機: 1.交易動機(Transaction Motive) (1)人們擁有貨幣是為了交易的方便,稱之為交易動機。 (2)廠商規模越大,則所需要的週轉金也越多。高所得的家庭為日常支出必須保有的交易動機的資金,亦比低所得家庭為多。 (3)故所得增加→貨幣需求增加。 2.預防動機(Precautionary Motive) (1)為了臨時性非計畫支出,以備萬一之用。 (2)這種預防動機之貨幣額,亦隨所得之大小而異。 (3)因為預防動機所保留之貨幣,亦為所得之函數,而為所得之遞增函數。

  11. 投機動機 3.投機動機(Speculative Motive) (1)保有貨幣之另一動機為投機,例如,購買債券或股票。 (2)若人們現在不購買債券,而要等到將來才購買的原因。因為他認為利率將來會上升,即債券價格將來會下跌。故現在會保有較多貨幣。 (3)利率下跌,貨幣需求上升。

  12.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貨幣需求函數主要是受到所得及利率的影響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貨幣需求函數主要是受到所得及利率的影響 Md:貨幣需求 Y:所得 i:利率 a1、a2、a3為參數 1.交易動機及預防動機的推論:所得上升 → 貨幣需求上升,故a2> 0 2.投機動機的推論:利率上升 → 貨幣需求下降,故a3< 0 故當利率在縱軸時,貨幣需求為負斜率,而此時Y在這二軸上,成為外生。(如有三軸,則Y會為內生。)

  13. i A C Md(Y2) B Md(Y1) M 貨幣需求的變動 圖15.3 貨幣需求函數

  14. 1、線上的移動:i下降,使貨幣需求增加。 2、線的移動: (a)所得上升,由Y1到Y2,此整條線由Md(Y1)移到 Md(Y2),在同樣利率下,對貨幣需求更多,由A點到C點。 (b)股市報酬更好:人們需要更多錢買股票,故將買債券的錢解約,將錢拿回,即貨幣需求上升,這使貨幣需求函數外移,在同樣利率下,貨幣需求由A點到C點。 (c)偏好改變:如大家均用信用卡,減少使用現金,使貨幣需求函數內移。

  15. 流動性偏好理論 • 認為社會大眾之所以需要貨幣,是由於貨幣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動機,而社會大眾對於貨幣需求究竟是多少,則視市場利率水準而定,貨幣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

  16. 凱因斯流動性偏好理論的要旨(1/3) • 握有貨幣的三大動機、二大類 • 交易動機:把貨幣當作收支之時距的橋樑,就個人而言,為所得動機;企業則為企業動機。 • 預防動機:為應付意料之外的支出而保有貨幣。 • 投機動機:等待機會購買債券而保有貨幣。 • 基於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而握持的貨幣稱為活動貨幣(LT),其大小視所得水準高低來決定,且兩者呈相同方向的變動;基於投機動機而握持的貨幣稱為休閒貨幣(LS),其大小視利率水準而定,且兩者呈相反方向的變動。總貨幣需求即是這二者的合計,此即:

  17. 流動性偏好的利率理論 • 利率的意義:放棄流動性的代價就是利率。 • 均衡利率的決定:均衡利率係由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共同決定,例如貨幣供給MS(假設由中央銀行外生決定)與實質貨幣需求共同決定了如下圖之均衡利率i0。

  18. 均衡利率的變動:均衡利率的上升,在其他情況不變之下,不是貨幣供給的減少,就是貨幣需求的增加;至於均衡利率的下跌,不是貨幣供給的增加,就是貨幣需求的減少。前圖中, 貨幣供給增加(MS↑→ M1S )帶來均衡利率下跌(i0→i1)。 • 流動性陷阱 • 凱因斯認為,在某些低利率水準下(如前圖中之iP),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將變得無限大,處此,當中央銀行無限制地擴張貨幣供給額,卻無法使利率水準降低及增加總合需求。

  19. 肆、凱因斯總體理論v.s.古典總體理論 • 一、資本【投資】邊際效率與資本的邊際生產力【MPPk】的涵義,並無多大差異。 • 二、貨幣學說的利率理論v.s.非貨幣學說的利率理論。 • 三、古典學派認為貨幣在經濟體系中的作用僅為交易的媒介和價值的標準兩大功能,而忽視貨幣作為「價值的儲藏」功能;但凱因斯認為貨幣不但是交易的媒介、價值的標準,同時也是價值儲藏的工具,而且貨幣具有絕對的流動性。

  20. 四、由於流動性偏好理論的提出,使古典學派所採用的實質部門與貨幣部門的二分法受到批判,古典學派認為貨幣部門因素發生變化時,緊影響貨幣部門而不會影響實質部門,亦即貨幣的使用不會改變經濟活動的本質;四、由於流動性偏好理論的提出,使古典學派所採用的實質部門與貨幣部門的二分法受到批判,古典學派認為貨幣部門因素發生變化時,緊影響貨幣部門而不會影響實質部門,亦即貨幣的使用不會改變經濟活動的本質; • 凱因斯認為貨幣的使用會影響經濟活動的本質,因貨幣因素的變化,透過對利率的影響而影響投資支出,而投資支出的變化又影響有效需求,進而影響總產出與就業量,故在現代貨幣經濟制度下,貨幣面對實質產出會發生作用,亦即在凱因斯的觀點裡認為整個影響過程為: • M =>i=>I(i)=>有效需求=>y=>N d

  21. 為何凱因斯認為貨幣政策在大恐慌無效? (1)凱因斯認為,價格無效,利率無效,工資無效。 (2)凱因斯認為在大恐慌時,貨幣需求的形狀是-到L形狀,此時a3接 近一無窮大(∞),貨幣需求接近一水平線。如圖15.5所示。 i 圖15.5 凱因斯認為在大恐慌時的貨幣需求函數 MS1 MS2 流動性陷阱 Md Md

  22.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其所含的訊息是: (1)這代表當利率很低時,買債券所獲得的利息太少了,人們會將手中的錢全部以現金持有。 (2)即使貨幣供給增加,由MS1移到MS2,,但實際上,因利率太低了,我不會多持有債券,這稱之為「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3)即在利率很低的區間,貨幣供給上升,利率不會下跌,投資也不會上升,故貨幣政策無效。 (4)故凱因斯認為貨幣政策無效可歸納出二個陷阱,即 a. MS→i 不跌,為本章流動性陷阱 b. 即使 i 下跌→I 不上升,為第13章的投資性陷阱

  23. 綜合凱因斯學派論點如下: • 否定充分就業可以自動達成的說法,即使充分就業沒有達到「均衡」,依舊可以達成。 • 否定賽伊法則-供給可以創造其本身的需求,而認為需求可以創造其本身的供給。 • 否定「物價與工資具有完全伸縮性」,而認為物價與工資欠缺向下調整的可能。 • 強調政府要發揮財政功能,增加公共投資,增加有效需求,實施赤字財政。 • 偏重產量與就業量的分析。

  24.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的比較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1.價格(工資)具完全伸縮性 1.工資向下僵固性 2.充分就業是一種常態 2.社會存在非充分就業情況 3.供給能創造其本身的需求 3.否定供給能創造其本身的需求之說法 4.貨幣僅為交易媒介及價值標準兩大功能 而忽視價值儲藏的功能(無庫藏) 4.重視貨幣價值儲藏功能 5.重視貨幣政策 5.重視財政政策 6.反對政府干預 6.強調政府功能,應插手經濟活動

  25. 工資僵固性 • Keynesian學派認為現代社會由於具有工資僵固性,導致失業為常態,提供政府應積極介入經濟進行干預的理論基礎。而早期Keynes認為造成工資僵固性的原因是由於工會的力量或契約等制度所導致。而現代的new Keynesian school的學者則利用個體分析來重新解釋。如長期契約模型(Fisher)說明名目工資具有僵固性,而效率工資理論則說明實質工資具有僵固性。

  26. 工資具有向下僵固性 • 凱因斯學派的基本設定認為現代總體社會由於制度、契約或工會力量的存在,使得物價與工資具有向下僵固性,以致於當有效需求不足時,失業為常態。而凱因斯學派即在此基礎下建立有效需求理論。

  27. IS-LM model又稱為修正凱因斯模型 • 新凱因斯學派(neo Keynesian school)主要模型為IS-LM model又稱為修正凱因斯模型,其基本設定為強調在工資與物價的僵固性下,不認為經濟會完全自動調整保證充分就業的達成,因此neo Keynesian school雖然利用IS-LM模型來進行均衡分析,但在失業為常態之設定下,並沒有保證所有市場皆達到結清狀態。 • (註:neo Keynesian school稱為新凱因斯學派,new Keynesian school稱為新興凱因斯學派或新的凱因斯學派,但有些出題者亦將new Keynesian school稱為新凱因斯學派,此時同學必須從題意來判斷,不過這種情形畢竟是少數。)

  28. Adam Smith v.s. J. M. Keynes • Adam Smith之代表作:「The Wealth of Nation」(1776)。 • 強調價格機能的運作使資源分配自動達到經濟效率,總體經濟達到充分就業之境界,故主張尊重市場機能。 • J. M. Keynes之代表作:「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1936)。 • 強調因不完全競爭、制度或工會力量使價格機能失敗,導致市場無法健全運作,且總體經濟隨時面臨失業的衝擊,故主張政府應主動積極對經濟進行干預。

  29. 凱因斯與古典學派基本的不同 AS • . P 物價效果 古典區域 凱因斯區域 凱因斯學派理論適用於總合供給曲線是水平的情況;古典學派到適用於垂直時 Y 產出效果 0

  30. 總體經濟分析,要感謝凱恩斯建構的總體經濟體系,將國民生成毛額分解成四大塊: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跟淨出口。淨出口是出口減去進口。經濟學家計算經濟成長率,基本上也可以分解此四塊的成長率,再換算能貢獻整體多少成長率。 • 1980到2000年間,台灣的成長結構,消費可以貢獻約5%,投資跟政府支出貢獻約2%,淨出口貢獻1%,因此整體經濟成長率是8%左右。當時進出口成長也很快,每年有超過3%的成長。所以當時台灣富起來,大家有消費,有進口、有出口,整體經濟欣欣向榮。 【聯合報╱林建甫】 【2008/12/19 聯合報】

  31. 2000到2007年間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平均不到5%。消費貢獻已大幅下降,只有2%左右。政府不斷瘦身,成長率也接近0。投資不振,降到約0.5%。2000到2007年間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平均不到5%。消費貢獻已大幅下降,只有2%左右。政府不斷瘦身,成長率也接近0。投資不振,降到約0.5%。 • 這段期間最大的經濟成長來源是淨出口。出口成長有5~6%,進口成長則比先前的3%略低,因此每年淨出口貢獻往往可達3~4%。這就是反應這幾年經濟成長的果實,獲利的是出口產業,造就一批批電子新貴,而一般人感受不到成長。薪水不漲,原地踏步。年輕人更是連起薪都往下調。全國消費能力大幅縮水。 【聯合報╱林建甫】 【2008/12/19 聯合報】

  32. 經濟成長率為負意指整體經濟倒退。60年來,台灣只有2002年出現負2.2%的成長率。當年最大的問題是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波及全世界,全球貿易量緊縮,加上國內政局不穩,核四停建的後續效應,民間投資大量減少所致。但那一年就淨出口而言,還有正2.46% ,但因進口衰退了6.6%比起出口衰退的4.14%產生正的效果。那一年是投資衰退4.71% ,才是造成負成長最大主因。可見核四停工,政治動盪,衝擊國內多深。 【聯合報╱林建甫】 【2008/12/19 聯合報】

  33. 2009年政府提出振興經濟政策 • 2009年政府提出振興經濟政策,包括: • 發放消費券新台幣857億元、 • 擴大公共建設投資1,507億元、 • 充電加值計畫168億元、 • 促進就業65億元、 • 近貧補助177億元、短期促進就業79億元,及調降汽車貨物稅、促產條例落日前適用所有製造業等其他減稅措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