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43 Views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E N D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我 爱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 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青 云 党 校 作者:赵顺星、杨淑贞、陈俊辉
端正入党的动机 • 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都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等等。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要求入党的同志,
端正入党的动机 • 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端正入党的动机 • 其次,要求入党的同志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这种考验在新时期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维护党的纯洁性,党组织必须严格考察要求入党同志的入党动机,通过必要的审查和考验,去发现哪些同志的入党动机是端正的,哪些同志的入党动机是不够端正的。党在全国执政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执政地位能够使党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千千万万有志于改造社会、振兴民族、造福人民的有识之士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不断地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共同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建党历史知多点 • (1919—1927) •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建党历史知多点 • (1927—1937) •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建党历史知多点 • 抗日战争(1937-1945) •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党历史知多点 • 解放战争(1945-1949) •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 • 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建党历史知多点 • 全面建设(1949-1956)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建党历史知多点 • ( 改革开放(1976-1990) •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总结经验,党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 • 煌的成就。
建党历史知多点 • (1919—1927) •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党校常识 •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知道党校里究竟在学什么东西,但都知道什么样的人去党校学习。有希望升迁的人去那里“充电”,担任更高职位的人去那里接受“为官之道”教育,重任在肩的人去那里学习执政新思路……这一系列“大众心中的党校”,标志着党校与其他各类学校的不同:党校是培养领导的地方,是聚集执政才智的地方,是思想活跃、作风严谨的地方。 • 但是,某些地方的党校,却从“聚才”之神圣地方变成了“聚财”之庸俗场所。新近出版的《人民论坛》刊文揭露,一些地方的党校正成为“公关”、“社交”以至于行贿受贿的场所;一些带“长”字号的领导官员在党校培训的两三个月内,来慰问的部门和单位达二三十个,光礼品就堆满整个宿舍;一些官员把党校学习作为接近更高级领导、联络感情的“难得闲暇时间”,借“汇报工作”之机伸手要官、要待遇;到了结业时,因心思不在“才”而在“财”,自然写不出体会文章,于是便找秘书代笔,有人为得到“优秀论文”,不惜花纳税人的钱租屋,组织一帮人操笔代劳。 • 地方党校的蜕变,与官场陋习有关,也与其独特的地位有关。作为政治的一部分,官场上流行的不良风气自然让党校不能免俗,“保持清高”。党校又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是培养领导干部的“神经元”,媒体记者哪敢去监督?这里还是编织官场人脉的主要地方之一,即便一些正直的官员,也不愿深究,要想有作为还得在这里进出。于是一些党校成了“法外桃源”,少受党纪国法约束。进党校学习,不仅有了时间去“攻官”(官员和官职),还提供了更安全的场所去做办公室不敢做的事。 •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党校还不如不办,简化成从政培训班好了,以便与“国际接轨”。的确,欧美政界也有类似的从政培训班。每次全国大选和地方选举结束后,对从政规则不熟悉的新议员,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比如怎样在议会发言,如何提交立法议案,接受记者采访时请喝咖啡算不算行贿,在什么场合下说话完全不受名誉权侵犯法律的约束,什么样的情况可能被视为‘办公室性骚扰”。他们的从政培训课程远不及中国一些党校那么高深,也不需要写心得体会什么的,都是一些从政规则,但很实用,让从政者受益颇多。不过,少数地方的党校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蜕化变质,并不能否认党校在中国政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关键的是如何革新,如何纳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