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83 Views
9-2 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与布置. 道桥系 二○○七年五月. 第二节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与布置. 一、挡土墙的构造 (一)、墙身 1 、墙背构造要求 2 、墙面构造要求 3 、墙顶构造要求 4 、护栏 (二)、基础 (三)、排水设施 (四)、沉降缝和伸缩缝 二、挡土墙的布置. 墙身. 1 、墙背构造要求 2 、墙面构造要求 3 、墙顶构造要求 4 、护栏设计. 墙顶. 护栏. 墙面. 墙背倾角 α. 墙背构造要求. 根据墙背倾斜方向的不同,墙身断面形式可分为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式和衡重式等几种.如图所示。. 墙面构造要求.
E N D
9-2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与布置 道桥系 二○○七年五月
第二节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与布置 • 一、挡土墙的构造 • (一)、墙身 • 1、墙背构造要求 • 2、墙面构造要求 • 3、墙顶构造要求 • 4、护栏 • (二)、基础 • (三)、排水设施 • (四)、沉降缝和伸缩缝 • 二、挡土墙的布置
墙身 • 1、墙背构造要求 • 2、墙面构造要求 • 3、墙顶构造要求 • 4、护栏设计 墙顶 护栏 墙面 墙背倾角α
墙背构造要求 • 根据墙背倾斜方向的不同,墙身断面形式可分为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式和衡重式等几种.如图所示。
墙面构造要求 • 墙面一般为平面,墙面坡度除应与墙背的坡度相协调外,还应考虑到墙趾处地面的横坡度(影响挡土墙的高度)。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墙面可直立或外斜1:0.05~1:0.20,以减少墙高;当地面横坡平缓时,一般采用1:0.20~1:0.35较为经济。
墙顶构造要求 • 墙顶宽度,当墙身为混凝土浇筑时,不应小于40 cm。浆砌时不小于50cm;干砌时应不小于60cm。
护栏设计 • 为增加驾驶员心理上的安全感,保证行车安全,在地形险峻地段的路肩墙,或墙顶高出地面6m以上且连续长度大于20m的路肩墙,或弯道处的路肩墙的墙顶应设置护栏等防护设施。护栏分墙式和柱式两种,所采用的材料,护拦高度、宽度,视实际需要而定。护栏内侧边缘距路面边缘的距离,应满足路肩最小宽度的要求。(设置护栏时路肩应加宽50cm,以保证公路限界不被侵占。)
基础 • 1、基础一般采用明挖基础。 • 2、底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A、 无冲刷时,一般应在天然地面下不小于1.0m; • B、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不小于1.0m;C、受冻胀影响时,应在冰陈线以下不小于0.25m。非冰胀土层中的基础,例如岩石、卵石、砾石、中砂或粗砂等,埋置深度可不受冻深的限制。
排水设施 • 1、挡土墙的排水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挡土墙的安全及使用效果。(回顾土力学中的相关知识)2、挡土墙的排水设施通常内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A、地面排水可设置地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挡土墙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B、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迅速排除墙后积水。浆砌挡土墙应根据渗水量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布置泄水孔。
沉降缝和伸缩缝 • 为了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应根据地基的地质条件及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为了防止圬工砌体因砂浆硬化收缩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须设置伸缩缝。通常把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沉降伸缩缝或变形缝。宜每隔10~15m设置一道沉降伸缩缝;沉降伸缩缝的缝宽—般为2~3cm。
挡土墙的布置 • (一)横向布置 • (二)纵向布置 • (三)纵向布置
横向布置 • 横向布置主要是在路基横断面图上进行。 • 1.挡土墙的位置选择 • 2.确定断面形式,绘制挡土墙横断面图 h H
纵向布置 • 纵向布置主要在墙趾纵断面图上进行,布置后绘制挡土墙正面图,如图所示。 分段长 分段长 分段长 地面线 公路纵向设计线 h H
(三)平面布置 • 根据横断面、纵面绘制挡土墙平面设计图
挡土墙的布置 • 设计步骤: • 1.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确定墙趾位置; • 2.测绘墙趾处的纵向地面线,核对路基横断面图,收集墙趾处的地质和水文等资料; • 3.选择墙后填料,确定填料的物理力学计算参数和地基计算参数; • 4.进行挡土墙断面形式、构造和材料设计,确定有关计算参数; • 5.进行挡土墙的纵向布置; • 6.用计算法或套用标堆图确定挡土墙的断面尺; • 7.绘制挡土墙立面、横断面和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