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43 Views
35 號 傅毓翔. 菠羅蜜 – 概說. 學名: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別名 : 天菠蘿、木菠蘿 科別: 桑科 分布:原產 印度 ,台灣主要產地在 台東 地區,菠蘿蜜栽培面積約 30 公頃 ,主要分布於 太麻里鄉 及 東河鄉 。 繁殖方法 : 播種 . 根插。 生長適溫 : 23~32℃ 。 形態 : 常綠喬木。株高 :20m 。 栽培 : 土質不拘 , 排水日照需良好 , 喜高溫多濕。. 菠羅蜜 – 樹. 常綠喬木,高 10-20 米,胸徑 30-50 厘米。老樹常有板狀根,全體有乳汁。. 菠羅蜜 – 莖 . 葉.
E N D
菠羅蜜–概說 • 學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 別名 : 天菠蘿、木菠蘿 • 科別:桑科 • 分布:原產印度,台灣主要產地在台東地區,菠蘿蜜栽培面積約30公頃,主要分布於太麻里鄉及東河鄉。 • 繁殖方法:播種.根插。 • 生長適溫:23~32℃。 • 形態:常綠喬木。株高:20m。 • 栽培:土質不拘,排水日照需良好,喜高溫多濕。
菠羅蜜–樹 • 常綠喬木,高10-20米,胸徑30-50厘米。老樹常有板狀根,全體有乳汁。
菠羅蜜–莖.葉 • 托葉佛焰苞狀;葉片橢圓形至倒卵形,厚革質,長7-15厘米,寬3-12厘米,先端鈍而短尖,基部楔形幼枝上的葉有時3裂,兩面無毛,上面有光澤,下面略粗糙。
菠羅蜜–花.種子 • 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頂生或腋生,圓柱形,花被2裂,裂片鈍,雄蕊1枚;雌花圓柱形,生於幹上或主枝上的球形花托內。花期春、夏季,果期夏、秋季。
菠羅蜜–果實 • 波蘿蜜果實屬於聚合果,橢圓形至球形,成熟時長25-60厘米,寬25-50厘米,果實大者可達數十公斤,幼時淺黃色,成熟時黃褐色,外皮有六角形的突起,內有很多黃色肉質的花被;核果長橢圓形,長約3厘米,直徑1.5-2厘米。 囊絲
Jackfruit 菠蘿蜜
菠羅蜜–品種 • 菠蘿蜜為異花授粉作物,品種變異性大。依果肉質地可區分2大類,一為軟質類另一為脆質類。 • 台灣目前尚未有命名品種推廣栽培,所有栽培種均為實生系,植株性狀變異極大。果農對品種的分類完全依據果型、果刺長短、果肉質地來區分。
菠羅蜜–生長環境 • 菠蘿蜜性喜溫暖潮濕,適合生長於雨量分布均勻的熱帶型氣候;另外菠蘿蜜是Artocarpus屬中較具耐寒者,能抵抗某種程度的霜害,在台灣中南部海拔300公尺左右的山坡地均可栽培。 • 以pH值6.0~7.5、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沖積土或沙壤土發育最佳 • 年平均氣溫>21℃ • 最冷月平均氣溫>13℃
菠羅蜜–栽培管理 • 最常見的繁殖方法是實生法,但幼年性長,結果齡晚,在台灣栽植後需達6~8年才能開花結果,且易產生變異,無法保持原品種的優良特性。 • 使用種子撥種繁殖時,需注意種子的播種時效,種子自果實取出後,先用清水徹底清洗數次,除去黏性物質及糖份後,應立即播種,新鮮種子播種後約30天左右即可發芽。為減少變異,確保栽培品種的優良特性,高壓、切接、芽接、靠接等無性繁殖亦被廣泛使用。惟因菠蘿蜜全株均含黏性乳汁,嫁接操作不易,又有嫁接不親和性,所以為提高成活率,砧木與接穗除應選擇具有親和性者外,高壓繁殖亦可以(IBA)等藥劑來處理,誘導其發根。
菠羅蜜 –肥培管理 • 為縮短菠蘿蜜的幼年性,促進植株的快速生長,除了在定植時,植穴施用充份腐熟的堆肥外,在定植成活後1個月左右,每株應酌施氮肥,或含氮量較高的複合肥料100~150公克,年施2~3次,施肥期應選擇於雨季開始時及結束前施用。 • 當值株進入結果期時,每株應施用 氮 : 磷 : 鉀 :鎂= 4 : 2 : 4 : 1之肥料一公斤。
菠羅蜜 –病蟲害 • 菠蘿蜜主要病害有果腐病,引發落果或果肉組織腐爛:蟲害方面有桑天牛,幼蟲蛀食枝幹造成枝條乾枯斷裂,或樹勢衰弱枯死,此外尚有引發煤煙病之粉介殼蟲。
菠羅蜜–成熟收穫 • 菠蘿蜜開花後約4~6個月果實才可成熟。菠蘿蜜的果實沒有後熟作用一旦收穫後,果實不能繼續成熟,儲存只能使果皮軟化,降低乳汁量,便於剝取果肉。所以果實必須在樹上達到充份成熟後才能採收。 • 果實成熟收穫的判斷指標是: • (1)以手或木棒輕拍果實,會發出噗噗的低沉聲音。 • (2)果皮色澤由綠色轉變為黃綠色或黃褐色,壓之有下陷感覺。 • (3)果皮上的針刺間距加大。 • (4)散發特殊的芳香氣味。
菠羅蜜–加工 菠蘿蜜乾 菠蘿蜜+百香果+冰塊=冰沙
參考文獻 • 趙政男的文章 • Google • Yahoo • 維基百科 •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6905